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和

简介:林炳和(1912~1996)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人。潮剧名鼓师。
[展开]

林炳和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林炳和(1912~1996)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人。潮剧名鼓师。10岁开始在潮音赛玉堂圆身纸影班学艺。12岁随父到新加坡潮剧赛永丰班当童伶。期满后改学打击乐,先后拜名师大头、林乾、荣钦学艺,深得真传。后在该班任司鼓。1934年回国,先后受聘于老中正兴、老玉堂、老赛桃、老正顺香、老三正顺香、老源正等班任司鼓。建国后,积极参加潮剧改革工作,1951年至1955年间,口述记录了大量锣鼓牌子、锣鼓科介,为潮剧音乐的发掘整理作出贡献。1956年调广东潮剧院任司鼓。1960年调汕头戏曲学校任打击乐教师。由其司鼓的代表剧目有《大难陈三》、《扫窗会》、《芦林会》、《苏六娘》、《辞郎洲》、《陈三五娘》等。《苏六娘》和《陈三五娘》摄制成潮剧艺术影片,其余剧目也均录灌成唱片,发行国内外。林炳和鼓艺高超,槌板威猛,文雅兼具,配戏文、武、喜、闹,皆臻精妙,其鼓点具有指挥的统慑力,手势大方优美,起介准确,节奏稳健,紧则不逼,慢而不滞。潮剧“两难”(即《大难陈三》和《扫窗会》)都是他的拿手戏,行家和观众有“炳和鼓槌会说话”的赞誉。林炳和广采博收,富于创造性,对广东汉剧、京剧和粤剧的锣鼓点加以吸收融化,形成潮剧新锣鼓经。如[累累金]、[鬼挑担]、[老鼠尾]等。对潮剧锣鼓编配予以发展,由大锣组合、小锣组合,发展苏锣组合,使潮剧打击乐更丰富多彩。其鼓艺受到潮剧界一致推崇,建国前已被称为司鼓五虎将之一。五十年代在潮剧多次的会演比赛中被评为司鼓第一名,誉为鼓王。在戏曲学校执教期间,讲授潮剧舞台常识和司鼓经验,编写教材,口传身教,执槌示范,他培养的学生成就较大的有周松发、高登城、丁增钦、蔡建臣、杨友勇等。由他传谱的潮剧锣鼓教材有《潮剧锣鼓》(上下册)、《潮剧开台团圆》、《收煞团圆》锣鼓谱等。[1]

林炳和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