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路思义

简介: 路思义(英语:Henry Robinson Luce,1898年4月3日-1967年2月28日),原名亨利·鲁滨逊·卢斯,在世时被称为哈里(Harry),一位著名的美国出版商,创办了《时代周刊》、《财富 (杂志)》与《生活》三大杂志,被称为“时代之父”。
[展开]

亨利·路思义的个人经历

亨利·路思义 - 生平

 亨利·路思义出生于中国山东省蓬莱市,父亲亨利·温特斯·路思义是美北长老会传教士,后来先后出任齐鲁大学与燕京大学的副校长;母亲伊丽莎白。他曾就读于中国和英国的寄宿学校。10岁时,他被送往中国内地会在山东省海滨城市烟台设立的寄宿学校芝罘学校。在14岁时单独前往欧洲。他在15岁时第一次到美国,进入康涅狄格州的Hotchkiss 学校。亨利·路思义在课后一面担任侍者,一面担任 Hotchkiss 文学月刊主编。1920年,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在那里成为骷髅会成员。

亨利·路思义在Hotchkiss首次遇见Briton Hadden,后者任校报总编辑,而亨利·路思义是助理执行编辑。后来二人又在耶鲁共事,Hadden 和他分别担任耶鲁每日新闻的主席和执行编辑。

1930年2月,亨利·路思义创办《财富》杂志,1936年又创办《生活》画报,1952年和1954年又创办了House & Home和《运动画刊》。他还出版广播和电影方面的The March of Time。到1960年代中叶,时代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声望的杂志出版商。

共和党执政期间,亨利·路思义一度有野心成为国务卿。1941年,亨利·路思义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一篇著名文章《美国世纪》,分析20世纪剩余部分美国外交政策的任务。

1967年,他在菲尼克斯去世。当时时代公司股票价值1亿美元。他的大部分财富被交给亨利·路思义基金会。

亨利·路思义 - 家庭

前妻莉拉·霍茨(Lila Hotz) 二任:克莱尔

亨利·路思义 - 评价及影响

虔诚的教徒

卢斯出生于教士家庭,受其影响巨大。

生活作风

 
卢斯不爱在生活享受上花时间,不参加打网球、高尔夫此类运动,更不寻欢作乐,衣着对于上流人士来说是土的掉渣,还经常搭配乱套,也不会享受美味,总是一个工作狂的姿态。

编辑理念

在对待刊物编辑问题上,他认为《纽约时报》发行人苏兹贝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缺乏责任心,对记者的文稿疏于管理——来稿照登,不加修改。他认为此种做法是玩忽职守,对刊物的放任。但他有时也会疑惑,《时报》在公众心目中比《时代》可信性高。

他最反感电视行业巨头的行径——用高级设备狂呼叫卖最低俗的东西,同时将赚钱作为头等大事。

眷恋中国的反共主义者

在抗战末期,卢斯极力希望把蒋介石塑造为重建中国的英雄,这与后来他和白修德之间发生矛盾买下了伏笔,在华长期采访的白修德认为蒋介石政权腐败,并认为共产主义势力不容小视,从抗战后期开始,白修德和另一位记者贾安娜的文章几乎完全被卢斯任命的编辑修改,恼怒之下,回国后的白修德离开了《时代》,卢斯在后来的采访中说他开除白修德是因为后者是共产分子。

艾森豪威尔曾邀请其担任大使,被其拒绝,在与朋友谈话中说:“我志愿当民主在中国恢复后的驻华大使”。当共产主义取得中国后,他拒绝承认其政权的合法性。卢斯晚年时曾与时年29岁的迪克·克勒曼感慨:“我是在一个叫做登州的小城长大的,现在那地方已被共产党接管,我殷切地希望能在某一天回到那个地方,看着它再次成为自由之乡。”卢斯拒不承认共产主义全能式政权的存在,也不认为它是真正改变中国的历史力量,更不相信记者从红色中国发回的某些报道,而始终对蒋介石的中华民国政府报以希望。

他对蒋介石的情感投射,主因为蒋介石夫妇是基督徒,更是东方亚洲最早信基督的国家领袖人物之一。传教士之子对信基督者自然特别有好感;而中国共产党持无神论,驱赶迫害基督徒及宗教自由,自然为他所憎恶。 

 

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台湾东海大学是由美国“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所设立。路思义本人在亚洲中国出生,且父亲是曾主持教会学校的传教士,家族历史原本就与“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紧密结合。

路思义经营媒体出版业有成后,担任为“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成员。1960年代,他以纪念父亲宣教为名,捐助了台湾东海大学校内的教堂兴建,东海大学命名为路思义教堂,此教堂由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为台湾知名地标。

亨利·路思义

更新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