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固

简介:程天固(1889年-1974年)———他是广州走向现代建设的开拓者之一。这位中山人,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经济学院,硕士。1915年回来办工厂,任广州商会会长,后聘为广东大学法学院院长,1921年—1923年,1929年—1936年,两度任广州工务局长。工务局是新式城市建设的职能部门,主持城市规划、交通设计、兴修道路等,由于成绩显赫,后任广州市市长。抗战爆发后的1941年任驻墨西哥、巴西大使,晚年寓居香港。
[展开]

程天固的个人经历

简介

  程天固(1889年-1974年)———他是广州走向现代建设的开拓者之一。这位中山人,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经济学院,硕士。1915年回来办工厂,任广州商会会长,后聘为广东大学法学院院长,1921年—1923年,1929年—1936年,两度任广州工务局长。工务局是新式城市建设的职能部门,主持城市规划、交通设计、兴修道路等,由于成绩显赫,后任广州市市长。抗战爆发后的1941年任驻墨西哥、巴西大使,晚年寓居香港。

个人生平

  程天固幼名天顾,后改名天固,广东香山人。10岁考入香山中西学堂。15岁往新加坡,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1911年赴美国留学,入加州大学政治经济院,毕业后入研究院,一年后获硕士学位。在学期间,曾任中国学生会、万国学生会、宪法研究会会长、同盟会旅美支部交际部部长,又与冯自由、谢英伯等创办《民呼》月报,独办《诚报》周刊。1915年冬辍学返国,在香港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顾问。并兼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后与友人合设钨产公司、大生铜厂,任总经理。1918年在广州、河南设大星皮革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创办大裕化学工厂。历任广州机工总会顾问,广州市商会主席,中山县安定小学校长。1921年2月,任广州市工务局局长兼广东教育总会干事、广东省经界委员会委员。1924年任国立广东大学法科教授。1925年9月,任该校法学院院长。1926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任广州总税务处处长,未久奉派至北平接收关税总署,任署长。1928年秋任中山大学教授。1930年2月,任广州工务局局长兼广州市城市设计委员会主席;同年12月,任治河委员会委员。1931年5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1931年6月任广州市市长,10月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12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1月赴香港,后改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6月后卸任后定居香港。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1月赴南京,任实业部政务次长;11月代理部长并兼商标委员会主席。1938年1月,国民政府改组,任行政院高等顾问;冬以外交专员名义,派赴国外整顿驻外使馆。1941年2月,任驻墨西哥公使。1943年7月,升任大使。1944年7月调任驻巴西大使。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12月,离任驻巴西大使职务,巴西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49年10月寓香港。1965年任香港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委员。1974年9月15日在九龙病逝。终年85岁。著有《程天固回忆录》、《联俄讨论》等。

与广州城

  民国时期两任广州市政府工务局长、一任市长的程天固,对二三十年代广州市政规划和建设多有擘画,成就显著,功不可没。   1921年2月,广州正式设市,成立市政厅,孙科首任市政厅长即市长。他邀程天固出任工务局首任局长。工务局是由原市政公所工程科扩充而成,主管市政规划和建设。工务局的设立,实现了近代广州最初的建筑施工管理。程天固受孙科委托,主持广州市政建设规划。他参照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建设广州为世界大港”的构想,起草了《广州市城市设计概要草案》。该草案内容涉及城市面积、界线规划,人口增值规划,道路系统及林和公园地点规划,市郊公路规划,路面设计和铁路车站规划,公用事业地点选择,飞机场及学校设置地点,港口规划以及市内分区和排水渠规划大要等10项,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章程。   在程天固的主持下,首先大举拆城墙,填平濠沟,然后是拆房筑路。这些举措在当时遭到官绅巨贾的强烈反对,他在孙科的支持下,不避谤怨,厉行市政。拆除旧城墙约10.5公里,市内平濠筑路,拆除房屋3000栋。先后在老城墙基上施工修建了万福路、泰康路、一德路、太平路、丰宁路、大德路、越秀路、文明路、长庚路等路段,建起了约26公里长的水泥柏油马路,主要街道拓宽(包括人行道)了2.4米~4.6米。(按:程在拆城墙时,未能充分考虑如何适当保护某些重点历史文物,尚欠万全。)为了合理规划和建筑,在他主持下仿效西方国做法,成立广州市审美委员会,负责审定涉及市容美感的公共建筑设计,被视为广州市最初的城市建筑物设计机构。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陈在叛变前,曾征询程的意见,并以广州市政厅长之职相许,被他坚拒。陈叛变后,他的住所遭叛军围搜,即愤然去职,乘船赴香港。是年8月,受孙中山委托,到印尼爪哇征募侨商捐资,得款12万元,支持粤军购置军火,以武力平息叛乱。1923年1月,他正式辞去工务局长职。   1923年2月,他应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之邀,入粤军军官学校主持政治讲座。同年11月,他倡导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向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邹鲁力谏,将广东高师、公立法科专门学校、广东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及公立医校四校合并,成立综合性大学――国立广东大学。1924年6月,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成立,应校长邹鲁之邀,出任法科教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设立法学院,由程天固出任首任院长。   1930年夏,程应广州市市长林云陔之邀,再度出任广州市工务局长兼城市建设委员会主席。他上任不久,即亲自编著了《广州工务之实施计划》,提出广州市城市建设两年规划。该计划较之1929年广州市政府公布的《广州市政府施政计划书》,内容更全面和翔实。实施内容包括市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以及道路、港口、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为了改良市内道路,程天固在《广州市工务之实施计划》中已注意到:“辄随意所至,路线可以临时更改,开筑可以先后倒置,弄至路线参差,断续曲折、市民惶惑,罔所适从。”但事实上经施工的多处街道仍蛇形弯曲,如泰康路最为明显。   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广州市工务之实施计划》大体上符合当时广州城区的整体发展构思和方向,但诸项工程的实施是需要庞大的财政支持的。如兴建海珠桥,为城市交通所必需,因此较快通过招标并施工建造。还改造了一批木桥、石桥为混凝土桥,改良了市内部分路面,计有166.53万平方米。沿江堤岸北侧的修筑也较快落实,开始修建。至1931年底止,完成改良的内街渠道是位于十八甫北、杨巷、下九路、十八甫之间的内街区,以及太平南(今人民南)以西、杨巷以东,抗日东路(今和平东路)、上九路以南的内街区。即完成了《广州市工务之实施计划》的第一、第二段。其余各项,只能搁置和纸上谈兵,但起草和制订这项计划倾注了程天固的大量心血,是中国早期市政规划的一部杰作。   与此同时,程天固兼任了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1931年3月,在广州的反蒋各派策划组织了国民政府,他受命承担部分联络工作。同年5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程天固被任为广东省政府委员。因古应芬不肯就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由广州市市长林云陔充任,程天固得以接林出任广州市市长。   他接任市长后,选配了多名留洋专家和学者充任市府各局局长。如市府秘书长徐甘棠(花县人,1874~1948,美国西北大学毕业并获数学硕士学位,后改任教育局局长),财政局局长程鸿轩(中山人,1898~1970,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育局局长陆幼刚(信宜人,1892~1983,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卫生局局长何炽昌(鹤山人,1892~?,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土地局局长黎藻鉴(前任市府秘书长,番禺人,1897~1965,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局局长伍伯良(台山人,1893~1965,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获德国柏林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和简又文(新会人,1896~1979,毕业于美国欧伯林大学,获芝加哥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公安局局长欧阳驹(中山人,1896~1958,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工务局局长由程天固自兼。他上任不久即提出《繁荣广州经济计划》(又称《中心建设计划》),推行“三化二发”政策,即电力化、水利化、交通化和发展黄埔港口和发展琼崖(即海南)资源。还致力改革警政,革新税制。同年10月,在他主持下,成立了广州市设计委员会,主管城市规划设计。他在市长任内还主持完成了中山纪念堂建造的收尾工程。

程天固

更新日期: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