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昌

简介: 黄大昌先生为中国现代著名象棋排局家,曾在海内外发表各种排局作品近4000篇,出版各种专著20余种,其“实用排局”的创作和贡献为海内外第一人,许多著述发前人所未发,多所创建。多年来,大昌先生克服身体残疾和多重疾病缠身的困扰,顽强创作,推广传播象棋排局艺术不遗余力,成为象棋排局领域最为受人崇敬的多产作家。
[展开]

黄大昌的个人经历

个人档

 

黄大昌是上海市人,出生于1942年4月,幼年聪明好学,在8岁时学会下象棋。

  1950年春,他在当时居住的安福路家中小楼戏玩,不慎从近2米高的楼梯上摔下,起初没感到受伤,过了1个多月才发病,双脚瘫痪无法行动,前后经过10个月左右的治疗,基本可以行动,但已埋下隐患。1951年秋,他进了青华小学读二年级,在学校里是位有名的棋迷,同学中间已没有他的对手。1953年秋。他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徐汇区举办的小学生象棋比赛,年仅11岁的他年少艺高,敢打敢拼,闯过了一轮又一轮淘汰赛,在进入争夺决赛权时被淘汰,获得并列第3名。初试锋芒,成绩可喜,老师和同学都替他高兴。在学习上,他各门功课均优良,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信赖,从小学三年级起,一直当选为班主席。1950年的脚疾在4年后多次反复发作,终于在1956年夏小学毕业时的升学考试前一天,突发高烧,双脚又无法行动,住进华山医院治疗,耽误了升学考试。后经学校老师的帮助,得到教育局的同意,有了一次补考的机会,考进了沪西中学,但念完初中一年级后不幸腿疾再次严重发作,无奈只得中途辍学。

  一个少年,正当要在人生道路上阔步迈进的时候,想不到命运多舛,只能在家自学。他除了自学文化知识之外,就将学棋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弈海无涯,人生的旅途更是曲折坎坷。当大昌还只是在棋海边试水的时候,不幸再次降临。1958年,担任建筑设计师的父亲因已经审查清楚的“历史问题”被关押,大昌的母亲,一个家庭妇女,因承受不住这一沉重打击和经济上的压力,不久竞留下难舍的未成年的四男二女,猝发心脏病而去世。大昌是老大,当时也只有16岁,只能靠出租父母留下的私房和变卖衣物来维持生活,不久,年仅6岁的小弟也因贫病而夭折,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与棋结缘

  一个偶然的机会,大昌购到了两本《象棋》月刊(1958年11期、12期),如获至宝。只要一角钱一本的小册子虽然很薄,但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老一辈棋手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大昌的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下决心,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献身于棋艺事业。

黄大昌

  像大昌这样一个没有工作,生活窘迫,身体又有残疾的人,要攀登棋艺高峰不知要比普通人艰难多少倍。为了钻研棋艺,他到处打听,哪里有棋谱,就想方设法去哪里抄录,经常到上海图书馆去抄棋书对他提高棋艺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大昌在学习棋谱的同时,对《象棋》月刊上刊登的“棋局创作”很感兴趣,于是自1959年起,他就开始尝试创作排局。他大胆地将初拟的简单幼稚的习作投寄给引导他步入棋坛的《象棋》月刊,因为他信赖和感激这位深情无言的老师。一次、二次、……十次,万事开头难,业精于勤,贵在有恒心,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努力,总结和提高,他的作品终于在1960年第5期《象棋》月刊封面上,作为棋局测验发表了。第6期出版时,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棋刊上时,闻着油墨的芳香,看到自己的心血变成了一个个铅字,心情是何等的激动。当时他已18岁了。

  大昌在研究和创作排局的同时也想参加各种比赛,他多方争取和上海名手下棋,经常拄着双拐到棋室、文化馆和俱乐部等场所观战和参加对弈,不放过任何一次向高手学习的机会。60年代初春的一天,特级大师胡荣华的启蒙老师徐大庆在卢湾区文化馆摆擂台,大昌闻讯赶去“打擂”。进入赛场,大昌见一位50岁左右的老师坐在台上,背后是块大棋盘,碗口大的棋子摆在棋盘上,台下挤满了观众,拄着双拐,大昌艰难地登上棋台,他先即炮一平五,当头炮发起进攻,台主接走马8进7,屏风马以柔克刚;一个是熟读“兵书”,一个是深情“韬略”;一个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一个是久战沙场敌群雄。两人交手十几回台下来,台主发现遇到劲敌,对方思路敏捷,出棋果断,攻势凌厉。台主渐入困境,一个小时之后失子失势,竟败在不满20岁的小青年手里。一时场内轰动,台主赠送象棋一副给大昌留作纪念。

  大昌的棋艺虽然已达到一定水平,但无法参加区、市级比赛,唯一的出路是全力研究和创作排局。他经友人介绍,结识了孙镜明先生,孙先生在当时收集了大量的象棋谱,尤其对古谱和民间流行的排局深有研究。初次交淡,孙镜明先生就被大昌创作排局的锲而不舍精神所感染,鼓励他攀登排局的高峰。以后,还借给他许多在当时不易见到的排局资料,并建议大昌把研究心得先油印成小册子,征求排局界同仁的意见,以集思广益,另一位业余棋艺爱好者,上海儿童艺术剧院的小提琴手方富铮先生,也将一台原为印乐谱的油印机赠送给了大昌。

  在大家的帮助下,从1963起,大昌刻印的一本又一本棋谱,在棋友中间广为流传,深受大家欢迎。孙先生为大昌创作的排局集题了书名——《隐秀斋》,并写了序言,称赞大昌“资质天纵,勤学苦练,专心立志于排局”。

  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席卷着中国大地。黄大昌由于无经济来源,当时正在街头摆小摊营生。想不到因此背上了“走资本丰义道路”的罪名.被关押了41天。被放了出来的大昌十分惦念棋友们,特别是孙镜明先生,他又来到上海南市区林阴路这条熟悉的小街,见门窗紧闭,叫人不见回音,邻居闻讯告诉他,老孙已被批斗迫害致死。震惊之余,他既为失去一位有才气的棋友而痛惜,又暗暗下决心,要继承和发展象棋排局事业,这才是对逝世者最好的告慰。

  1970年9月,年近30的大昌进了一家小塑料厂,担任制图员工作,生活得到了保障。从此,他为创作排局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一本又一本油印赠阅的排局资料,又开始源源不断地分寄到了全国各地的棋友手中,为交流棋艺,推动中国象棋的发展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从1963年起至1984年前后20余年时间中,大昌共刻印各种象棋资料40余册,计100多万字。

成长历程和作品

  一位双脚瘫疾,在平地上无法行走的残疾人,却以自己的象棋残局作品,登上地球之巅西藏;跋涉西北边陲新疆;穿越莽莽林海北国;飞到美丽宝岛台湾。从1960年至今,他创作的3000多篇排局残局作品已被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台湾、香港以及海外上百家报刊和棋谱书上发表或转载。

  黄大昌先生40多年刻苦研究的成果,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肯定。1986年5月2日.美国旧金山《中报》对他的事迹初次作了专文介绍,题为“中华珍品有传人”。此后,在上海《新民晚报》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上,都有专题刊载。

  80年代,象棋事业空前兴旺,黄大昌的象棋排局作品,被全国各地的报刊发表和选登。有二三年,几乎平均每天有一篇作品发表。

  1988年10月,他在原工作单位上海塑料制品三厂领导的支持下获得赞助500元,又有湖北柯有无棋友也赞助500元,于是顺利地举办了《黄大昌排局作品展》。原中国象棋协会主席陈远高特题诗一首,高度赞扬黄大昌,诗云“日照月落人易老,道路坷坎五味全,身残志坚勤奋发,弈林深处谱新篇”。现中国棋院陈祖德院长也致函祝贺,亚洲象棋联合会秘书长陈罗平先生为展览会致词祝贺,美国旧金山象棋协会吴志刚会长寄来“象坛之光”的题词。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张万彬理事长、徐凤建副理事长出席并祝贺。在展览会期间,还设有“征答”等活动,奖品由美国旧金山李树明先生赞助。这次活动在中国象棋界留下深远的影响。

  1980年后,黄大昌开始编写著作,他将书稿投寄给多家出版社,虽然由于当时此类书不太受重视,遭到退稿或冷遇(寄出去后杳无音信),《马炮兵杀法》一稿终于得到了陕西未来出版社编辑王继洲先生的大力支持,于1985年9月收集在《炮马兵联攻荟萃》一书中,获得了出版。1987年10月,《马炮争雄》在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初版5万册一销而空,不久又再版2万册。他的排局专集《象棋精妙排局谱》1988年2月在未来出版社出版,初版4万2千册十分畅销,即再版1万4千册,深受广大爱好者欢迎。1988年8月《马炮兵杀法》另一本专集在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首印4万册,被出版社评为当年畅销书之一,获得了出版社的奖励。1990年2月与粱明棋友合作的《车马兵杀法》一书出版了,同年8月《车炮兵杀法》也问世了。1991年2月《车马的运用》在未来出版社出版,投搞北京华夏出版社的一本《象棋排局谱》经过不少周折,至1991年2月也出版了,《车马炮杀法》一书在1992年4月于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1994年7月《象棋精妙排局谱》第二集,又在未来出版社出版,1994年8月,《马炮残局实用杀法》一书在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

?

  大昌多年来默默耕耘,春播秋收,几经寒暑,结下了累累硕果,10年来他出版象棋书10多种,印数30多万册,是国内手屈一指的多产象棋排局残局名家。

  1989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要编写一本《中国残疾名人辞典》,上海静安区残联推荐黄大昌,经评定他的事迹被收录于此书。1993年北京当代名人大典编辑部,出版了一本《中国当代名人大典》,黄大昌先生也榜上有名。

  从8岁迷上象棋艺术,至今已近50年,大昌经历了种种灾难,这位在平地上不能行走的残疾人,却在几十个点的棋盘上纵横驰骋,成为一位象棋排局家。

最新情况

  近2年多来大昌又被新的病魔折磨,由于双腿瘫痪长期缺少活动,引起生理功能障碍,他在写作《象棋实用残局精选》时只能仰卧在床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个残疾人从灾难中崛起,在不幸的境遇中顽强地生活,不懈地追求,他希望有能承上启下,继承他事业的接班人。正如发表在美国旧金山《中报》上的文章标题所称:“中华珍品有传人”,将排局艺术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