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漪

简介:翁文漪(1907.3~1978.6),出生于浙江宁波湖里青石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家庭教育的薰陶,深怀科学救国的理想。民国13年(1924年)在宁波四明中学毕业后,进上海沪江大学攻读化学。民国17年毕业,经校方推荐,进刘鸿生创办的苏州...
[展开]

翁文漪的个人经历

个人简介

翁文漪(1907.3~1978.6),出生于浙江宁波湖里青石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家庭教育的薰陶,深怀科学救国的理想。民国13年(1924年)在宁波四明中学毕业后,进上海沪江大学攻读化学。民国17年毕业,经校方推荐,进刘鸿生创办的苏州鸿生火柴厂任试验室主任,时年21岁。民国19年升任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总工程师、技术室主任。此后20余年间,协助刘氏家族在国内设立多家火柴工厂,改变了“洋火”左右中国市场的局面。抗日战争期间,火柴的主要原料氯酸钾一度进口中断,翁受命试制该原料成功,克服了生产危机。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翁文漪时兼香港大中国火柴厂厂长,毅然决定留沪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效力。建国初期,他继续在私营大中华火柴公司主持技术工作。1950年6月,以专家身份应邀参加轻工业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火柴专业会议,并被委任为国家科委轻工业组成员。1955年春,参与地方工业部制订关于火柴生产技术的部颁标准工作,为中国火柴工业的规范化生产作出贡献。

作品

1956~1957年,翁文漪致力于特种火柴的研制。在他主持下,先后制成的有供海上和野外工作以及登山运动使用、能在12级大风中擦燃的抗风火柴,供火车、海轮在紧急遇险情况下使用、能燃烧5分钟的信号火柴和遇水能自燃半小时以上的信号火焰,以及能在水下燃烧或作焊接用的焊接火柴等等,填补了国内空白。

1956年公私合营后,翁被任命为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塑料试验室主任。还先后担任上海市火柴塑料工业公司、火柴塑料毛刷工业公司、制笔塑料工业公司、皮革塑料公司的塑料试验室主任和总工程师。当时中国的塑料加工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他把主要精力转向塑料制品的开拓。1957年,上海市轻工业局下达了试制聚氯乙烯人造革的任务。在原料、配方、工艺规程等完全缺乏的情况下,翁文漪和少数技术人员借助有关的零星资料进行反复试验、摸索,初步形成了配方标准和试制方案。此后,经过不断改进,深入新建的上海塑料制品一厂(原上海漆布装订生产合作社),了解漆布的生产过程和设备,仿照生产漆布采用的直接涂布工艺原理,制成中国最先生产人造革的“土木机”。1958年4月,上海塑料制品一厂用这台设备进行人造革的小批量生产。这时,翁文漪还和该厂技术人员共同研制成功适合边远地区和军事部门使用的定向银幕(又称微珠银幕),并开发了一系列品种,有用于特技摄影、投影电视和电化教育的透视幕,反射亮度高于传统布幕和供白天放映电影的白昼银幕等。

1958年,根据翁的建议,上海塑料制品一厂从联邦德国贝斯多夫公司引进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四辊压延机。安装、试车、维修过程中有相当复杂的技术问题,翁文漪以深厚的学术根底和科学求实的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坚韧不拔地攻克难关,取得成功。

翁文漪

根据1959年6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关于要求上海试制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用球的指示,在上海市轻工业局局长直接领导下,翁文漪全力投入了研制工作。他和上海乒乓球厂的有关人员,不仅提出了乒乓球各项物理性能的检测标准,还设计制造出用以检测乒乓球偏心、硬度的专用仪器,解决了球的重心落点、对称度和硬度等问题;还和该厂私方厂长蔡有青等研究高档乒乓球材料的性能和配方,进一步改善球体的色泽和弹力。制成的样球经送国家体委和上海市体委组织运动员试打,被认为性能优良。当时正值庆祝建国10周年和中国乒乓球运动健儿容国团获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遂将此球定名为“红双喜”。1960年被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批准为国际比赛用球,并被国家科委授予工业新产品二等奖。此后,在众多国家生产并被认可的国际比赛用球中,中国“红双喜”的质量一直名列前茅。翁首创的偏心仪及其检测原理和标准也于1983年被“国际乒联”作为国际标准加以推广应用。

50年代后期,翁文漪致力于中国泡沫塑料材料的研制工作。在他的组织指导下,研制成功了聚氯乙烯软、硬两种泡沫塑料,取代木棉、软木用于水上救生器材。1958年,为了简化救生器材浮体材料的制作工艺,又指导上海塑料制品六厂的科技人员用戊烷浸渍法于1960年制成可发性聚苯乙烯塑料。1964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可发性聚苯乙烯塑料的制造工艺,他指导、帮助以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工程师周似春为主的科研小组和上海塑料制品六厂、七厂的科研人员,采用后处理加发泡剂的方法,将“两步法”改为“一步法”工艺,研制出可用于缓冲包装和隔热保温的闭孔结构的软质泡沫塑料——聚苯乙烯珠粒,为中国工业产品包装提供了新材料。

50年代末,用途广泛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材料在中国尚属空白。翁文漪经过研究有关资料并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建议后,被轻工业部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委派他会同上海塑料制品六厂技术人员进行研制。在克服种种困难后,于1962年试制成功。1963~1964年,他领导的试制小组还先后试制成功属于填补国内空白的塑料原料聚醚多元醇和聚醚型轻质泡沫塑料。

翁文漪在大量科学实践之余,勤于笔耕,编著、校阅和翻译了许多专著,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有:1955年5月编写出版的《火柴用胶的检验方法》;1964年为上海科技编译馆主编《聚酯泡沫塑料》译丛和《发泡对粘弹性的变化》等多篇译文。

翁文漪于1956年被上海市第一轻工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同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第一次全国轻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1963年参加国务院召开的科技人员国庆招待会期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文化大革命”期间,翁文漪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监禁达8年之久。1976年刑满释放。1978年5月得到平反,恢复名誉。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