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莲

简介:周叔莲(1929年7月—2018年3月5日),男,江苏省溧阳市人。经济学家。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2018年3月5日13点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河北燕达医院逝世,享年89岁。
[展开]

周叔莲的个人经历

人物履历

1953年,他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今社科院经济所前身),先被分配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后来又分配从事畜牧业、手工业、水土保持等调查。

1956年开始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他曾参加费孝通的江村调查,也参加了孙冶方主持的社会主义经济论研究。

1974年,他被借调到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附设的一个经济研究室工作,该研究组是李先念委托谷牧主持,负责人是李灏,研究中国工业现代化,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果等问题。

1977年,周叔莲在《光明日报》发表《科学·技术·生产力》,在全国首先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产生巨大影响,曾获198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1979年与吴敬琏、汪海波合写的《再论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企业的自动调节》对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的机制以及国有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宏观条件提出了系统的设想,获1984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理论文章奖和1987年度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优秀论文“金三角奖”。

周叔莲

2018年3月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河北燕达医院逝世,享年89岁。

学术思想

1966年以前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农业经济问题;

1959一1961年参加孙冶方主持的《社会主义经济论》研究;

1974一1980年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兼任研究工作,主要研究中国工业现代化、工业改革、固定资产投资等问题;

1980年以来主要从事中国产业结构、工业发展战略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调查研究;

周叔莲对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提出过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在中国经济学界,较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国有企业有必要也有可能实行自负盈亏。最早提出了中国应优先发展轻工业的发展战略,对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著作

1.《中国改革》(英文版,合著,美国宾亚法尼亚大学,1982年);

2.《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3.《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探索》(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4.《中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5.《周叔莲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6.《中国的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

7.《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前景》,《开放导报》1994年第3期;

8.《怎样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当代财经》1995年第2期;

9.《对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看法(上)》,《中国工业经济》1995年第12期;

10.《把改革国有企业和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结合起来》,《特区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9期;

11.《对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看法(下)》,《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1期;

12.《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管理世界》(双月刊)1997年第1期;

13.《中国20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理论学刊》1998年第4期;

14.《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5.《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4期;

16.《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生产力研究》2001年第3期;

17.《中国产业政策研究》(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年);

18.《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改革》(英文版主编,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1992年);

19.《中国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

20.《中国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21.《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个人成就

1.1997年发表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光明日报》)曾获198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1979年与人合写的《再论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企业的自动调节》,对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的机制以及国有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宏观条件提出了系统的设想,获1984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理论文章奖和1987年度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优秀论文“金三角奖”;

2.主编的《中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获1986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

3.199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4.主编《中国产业政策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著作奖,并获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优秀优秀成果三等奖。

更新日期: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