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世璜

简介:赖世璜(1889-1927),字肇周。民国江西小军阀,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官至国民革命军第14军军长。
[展开]

赖世璜的个人经历

生平简介

  1889年出生于石城县屏山长溪,1908年考入江西省陆军小学,后升入南京陆军中学,民国三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步入军旅生涯,历任连长、支队长、旅长、师长等职。民国十五年率部加入了北伐之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他挥师北伐,首先攻克了赣州,然后分兵两路,一路横扫闽西,一路攻克抚州并协攻南昌,战果辉煌。随后他率部连克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并驻守江苏无锡,他所率的第十四军成了北伐军中的一支劲旅。

  但是,这位在北伐战争中战功卓著威望极高的将军,既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又与桂系军伐素无交往,命运注定是悲剧。1927年蒋介石下野东渡日本,白崇禧等桂系军阀控制了南京政府,不太亲近桂系的赖世璜被白崇禧视其为蒋介石的人马,列入了被排挤的对象。为了达到排挤赖世璜的目的,白崇禧不断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赖世璜经常率部孤军作战,而在军火、军饷上又不给予支援,造成了第十四军的战斗力明显削弱,损失严重。借机白崇禧强加给赖世璜将军一项莫须有的罪名:“克扣军饷,畏缩不前。”而赖世璜将军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铁汉,他在军前与白崇禧据理力争,并当众指责白崇禧,从而加重了白崇禧对赖世璜的仇视心理,并下定了除掉赖世璜将军的决心。1927年9月29日,赖世璜去上海治病,刘峙所部宪兵队奉白崇禧之命在火车站绑架了赖世璜将军,并关押在上海军政部四十多天,后又被押解到南京第一陆军监狱监禁。1927年12月30日,白崇禧下令杀害赖世璜,一代北伐名将,年仅三十九岁的赖世璜将军被桂系军阀杀害,制造了北伐战争中的第一大冤案。1928年国民政府为赖世璜将军平反,以陆军上将因公亡故例予以抚恤。

年表上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己丑)一岁:7月23日(农历六月初七)出生于江西石城县屏山镇长溪村一富农之家。祖父赖植荣,谱号赖大生,又名青斋,自小读了不少书,喜欢吟诗作对和为人排忧解难,又是个玩弄阴阳八卦的堪舆风水先生。中年捐纳了一个“五品衔”和“贡生”功名,在当地有一些名望。祖母陈斗秀,80寿终,碑刻“二世贤母”。父亲赖嘉宾,也捐了个“九品衔”,虽然不善于翰墨文章,做生意赚钱却是得心应手——会杀猪打屠、贩卖坛罐钵盂、水酒豆腐,聚敛了不少财富。母亲罗氏,家庭妇女。叔父赖绵文、赖焕明。姑妈赖嫜秀嫁本县城东翰林黄大勲。哥哥赖金良生于1887年,驼背。弟弟赖世琮1930年9月被红军击毙于瑞金合龙。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七岁:开始在祖父的教导下,读书识字。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十一岁

赖世璜

  :祖父聘请本村河东狮牯驼村赖汉天为塾师,在大坪下村办私塾,赖氏兄弟入学其中。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十二岁:入县城姑父黄大勲家。黄大勲为石城县城东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 进士,钦点翰林,官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曾经参加了“东洋考察团”赴日本、菲律宾等国考察,后退职寓居南昌,受聘为江西省铁路总办的总董(后改为协理)。遇到石城屏山坳头碓臼岭才子、良师李葆初——黄府家塾教师,又受到姑母的教育,开始树立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追求荣华富贵的想法,对读书产生了兴趣。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十三岁

  入屏山坳头天福山私塾,随同李葆初读书,与陈襄屏、温大川等人同学。其家境因为父母生病返贫,父亲积劳成疾,母亲得了哮喘病。部分产业被典卖,家境日益败落。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十四岁

  童养媳孔美珍——本县珠坑坳背村孔道尊之女,入其家。孔美珍身材高大,处事利索,手脚勤快,令赖世璜祖父母很满意。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甲辰)十六岁

  :因为李葆初生病,入屏山书院读书。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十八岁:和童养媳孔美珍结婚,孔美珍15岁。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十九岁

  :姑夫黄大勲来信,通知其参加江西武备学堂的考试,九月初一,随同本村生意人陈普繁相公入南昌,路上遇到波折,有人冒充船夫收费,被船夫赶下船,遇好心农民搭救帮助。

  1909年(清宣统元年 己酉)二十一岁:从江西陆军小学(江西武备学堂)毕业,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

  1910年(清宣统二年 庚戌)二十二岁:长女赖才灵(玲)出生,被祖父母卖掉,赖世璜坚决反对。

  1911年(清宣统三年 辛亥)二十三岁:武昌起义爆发,回江西九江响应起义。10月23日,赖世璜带领几个军校同学参加九江辛亥革命,被李烈钧任命为排长,起义成功后任九江要塞司令部参谋、炮台官等职务。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壬子)二十四岁:任江西讲武堂区队长,因为办事雷厉风行、干练有才,受到江西都督李烈钧的器重,不久调任赣军第二军第二师军士训练所任所长、步兵连长。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 癸丑)二十五岁:3月20日,宋教仁被刺杀。7月12日李烈钧组织成立江西讨袁军。赖世璜连加入李烈钧的湖口讨袁起义,隶属林虎(任左翼军司令)旅,率部与袁世凯的李纯、王占元部激战于赣北德安一带,腿部中弹负伤。9月初,二次革命失败。改名赖席珍,离开部队。投奔江西余江县县长、石城县同乡黄礼从,歼灭余江县城西100余里处马祖岩雷福保为首的1000多土匪。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 甲寅)二十六岁:冬,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第二期步兵科)。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 乙卯)二十七岁

  :夏,从保定军校毕业,入东北任职。

  12月13日,袁世凯复辟帝制。25日,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成立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 丙辰)二十八岁:潜入云南,投奔李烈钧,初,任李烈钧军副官,后被李烈钧委任为护国军第二军(军长李烈钧)第四师(师长方声涛)第八旅(旅长伍毓瑞)第三十四团第三营营长。由滇西入广西、下广东讨伐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广东都督龙济光。

  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 丁巳)二十九岁:初,入广东钦州、廉州,剿匪维护地方治安。6月,回广州,不久入驻潮州韩文庙。7月17日,孙中山入广州,联合陆荣廷、唐继尧等组织非常国会、护法军政府与段祺瑞对抗。10月,李厚基派遣臧致平进犯潮州汕头。护法军政府成立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征闽靖国军总指挥(总指挥李烈钧)反击闽南臧致平部,但是攻打漳州遭到失败。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 戊午)三十岁:2月盘踞琼崖的龙济光攻打广州,企图从陆荣廷主导的护法军政府手中夺回富饶的广东。龙济光部进犯粤西南,威胁广州,广东根据地危急。护法军政府急令李烈钧中止去福建前线,援闽靖国军停止向福建进军,转而讨伐龙军。李烈钧将滇、桂、粤军分组成四个军,由李根源、林虎、魏邦平、刘志陆分任司令。3月1日,李烈钧制订作战计划,先在台山、开平一线巩固阵地,挡住龙军攻势,亲自带领警卫团赴新会指挥。3月12日,李烈钧下令各军分四路进击龙军,在单水口坐镇指挥。3月20日,李烈钧下总攻击令,指挥处移驻前沿恩平。3月30日,攻占阳江。4月13日,攻占电白。李烈钧到阳江指挥作战。龙军败退琼崖,龙济光逃至香港。4月2日, 吴佩孚占长沙,不久,又占衡山。北洋军阀吴鸿昌(赣南镇守使)、丁效兰、张怀芝由江西南犯,防守北江的滇军第三师张开儒不战而退,北洋军攻占广东南雄、始兴。护法军退守始兴。护法军政府命李烈钧率“讨龙军”援赣。李烈钧命令靖国第三军从南雄北进;靖国第四军从南雄、始兴向北迫近赣州后路;靖国二军及桂军一部进捣虔南(全南),攻赣州;驻潮汕的援闽军派出一个支队进捣宁都;靖国第四军一部驻韶关策应。5月3日,李烈钧至韶关指挥各军行动。桂系陆荣廷策划改组军政府.勾结唐继尧等西南实力派迫使孙中山于4日辞去大元帅职。5日,李烈钧致电各军以迅速攻取赣州为必要,现拟用全力,从正面及南雄、茶陵中间地区,对敌作战。又命令各军分路占领崇义、宁都、抄赣州后路。6月3日,攻克南雄。赖世璜参加了上述“屠龙援赣之战”,在讨伐龙济光战争中负伤。冬,在潮州受整编,改任赣军第四军(军长伍毓瑞)第四支队队长(团长)。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 己未)三十一岁:春,其妻孔美珍与长女赖才灵(玲)来潮州居留了一段时间。是年,娶妾陈如珍。冬,老桂系军阀、广东都督莫荣新怀疑伍毓瑞的赣军第四军和陈炯明的闽南护法军将联合攻击自己,命令桂军林虎部将刘志陆 吞并驻扎在潮州的赣军第四军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队,军长伍毓瑞时在汕头,败逃上海。第四支队队长赖世璜机警逃离刘志陆虎口,率领第四支队投奔闽南护法区首领陈炯明,开赴闽西上杭整训,改编为护法赣军第四支队(团),下辖刘峙任营长的第1营,胡振武任营长的第2营,谢杰任连长的独立连,约为700多 人。与粤军第五支队关国雄部驻扎在一起。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 庚申)三十二岁:2~3月,闽南护法军许崇智攻下永春、安海、同安。4月,直、奉两系(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结成反段(段祺瑞)联盟。5月,吴佩孚自衡阳率直军北上至保定,准备讨段。段祺瑞召开秘密军事会议,调徐树铮的西北边防军在北京附近布防。6月成立定国军,段祺瑞自任司令。7月14日,直皖两军在北京东西两面的京津铁路和京汉铁路线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开战。西线直军遭边防军进攻受挫,退出高碑店。东路边防军由徐树铮坐镇,进攻直军所据杨村,未决胜负。16日,日本开出一支护路队助西北边防军占领杨村。17日,吴佩孚率兵突袭边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系部分高级将领被迫投降。接着,直军占领涿州并向长辛店追击。奉军也大军压境,作为直军的后盾。这次战争历时五日,皖军大败。7月19日,段祺瑞被迫辞职,直、奉两系军阀遂控制了北京政权。这次战争史称“直皖战争”。

  8月11日, 旧桂系军阀陆荣廷、莫荣新以“护法军政府”名义发布攻击粤军命令——以陈炯明为总司令的粤军大部驻扎于闽粤边界。桂军以沈鸿英为攻粤总司令,中路为桂军刘 志陆部,右路为浙军吕公望部,左路为滇军方声涛部。陈炯明和李厚基达成谅解。粤军于漳州出发,兵分三路反击。粤军三路为许崇智,陈炯明,洪兆麟。此时,粤军虽名义上为孙中山领导,但孙中山并不在军中,而是避居上海。8月16日,双方接战。粤军接连攻取蕉岭,大埔等地,桂军前锋被击败。浙军观望形势而按兵不动,滇军主动后撤避战,形势对粤军有利。粤军随后攻占潮汕地区。激战至8月下旬,粤军攻占东江地区所属河源,海陆丰各县,桂军败退。10月,护法军政府内部魏邦平,李福林部准备与粤军和谈,形势对旧桂系越发不利。10月22日,粤军攻占东江地区重镇惠州。23日,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岑春煊通电辞职,陆荣廷以四总裁名义宣布护法军政府解散。并宣布取消护法,与北京政府南北议和。11月,旧桂系部队退出广东,返回广西,第一次粤桂战争结束。孙中山自上海返回广州,宣布重组护法军政府,继续护法运动。

  赖世璜参加了第一次粤桂战争,受许崇智指挥,沿上杭——平远——龙川,攻打东江左岸一带桂军,与粤军关国雄、罗翼群、谢文炳等部并肩与老桂系军队作战。在河源南口受到李根源的5000海疆军重创,溃退老隆。许崇智悍将张民达攻占河源、增城、从化,赖世璜跟进,沿途颇有俘获,弹药武器均得到一定补充。其部队新增第3营(营长为吴建中)和机枪排。10月,第一次粤桂战争粤军获胜,赖世璜部由军田调往粤北韶关驻防,仍与关国雄同驻,并受其节制。此时,增加了第4营(营长为钟冠华),部队有1200多人。因为权力利益之争,刘峙、胡振武串通倒赖世璜,赣军总司令彭程万入韶关斡旋。赖世璜怒杀胡振武营心腹连长王猛,胡振武出逃,刘峙陷于孤立,被撤职赶走,刘峙投奔蒋介石、何应钦,从此赖世璜与刘峙成为仇人。12月,在孙中山大本营参谋总长李烈钧的支持下,其部扩充为护法赣军第2混成旅,赖世璜任旅长,参谋长为易简,部下两个团长为钟冠华,谢杰,增加机枪连、炮兵连,共有2000多人。其旅驻连县、连山,提防陆荣廷、沈鸿英部。

年表下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 辛酉)三十三岁: 4月,南下广州的国会议员召开国会,宣布取消护法军政府,成立中华民国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宣布北京政府为非法,并通电劝告北京政府之“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辞职。南北政府对峙之形势继续。6月13日,桂军沈鸿英部出兵攻入广东。孙中山以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迎战桂军。桂军陈炳焜部将刘震寰部在开战后不久就投向粤军,粤军得以攻占广西门户梧州。7月初,粤军收复被桂军占领之粤西地区的连县,连山等地,并攻入广西。7月9日,因形势不利于旧桂系,旧桂系内部分裂。沈鸿英宣布独立于陆荣廷,自称“救桂军总司令”,宣布广西自治。并和粤军接洽合作。各地桂军纷纷脱离陆荣廷的指挥以谋求自保。旧桂系彻底破裂。7月中旬,粤军南下攻击在钦廉地区的陆荣廷嫡系部队,重创陆荣廷的嫡系部队,陆荣廷的部队已经基本丧失作战能力。7月16日,陆荣廷通电下野,前往龙州。8月5日,粤军没有遭遇任何抵抗而进占南宁,随后攻占龙州。陆荣廷取道越南,转往上海流亡。粤军随后占领了广西大部,但许多偏远地区和山区被旧桂系部队占领,并不断与粤军发生小规模的战斗。赖世璜率领赣军第二混成旅参加第二次粤桂战争。沿连山——八步——贺县——平乐——桂林——柳州进攻,在桂林与从贵州率兵入桂的李烈钧部会师。占领桂北兴安、昭平、平东、灵川、全州、永福等县。娶妾张云珍。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 壬戌)三十四岁:4月,孙中山在广西梧州召开会议,决定改道江西北伐,北伐军由广西回到广东。5月8日,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从粤北分三路向江西进攻。北伐军出南雄克大余兵临赣州城下。赖世璜为彭程万任军长的北伐赣军第2旅旅长。赣军实力单薄,未担任主攻,只是配合粤军作战。赖世璜率部开往赣江西岸,攻击赣州城外围据点。6月13日, 北伐军攻占赣州、万安。西路李明扬旅攻打吉安,东路赖世璜部攻打抚州。在北伐途中,赖世璜发布《敬告江西父老兄弟》、《讨伐陈光远并劝谕北方将士檄文》等布告,列举陈光远统治江西期间的种种劣行,号召江西人民配合北伐军、驱逐陈光远。陈光远兵败下野,蔡成勋带来冯绍闵的北洋第一师,周荫人的北洋十二师,常 德盛的河南第一师,樊钟秀、高凤梧等人的河南绿林武装,合计四个师另七个混成旅,抵达江西阻拦北伐军。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孙中山命令北伐军回广东靖难。8月,赣军在会师粤北途中,被陈炯明的翁式亮师与陈光远的蔡成勋陆军第1师 联合打败。忠于孙中山的靖难军分为三部分:瑞金的许崇智、黄大伟、李福林、钟世英、龚师曾部;赣南信丰、龙南、全南、定南的胡谦、赖世璜部;湘粤边的李烈钧、朱培德、伍毓瑞、李明扬、卓仁机、佘维谦、欧阳棠部。赖世璜在南康、信丰、龙南、全南、定南一带与蔡成勋部苦战月余后转入连平、和平,弹尽粮绝之后, 在陈炯明部洪兆麟的招降下,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率部开入潮州,依附于洪兆麟。10月12日,许崇智、黄大伟、李福林、钟世英、龚师曾、孙本戎部联合南平的北洋第24混成旅(忠于皖系段祺瑞的部队,旅长王永泉)驱逐福州的福建督军李厚基(李厚基背叛皖系段祺瑞改投直系曹锟吴佩孚),攻占福州。12月,孙中山成立西路、东路讨贼军——讨伐陈炯明,准备夺回广东。许崇智部3个军2万余人开始由福建进入粤东。赖世璜按兵不动,保存实力,暗助许崇智。

  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 癸亥)三十五岁:1月16日,西路讨贼军杨希闵、刘震寰部3万余人攻入广州,赶走陈炯明部。洪兆麟部面临东西两路讨贼军的夹击之中,为了麻痹许崇智,保存实力,洪兆麟与赖世璜等表示归顺孙中山,孙中山令其戴罪立功。派李烈钧往汕头接受改编,并任洪兆麟为潮州梅州绥靖处处长,尹骥、李云复、翁式亮、赖世璜为中央直辖第1至第4师长。2月16日,许崇智率领3个军2万余东路讨贼军自福清、泉州分两路经过闽南、闽西返粤,被洪兆麟、赖世璜部阻南路于饶平、阻西于大埔,后退让,许崇智部分驻扎在潮州、汕头、兴宁、梅县等处。3月上旬,陈炯明急电林虎出兵漳州、尹骥出兵箭竹关、赖世璜出兵和平分三路合攻许崇智部。4月6日,尹骥在大埔、潮州交界的高陂伏击许崇智,许部损失颇大。5月7日,林虎攻击梅县的许崇智部,15日梅县陷落。12日,林虎攻占大埔、三河坝,许部退守大埔县南部高陂。25日,林虎攻占潮安、潮州,26日,林虎又克复汕头,许崇智退揭阳。6月1日,许崇智部在揭阳被黄大伟(黄大伟已在5月初叛投林虎,孙中山在5月10日发通缉令通缉之)、黄任寰击败,退梅县。2日,叶举攻占兴宁、五华,许崇智退老隆。11日,许崇智退博罗(在此处收容残部不足万人,损失1万多人枪,林虎俘获甚众)与孙中山率领的西路讨贼军会师于博罗。6月,赖世璜入龙岩、永定一带,企图夺取上杭王献臣地盘,被王献臣打败。7月9日忠于孙中山的闽南讨贼军总指挥何成浚及臧致平等攻占闽粤边的诏安、黄冈、饶平,兵临潮汕,攻洪兆麟、黄大伟等,11日被击退,23日在闽南再次被林虎、赖世璜、洪兆麟等被打败,何成浚及臧致平撤退入厦门。史称“闽南战役”。8月,陈炯明命叶举部进攻博罗,许部坚守待援,被叶部包围10余天,后得粤军第1师梁鸿楷部增援,敌军始弃围而去。许部乘胜进逼河源,与敌对峙,11月,陈炯明部复倾其全力,大举攻击,直逼广州,幸孙中山命湘军(谭延闿部)、豫军(樊钟秀部)及时增援反攻,始将陈军击退,许部也辗转进驻广州。史称“广州近郊之战”。7月初,洪兆麟与赖世璜等背叛孙中山,表示服从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指挥,并且担任陈炯明“救粤军”赣军第1师师长,配合洪兆麟部队与广州革命军在惠州一带作战。7月下旬至9月下旬,与林虎、洪兆麟一起发动“闽南战役”,打败臧致平和许崇智余部,臧致平败退厦门。与陈炯明部将刘志陆、黄大伟(陈炯明委任的闽粤边防督办)以及王献臣(李厚基的第3师师长,驻扎在汀洲,有8000余部队)在漳州成立“联军政权”(联军办事处),管理漳州、龙岩地区20余县的军政、民政、财政,俨然成为一个独立政府。赖世璜趁机扩大实力达1万余人。收编龙岩、上杭、连城地方武装林尚轩、孔弼臣、罗莲航部。自任“救粤军”赣军军长,下辖第1师(师长谢杰);第2师(师长吴建中);独立旅(旅长易简)。刘士毅任参谋长,陈国屏为副官长,赖巨川为军需处长,日本人井上谦吉为顾问。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 甲子)三十六岁:3月,当王献臣师、张毅师进攻同安的杨化昭部之时,臧致平部由厦门进攻漳州,赖世璜背信弃义,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而溃退至永定、峰市,其部三分之一,如苏世安部、陈国华部归顺臧致平,漳州被臧致平占领。王献臣、张毅大败,王献臣退至龙岩汀州(长汀县)。4月24日,孙传芳击败臧致平、杨化昭部,攻克漳州,臧、杨部沿闽南——闽西——赣南——赣东北路线入浙江投奔皖系军阀、浙江督军卢永祥。5月,由于面对臧致平、杨化昭、王献臣等部的压力,赖世璜余部从闽西进入赣南,投降北洋军阀——赣南镇守使方本仁。

  6月至7月,赖世璜部尾随臧致平、杨化昭部沿赣南——赣东北入浙江投奔皖系军阀、浙江督军卢永祥。江浙战争(1924.9.3-10.12)、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9.15-11.3) 爆发,基于以下几点原因,孙中山计划第二次北伐:一是铲除乱源——曹、吴,推翻北洋军阀及帝国主义,建设新国家;二是利用北洋军阀分裂混战之机,履行粤、皖、奉三角反直同盟的协定,响应浙、奉;三是对广东革命根据地一度失去信心,希望通过北伐,为革命另辟一个新天地;四是乘机将各客军调出,以解粤民之困。 他企图沿着两条路线北伐:其一,沿赣州——吉安——南昌——九江——安庆——芜湖——南京进军,与卢永祥部会师南京之后沿着京沪铁路北伐至北京与张作霖奉系会师;其二,沿湖南——武汉为第二路,沿京广铁路进军北京。9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召开第七次会议,孙中山、伍朝枢、瞿秋白、鲍罗廷出席,议决:发表北伐宣言,及大本营移驻韶关宣言,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方军阀”为号召,进行北伐,联合卢永祥、张作霖“共抗直系”。4日, 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当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筹备北伐会议,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加北伐,滇粤军抽调一部随行;迁大本营于韶关,广州设留守府,任胡汉民为代大元帅兼广东省长;以谭延闿为北伐军总司令。谭延闿与方本仁订立密约,议定建国北伐军先助方本仁驱逐赣督蔡成勋,方本仁后助谭延闿取道江西北 伐。

  9月8日,樊钟秀的讨贼豫军分别集中于广东南雄、韶关,准备北伐。18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北伐宣言》。宣言申明,北伐的目的,不仅在于消灭曹(锟)、吴(佩孚),而且更在于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20日,北伐军在韶关誓师北伐。22日, 孙中山下令北伐各军改称建国军:湘军为建国湘军,谭延闿任总司令;滇军改称建国滇军,杨希闵任总司令;粤军为建国粤军,许崇智任总司令;豫军改称建国豫军,樊钟秀任总司令。20日,孙中山在广东韶关举行北伐誓师典礼,樊钟秀被任为第一路军攻赣先锋总指挥,率所部4000余人进攻江西。与攻入湖南的第二路 军(程潜部)遥相呼应。17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29日深夜,樊亲率讨贼豫军第一、第二、第三混成旅由广东仁化出发,绕道大庾岭西,攻入江西南安,准备间道潜至赣中,袭扰敌人后方。10月,广州国民政府兵分三路,誓师北伐:第一路进兵江西,朱培德为右纵队总指挥,指挥建国第1军(滇军)及李明扬赣军、刘玉山桂军。谭延闿为总司令兼左纵队总指挥,指挥建国第2军 (湘军)及建国先遣军(樊钟秀的豫军)。第二路进兵湖北,该路主要为鄂军,总司令由程潜担任。第三路亦出兵湖北,该路主要是川军,总司令熊克武,由常德出师。2日,樊钟秀部分两路突击,攻占江西崇义,俘方本仁部马龙标团600余人。10日,在各地起义民军配合下,先后攻占江西遂川、万安、泰和、永新、莲 花、宁冈等地,前锋进至距吉安40里的大庙。直系军阀江西督办蔡成勋派冯绍闵旅及骑兵团反扑吉安、莲花,方本仁、岳兆麟等部包围孤军深入的樊部,樊钟秀部损失惨重。26日,樊部主力突围至湖南桂东待援。朱培德率领第一路北伐军右纵队,从韶关出发,经南雄、赣州,沿赣江右岸向南昌攻击前进。途中击败陈光远 部,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推进,至距离南昌85公里的樟树镇,出乎意外,接到大本营命令,说赣江东谭延闿湘军和樊钟秀豫军在吉安中方本仁伏击惨败,对整个北伐战争影响很大,各部均应停止前进,回师原防。10月14日,广州发生商团叛乱,孙中山平定之。23日,直系左翼作战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联合直系援军第二路司令胡景翼、京畿警备副司令孙岳秘密策划倒戈反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吴佩孚的北京政权。

  11月11日,建国豫军一部由任应岐率领,回广东韶关整补。下旬,奉系军阀张作霖占北京,支持段祺瑞就任临时执政,直 系军阀方本仁部向北伐建国军表示投诚。樊部反攻江西,一部攻占江西营前、吉安、藻林、遂川等地,另一部与蔡成勋激战五昼夜,占江西宁冈,又攻占江西莲花、萍乡。樊钟秀部沿湘赣、鄂赣、鄂皖、豫皖边界,孤军潜行,北进至河南商城、光山、罗山一带。13日,孙中山等人离开广州北上北京。11月下旬,方本仁、赖世璜、谭延闿等部在赣州举兵倒蔡成勋,蔡成勋狼狈逃遁,方本仁顺利攻占南昌,被段祺瑞任命为江西督办。在这次北伐之前,赖世璜与谭延闿取得联系,被孙中山任命为建国军赣军独立军军长兼赣东绥靖使,但是方本仁背信弃义,伏击谭延闿的北伐建国军于湘赣边吉安,谭延闿部损失惨重,加上商团叛乱、陈炯明蠢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导致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最后一次北伐战争遭到失败。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 乙丑)三十七岁:2月24日,赖世璜因为帮助方本仁驱逐蔡成勋有功,被方本仁报请临时执政段祺瑞,被任命为江西陆军第4师师长,辖步兵第七旅、第八旅,所部4000余人驻扎在南城,后因为与河南暂编第1师常德盛部发生冲突,改驻赣南于都、石城、瑞金、宁都、会昌、寻乌等地就食、休整。3月,赖世璜率领部队与方本仁所调部队夹击秘密归附广州革命政府,正谋攻南昌的常德盛部,常部败退入皖南被安徽军阀缴械遣散。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 丙寅)三十八岁:4月,赣北镇守使邓如琢反戈投靠吴佩孚,迫方本仁下台,方出走上海。广州国民政府先后派出李西屏、詹大悲、蒋作宾与方本仁联络,方只身投广州国民政府。7月,广州派熊式辉赴瑞金和赖世璜商讨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有关事宜。不久,广州国民政府委任其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师师长,命令其监视粤赣边境的杨如轩、杨池生部。赖受命。江西总司令邓如琢不知道赖已经反正,竟任命他为第六路军指挥官,还要他协同福建周荫人进攻广东东江。赖及时向广州透露了北洋军这些情报,北伐军从容布置。8月,方本仁任国民政府江西宣抚使,兼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军长、右路军总指挥等职。8月26日,蒋介石任命赖世璜为国民革命军第14军军长。9月3日,赖指挥本部分别从于都、会昌出发攻打杨如轩、杨池生部,即日,一部攻占安远;9月4日,另外一路攻占信丰、赣州。赖收编“两杨”残部4000余人,扩充为第14军,赖任军长,熊式辉为党代表,辖两个师。14军一部控制会昌、瑞金一带,警戒闽南之敌,主力会同2军(谭延闿为军长)谭道源师攻打吉安。14军在吉水与北洋军激战,双方损失惨重,14军下级军官全部阵亡。是役为赣中地区最为激烈的战斗,也是14军出师以来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此役后,北洋军纷纷逃亡。14军克复吉水、吉安、永丰、乐安、崇仁、宜黄。赣南、赣中尽入北伐军手中。10月,北伐军第三次攻打南昌。10月16日,赖部从南城、崇仁攻打抚州的刘宝题。10月17日,赖由赣州出发,就任赣东指挥官,并且命令赣南驻军增援抚州。10月20日,14军攻打福州,师长易简阵亡,熊式辉继任,同日晚攻克抚州,随后占领东乡、余江、贵溪等县,逐将赣东南北洋军全部歼灭。11月8日,南昌被北伐军攻克。12月,14军进入闽北,与东路军(何应钦的1军)会师于福州。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 丁卯)三十九岁:

  1月,赖就任北伐东路军第五纵队指挥官,自闽中出发,向浙江进军。2月,14军占领浙江的衢州、金华、宜兴等地,直指无锡、苏州。驻沪直鲁联军纷纷北溃。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胜利。3月下旬,赖部(5纵)攻克无锡、江阴,自苏州、常熟进发,与淞沪各军会合。先,赖坐镇赣州,由熊式辉代为指挥14军,占江阴之后,赖入江阴。熊交军长职,并专任党代表兼第一师师长职。4月12日,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武汉、北京分庭抗礼。5月,蒋介石与汪精卫相约分道北伐。5月下旬,14军渡长江,打败孙传芳部将白宝山,占领扬州、泰兴、姜堰、如皋、盐城、阜宁,一路进军苏北鲁南徐州、临沂一带。6月,赖任第一路军右翼指挥官,辖14军,1军独立第12师、1军独立第10旅,打败孙传芳、张宗昌、李景林等部,占领鲁南各县。沂水上游蒋介石部吃紧,赖世璜的14军往援,归属第二路总指挥白崇禧指挥。

  7月,攻打临沂,为惨烈拉锯战。蒋介石在徐州也受到挫折。8月初,白崇禧的第二路军因为徐州已经失守,而敌援又至,恐怕被围歼,放弃临沂南撤。赖世璜的14军和程潜的6军奉命殿后,掩护各军撤退。8月13日,蒋介石被迫下野。14军归属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指挥,退入长江南岸休整,驻扎苏南无锡、江阴一带负责警戒北洋军。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委派林伯渠赴南京设政治部办事处,林伯渠派遣人员充任14军政治部主任,赖借口林为中共党员而坚决拒绝。赖任无锡戒严司令之时,秘密帮助商团、警察攻打无锡总工会,查封之。赖世璜发表《制止城乡暴动命令》、《查封农协命令》。8月26日——9月1日,孙传芳部过江与南京政府军队大战于镇江龙潭车站和南京市栖霞附近。白崇禧命令赖世璜增援,赖消极应付,只派一个团虚与委蛇。一说赖在无锡切断铁路阻拦新编13军(白崇禧、陈嘉祐军的第13军,白崇禧后任国民党政府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新编13军 军长)援助龙潭,企图与唐生智合谋夺取上海。此战前,孙传芳曾经派江西南康人卢道南持其亲笔信密访赖世璜,诱以重金,劝赖倒戈,夹攻南京,许以事成之后,委任其为江西督军。此事被熊式辉密告给白崇禧。先,赖熊因为意见不合多次发生龃龉,赖在三义河免其职。熊退居上海,多次揭发赖部种种短处缺点。9月初,南京政府准备再次北伐,14军 担任右翼军中路作战任务,赖为总指挥,受命由江阴渡江,占泰兴、泰州,以掩护各军渡江。时,宁汉合流之后又趋于紧张,南京政府内部派系斗争也很激烈。此时,武汉一政客刘某运动赖世璜归附汪精卫,汪精卫也曾经亲笔致信给赖世璜,希望其“反正”归附武汉。此事为白崇禧获悉,认为这是削弱何应钦实力,打击蒋介 石的最好借口。遂利用此事,向何应钦施加压力,必欲除赖世璜而后快。9月5日,赖世璜随同李烈钧入南京(李烈钧从上海入南京,经过无锡)。9月13日,赖回无锡。9月29日晚十点半,在上海火车站被刘峙所派的宪兵抓捕。搜查出汪精卫给其信件,当场被何应钦扣押。数日之后,被以“克扣军饷,畏缩不前”罪被逮捕,旋解送南京审讯,赖被免去本兼各职。赖被捕后,李烈钧、熊式辉等曾经多方营救,均无效。14军第1师师长陈国屏(江西石城县人)、第2师师长谢杰、参谋长刘士毅,有的庸怯无能,有的认贼作父——投奔新桂系。12月31日晚十二点,赖被白崇禧控制的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法处(负责人为新桂系军阀马晓军)判处死刑,执行枪决。时年38岁。赖世璜作绝命诗:“军营世界乱忙忙,错认迷途是故乡。识得本来真面目,此身原来臭皮囊。”14军番号被撤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3军,熊式辉任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此后,该部改为第37师,第5师,熊式辉仍任师长。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 戊辰):11月,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5师师长兼代理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代请国民政府对赖世璜准照陆军上将因公亡故例议抚恤,每年抚恤其家属400元。

参考文献

  1.周红兵.赣籍将领赣军名将赖世璜[A].江西文史资料·第46辑[Z].内部出版资料.1992.

  2.林志光.从护法到第一次北伐的赣军赖世璜[A].广东文史资料·第19辑[Z].内部出版资料.1980.

  3.廖信春.应该重新认识赖世璜[J].争鸣.1993(6).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5.姜克夫.民国军事史略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5.

  6.谢本书.冯祖贻.西南军阀史(第二卷)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7.张竟渊编撰.李烈钧年谱[A].武宁文史资料[Z].内部出版资料.1997.

  8.杨一萍.杨赓笙劝降赖世璜[A].石城文史资料第四辑[Z].内部出版资料.1992.

  9.赖盛庭.关于赖世璜之死[A].石城文史资料第四辑[Z].内部出版资料.1992.

  10.朱祖振.赖世璜的死与熊式辉[A].石城文史资料第四辑[Z].内部出版资料.1992.

  11.许忆如。赖世璜在无锡[A].石城文史资料第四辑[Z].内部出版资料.1992.

  12.苏逸云.致赖世璜军长书[A].龙岩文史资料第十六辑[Z].内部出版资料.1988.

  13.刘弓.“护国”“护法”时期的赖世璜先生[A].石城文史资料第二辑[Z].内部出版资料.1990.

  14.文史组.赖世璜青少年时期[A].石城文史资料第一辑[Z].内部出版资料.1989.

  15.龚师曾.姚甘霖.陈鑫.白崇禧枪毙赖世璜内幕[A].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Z].内部出版资料.1980.

  16.秦孝仪主编.国父全集(第三册)[M].台北:当代中国出版社.1989.

  17.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8.园田一龟著.黄惠泉,刁英华译.新中国人物志[M].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0.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