张颐武

简介:张颐武,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93年5月加入民进,1987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进中央委员、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
[展开]

张颐武的个人经历

人物经历

1980—1984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

1984—1987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3]  师从谢冕教授,获当代文学硕士学位。

1987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3年获北京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002年获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

张颐武

2004年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005年获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

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0年受聘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2012年5月民进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挂职担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

2015年12月16日,以嘉宾身份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

2017年7月民进北京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7年11月,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任命张颐武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3月15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主席会议通过,张颐武当选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论文论著

学术论文

(2003年以后的部分论文)

《全球化:认同或追问》《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月

《中等收入者与文学想象》《文学自由谈》2003年第1期

《〈英雄〉:新世纪的隐喻》《当代电影》2003年第2期

《晚清现代性:欲望的发现》5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论“新世纪文化”的电视文化表征》14000字《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

《第四代与现代性》10000字《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5月

《孤独的英雄:十年后再说张艺谋神话》《电影艺术》2003年第4期

《“现代性”文学制度的反思》《文学自由谈》2003年第4期

《追寻李长之的文学精神》《文学自由谈》2003年第5期

《跨出五四:我们需要超越的精神》《山花》2003年第11期

《全球化时代批评理论的新空间》《外国文学》2003年第6期

《新文学的终结》《山花》2004年第10期

《超越启蒙论和娱乐论》《当代电影》2004年第6期

《张艺谋与全球想象》《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

《回归想象与下降史观》《上海文化》2005年第1期

《传奇与优雅:跨出新文学之后》《山花》2005年第2期

《第五代与中国文化的转型》《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

《新世纪文学:跨出新时期的思考》《文艺争鸣》2005年第4期

《中国之眼:改编的跨文化问题》《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

《历史临界点的回溯》《山花》2007年第2期

《抽象观众与具体观众》《电影艺术》2007年第3期

《两对基本概念:抽象观众/具体观众视觉性/文学性》《当代电影》2007年第3期

《文艺复兴再思——以李长之的文艺复兴思想为前提》《艺术评论》2007年第7期

《规范的建构和影视研究的发展》《当代电影》2007年第4期

《后原初性:认同的再造和想像的重组》《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

《80后:寻找超越平庸的空间》《黄河文学》2007年12期

《电影与21世纪中国新的发展》《当代电影》2008年第2期

《集结号: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凭吊》《当代电影》2008年第3期

《新文学的“严肃性”与当下文学的“后严肃性”》《河北学刊》2008年第3期

《本土或全球?本土即全球?》《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后严肃性”与新世纪文学》《花城》2008年第3期11000字

《新世纪文化:全球本土化时代的展开》《山花》2008年第2期13000字

"TheMagicoftwoTVSeriesinthe1990sinChina"CulturalStudiesinAsia2004首尔大学出版社

"RecentChangesin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ryTrends"WorldLiteratureToday20077-8

2003论文《迷乱阅读:对“七十年代作家”的再思考》北京市第二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2003论文《迷乱阅读:对“七十年代作家”的再思考》中国文联第3届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004论文《“论中等收入者”与文学想象》中国文联第4届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008论文《消费时代的文学——想象中的全球化》人民文学杂志中国作家网“新时期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

学术论著

《在边缘处追索》1992时代文艺出版社

《大转型》(与谢冕合著)1995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1996广西教育出版社

《后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话录》1996漓江出版社

《世纪末沉醉》1999百花文艺出版社

《思想的踪迹》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

理论近著

《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新新中国的形象》

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学术讲座

《文学如何书写中国梦》

随笔文集

(部分)

《一个人的阅读史》

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在言语的旅途上》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主编丛书

《符号中国》

(共六册)江苏,译林出版社2009

这是一套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解读的一套丛书,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呼吁各界重视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全书精选数千张上自远古、下至当下具有公认的中华文化基因意义的“文化符号”的高清图片,从器具到食物、从风俗到礼仪、从人物到景观的方方面面,由专家以及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逐一进行权威解读。该丛书中文版共6卷,主要内容涵盖中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历史遗产等诸方面。丛书采用全彩印刷,图文相得益彰,设计精致古雅,将宣纸、木刻等众多浓厚的中国元素贯穿其中,令人叹为观止。该套丛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由冯骥才主编、张颐武副主编。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化发展史》通过大量生动的文化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化发展的伟大成就,内容包括大众文化的兴起、从“文化热”的演化到传统文化的复兴、电影从“第三代”导演到“第六代”导演的发展、从潘晓的人生讨论到“80后”的成长等诸多议题。既有历史线索的描述和分析、具体事例的详细介绍和探讨,也有对于宏观“大历史”必然性的深度呈现,力图描绘一幅改革开放时代文化发展的全景图。该书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英文)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收录翻译了1995年以来重要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近百篇。通过文学形象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民众的生活与情感,是当今欧美国家读者真正想了解的中国真实状况,亦是真正的关于当代中国的选题。其中《到城里去》(乡土卷)、《淡绿色的月亮》(情感卷)由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主编。

《欲望的舞蹈——新状态小说》(编选)1994敦煌文艺出版社

《破镜的美丽——后现代主义散文》(编选)1994敦煌文艺出版社

《现代性中国》(编选)2005河南大学出版社

《北大年选——2005批评卷》(与贺桂梅合编)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加活动

2018年2月,参与国学春晚。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