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阿[导演]

简介: 雷诺阿,男,法国电影导演。1894年 9月15日生于巴黎,1979年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弗利希尔斯。父亲是印象派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1924年投身影坛,导演了第一部影片《水中姑娘》。一生共创作了40多部电影作品。
[展开]

雷诺阿[导演]的个人经历

雷诺阿[导演] - 简介

雷诺阿,男,法国电影导演。1894年9月15日生于巴黎,1979年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弗利希尔斯。父亲是印象派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学习过陶瓷工艺美术。

1924年投身影坛,导演了第一部影片《水中姑娘》。一生共创作了40多部电影作品。1926~1935年,雷诺阿在创作初期拍摄了13部影片。其中包括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影片《娜娜》(1926)、《布杜落水遇救记》(1932)、《托尼》(1935)。

雷诺阿[导演] - 从影生涯

1924年,拍摄第一部影片《卡特琳》/Catherine,又名《悲惨生活》/Uneviesansjoie,任编剧和制片,导演为阿贝尔·迪尔多内,首次与编剧皮埃尔·莱斯特兰盖、皮埃尔·尚帕涅和摄影师让·巴歇莱合作,其后他们成为雷诺阿的主要合作者。

1935年法国人民阵线运动高涨,雷诺阿深受进步思潮的影响,拍摄出一系列富有进步倾向的作品:

雷诺阿

为法国共产党竞选进行宣传的影片《生活属于我们》(1936),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反对战争、宣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影片《幻灭》(1937),

取材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史实、抨击专制统治的影片《马赛曲》(1938)、

揭露上流社会醉生梦死生活的影片《游戏的规则》(1939)。

1935~1939年是雷诺阿最重要的创作阶段。《幻灭》和《游戏的规则》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他主张导演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对景深镜头的系统运用形成了时空连续的拍摄风格,对追求真实性的现代电影亦有过重要影响。

在1941年,雷诺阿移居美国,为好莱坞导演过6部影片。

1951年,到印度拍摄影片《河流》,随后,又到意大利和法国,导演了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金马车》(1953)和《法国康康舞》(1955),

1962年,雷诺阿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影片:《被捉住的军士》。虽然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不乏出色的力作,但已不见30年代那些名作中的锋芒。

雷诺阿[导演] - 电影年表

1971年LePetitThéatredeJeanRenoir,(téléfilmenquatreséquences)
1962年《逃兵》(LeCaporalEpingle)
1959年《科利德尔博士的遗嘱》(LeTestamentduDocteurCordelier)
1959年《草地上的午餐》(LeDejeunersurI’herbe)
1956年《多情公主》(Elenaetleshommes)
1954年《法国康康舞》(FrenchCancan)
1953年《黄金马车》(LeCarrossed’or)
1951年《大河》(TheRiver)
1947年《海滩上的女人》(TheWomanontheBeach)
1946年《女仆日记》(TheDiaryofaChambermaid)
1945年《南方人》(TheSoutherner)
1943年《了不起的霍利迪夫人》(TheAmazingMrs.Holiday)
1943年《吾土吾民》(ThisLandIsMine)
1941年《大泽之水》(SwampWater)
1939年《游戏规则》(LaRegledujeu)
1938年《马赛曲》(LaMarseillaise)
1937年《衣冠禽兽》(LaBeteHumaine)
1937年《大幻影》(LaGrandeillusion)
1936年《乡村一日》(Partiedecampagne)
1936年《生活属于我们》(LaVieestanous),(collective)
1936年《低下层》(LesBas-fonds)
1936年《朗治先生的罪行》(LeCrimedeMonsieurLange)
1935年《托尼》(Toni)
1933年《包法利夫人》(MadameBovary)
1932年《布杜落水遇救记》(Boudusauvedeseaux)
1931年《堕胎》(OnPurgebebe)
1931年《母狗》(LaChienne)
1928年《开小差的士兵》(Tireauflanc)
1928年《卖火柴的小女孩》(LaPetitemarchanded’allumettes)
1927年《查尔斯顿的歌声》(SurunairdeCharleston)
1926年《娜娜》(Nana)
1925年《水姑娘》(LaFilledel’eau)
1924年《悲惨生活》(Uneviesansjoie)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