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锋(院士)

简介:
[展开]

侯锋(院士)的个人经历

人物经历

1928年2月3日,侯锋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市。

1950年9月—1954年7月,在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4年8月—1955年10月,在天津市农林水利局工作。

1955年10月—1959年10月,在天津市蔬菜试验站工作。

1959年10月—1969年10月,在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工作。

侯锋

1969年10月—1979年10月,担任天津市农科所蔬菜研究室室主任。

1979年10月—1983年8月,担任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副所长。

1983年8月—1992年10月,担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1985年5月—1998年3月,担任天津市黄瓜研究所所长。

1998年3月,担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黄瓜研究所所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初,侯锋在中国率先开展黄瓜抗病育种工作,采用杂交与回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成功地将抗病、丰产和早熟性结合在一起,在1969年—1981年间先后育成津研1—7号黄瓜新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在30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实现中国黄瓜品种第一次更新换代。

1973年起,侯锋系统地开展了黄瓜杂种优势研究,建立黄瓜自交系选育方法和程序,育成一批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强的自交系。

1980年,为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侯锋带领科技人员先后在山东等四个省的80余个村建成6千余亩的繁种基地,组建了上万人的良种繁育队伍,将分散的制种专业户以联产承包形式组织成集约型的良种生产体系,年采种量达30万公斤,占中国黄瓜年生产用种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建立了遍及中国的良种经营网络和技术推广网络,在23个省市先后建立推广、销售网点68个,长期经营户达万余个。

1983年以来,侯锋先后育成高产、优质并兼抗多种病害的津杂1、2、3、4号黄瓜。

1985年5月,侯锋主持的黄瓜课题组从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分离出来,成立了黄瓜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从浸种、播种、定植、插架、扣纱网、授粉、浇水、施肥、采种直到收种,每个环节都少不了侯锋的指导,侯锋为满足市场对质量越来越高的需求,先后育成优质、抗病、丰产、高效并适合大棚、露地、温室栽培和加工的津春系列专用品种,实现了中国黄瓜品种第三次更新换代。

学术专著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
1999年《黄瓜》侯锋天津科学出版社
1996年《黄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侯锋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3年《黄瓜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侯锋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年《津研系统黄瓜品种育成及栽培技术》侯锋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研获奖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侯锋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成果奖励。

获奖年份获奖项目名称奖项名称
2005年中国农业英才奖
2000年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
1998年津春系列黄瓜新品种推广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8年光华工程科技奖
1991年津杂1、2号黄瓜新品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9年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二届)
1984年黄瓜抗病丰产配套品种“津研1至7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78年黄瓜良种“津研系统1号、2号、3号”全国科学大会奖

荣誉表彰

年份荣誉称号
200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4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全国先进工作者
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

社会任职

侯锋兼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6月—1998年3月),天津市自然科学技术领域中青年授衔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侯锋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蔬菜育种专家,他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发展,积极参与中国工程院的各项工作,为农业科技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热爱祖国、敬业奉献、造诣精深、德高望重,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评)

侯锋院士在近半个世纪的科研实践中,为中国黄瓜育种做出了杰出贡献。(农博数据评)

(侯锋)为黄瓜所荣获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育种机构的声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前苏联农科院院士达拉卡诺夫评)

人物影响

设立基金

2001年,侯锋将获得的科技重大成就奖和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特别贡献奖共100万元捐赠给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设立“侯锋青年科技奖励基金”。

2006年1月,侯锋再次将获得的首届中华农业英才奖所得的2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设立的“侯锋青年科技奖励基金”。

人物逝世

2020年11月7日,侯锋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92岁。

更新日期: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