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丽曼

简介:沙丽曼,女,哈萨克族,中共党员,1972年4月生,助理研究员,2004年5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辅导员。2008年担任元培学院2008级(220人)以及元培学院2004级(162人)辅导员。
[展开]

沙丽曼的个人经历

先进事迹

沙丽曼同志认为,做好辅导员工作的第一要务是"了解",在新生入校前,她汇总了相关资料,认真翻看经济情况调查表,连夜整理学生信息,制作了条分缕析、内容详尽的学生情况统计表。迎新之后,沙丽曼同志主动创造了许多接触、了解学生的机会,如宿舍走访、宿舍长会议、班团委员座谈、一对一面谈等等,沙丽曼同志很快就准确把握了每一位学生的各方面情况。

基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各自典型特点和不同需求的考虑,沙丽曼同志提出阶段性迁移工作重心的理念,以大学四年八个学期来细分每学期的工作重心:第一个学期侧重于大学环境、生活、学习的适应;第二个学期侧重于学会选择;第三个学期侧重于发掘优势;第四个学期侧重于科研指导和社会实践;第五个学期侧重于激励创新;第六个学期侧重于生涯规划;第七个学期侧重于职业指导;第八个学期侧重于理想指引和社会适应。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坚持个体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原则。个体辅导以一对一面谈为主要工作方法,集体指导则以阶段性寄语、群发邮件的形式为主要手段。 

新生入学后,沙丽曼同志要求学生在每学期第二周后提交手抄课表并进行汇总。在期中考试前后,启动大范围的学生一对一面谈(超过50%),内容涉及入学适应、课程选择、专业规划、情绪调整、人格测评信息反馈、职业兴趣测评等多个方面。之后每个学期开学,在掌握上一学期学生基本表现的基础上,还进行大范围的学生面谈(超过50%),面谈人群以绩点低于3.3的学生为主,进一步涉及在面谈中发现的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其他学生,特别关注家庭变故、失恋、考试压力大等异常情况。在每个学期中间,启动与剩余部分学生的面谈,将一对一面谈的覆盖面扩大到百分之百。

2004级本科生入学至今,沙丽曼同志坚持开展一对一面谈工作总计1000人次。 沙丽曼同志还采取了阶段性集中指导的工作方法,以寄语形式群发邮件给每一位学生。以元培学院2004级本科生班为例,沙丽曼同志累计撰写了17篇、近三万字的寄语,不仅有重要事情的通知,更传递着做人的道理以及身为班级"大家长"的点点爱心。 沙丽曼同志在对岗位深刻解析和理解的基础上,扎实地将各方面工作落在实处。这从元培学院2004级本科生班班级建设的各个方面均可看得出来。沙丽曼同志倡导学生"以学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发展理念。全年级162人中,绩点3.0以上的137人(占总人数的85%)。

2006年5月,该班同学开始申请科研基金,共37个项目获得基金支持,参加项目的同学达45人,分别占全校基金申请项目(268项)和参加申请人数的11.9%和11%。2007年9月,基金结题,其中校级优秀4项。同时,该班学生的身影活跃在校团委、团学联和各类学生社团,主持或者参与筹划各种大型活动。多名同学积极参加"江泽涵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北京大学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方正科技"杯、北京大学程序设计大赛暨ACM/ICPC北大代表队选拔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等,获得了多项优异成绩。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沙丽曼同志着手毕业班的学生分流工作,有针对性地对保研、出国、就业的学生分批次进行分流指导。2008年10月,文、理科双方向成功率均达95%以上。截止2008年7月,申请出国和就业成功率均超过90%。 

沙丽曼

元培学院2004级本科生班多次荣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北京大学优秀班集体、北京大学先进学风班等殊荣;还荣获2004年度一二·九大合唱全校第一名、2005年度军训优秀连队,多次在校班级活动评比和团支部风采展演大赛中获奖。 沙丽曼同志的工作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制度建设创新、班级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等。 2004年,沙丽曼同志尝试建立了新生宿舍长制度(两个临近宿舍中最年长者自然当选为宿舍长)。宿舍长不仅是八个人中名副其实的"老大",更是各类信息传达员、宿舍文明建设协调员、学生基本情况反馈员。在班、团委竞选、组阁产生之后,形成"班团委+宿舍长"的班级扁平化分层管理体系。这样的管理系统解决了学生因自由选课、班级人数多等原因导致的信息不畅、传达不到位、学生工作开展困难等实际问题。 

沙丽曼同志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2005年年底,她促成学院建立了"心理工作小组-年级主任-学生心理工作助理--班、团委员-宿舍长"五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并且配合学校心理排查工作积极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全院心理危机排查工作。自2008年以来积极推进"健心房"创新项目,为约谈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提供了宽松舒适的环境。 沙丽曼同志在大一新生中广泛开展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积极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建立。在档案中,除了职业能力测评量表之外,还包括个人基本履历、个人经济情况调查表、入学基本心理测评、个人年度成绩单、个人年度参加活动登记表、个人年度鉴定等。通过档案的积累,可以使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在整体素质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该档案已经在2008级试点。 

在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元培学院共计有181名奥运会志愿者,108名残奥会志愿者。沙丽曼同志也成为北京大学在国家体育场志愿者群体中"最高龄"的一员。 从志愿者报名的广泛动员、志愿者培训的严格考核、测试赛的实战演练,到志愿者团队的组建、骨干队伍的选拔,再到两个奥运的全程投入,沙丽曼同志带领元培学院奥运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和高质量的服务获得了广泛好评。还协调、调动元培志愿者在奥运会期间构筑了"团委-青协-班级-业务口"的多层次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沙丽曼同志指导志愿者创作了独特的"奥运票根作品"。测试赛和奥运会期间,在她的启发和带动下,员工行政业务口的志愿者用收集到的不同场次各种颜色的票根,在观众服务志愿者休息区的墙上创作,从十公分高的小竹子、象形的熊猫脸,一直到两人多高的鸟巢图案、北京奥运会标志、奥运会志愿者标志和Beijing2008字样。

这些票根因为创意的巧妙、制作的精美和志愿者对票根的特殊感情而成为志愿者最喜欢的"艺术品"。奥运会期间,他们创作出用票根贴成的志愿者注册卡墙、献给志愿者的奥运金牌、"福娃"欢欢、五彩祥云和鸟巢图案。 沙丽曼同志带领的志愿者团队还特别为教师节创作了"师"、"爱"票根礼物,为北京大学赠送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创作了志愿者标志票根礼物,为北京大学校史馆创作了永久保存的"志愿-北大2008"票根礼物等。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沙丽曼同志是国家体育场三层包厢志愿者唯一的观众服务志愿者主管。她带领跨兄弟院系和境外的数十名志愿者顺利完成了三层包厢开幕式期间的引导、检票、看台服务、礼包补充等多项繁复的工作。

获奖情况

2008年:

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五好"志愿者、第十三届残奥会"五好"志愿者;

北京大学奥运工作先进个人;

北京大学优秀德育奖;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7:

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更新日期: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