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秋

简介: 张中秋,男,汉族,江苏省南京市溧水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11部,其中专著六部,代表作有《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比较研究》和《原理及其意义──探索中国法律文化之道》。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参与)和二等奖3项,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最高奖优秀专著奖1项。研究方向为法律文化,关注的基本课题是中国法律文化原理。
[展开]

张中秋的个人经历

简况

      张中秋,男,汉族,1962年9月生,江苏省南京市溧水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1980―1984年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攻读法学本科,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1987年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2003年在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兼任南京大学亚太法研究所所长,主持编辑《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89年晋升为讲师,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应邀赴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参加学术活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美、德、日、韩、法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著作11部,其中专著6部,代表作有《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和《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比较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参与)和二等奖3项,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最高奖优秀专著奖1项。研究方向为法律文化,关注的基本课题是中国法律文化原理。

科研项目

1、1995年主持国家“七五”、“八五”规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法制通史”(10卷本)第四卷《隋唐法制史》的编撰工作。

2、1995年江苏省重点学科“法学理论·东方法文化”方向负责人。

3、2000年南京大学“985”工程“亚太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4、教育部200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01JAZJD820001)”主持人。

张中秋

5、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211工程”项目“中华法系的复兴与和谐社会建构”子项目负责人。

6、教育部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理论研究(05JJD820014)”主持人。

7、司法部2006年重点科研项目“传统中国法律意识传播体系及与当代普法之比较研究(06SFB1004)”主持人。

8、教育部2007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NCET-07-0853)”。

9、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传统中国法理研究”主持人(2009JJD820013)。

10、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律文化原理研究(10BFX019)”主持人

11、教育部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法系原理研究”主持人(13JJD820016)。

12、主持国家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司法文明百科全书·司法文化》卷编纂工作。

13、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法哲学研究(15AFX005)”主持人。

社会兼职

1、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国际亚洲学会会员、东亚法哲学学会会员、日本东洋法制史学会会员。

2、受聘为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人权与法治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

3、在2009年“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上入选第二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4、2013年入选国家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5、吉林大学国家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团队博士生导师。

6、2015年受聘为法学类核心期刊吉林大学《法制与社会发展》编委会委员。

境外交流

1、2015.3.17-3.18赴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参加第三届亚欧法律史对话国际研讨会,做“传统中国国家观新探”的学术报告和主持并评议。

2、2012.8.20-25赴德国法兰克福和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由中国政法大学与德国马普所和维也纳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东亚─欧洲法律史对话”,并做“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的学术报告和评议。

3、2011.2.25-2.26赴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参加秩序·规范·治理──唐律与传统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4、2008.9.25-10.2赴韩国国立忠北大学参加通过法律看中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应邀赴韩国国立庆北大学作学术报告。

5、2006.3.26-3.27赴台湾大学参加东亚法哲国际学术研讨会。

6、2006.1.5-1.10赴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7、2005.5.2-5.30赴法国马赛三大欧亚研究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

8、2005.6.2-6.5参加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9、2003.11.25-11.30赴日本名古屋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10、2002.8.16-8.25赴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合作研究。

11、2002.1.1-1.5赴香港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12、2001.8.12-8.26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13、2001.4.12-4.20赴美国西南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

1、张中秋:“试论秦朝法官责任制”,载《法学杂志》1985年第4期(被转录)。

2、张中秋:“耐刑完刑考辨”,载《辽宁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被转载)。

3、张中秋:“中国封建社会奸罪述论”,载《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被转载、引用)。

4、张中秋等:“同姓不婚到同宗共姓不婚的历史考察”,载《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被转载)。

5、张中秋:“论唐代司法审判的法律依据”,载《史林》1987年第4期(被摘转)。

6、张中秋等:“英宗新政与大元通制”,载《江海学刊》1988年第4期(被引用)。

7、张中秋:“论中国律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载《史学月刊》1989年第1期。

8、张中秋等:“法观念的变革”,载《青年学者》1989年第4期(被转录)。

9、张中秋等:“大唐律令与唐代经济繁荣关系之研究”,载《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被转载)。

10、张中秋:“西方古代法的形式及其特性”,载《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11、张中秋:“论大唐律令与唐代经济衰退的关系”,载《江海学刊》1991年第1期(被引用)。

12、张中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人治精神若干问题辨析”,载《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被转载)。

13、张中秋:“论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载《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1期(被引用)。

14、张中秋等:“中华法系封闭性释证”,载《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被转载)。

15、张中秋:“中国集团本位法的形成与发展述论”,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第4期(被引用)。

16、陈景良 张中秋:“中国传统法文化在现代法制中的意义”,载《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被转载)。

17、张中秋:“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文化变迁”,载《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被转载)。

18、张中秋:“现代化进程中的宪政问题”,载《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被转载)。

19、张中秋等:“宋代吸引海外贸易的法律措施叙论”,载《法学研究》1993年第4期。

20、张中秋等:“中国著作权立法史述论”,载《法学评论》1994年第4期(被摘转)。

21、张中秋:“秦代工商法律研究”,载《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被摘转)。

22、张中秋:“汉代土地法律制度研究”,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年春季号(被摘转)。

23、张中秋:“唐代专卖法律研究”,载《南京大学法学评论》1995年春季号(被摘转、引用)。

24、张中秋:“传统中国政治生活类型的转变”,载《法学》1995年第6期(被引用)。

25、张中秋:“汉代工商法律叙述”,载《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26、张中秋:“唐代对外贸易的法律调整措施叙述”,载《江海学刊》1996年第1期。

27、张中秋:“中国经济立法传统及其现代意义”,载《法学》1996年第11期。

28、张中秋:“寻求历史的资源”,载《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被引用)

29、张中秋:“唐代工商法律叙论”,载《法律史论丛》(第三辑),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版(被转评、引用)。

30、张中秋:“回顾与思考:中华法系研究散论”,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春季号(被转载)。

31、张中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的联系”,载《浙江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2、张中秋等:“对我国立法权限划分和立法权运行状况的观察与思考”,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33、张中秋等:“价值的追求:古典自然法哲学述评”,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被引用)

 34、张中秋:“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而作的思考:以法律科学为议论中心”,载《湘潭大学法律评论》,第四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5、张中秋:“透视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载《法学》2002年第1期(被转载)。

36、张中秋:“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载《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被转载)。

37、张中秋:“进路与出路:中西法律文化比较论纲”,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被转载)。

38、张中秋:“论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载《比较法学文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9、张中秋:“无讼与正义:中西法律价值之分析”,载《青蓝集:张晋藩先生指导的法学博士法文萃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0、张中秋:“唐代民事主客体及其民事法源概述”,载《中南法律评论》创刊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1、张中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的联系”,载《21世纪的亚洲与法律发展》,公丕祥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2、张中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的联系”,载《清华法治论衡》,高鸿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3、张中秋:“对中西法律文化的认识”,载《光明日报》2002年8月20日理论版。

44、张中秋:“继受与变通:中日法律文化交流考察”,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被转载)。

45、Zhang Zhongqiu,The interface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nd modern Chinese legal system ,Tai Culture,VoI.VI,No.1&2, Berlin

46、张中秋:“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载《光明日报》2003年8月26日B4版“理论周刊”。

47、张中秋:“中国封建社会奸罪述论”,载《中国法制史考证》乙编第一卷,杨一凡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8、张中秋等:“井田制的衰亡:新制度经济学派视角下的春秋战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49、张中秋等:“诚信与法的一般关系原理探讨”,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0、张中秋等:“诚信与公法关系探讨”,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51、Zhang Zhongqiu,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Conventions and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s,Comparative Studies of Village Conventions:China,Korea,Vietnam and Japan,Nagoya University Center for Asian legal Exchange Symposium,2003,Nagoya

52、张中秋:“法律文化与政治文明和社会发展”,载《法学》2004年第3期。

53、张中秋:“乡约的诸属性及其文化原理认识”,载《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法理学、法史学》2005年第1期转载)

54、张中秋:“人与文化和法:从人的文化原理看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简本/中文繁体版),载《美中法律评论》2004年号2004年12月号,总第1卷第1期。

55、Zhang Zhongqiu,Human Being & Culture and Law:To perce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al principle of Human Being the feasibility and difficulty as well as its overcome of the legal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US-China Law Review,Feb.2005, ISSN1548-6605, USA

56、张中秋:“伦理化与宗教性:中西法律文化的一个比较认识”,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法学》(续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7、张中秋等:“2004年法律史学新进展”,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58、张中秋:“家礼与国法的关系与原理及其意义”,载《法学》2005年第5期。(竺效主编:《观点:法学2005》,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146页视为创新成果)

59、张中秋:“西方个人本位法变迁述论”,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60、张中秋:“唐代民事主客体与民事法源的构造”,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4期。

61、张中秋等:“二0 0四年大陆法律史学新进展”,载台湾中国法制史学会主编《法制史研究》2005年6月版(总第7期)。

62、张中秋:“家礼与国法的关系与原理及其意义”,载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编《传统东亚的家礼与国法国际研讨会文集》,台北:2005。又收入高明士编:《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二):家内秩序与国法》,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年版。

63、张中秋:“人与文化和法:从人的文化原理看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全本/中文简体版),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法学》部分第110页评论本文为创新观点。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丛书主编、张文显等分卷主编:《中国高校哲学社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法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将其列入“理论创新”成果,在该书的第81页对其进行了积极评价)

64、张中秋:“论西方私法文化的传统与发达”,载《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65、张中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的联系”,载韩国韩中法学会主办《中国法研究》2005年第5辑。

66、张中秋:“论中国传统法律的公法文化属性”,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法学》部分第111页评论本文为创新观点)

67、张中秋:“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动因比较分析”,载《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68、张中秋:“中国古代法的形成及其特性考论”,载《清华法学》总第9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9、Zhang Zhongqiu, Lu2019homme, le droit et la culture: la possibolité, les difficultés et les solutions aux échanges entre cultures juridiques chinoise et occidentale,REVUE EUROPÉENNE DU DROIT ET DE Lu2019ÉCONOMIE,N5-N6 janvier-juin 2005,ASSOCIATION DES JURISTES ET DES ÉCONOMISTES CHINOIS EN FRANCE (A. J. E. C. F.)

70、Zhang Zhongqiu,A View on Law in East Asia:East-Asian Legal Tradition and Its Change & Future,Identity and Change of Law in the East Asia,College of Law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006,Kyungpook,Korea(韩国国立庆北大学法学院:《法学论考》,第24辑)

71、张中秋:“论西方法治的理论与实践”,载《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72、张中秋等:“2005年法律史学新进展”,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2期。

73、张中秋:“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选择比较”,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4期。

74、张中秋:“传统中国律学论辩:兼论传统中国法学的难生”,载张中秋编:《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5 、张中秋等:“2005年法律史学科新进展”,载张中秋编:《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6、张中秋:“人与文化和法:从人的文化原理看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修订版),载《清华法治论衡》(第7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7、张中秋:“中国经济法律传统及其与社会盛衰之关联”,载《法学》2006年第10期。

78、Zhang Zhongqiu,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Conventions and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s. US-China Law Review, Dec.2007, ISSN1548-6605, USA

79、张中秋:“论传统中国的律学:兼论传统中国法学的难生”,载《河南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法理学法史学》2007年第4期转载)

80、张中秋:“从中华法系到东亚法:东亚的法律传统与变革及其走向”,载《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7年第2期转载)

81、张中秋等:“2006年法律史学新进展”,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2期。

82、张中秋等:“输出与输入:对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探索”,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83、张中秋:“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载《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论点摘要” )

84、张中秋:“日本输入唐代法律文化的效果与影响”,载《法学》2008年第3期。(《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7期转载)

85、张中秋:“对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透视──以它们成败得失的原因为对象的比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4期转载)

86、张中秋等:“2007年法律史学新进展”,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87、张中秋:“晚清中国输入日本法律文化的效果与影响”,载韩国《亚洲研究》(法学专刊)2008年第1期。

88、张中秋:“概括的传统中国的法理观”,载《中国法学》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辑”。

89、张中秋:“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法律史学(1978―2008)”,载《河南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90、张中秋等:“2008年法律史学新进展”,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91、张中秋等:“法律文化交流的一般原理及其作用”,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

92、张中秋:“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修改版),载《全球化背景下东亚的法治与和谐》,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3、张中秋:“沟通古代律意与现代法意”,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秋季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94、张中秋等:“输出与输入:对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探索”(讲座版),载《法律思想的律动:当代法学名家讲演录》(第2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95、张中秋:“概括的传统中国的法理观”,载《法学家》2010年第2期。(人大《法理学法史学》2010年第9期转载)

96、张中秋:“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3期。

97、张中秋:“中国社会转型与法的统一性”,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4期。

98、张中秋:“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收入高鸿钧等编:《比较法学读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9、张中秋:“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收入[意]S.斯奇巴尼朱勇编:《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文选)—从古代罗马法、中华法系到现代法: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0、张中秋:“中国经济法律传统及其与社会盛衰之关联”,收入朱勇编:《社会转型与法律秩序的重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1、张中秋:“中华法系道德文化精神及对未来大中国法的意义”,载《法学》2011年第5期。

102、张中秋:“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以《唐律疏议》为分析中心”,载高明士、黄源盛编:《秩序u2027规范u2027治理──唐律与传统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台湾政治大学出版中心2011年版。

103、张中秋:“传统中国的法秩序及其原理与意义”,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

104、张中秋:“为什么说《唐律疏议》是一部优秀法典”,载《政法论坛》2013年第3期。

105、张中秋:“如何使法史学有思想和影响”,载《法学》2013年第5期。

106、张中秋:“坚持有理想的现实主义 做中国的历史主义法学”,载《中华法系》2013年12月出版(总第4期)。

107、张中秋:“晚清中国对继受外国法的选择”,载《亚洲研究》2014年第1期。

108、张中秋:“传统中国法的精神及其哲学”,载《中国法学》2014年第2期。

109、张中秋:“传统中国国家观新探──兼及对当代中国政治法律的意义”,载《法学》2014年第5期。

110、Zhang Zhongqiu,Chinau2019s Selection of Foreign Laws  for Succession in Late Qing Dynasty,Rechtsgeschichte / Legal History,Max-Planck-Institut für europäische Rechtsgeschichte,Journal of the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European Legal History, Rg22.2014,Frankfurt.

112、张中秋:“回顾与思考:中华法系研究散论”,收入马小红编:《法律文化研究》(第七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13、张中秋:“期待中国新法学”,载《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第1期。

114、张中秋:“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载《中国法治文化》2015年第1期。

115、张中秋:“中西法治文明历史演进比较”,载《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116、张中秋:“传统中国法特征新论”,载《政法论坛》201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 法史学》2016年第1期转载)

117、张中秋:“传统中国国家观新探──兼及对当代中国政治法律的意义”,收入许章润编:《重思国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118、张中秋:“传统中国法的精神及其哲学”,收入高鸿钧等编:《中国法律文化读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19、张中秋:“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以《唐律疏议》为分析中心”,收入高鸿钧等编:《中国法律文化读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学术著作

1、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35万字,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亦是最有影响的有关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的著作,出版后学术界给予了高度评价。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作为丛书主编、张文显等作为分卷主编的《中国高校哲学社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法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将其列为标志性成果(见该书第63页),同时作为“理论创新”成果,又对其进行了介绍和积极评价(见该书第80―81页)。其

它发表评论的有:(1)“新华社电讯稿”(北国1991年10月15日消息);(2)《人民日报》(书讯,1991年11月29日);(3)《书讯报》(书讯,1991年12月2日);(4)《南京日报》(书评,1991年9月18日);(5)《新闻出版社》(书讯,1991年12月6日);(6)《新书周报》(书评,1992年1月27日);(7)《深圳法制报》(书评,1992年4月15日);(8)《学术信息》(书评,1991年12月25日);(9)《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书评,1992年第2期);(10)《南京社会科学》(书评,1992年第2期);(11)《江海学刊》(书评,

1992年第1期);(12)《中国法学研究年鉴》(1991年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3)《中国法学》(书评,1992年第3期);(14)《新华文摘》(1992年第8期全文转载了《中国法学》刊登本书的评论);(15)《大学图书馆学报》(书评,1993年第2期);(16)《南京大学学报》(书评,1993年第1期);(17)《中国图书大辞典》(书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持编撰);(18)《比较法研究》(书评,1993年第1期);(19)《比较法研究》(书评,2000年第2期);(20)《新中国社会科学50年》(法学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1)《法制与社会发展》(书评,2007年第3期)。该书还被输出到日本等海外书市,并为多种学术论著作所引用,亦被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指定为参考书。

2、张中秋著:《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第一卷) ,31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该书出版后受到了法学界的关注和好评,发表评论的有(1)《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2)《法学》(1995年第12期);(3)《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5年春季号);(4)《法学家》(1996年第1期);(5)《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6)《法律科学》(1996年第5期);(7)《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总第4期,1996年);(8)《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11期)。

3、张中秋(与杨春福 陈金钊)编著:《法理学:法的历史、理论与运行》 ,30万字(本人撰写该书绪论和第一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张中秋(与陈景良)主编:《求索集:张晋藩先生与中国法制史学四十年》 ,65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该书出版后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中央电视台(1996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10月28日)、《法制日报》(1996年10月29日)以及北京电视台(1996年11月5日)均对该书的首发活动(1996年10月26日)和内容作了报道。

5、张中秋(与陈鹏生等)编著:《中国法制通史》(10卷本)第4卷《隋唐法制史》 ,60万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张中秋(与钱大群 曲可伸)主编:《民商法学大辞书·民商法史学》 ,20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张中秋(与李鸣)主编:《未已集:张晋藩先生教研五十周年纪念》 ,30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张中秋著:《唐代经济民事法律述论》,25万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就该书发表了长篇评论。

9、张中秋编:《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30万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0、张中秋(与金眉)编著:《中国民法通史(隋唐)》(张晋藩主编),8万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张中秋著:《比较视野中的法律文化》,26万字,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张中秋编:《中国与以色列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42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张中秋编:《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43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张中秋等著:《盛与衰:汉唐经济法制与经济社会调控研究》,19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张中秋编:《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45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张中秋编:《理性与智慧──中国传统法律再探讨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45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张中秋著:《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比较研究──以唐与清末中日文化的输出与输入为视点》,21万字,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好评,发表评论的有《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8、张中秋著:《原理及其意义──探索中国法律文化之道》,19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张中秋编:《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国出版社2012年版。

20、张中秋著:《原理及其意义──探索中国法律文化之道》(第二版),20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1、张中秋主编:《道与法──中国传统法哲学新探》,30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科研获奖

1、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995年12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法学卷》(续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张中秋著:《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第一卷) ,1997年12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最高奖“优秀专著奖”;1998年该书还获得“南京大学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中国法制通史》(10卷本),200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2003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本人主持并合著第四卷《隋唐法制史》。

4、张中秋著:《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比较研究──以唐与清末中日文化的输出与输入为视点》,2013年3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5、张中秋著:《传统中国的法秩序及其构成原理与意义》(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2015年12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资政活动

    2016年1月8日上午,应邀到中央政法委大院会议室,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主持的12位法学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作者就政法工作和司法体制改革作了《中国特色的司法改革离不开文化建设》的发言,认为传统中国法的道德文化原理对现今司法改革中的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在报道中写道:“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中秋则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文化特色:u2018制度是硬件,文化是软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于今天政法工作的意义,就是要提升司法和政法人员的责任感,注重政法工作中的人文关怀。u2019”

联系方式

100088北京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