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铨

简介:  王新铨生于1921年,丁宅乡庙湾村人。1942年6月,嵊西地方党进行宣传教育,成立青年服务队,王新铨率先加入。7月,日军侵占嵊县县城。嵊西县工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组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举办青年暑期短训班,王新铨又积极报名。同年秋,他正式参军,由中共党员俞元亮带领他们这批新青年前往诸暨枫桥正式编入部队,他担任副班长。一次部队行军途中,与国民党顽军“奋勇部队”发生了遭遇战,他作战英勇,得到部队首长的好评,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展开]

王新铨的个人经历

简介

  王新铨,又名人品,笔名钟璜、中王,1921年3月出生于上虞丁宅乡庙湾村。1941年夏毕业于慈溪锦堂师范。同年秋,在嵊县开元小学任教。1942年秋参加淞沪游击支队南进支队,任班附、班长、副排长,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党总支委员,四中队政治指导员。1944年7月在慈溪洪魏战斗中英勇负伤,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3岁。

苦难的童年

  王新铨出身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父王霞卿,清末秀才。新铨的父亲王伯侯,浙江省优等师范毕业,曾任上虞县劝学所长,他积极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创办新学,有强烈的爱国精神。1919年11月“福州惨案”发生,上虞各界人士数千人,举行声援大会,推荐王伯侯为临时主席,先后由胡佚民等演说。大会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残害福州人民的暴行,制定抵制日货办法并致电浙江省国民大会委员会。他的爱国行动,受到胡愈之等爱国志士的赏识,后应聘赴上海澄衷中学任校长,由于劳累过度,只度过32个春秋就病逝。从此,家庭生活的负担都压到他的母亲身上,靠做针线活所得的微薄收入,养育3个小孩。那时长子8岁,次子6岁,新铨只有3岁,一家4口住在祖传的半间楼房,过着半饥饿的日子,难以自立门户。
  母亲只得领着3个小孩到娘家栖身。次子给人家看牛,长子由亲友帮忙到上海钱庄当学徒。尔后生活稍有好转,新铨11岁那年,始得介绍在本村叠山初级小学上学,在一年级学生中他的年龄最大。从家庭困苦生活的切身体验中,新铨懂得上学来之不易,他勤学好问,刻苦攻读,每年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他尊师爱友,性情温顺,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受到全班师生的好评。17岁那年,新铨高小毕业了,他渴望继续升学,于是,报考浙江慈溪锦堂师范和萧山湘湖师范,结果均被两校录取。最后他选择了比较近的锦堂师范。此时,抗战爆发,国难临头,日军猖狂窜入浙江,抢杀掳掠,百姓叫苦连天,民不聊生。新铨的心灵激起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在学校里他除了努力完成学业外,阅读课外进步书刊,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并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参加了“青年服务队”,组织全校同学,上街张贴标语,教唱抗日歌曲,热情宣传抗日。1941年夏,新铨师范毕业。从此,走上了自立、自信的道路。

矢志革命

  新铨锦堂师范毕业后,被介绍到嵊西的开元小学担任六年级教师,正好遇上一位同乡教师肖璜,他俩同住一间寝室,空隙之余,促膝谈心,共议抗日国事。肖璜是中共地下党员,有意识地向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说话投机,成了知交,新铨也把心底话一一倾吐,并亮出了如何去寻找共产党的愿望。肖璜心里暗喜,经请示党组织,确定作为培养考察对象,有意识地布置他任务。从此,他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讲述抗日英雄事迹,发动学生写标语,出墙报,画漫画,撰写抗日文章,带领学生上街宣传,抗日救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开元小学的抗日宣传活动,引起国民党县政府的注意,派人到开元“缉拿”中共党员,幸被我地下党员及时告知而转移,并将已暴露的党员调离嵊县,尚未暴露的任教作掩护。新铨在开元小学的出色活动,被党组织秘密吸收为党的外围组织“游击小组”成员。
  1942年6月6日,根据浙东军分会决定,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浙东抗日武装200余人组成南进支队,在蔡群帆率领下,从姚北游源出发,挺进会稽。中旬到达嵊西,与绍属特派员杨思一取得联系,并决定以枫桥为中心建立会稽山抗日根据地。嵊西地方党以南进支队的模范行动和抗日决心,在党内和青年中进行宣传教育。青年群众纷纷要求参军抗日,首先成立“青年服务队”吸收青年学生和青年农民参加,新铨率先报名加入,团结在党的周围。
  1942年5月,日军发动浙赣战役,浙赣铁路全线沦陷落入敌手。7月,日军侵占嵊县县城,嵊县沦陷。嵊西县工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组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首先在开元小学举办青年暑期短训班,组织教育青年,加强军事、政治训练,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做好准备。新铨积极报名,参加这期“青年暑期短期训练班”。短训班开设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等课,另外开设文艺讲座,他的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抗日意识大大增强,并坚定地立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决心。
  同年秋,新铨辞教参军,他高兴地写信给大哥:“我已参加u2018南进支队u2019要为打败日军作出贡献。”他大哥获悉后,不仅支持了他的行动,还寄去两套小衫、一双布鞋、一双皮鞋,以示鼓励。不久,由中共党员俞元亮带领这批新入伍的青年前往诸暨枫桥正式编入部队,新铨和肖璜分别担任副班长。从教书的平静生活,走向部队的战斗生活面临着新的考验,一次部队行军途中,与国民党顽军“奋勇部队”发生了遭遇战,双方各有伤亡,一起入伍的张茂玺、张志春先后牺牲,肖璜受伤。在这关键时刻个别青年经不起战斗的考验,开小差离队,新铨对此很气愤,批评他们是胆小鬼。新铨立场坚定、作战英勇,得到部队首长的好评,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11月中旬,我三北游击司令部为了集中全部军事力量进行自卫反击,命令南进支队返回四明,与司令部及四支队会合。随后,留下教导队坚持四明山区,南进支队随司令部渡过姚江到达三北与五支队等会师。于11月28日,投入了浙东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争,在这次战斗中新铨表现出色提升为班长。
  1943年6月22日,驻扎下管的国民党三十师八十八团团长田岫山,邀请三北游击司令部司令何静(何克希化名)赴宴会谈。何司令以抗战大业为重,深入虎穴,随行的有作战参谋余旭、侦察参谋张任伟、警卫员、王新铨等。到了田部驻地,岗哨林立,戒备森严,何司令一行,从容不迫,在抗战为重的前提下,双方达成互不侵犯、团结抗日的协议。当何司令准备离开田部时,新铨的堂叔叔要求见何司令说:“新铨的母亲病在床上,不能行动,请求何司令转告新铨去家看看母亲。”何司令马上批准新铨回家探望。新铨到了母亲身旁,只见母亲卧床不起,气息奄奄,他含着热泪对母亲说:“请原谅我这个逆子,我走南闯北,是为打败日本鬼子,使劳苦大众过上安居乐业生活,我的愿望实现了再来看你。”这肺腑之言,深深打动了母亲的心,她点点头、划着手,再也说不出话来。新铨紧握着母亲的手,挥泪告别,匆匆归队。新铨在党的指引下,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始终怀着对共产党的信仰、对母亲的爱、对人民军队的忠诚,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团结战友,再一次得到部队首长和战友的好评。由于新铨刻苦磨练,英勇作战,一年后,由副排长晋升为连政治指导员。

英勇献身

  1944年6月9日,日军再次发动浙赣战役,国民党第三战区急令突击总队撤回,另以三十三师一个团进入四明山作为清剿我军的主力。6月25日,我三支四中在中队长陈鲁,政治指导员王新铨率领与在慈东马家桥伏击的伪十师三十九团第三营精锐部队50余人激烈交战,除伪营长率卫士逃跑外,全部被我军歼灭,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47支,战绩辉煌,获得纵队首长的传令嘉奖。
  1944年7月28日,伪中央税警团教导第一总队第一营500人,由姚北东调至慈北鸣鹤场构筑据点外,其余400余人由伪营长率领,妄图至东埠头构筑据点。我驻洪魏新四军浙东纵队侦悉上述情况后,令第三支队急往沈巷三七房一线堵击,我三支队首长率领第三中队和第四中队,勇猛冲锋,击溃武器精良、弹药充足的伪中警团四个连,给敌人以惨重杀伤,并一直追到厉家附近。不料一粒罪恶的子弹从新铨的胸口穿过后腰,战士突然看到指导员倒下,冒着枪林弹雨,把他抬下火线,但被新铨拒绝,并高喊:“不要管我!杀敌要紧!你们向前冲!”战士个个咬牙切齿,奋勇战斗,夺取了胜利。
  新铨从前线转到三北后方医院抢救,已神志昏迷,嘴里不断喊着:“小鬼!小鬼!通知值星班长上课!某班往前冲!某班快穿插过去”等语。护守他身边的医务人员,深受感动,暗暗下泪,虽经后方医院全力抢救,终因流血过多,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新铨的光荣牺牲,部队首长和战友深感悲痛。7月31日晚上,新四军浙东纵队第三支队为悼念王新铨等同志不幸殉难,在任佳溪边大草坪上召开追悼大会,四周松柏青翠,挂满了各个单位送来的花圈挽联,参加大会的有第三支队全体指战员和附近的各兄弟部队指战员,三北小教暑期研究会的全体教师,每人胸前佩着一朵黄花,表示对烈士的哀悼,何克希司令、谭启龙政委、刘亨云参谋长亲自参加追悼会,第三支队林达政委致悼词,接着何司令讲话,他要求全体指战员,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学习军事技术、研究战术,求得以最小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追悼大会在雄壮的军歌和口号声中结束。
  9月5日,浙东游击纵队《战斗报》刊登了第三支队政治官教股长林晖为悼念王新铨烈士撰写的《你死得光荣》一文,文中说:“他,王新铨同志,我们四中的政治指导员、总支委员、《战斗报》优秀通讯员,他是一个为首长称赞的、同级干部钦佩的、下层同志爱戴的优秀共产党员,现在我们听到的消息如此惊人!他死了,我们默然,如受了重重一击……王新铨同志你死得光荣,让英烈之花开遍浙东大地,与日月同存、永垂不朽!”

王新铨

更新日期: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