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琼·佩斯

简介: 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1887年5月31日-1975年9月20日),法国诗人和剧作家,笔名Alexis Léger和Alexis Saint-LegérLéger。他于196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为“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像,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长诗《阿纳巴斯》 (1924,一译《远征》 )是诗人在中国任外交官期间,于一九二年六月至一九二一年三月在北京西北郊的一座道观内创作的。一九五七年出版的长诗《海标》 ,构思七年,是佩斯后期作品的代表作。佩斯的作品非凡奇特,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错综复杂,但创作这些诗歌的大师却绝不是孤独傲岸的,如果人们把这理解成他将自己幽禁于自由意志的满足,仅仅对自己感到兴趣的话。
[展开]

圣琼·佩斯的个人经历

圣琼·佩斯 - 生平简介

圣琼?佩斯(Saint-JohnPerse,1887—1975),一八八七年五月三十一日生于西印度群岛的法属瓜德罗普岛,原名阿列克西?圣—莱热?莱热,又名阿列克西?莱热,一九二四年他发表长诗《阿纳巴斯》时开始启用圣琼?佩斯的笔名。父亲是种植园主。佩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一八九九年,因瓜德罗普岛上发生地震,佩斯随父母回到法国,先在大西洋比利牛斯省的省会波城学习,后于一九四年考入波尔多大学攻读法律。一九五年和一九七年,因服兵役和父亲去世,分别停学一年,直到一九一年佩斯才从大学毕业。

一九一四年,佩斯考入法国外交部任职,从此开始他的外交生涯。他先任外交部随员,一九一六年起在法国驻中国使馆工作,先后任北京使馆秘书和上海领事馆领事,直至一九二一年奉调到美国华盛顿,担任参加裁军会议的法国外交部长的亚洲事务顾问。在华五年间,他曾到过中国的东北、西北,并穿越大沙漠。一九二二年,佩斯奉调离美回法国,先后任外交部办公室主任、外交部政策司司长、外交部秘书长等职,多次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一九四年,因反对政府与纳粹德国妥协,反对《慕尼黑协定》,被政府撤职,流亡美国,在华

盛顿国会图书馆任文学顾问。为此他被当时的法国维希政府剥夺了国籍,他在巴黎的寓所也遭到了查抄。

二战结束后,佩斯恢复了法国国籍和外交公职,但他仍居留美国,从事文学创作,并遍游南北美洲各地,直到一九五七年他才返回阔别十七年的法国,住在地中海滨的吉安半岛上,但多数时间仍住在美国。一九五八年,佩斯和美籍女士杜拉斯?罗素结婚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日在吉尼斯病逝。

圣琼·佩斯 - 作品创作

一九一一年,他的第一本诗集《赞歌集》以圣-莱热?莱热的名字发表。

长诗《阿纳巴斯》(1924,一译《远征》)是诗人在中国任外交官期间,于一九二年六月至一九二一年三月在北京西北郊的一座道观内创作的。全诗共分十章,外加序曲和终曲。该诗表达了一种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歌颂了人类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经过长期的沉默之后,佩斯于一九四四年出版了诗集《流亡》。该诗集共收有四首长诗:《流亡》(1942)、《雨》(1943)、《致异邦女友诗一首》(1943)和《雪》(1944)。

圣琼·佩斯

一九五七年出版的长诗《海标》,构思七年,是佩斯后期作品的代表作。它由不同形式的四个部分组成,即《祈求》、《唱段》、《合唱》和《献词》,是一首雄浑有力、结构奇巧、歌颂大海的散文诗。《海标》象征着诗人与海的结合,大海同时也就是诗。它是一部受到伟大的自然力启发写成的作品。

佩斯的诗作还有《风》(1946)、《纪事诗》(1960)、《群鸟》(1962)、《已故情人所吟唱的》(1969)、《二分点之歌》(1971)等。

佩斯的诗理智而又激昂,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忧虑。他启发人们去追怀迷离恍惚、浩如烟海的往事,同时也赞美大自然的力量,使人联想起茫茫宇宙。在风格上,他的诗既有史诗的宏伟气势,又有优美迷人的想像和深沉浓厚的感情,融法兰西古典诗歌的节律和《圣经》体自由小节诗的形式为一体,构成一种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盎然的流畅散文,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风格。佩斯大部分诗的内在结构主要由意象、情感和理念三项特质构成。首先是无次序、无边框的意象叠加,其次是对自然、人生、宗教以及古往今来种种事物产生的感情的自由组合,最后是世界文化与习俗的互相交织、无穷漫射。由于这三者的开放,从而无限地拓展了佩斯诗境的时空,同时也使得他的诗显得扑朔迷离,晦涩难懂。所以他的诗较难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仅为少数知音所赏识。尽管如此,佩斯无疑仍是二十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圣琼·佩斯 - 写作特色

佩斯的作品非凡奇特,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错综复杂,但创作这些诗歌的大师却绝不是孤独傲岸的,如果人们把这理解成他将自己幽禁于自由意志的满足,仅仅对自己感到兴趣的话。恰恰相反,他的占主宰地位的品格,是表达羁缠于其全部复杂性、其全部连续性当中的人类事物的愿望,是描写永远作为创造者,而世世代代与同样永远不甘屈服的自然力量进行斗争的人的愿望。他跟曾经生活在我们风风雨雨的星球上的所有种族化为一体。“我们的种族古老,”他在一首诗中唱道,“我们的脸不可名之。时间晓得不少关于所有人们的事,我们原来就是那副样子……事物的海洋烦扰着我们。死亡就在舷窗口,但我们的道路不在那儿。”

在对人类创造力量的赞美中,圣琼?佩斯有时可能记起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赞美诗。后者也是一个语言的魔术师,洋溢着诗歌的奇瑰壮丽。为了小视诗歌,把对诗歌力量的崇高信仰当做一种诡论,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当它似乎以与渴望人类交流的一种直接反应需求成反比的力量,来表明自己权力的时候。从另一方面看,圣琼?佩斯还是孤独和异化的雄辩榜样,而当诗歌追求高尚目的时,这种孤独和异化在我们时代又是诗歌创作的重大条件。

他用以在那种惟一的表达方式中,进行不屈不挠创作的崇高执著。这种方式使他得以实现自己的意图,即一种孤傲而又总是切中肯綮的形式。他叙事诗无穷宏富的别致风格,要求人们在心智上付出很大心血。这可能会使读者感到厌倦,而诗人要求于他们的,正是做出全神贯注的努力。他从一切学科,一切时代,一切神话,一切地域撷取隐喻;他的组诗使人们想起仿佛弹奏出宇宙音乐的大颗海贝。他的力量就在于这种浩瀚的想像力。流亡、隔绝等所唤起情绪的无声絮语,给了他的诗以基本的格调;而且,通过人类力量和无助的双重主题,可以察觉到一种勇武的呼吁。或许,这一呼吁在诗人最近作品《纪事诗》(1960)中,得到了更清晰的表达。在这首充满广阔瑰丽的诗中,诗人概括了那个时代末期的形形色色,同时又依稀影射现今的世界状况。他甚至对欧洲发出了预言式的呼吁,吁请欧洲命运攸关的时刻,这一历史进程的转捩点。该诗以这些话结尾:“了不起的时代,我们来了。测度我们的心灵吧。”

圣琼·佩斯 - 中国足迹

圣琼?佩斯的诗歌《阿纳巴斯》是一部极其伟大的作品,能够在中国诞生,使中国诗人感觉惭愧的同时,也倍感荣幸。中国诗人西渡在他的文章里,介绍了圣琼?佩斯在北京从1917年到1921年在法国公使馆工作的经历,在5年的时间里,他从三等秘书升为一等秘书。他与中国政界的很多官员有密切往来,1917年张勋复辟的时候他去紫禁城交涉,救助过被复辟部队扣为人质的民国总统黎元洪的家眷。他也曾经与蔡元培以及梁启超等中国文化名流有所交往。在五四运动之前,敏锐的他就预言了在未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中国终会走上集体主义,非常接近教条的列宁式共产主义”,他的这封信写于1917年1月3日。更为奇特的是,他预言了当时中国外交总长陆徵祥的最后归宿,陆氏“很容易在想象中看到他在困境或孤独中,在欧洲的修道院度起余年”,正如他的预言一样,作为天主教徒的陆徵祥最后远离政坛,去了异国他乡的比利时修道院做了一名修道士。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