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海波

简介: 尤海波 男 青年京剧演员,广京艺苑京昆剧场(工作坊)运行总监,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讲师、前广州47中京剧教师、广州“京剧进校园”推行者。1986年出生于广东广州,15岁学戏,工青衣、花衫。 师从陶世桐、王韵、张媛、李秀兰、赵均等。至今一直致力于京剧在广州校园的推广以及辅导、编导工作· 并夺得多项教学成果奖项。尤海波多次在广州校园内致力推广京剧艺术· 广州日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广州电台、凤凰卫视、香港有线电视等多家媒体对其个人进行专访报道。被媒体称为“广州小梅兰芳”。
[展开]

尤海波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尤海波 男 青年京剧演员,广京艺苑京昆剧场(工作坊)运行总监,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讲师、前广州47中京剧教师、广州“京剧进校园”推行者。

  1986年出生于广东广州,15岁学戏,工青衣、花衫。 先后师从已故京剧声腔教育家陶世桐,原广州京剧团演员张媛、李秀兰、赵均、张少楼等.。

  后向广州京剧团著名演员、广州红豆粤剧团导演王韵学习昆曲《金山寺》。至今一直致力于京剧在广州校园的推广以及辅导、编导工作. 并夺得多项教学成果奖项。

  尤海波多次在广州校园内致力推广京剧艺术. 广州日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广州电台、凤凰卫视、香港有线电视等多家媒体对其个人进行专访报道。被媒体称为“广州80后头号刀马旦”“广州小梅兰芳”。

1师从

张媛、陶世桐、李秀兰、赵均、何晓英、张少楼、王韵、沈冕光等

尤海波

2 所演剧目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红线盗盒》《盗仙草》《金山寺》《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等

3其他作品

  话剧作品:广州话剧团出品小剧场话剧《夜迷宫》饰演主角“金子”

  广东话剧院小剧场话剧《金瓶外传》戏曲顾问其他作品:古装音乐剧《冢爱-云山凄迷情千古》副导、客串“京剧伶人”

  影视作品:《今晚大件事》、《真实故事》、《情动上下九》、《夜倾情》、《妹仔大过主人婆2》、《莞香》、《相送爱》等

4所获奖项与教学成果

  个人奖项以及教学成果奖项:

  2004年 第四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戏曲广东赛区银奖 全国十佳奖

  2008年 京剧《沙家浜》(辅导, 荣获南海区教育局校园艺术节铜奖. 优秀辅导老师奖)

  2008年 京剧《霸王别姬》( 辅导, 导演, 荣获广州市第五届学校艺术节语言类节目(剧类)一等奖)

  2008年 京剧《霸王别姬》(导演,辅导,荣获第五届全国“德艺双馨”大赛广东金奖)

  2008年 京剧《贵妃醉酒》(导演,辅导,荣获第五届全国“德艺双馨”大赛广东银奖) 

  2010年 京剧歌舞《京剧进校春满园》(导演之一,辅导,荣获一等奖)

5访谈

  赢未来 你在舞台上男扮女装,会不会模糊了对性别的界限,这会影响个人的感情发展吗? 尤海波 貌似有这种可能,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就是这样,但我分得很清楚。我们的前辈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在台上千娇百媚,在台下却是男子汉。可惜的是,“文革”后各大剧团戏曲院校基本都不招收男旦了,如今男旦已经凤毛麟角。当时我学戏时,别人真把我当异类。至于我扮演的角色对感情的影响,我想多少还是会有的,现在的女孩子想法比较多。

  赢未来 你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专业京剧演员,现在实现了吗?

  尤海波 我就是一名专业演员,因为我以此为生,所以应该算是实现了梦想。其实选择了京剧,就等于选择了一条非常小众的发展路线,压力还是很大的。

  赢未来 具体会遇到什么压力呢?

  尤海波 这作为80后,我当然在意个人的发展。然而,京剧毕竟是相对古老的艺术形式,与流行格格不入,市场小、发展空间窄。很多人会觉得只有老年人才看京剧,年轻人看就会被人说“老土”。所以在现今的大环境下,京剧及京剧艺人的生存是相当困难的。许多戏行的人改行离开了舞台,因为他们觉得实在生存不下去了。唱通俗或流行的,一个普通歌手唱一首歌就可能有上万元出场费;而一个戏曲演员一场下来却一千元都不到。戏曲是综合艺术,唱念做打舞、生旦净末丑,舞美化妆服饰等等,缺一不可。参加商演时,很多演出方根本就不会考虑这点,他们总以为我们很简单,衣服一穿、妆一化就能上台,但哪有这么简单?每次演出,我都要带着大包小包大箱小箱的服装道具,非常麻烦。所以压力是一定会有的,无论关于生存还是发展。

  赢未来 既然这是没有前途的行当,为什么会想到“让京剧进校园”?

  尤海波 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无论京剧、粤剧还是其他剧种,在我们这一代已经流失掉太多了,如果再不普及,在未来的十年,我们就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了。很多年轻人一提到这些就很拒绝,甚至艺术院校的学生也是这样。“京剧进校园”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演员,而是培养观众,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的国粹。

  赢未来 “京剧进校园”比你想象中难实现吗?

  尤海波 “京剧进校园”还要经过不断摸索,才能寻找到更好的方式。47中应该说是广州最早开始有京剧班的学校,我们在那一共带了4届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像《小放牛》《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白蛇传·游湖》等传统经典的剧目折子,我们都有教,也发现一些好的苗子,今年因为种种原因暂时停课了。华师音乐学院设立京剧课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但随着学生越来越少以及“京剧进校园”这阵风过去了,也逐步停课了。此外,中学生与大学生早已过了学戏最好的年龄,学戏很困难,我们教的时候不能以基本功开始训练,怕学生

会感到枯燥从而失去兴趣,只能在教戏的过程中让他们锻炼,譬如这个戏的身段怎么做,对应这个身段教给他对应的基本功训练。然而,这些只是过程中的困难,我还有继续下去。上海京剧名家史依弘鼓励我:“希望你继续把戏教

  赢未来 市场接受度低,教育推广又困难重重,你觉得京剧在广州还会有未来吗?尤海波 压力很大。广州人生活节奏很快、也很务实,艺术兴趣普遍不浓。有一段时期,京剧在广州很辉煌,出现了许多京剧名角,像新谷莺、张淑云、傅祥麟、王鸿福、时世宝等等广东省内各大剧团,包括粤剧、潮剧、歌舞汉剧、木偶剧等等纷纷派出演员前来学习培训。然而到了1980年代,京剧没落了,广州京剧团也随之被撤销,京剧就此淡出了广州人的视线。如今,官方重视软实力,并大张旗鼓地建立文化强省。在政策的推动下,广州人逐渐对本土文化加以重视。但京剧还是无人问津,甚至还被贴上“外来地方剧种”的标签非常困难。现在我们演场大戏,还得向粤剧班借人、借龙套。假如单凭个人的热情和力量京剧在广州很难有未来。下去!”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