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积玉

简介: 苏积玉,男,1948年5月生,山东荣成人。笔名纪宇,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传记文学作家。1967年毕业于青岛市第九中学。中学时代开始写诗,后因"文革"辍学,当过记者、工人、编辑、编剧,戏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青岛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文联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职称为国家一级编剧。
[展开]

苏积玉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苏积玉,男,1948年5月生,山东荣成人。笔名纪宇,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传记文学作家。1967年毕业于青岛市第九中学。中学时代开始写诗,后因“文革”辍学,当过记者、工人、编辑、编剧,戏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青岛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文联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职称为国家一级编剧。

主要作品

已出版诗集《金色的航线》《船台涛声》《五色草》《风流歌》《山海魂》《纪宇朗诵诗》《纪宇抒情诗》《纪宇自选诗集》《追求六重奏》《纪宇儿童诗》《纪宇爱情诗》长诗《u201997诗韵》《20世纪诗典》等十余部;另著有诗论集《诗之梦》《〈u201997诗韵〉评谈录》;散文集《美的遐想》《纪宇报告文学选》,长篇传记《雕塑大师刘开渠》《雕塑人生》《青铜与白石》《喜剧人生》;盒式磁带《风流歌》《u201997诗韵》。

获奖情况

1988年获得全国自学成才奖,1988年、199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

作品多次获各种奖励,并被译介到国外。组诗《春天的小花》编入美国出版的教科书,《风流歌》、《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编入中国教育部的教科书中,诗歌被收入一百多种各类选本,被誉为“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曾应邀访问美国、意大利等国。

继20世纪80年代的《风流歌》广泛传播之后,长诗《u201997诗韵》和《20世纪诗典》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香港《大公报》、美国《美华文化人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评论。《20世纪诗典》长达两万多行,被称为“震撼心灵的世纪史诗”,“中国新诗史上空前的著作”。

苏积玉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纪宇诗文珍藏本》十卷。

创作经历

苏积玉(纪宇)1948年5月出生在山东荣城俚岛乡南郑家村。在黄宝山下的茅屋、山野、溪水、井台侧畔度过幼年和部分童年,在村办的初小开始上学。一年多后随父迁往青岛,在青岛市上海路小学插班读二年级。

苏积玉家境贫寒,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苏清泉起的。祖父有文化,会记帐,能写一笔好字。可祖父去世的早,除了血缘传递和赐名于他的孙子孙女之外,苏积玉只记得他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苏积玉的父母因为家穷,小时候连一天学也没上,都不识字。

苏积玉的父亲名叫苏庆禄,他参加工作之初,在青岛渔业公司的渔船上做饭。他的收入很有限,小时候全家5口人住在青岛大窑沟铁路桥边,一间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他家里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书,。他曾经向母亲提出要买一本书,母亲很奇怪地问他:“你开学时不是买过书吗?怎么又要买书?”不识字的母亲不懂得,孩子除了学课本之外,还要看课外书籍。再说,家里也没有余钱让他买书看。他印象很深的是,在母亲针线笸箩里有一本夹鞋样和丝线的杂志,肚子鼓得大大的,记得那是一本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东方》杂志。

小学五年级时,苏积玉被同学拉去参加青岛市的一次赛诗画会,没想到竟得了奖。从此,他对分行排列的诗便有了好感,读点诗,也练习写点诗。在那个年代里,他目睹和经历了大炼钢铁、三年困难时期、大抓阶级斗争等生活环境和运动,心头的诗意荡然无存。

1964年苏积玉考入青岛九中后,国家经济形势好转,他开始学习写作。1965年最先在《青岛日报》上发表杂文《怨与不怨》等,1966年3月在《山东文艺》上发表处女作《石雷》。在面向最基层群众的《街头诗画》中发表了许多诗歌。这意味着他从创作之始就树立了让诗走向群众、走向现实、走向时代的理想。

由于写稿投稿老是被退,受到一些同学取笑和嬉闹,苏积玉将姓名中的两个字“积玉”的谐音“纪宇”作为笔名,一直使用至今。

“文革”爆发了,这一年纪宇在读高中二年级。他是老三届中的1967届高中生。高考取消,学校停课,他曾经在《青岛日报》帮助工作近两年。曾担任副刊编辑和文化记者,创作了诗《狂飙曲》等,以铅印和油印的形式散发流传。1968年纪宇分配进青岛卷烟厂当壮工。因参加工厂文艺创作演出,编写曲艺、话剧等参加省、市级演出而被专业文化部门注意。1973年调至青岛市文化局。此时开始大量写作以造船工业为背景的诗歌,这些诗在1975年结集为《金色的航线》,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纪宇的第一本诗集。

这期间,纪宇有大量诗歌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报刊,这是他的第一个创作高潮。但这些作品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痕迹,也就成为那场错误运动的思想反映和艺术见证。

1976年,十年洗劫过去了,这一年纪宇28岁。他学习,他思索,他沉淀,他升华。他是最早主动要求作自我批评的人,他也是到胡耀邦同志亲笔批示,受到保护的诗人。他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反思,写成一批以《风流歌》、《爱》、《关于美的探讨》、《理想篇》、《幸福歌》为代表的抒情诗作。《风流歌》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配乐朗诵,并作为交换节目和全国的省、市广播电台交流,一些电台也自行录制,真可谓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举国传播,广泛流传,在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2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诗集《风流歌》。在80年代的大学里,几乎无人不知《风流歌》。纪宇还根据读者的强烈反映,续写了《风流歌》之二和之三,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大中学生们传抄、朗诵、成为一时的风尚。《青年文摘》、《诗选刊》、香港《龙之渊》等十几种报刊转载,三首《风流歌》还专门出版了瞿弦和张筠英朗诵的盒式磁带。《风流歌》回荡在祖国的大地,回荡在自卫还击战的战壕和猫耳洞里。

1986年5月,贺敬之对纪宇说:“我是你很热心的读者,读你的诗仿佛听到空谷足音,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样的诗了,我是你的诗的知音。”这些诗汇编为《纪宇朗诵诗》,贺敬之题写书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刷37000册,由新华书店发行7000册,其余全部由作者邮售一空,纪宇收到来信和汇款单3万余份,这本诗集成为纪宇创作里程中的第二个高潮。

看到读者写给纪宇的信和邮购汇款单上剪下来的“简短附言”,艾青说:“在当今中国谁能做到这样!”

臧克家说:“要注意纪宇的诗,读者多,影响大。”

进入20世纪90年代,文学和诗歌都逐渐边缘化,诗的读者和受众越来越少了,许多人不屑再写诗,他们下海了,改行了,可纪宇仍然执著地坚持着写诗,每年都有新作问世。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纪宇写了长诗《u201997诗韵》,这部长诗极具创造性地把汉语诗韵作为结构,从第一韵,依序写到第十八韵,环环相扣,韵韵衔联,情由韵出,语从韵生,十八韵如编钟排馨,演奏出一曲富有中华特色的神奇乐章。这部长诗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学》、《时代文学》、《中国文化报》等都发了选章。这部长诗受到读者的欢迎,未过半年就再版,出了精装本并专门出版了《〈u201997诗韵〉谈评录》,收入公木、吴奔星、吕进、周涛、叶文福等七十多位诗人和诗评家的谈话、书信和文章。他们高度评价《u201997诗韵》,认为在抒情长诗这种诗体上,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纪宇最好的作品”,做到了“一部长诗,半本诗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香港《大公报》、美国《美华文化人报》等都发表了评论文章或消息。

有人预言,《u201997诗韵》是纪宇最好的诗了,是他创作的高峰,要想突破自己是很难了,但人们没有想到,纪宇早已开始了新的长诗构思。新千年即将到来时,纪宇完成了以诗为20世纪立传的计划。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构思,巧妙剪裁,用两万多行的篇幅,写了长诗《20世纪诗典》。

完成了两部长诗,纪宇创作的脚步没有停歇,他还要继续向前跋涉和攀登。地平线在前,在文学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永远没有尽头。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十卷本的《纪宇诗文珍藏本》,八本诗集,两本散文集。它们分别是《朗诵中国》、《风流歌》、《人之歌》、《就是那一个字》、《诗神月魂》、《潇洒少年》、《流水漂花》、《城市歌谣》、《红尘笔记》、《活着就是》。

到2005年,纪宇写作已经四十余年了。四十年霜晨月夕,大半生辛勤耕耘。诗已经和他的生活和生命融化在一起,拆不散,也分不开了。

纪宇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青岛市文化局戏曲研究室创作员、副主任、主任。青岛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青岛市文联第三、四、五届副主席,2001年选为主席、连任第六届青岛市文联主席。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获得全国自学成才奖章,1988年获国家一级编剧职称,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和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山东十佳文艺工作者,2002年被选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委员。

纪宇的诗在中国已经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是继郭小川和贺敬之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政治抒情诗人之一。同时,纪宇还写了大量的抒情诗、爱情诗、儿童诗、城市歌谣等,孔繁森的藏语翻译在回忆文章中说,孔繁森生前喜欢阅读和朗诵纪宇的《风流歌》,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牺牲的记者许杏虎,上高中时把纪宇的诗抄在笔记本上。许多人真诚地说:“我是读着纪宇的诗歌长大的”。

在诗歌创作的同时,纪宇在散文、报告文学、长篇传记和诗论的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优良成绩。已出版《美的遐想》、《纪宇报告文学选》、《青铜与白》、《喜剧人生》、《诗的梦》等。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诗歌被选入大中学教材和一百多种各类选本,有的译介到国外,有的收入在美国出版的教科书。

名家评说

艾青(已故著名诗人):“你是很会写诗的,我们是先读了你的诗,后认识你。你说你不会写诗,那是谦虚。”(1983年3月,艾青夫人高瑛替艾青来信)

贺敬之(著名诗人):“我是你很热心的读者,读你的诗仿佛是听到空谷足音,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样的诗了。”

臧克家(著名诗人):“我已年老,目力减弱,读东西困难,但《追求六重奏》,我全文读了,激情洋溢,哲思深邃,我很受感动……对纪宇的诗,我讲过多次,我不但欣赏纪宇的诗,我还欣赏纪宇这个人。”

王泽群(作家,青岛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主任):“纪宇长期执著、寂寞地努力,始终以一种感恩的心情,紧贴生活创作。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不只是u2018朗诵诗人u2019、u2018主旋律的歌手u2019。”

冯国荣(评论家):“纪宇的诗,一是有崇高的素质,二是流畅自如,他对诗韵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的诗歌是u2018沉到底的文学u2019,不浮躁,不媚俗。”

更新日期: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