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城

简介: 张石城,茶叶专家。长期从事茶叶加工和出口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参与筹建佛海(今勐海)茶厂,是云南滇红工夫红茶创制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出口茶标准化管理,引进机械设备,革新加工工艺,积极发展红碎茶生产和扩大出口,对发展中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做出贡献。
[展开]

张石城的个人经历

张石城 - 个人简历

1915年3月1日 出生于南京市。

1923-1933年 在安徽上小学,上海读中学,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毕业。

1933-1937年 在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并毕业。

1938-1943年 中茶公司实习员、香港办事处技佐,云南佛海茶厂技。

术专员、技术主任、中茶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技师。

张石城

1943-1949年 中国茶叶公司技师、产制科长、复兴商业公司茶叶技师。

1947-1949年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茶叶技术专员。

1949-1952年 上海华南区外贸管理专员,上海外贸局科长。

1952-1957年 中国茶业公司、中国茶叶出口公司资销科长,五级茶叶技师。

1957-1960年 中国驻阿联(埃及)代表,常驻英国(伦敦)代表。
1960-1970年 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出口处、加工处副处长、技师。

1970-1973年 任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茶叶处副处长(主管茶叶加工)技师。

1983年 退休。

1984年1月 经贸部批准原五级技师套改为高级工程师。

1985年12月12日 病逝于北京。

张石城 - 生平简介

张石城,祖籍安徽省桐城县,1915年3月1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张石城自幼聪颖好学,上完小学后到上海就读于民立中学,继而转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1933年,张石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清华大学物理系。到清华大学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抗日救亡的运动。之后,他作为民先队队员同进步学生骑自行车南下南京,沿途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爱国主张。

1937年,张石城清华大学毕业,时值“七七”事变爆发。经友人引荐,他到中国茶叶公司,为外国专家当翻译。这使他了解到近百年来世界茶叶的产销量急剧上升,而作为产茶古国、大国的中国,茶叶产销量却逐年下降的实情。这促使他下决心努力钻研茶叶产销和经营管理业务。中国茶叶公司由上海迁到武汉后,在恩施建实验茶厂,推广机械制茶,张石城被派到该厂实习。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到云南筹建佛海茶厂,研制红茶发挥了作用。1949年5月至1952年,张石城先后在上海华东区外贸管理局和上海外贸局任专门委员、科长,主管出口茶叶工作。他代表华东区贸管局参加上海茶叶购销协会,联合同业人士,改进生产,发展外销。1952年,张石城调到北京中国茶业总公司任资销科科长,主管除对苏联、东欧国家以外世界各国的茶叶出口和港澳地区的茶叶销售。此期间,他主要组织远洋绿茶和工夫红茶外销。1955 年,张石城被评为五级茶叶技师。1957~1960年作为中国茶叶出口公司代表先后驻阿联(埃及)和英国推销茶叶,还对世界主要红茶市场的英国进行调研,写出市场分析报告。20世纪60年代以后,张石城先后任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加工处副处长和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茶叶处分管加工技术的副处长(1970~1973 年下放“五七”干校劳动)。这二十多年,他除在上海、长沙设点试制速溶茶,在广州试制速溶咖啡,引进机械,在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六个茶场试制对日本出口蒸青茶外,集中力量抓发展红碎茶生产。他虽年过花甲,不辞辛劳,足迹遍及云南、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江苏等红碎茶主要产区,研究改进加工技术。他多次率队到西欧、北美了解市场情况,宣传并推销我国产品;到东非新兴产茶国家肯尼亚、卢旺达研究他们的产销经验,引进先进茶叶加工机械,与同行合编并出版《肯尼亚的茶业》,全面介绍肯尼亚产销情况、产制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1978年,张石城作为外贸部代表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在会上作题为“我国的茶叶生产为什么落后”的发言,就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发言摘刊大会简报159 期。张石城1981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83年退居二线。他身患高血压多年,但不图清闲,对振兴我国茶叶出口事业壮心不已,茶事活动频繁。1984年,已届古稀之年的张石城仍去海南农垦系统调查南海、通什等七八个茶场从肯尼亚进口的CTC茶机成套设备安装投产情况,检查机械性能,审评加工产品质量。他应聘为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出席该市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就发展绍兴市茶叶出口提出了建议。他应邀参加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为了开发湘西经济,改善湖南小叶种红碎茶的品质结构,他主动到湘西土家族自治州考察自然环境,利用当地良种试制红碎茶,同自治州党政领导讨论开发良种红碎茶生产。1985年12月8日他在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于12月12日逝世,终年70岁。1994年12月,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和中华茶人联谊会,为表彰他的功绩,授予“发展茶叶生产和出口突出贡献的茶叶专家”的称号。

张石城 - 主要论著

1 张石城,廖润初.伦敦国际茶叶市场分析报告.驻英代办处,1959

2 张石城.论我国中小叶种红碎茶出口前途.中国茶叶,1981(4):2~3

3 张石城,殷鸿范等.肯尼亚的茶业.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0

4 张石城.从ITP茶机试验看我国出口红碎茶的前景.中国茶叶,1981(4):2~3

5 张石城,王郁凤,徐尚风等.红碎茶新工艺及其机具配套和生产管理.中国茶叶,1982(4):2~3

6 张石城.国际贸易上的茶叶宣传工作.国外农学-茶叶,1982(1):36~40

7 张石城.前景广阔的我国茶叶西欧市场.中国茶叶,1983(1):7~8

8 张石城.国际茶叶贸易与市场结构.茶人之家,1984(3)2~8

9 张石城.我国茶叶出口展望.茶人之家,1984(1):1~3

张石城 - 技术成就

张石城是云南滇红工夫茶创制者之一。云南是大叶种茶产地,由于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带,茶叶内含物质丰富,但制茶技术落后。1938年,中国茶叶公司与云南省政府合资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勐佛海(今为勐海)建实验茶厂,推广机械制茶。1939年4月,中国茶叶公司派技师范和钧(茶叶专家,1937年与吴觉农合编出版《中国茶业问题》,1989年病逝于美国),技术员张石城绕道缅甸前往云南佛海。这里地处偏僻,交通十分不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农业刀耕火种,生活贫困。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张石城协同范和钧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后,试制红茶并获得成功。云南省茶叶公司决定筹资25万元建佛海实验茶厂(现勐海茶厂),委派范和钧为厂长,张石城为技术主任。1940年,茶厂开始兴建,通过旅居泰国华侨购买制茶机械,经仰光运抵佛海,经过两年艰苦努力于1941年建成投产。这是云南机械制茶的开端。张石城在建设佛海茶厂中,从实地考察,厂房建筑到投产制成红茶全过程,一直是范和钧的得力助手,是紧接冯绍裘在顺宁(现云南省凤庆)制成红茶后又一位滇红创制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滇红工夫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提高,成为我国出口名品之一,销往原苏联和东、西欧各国,是云南省出口创汇一个支柱产品。为怀念张石城对云南茶叶事业所作的贡献,在省茶叶进出口公司1993年12月《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创建五十周年纪念册》中特为其立传,以资纪念。

张石城 - 主要贡献

我国生产红碎茶是在1960年以后。当时,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原来对苏联、东欧各国出口的工夫红茶销量锐减,而为适应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需求则须尽快发展红碎茶生产。当时,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红碎茶适销品种(大叶种)较少,质量偏低,成本较高,这是出口公司深受困扰而必须认真对待,逐步解决的问题。张石城身为总公司分管茶叶加工的处领导人,知难而上,从1964年四个部共同决定设点试制红碎茶出口起到1985年逝世,二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抓发展红碎茶出口。特别是1974年农林、商业、外贸三部联合召开全国茶叶会议明确六个省、自治区发展红碎茶生产以后,围绕提高红碎茶品质为中心,从科技入手在制茶机械、加工工艺和质量管理等多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工作。首先根据制茶机械陈旧,型号杂、不配套、产品质量差的现状,组织茶机小组对8个省的出口茶叶加工机械性能、生产状况摸底,提出茶机选型和茶机生产布局,组织定点生产的建议,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实施。1978年,协助农机研究院在湖南洣江茶场召开全国红碎茶加工机械经验交流会,通过“同等原料,统一工艺,单机对比”试验结果,从参展的样机中,评选出8种性能较好的转子机推广使用。第二,开展科研活动,从1978年至1982年每年主持召开全国茶叶加工、科研会议一至二次,共安排44个科研项目,分别由41个茶场、厂和科研单位承担,外贸部拨给专项经费,其中26个项目获得较好成果,在加工中发挥作用。第三,建新工艺试点。红碎茶揉切是加工中的关键工序。我国红碎茶加工揉切工艺落后,从国际红碎茶市场发展趋势考虑,张石城推行了CTC或ITP+CTC加工。通过几年试验证明,引进的茶机,只要原料符合要求,严格按新工艺操作无论大叶种或中小叶种都明显提高产品内质的浓强度和鲜爽度。湖南省经过四年试验,通过技术鉴定,产品内质传统制法提高,出口价格比传统制法的产品每吨高400美元,每美元换汇成本降低1.5元人民币,生产单位每吨茶增加收入300~400元,1984年新工艺加工点由16个厂增至46个厂。张石城还十分重视品质管理。建立标准样换配制度,修订了红碎茶品质审评验收办法,强调侧重内质的浓强鲜度,鼓励快制快运,好茶好价。他主持召开多次全国红碎茶质量评比会,生产优质产品的茶厂,交流加工经验,激励茶厂生产好茶。

张石城 -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70533

更新日期: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