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聘

简介: 1934年3月生于上海,南京大学外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先后在北京轻工业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任教。教学之余,退休之后,曾翻译了《人都是要死的》(1985)(波伏瓦)、《贺拉斯》(1990)(高乃依)等多部作品。在《万象》《译文》等多家报刊撰有数十篇随笔。散文集有《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镜子中的洛可可》等。
[展开]

马振聘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马振骋

编辑词条

已关注

马振聘

编辑摘要

内容概要

马振骋

1934年3月生于上海,南京大学外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先后在北京轻工业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任教。教学之余,退休之后,曾翻译了《人都是要死的》(1985)(波伏瓦)、《贺拉斯》(1990)(高乃依)等多部作品。在《万象》《译文》等多家报刊撰有数十篇随笔。散文集有《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镜子中的洛可可》等。

中文名:马振骋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4年3月

职业:法语文学翻译家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外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

代表作品:《大酒店》、《如歌的行板》、《罗兰之歌》、《违背道德的人》

目录

1基本信息 2个人介绍 3翻译作品 4作为法语文学翻… 5繁重的手译工程

目录

1基本信息 2个人介绍 3翻译作品 4作为法语文学翻… 5繁重的手译工程 收起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1934年3月生于上海,南京大学外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先后在北京轻工业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任教。教学之余,退休之后,曾翻译了《人的大地》(1981)、《小王子》(1991)(圣埃克苏佩里)、《人都是要死的》(1985)(波伏瓦)、《贺拉斯》(1990)(高乃依)、《瑞典火柴》(1994)(萨巴蒂埃)、《蒙田随笔》(部分)(1997)、《大酒店》(1999)(克洛德·西蒙)、《如歌的行板》《毁灭,她说》(1999)(杜拉斯)、《罗兰之歌》、《田园交响曲》(1999)(纪德)、《慢》(2003)(昆德拉)、《要塞》(2003)(圣埃克苏佩里)、《斯科塔的太阳》(2005)(洛朗·戈代)、《雷蒙·塞邦赞》(2006)(蒙田)等多部作品。在《万象》《译文》等多家报刊撰有数十篇随笔。散文集有《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镜子中的洛可可》等。 编辑本段个人介绍   马振骋(1934年3月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法语教师。 编辑本段翻译作品   主要翻译作品有:《大酒店》、《如歌的行板》、《罗兰之歌》、《违背道德的人》、《窄门》、《田园交响曲》、《慢》、《斯科塔的太阳》、《雷蒙·塞邦赞》、《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镜子中的洛可可》等。 编辑本段作为法语文学翻译家   作为法语文学翻译家,马振骋谦称自己“以法语文学为生”,他先后翻译了众多的法国文学作品,《人的大地》是他翻译的第一部作品,之后还翻译过《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人都是要死的》(波伏瓦),《贺拉斯》(高乃依),《瑞典火柴》(萨巴蒂埃),《蒙田随笔》(部分),《如歌的行板》、《毁灭,她说》(杜拉斯),《罗兰之歌》,《田园交响曲》(纪德),《慢》(昆德拉),《要塞》(圣埃克苏佩里)等多部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早年译过蒙田随笔部分的马振骋最后毅然接过了《蒙田随笔全集》的重担。此次翻译根据伽利玛出版社《蒙田全集》1962年的版本译出,还参考了法国伽利玛出版社收在《七星文库》中的《蒙田全集》,真正从法文直接翻译到中文,没有经过英文版本的中介,精确呈现了蒙田随笔的精髓。在许钧看来,马振骋知难而上,以其深厚的中法文素养、丰富的翻译经验和老到的译笔,阐释蒙田,再现蒙田,让蒙田的生命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得以再生和延续,为中国读者理解蒙田、欣赏蒙田提供了新的可能,开拓了新的天地。 编辑本段繁重的手译工程

  电脑时代全部电子版本的时代,手写稿渐渐绝种。没想到马振骋先生却像个独行者一样,完全凭手写完成《蒙田随笔全集》的翻译,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手译稿”。《蒙田随笔全集》共3卷,107章,近百万言。全集不仅卷帙浩繁,而且使用古典法文写成,其中近1200条的引语,都是用希腊、意大利等国语言写成,行文中还频频跳出斯科涅方言、拉丁语的冷僻字眼,这对翻译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对从来不用电脑打字的马振聘来说,不管是字数还是难度都是一个浩大繁重的工程。整个翻译稿近2000页的作文稿纸上,满眼的是不断修改后留下的痕迹:各式修改符——删除、补充、替换、调整;至少四种颜色的笔迹——正文用黑色笔,修改用红色笔,引文和脚注号码专门用桔色荧光笔标示,与编辑沟通的旁白则用铅笔;很多地方呈现出删除-恢复-再删除-再恢复的迹样。就是在这样貌似凌乱的手写稿上,却没有一处因为笔迹模糊而“失序”,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

  据粗略统计,《蒙田随笔全集》中,出现近1300个人名,这并不包括重复出现的人物;近500个地名,重复出现的也不包括在内。马先生对于每条引文都一再核实,每个人名、地名力求翻译准确,而那些重复出现的人名、地名,更是小心谨慎,生怕出现不统一的地方。最值得重视的是马先生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编写了一份详细的“蒙田年表”,给我们直观地描述了蒙田的人生轨迹;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条注释,以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制作了多达215条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索引”,订正了前译版本中许多的误译与不准确之处。这不仅让读者能够了解法兰西文化,还能深入了解古希腊罗马等世界文明。这些,都足以显示马振骋先生翻译功底的深厚以及对待翻译的真诚。杨伯竣当年作《论语译注》,附带把自己研究论语词义的功课作了一个“论语词典”附在书后,这个词典成了许多人读论语的工具,深受欢迎。马振聘编写的蒙田年表也有同样的功用,颇见学者风范。

  如果说蒙田倾注了所有的生命体验而完成了他的随笔,那么马振骋先生也是投入了全部的人生体验来完成了蒙田《随笔》的“第二次创作”。有这样严肃认真的翻译家坐镇,我相信,再见蒙田,不管对熟悉蒙田还是第一次接触蒙田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难得的幸运。 [1]

开放分类:

人物、翻译家

相关词条:

雅诗·兰黛 乔治·阿玛尼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