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也夫

简介: 郑也夫,社会学专家。1950年8月生于北京,男性,汉族,无党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等。郑也夫是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以其独特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处境中的真实问题。
[展开]

郑也夫的个人经历

郑也夫 - 人物简介

郑也夫,1950年盛夏出生在北京,也许因盛夏所生,注定他一生要以暴热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1968年,文化大革命当中,郑也夫从北京第八中学毕业,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852农场务农,当过农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郑也夫马不停蹄,跳跃式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八十年代中期,郑也夫奔赴美国,攻下“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 ,取得双硕士,1998年,郑也夫教授定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毫无变化的是,郑教授对社会生活中的杂质,依然是不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郑也夫先生的代表作有:《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消费的秘密》、《抵抗通吃》、《知识分子研究》、《阅读生物学札记》、《被动吸烟者说》、《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城市社会学》、《都市的角落》、《信任论》、《忘却的纪念》等。

郑也夫 - 简历

1963--1968 北京八中读书;

1968年7月--1977年1月 黑龙江建设兵团八五二农场务农;

1978年4月--1979年7月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

郑也夫

1979年9月--1982年7月 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哲学硕士;

1982--1994 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1991年获副研究员职称(其中1985--1986 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

1994--1998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工作;

1998--2004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8年获教授职称;

2004--今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郑也夫 - 性格特点

他用一种近乎游戏的语言,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有洁癖,不参加规则不公正的游戏,以争辩为快事。微染自虐症,少时练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他曾经或至今仍保持的学术兴趣:知识分子问题,社会生物学,信任问题,城市社会学,消费与快乐。他的著述显然与这种兴趣紧密相连。他不申报,自然也就不享有一分钱研究经费,他拒绝参加任何评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洁癖所致。他的洁癖与执著,使他著作的出版遭遇了更多的压力与周折。

他教书,写书,还要卖书,不免给人一种感伤。但看起来,他本人是“不改其乐”的。他的书与书外的人,合成另外一种印象,留在了记忆里:守望者的目光,穿行于城市的缝隙里,清辉溢泄,灼灼亮然。

郑也夫 - 关注领域

郑也夫是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作为专业社会学家,他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建立在自己真实的生活观察中,自觉与官方保持距离,对社会发展持冷静和批判的态度。

他一生要以暴热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他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处境中的真实问题,从体育比赛到汽车文化,从城市发展到道德建设。他学术研究的立足点在于寻找社会发展的平衡点,特别关注贫民生活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郑也夫 - 创作经历

《走出囚徒困境》,1995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郑积累10年的一本杂文集。出版社在经济上不看好这本书,最终的条件是作者自付成本,自办发行。郑骑着单车,一次次为零售店送书,十几家大的书店跑了无数趟,就这样手拉肩扛地卖了10,000册。

《信任论》无疑是国内对这一领域原创性和开拓性的社会学研究论著。也许是涉及到许多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信任论》书稿先后辗转了20多家出版社,终于在2001年8月由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当然还是自办发行。他苦笑着说,“已经跑不动了,50多岁的人了;朱学勤还以为我自己愿意受这份罪。”从该书出版到现在,先后有《光明日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为该书作了书评。

然而,与《中国知识分子》一书相比,《走出囚徒的困境》、《信任论》还是幸运的。1985—1986年,郑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拿到硕士学位后,他的美国导师建议他读完博士,可他不想延续在美国的学生生活。完成《中国知识分子》书稿的冲动,加重了他回国的砝码。他放弃读博的机会,而《中国知识分子》最终还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付印。

郑也夫 - 学术著作

主要著作

(含合著及译著)

1987-01-01 西方社会学史(合编) 编著 能源出版社,1987年
1993-01-01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 专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
1995-01-01 走出囚徒困境 专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
1996-01-01 轿车大论战(主编) 编著 1996年
1996-01-01 代价论 专著 三联书店,1996年
1998-01-01 忘却的纪念 专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2001-01-02 理念人 译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08-01 信任论 专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8月
2002-06-01 城市社会学 专著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6月
2002-06-01 都市的角落(编) 编著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6月
2003-01-01 大学与知识分子 论文 《社会观察》2003年
2003-01-01 文化社会学论集/曼海姆著 译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2003-02-05 中国社会中的信任 专著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2月
2003-02-06 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甘姆贝塔等著 译著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2月
2004-01-01 被动吸烟者说(1950215作品系列) 专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2004-01-01 阅读生物学札记(1950215作品系列) 专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2004-04-15 知识分子研究(1950215作品系列) 专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2004-11-01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2004)(合编) 编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
2005-11-01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2005)(合编) 编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杂文集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
《走出囚徒困境》(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
《轿车大论战》(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游戏人生》(海南出版社,1997)
《忘却的纪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郑也夫 - 个人观点

提议取消全运会

对于全运会重奖金牌选手,郑也夫非常反感,他甚至言辞激烈地表示:“全运会早该取消”。

郑也夫在其博客中称:“我早就反感全运会。五年前就撰文鼓噪:愿全运会早日寿终正寝。那时主要讲全运会无趣,五年过后,发现无趣是依然无趣,肮脏竟更加肮脏。全运会上最要紧的就是比各省的金牌总数。各省领导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全运会一定要开,金牌总数一定要公诸于世,媒体一定炒作,观众一定议论,他们丢不起这个脸。只好强力推出本省的金牌政策。”

郑也夫认为,没了金牌指标,全运会将干净许多,规矩许多。不过郑也夫也认为不让各地方不“唯金牌论”很难,因此,他提议,干脆取消全运会。

国内媒体不入流

郑也夫称在2009年的全运会上,媒体对待刘翔与其他运动员天壤之别,这凸现出他们不入流的素质。对刘翔他们巨细靡遗,如果吃饭睡觉也能入镜他们决不会遗漏的;对很多其他运动员,甚至著名运动员,竟然到了漠视和歧视的程度。对选手的报道多寡不一,没有人不服。但是如果力量都放在某个选手上面,对其他项目的成绩连最基本的报道都没有,对有些破纪录的选手一个比赛镜头都不给,说歧视不过分吧。我早就领教过媒体的势利,没想到他们如此势利。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