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

简介: 孟懿子(-前481年),姬姓,鲁国孟孙氏第9代宗主,名何忌,世称仲孙何忌,谥号懿,是孟僖子的儿子,南宫敬叔的哥哥。母亲泉丘人之女。(《左传·昭公十一年》:泉丘人有女梦以其帷幕孟氏之庙,遂奔僖子,其僚従之。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无相弃也。”僖子使助?氏之簉。反自祲祥,宿于?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于泉丘人。其僚无子,使字敬叔。)
[展开]

孟懿子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孟懿子(前518年-前481年),姬姓,鲁国孟孙氏第9代宗主,名何忌,世称仲孙何忌,谥号懿,是孟僖子的儿子,南宫敬叔的哥哥。母亲泉丘人之女。

前任:孟僖子仲孙貜,鲁国孟孙氏宗主。

继任:子孟武伯仲孙彘。

个人履历

孟懿子

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孟僖子临终之前,让孟懿子、南宫敬叔都要将孔子作为老师。

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昭公在郈昭伯的怂恿下,讨伐季平子,季平子被围困在高台上。孟懿子支持季平子,将郈昭伯斩杀于南门之西。鲁昭公流亡到齐鲁之交的郓地和干侯。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大司寇“摄相事”,进行堕三都。三都就是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孟孙氏的成邑(今山东宁阳)。三桓为了打击家臣势力,都表示同意。郈邑被拆毁,费邑宰公山不狃叛乱被平定。孟懿子在郕邑宰公敛处父的劝说下,抵制堕郕邑。季孙斯和叔孙州仇转而支持孟孙,堕三都失败。孟懿子问孝。孔子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八月辛丑,仲孙何忌去世。

史书记载

  《左传·昭公十一年》:泉丘人有女梦以其帷幕孟氏之庙,遂奔僖子,其僚従之。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无相弃也。”僖子使助氏之簉。反自祲祥,宿于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于泉丘人。其僚无子,使字敬叔。

  《左传·昭公七年》: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u2018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是,鬻于是,以糊余口。u2019其共也如是。臧孙纥有言曰:u2018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u2019今其将在孔丘乎?我若获没,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九月戊戌,伐季氏,杀公之于门,遂入之。平子登台而请曰:“君不察臣之罪,使有司讨臣以干戈,臣请待于沂上以察罪。”弗许。请囚于费,弗许。请以五乘亡,弗许。……郈孙曰:“必杀之。”公使郈孙逆孟懿子。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国。凡有季氏与无,于我孰利?”皆曰:“无季氏,是无叔孙氏也。”鬷戾曰:“然则救诸!”帅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公徒释甲,执冰而踞。遂逐之。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见叔孙氏之旌,以告。孟氏执郈昭伯,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

《论语·为政第二》

姬姓起源

  在华人的数以千计的姓氏当中,姬姓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八大始祖姓氏之一。姬姓的族人可以说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全世界的华人都自称是“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他们和姓姬的族人有什么分别呢?缘源是这样的,在中华民族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黄帝是汉族人的共同始祖。但是黄帝的子孙很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分封在各地,多数以地名为姓氏。

  在中国的宗法制度下很注重长子嫡孙,也就是嫡系子孙,黄帝的嫡系后裔长期以来保持着“姬”姓,其他的非嫡系子孙就不姓“姬”了。根据《说文》的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

  在远古时代,黄帝是姬姓(一说公孙姓)轩辕氏部落的首领,他与炎帝都出自少典氏,这两个部落经过一场坂泉之战 , 炎帝被打败,合并为炎黄部落。于是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

  接着,黄帝领导的炎黄部落又打败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黄帝率领的炎黄部落,他们是今天的炎黄子孙的远祖,也是姬氏族人的远祖。后来,黄帝的家族越来越大了,他的后裔陆续分封在各地,成为其它的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

  而黄帝嫡系子孙(长子、长孙……)世世代代仍旧以姬姓相沿袭,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姬昌)父子,仍然继承着祖传的姬姓,建立了中国最长的王朝——周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间伦常关系以及封建制度。

  中华民族姓氏的变动,以先秦时代较多,到了汉朝各个姓氏已渐趋固定。不过,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因“姬”与“基”同音,“姬姓”改为“周姓”(唐明皇即唐玄宗,姓李,名隆基。“姬”与“基”同音)。这一来,分散了姬氏家族的力量。不过,在较早的南北朝时期,本来以周为姓的人,也有改姓姬的,根据《姓氏考略》记载:“梁(梁朝)周弘正,谄事王伟,避侯景讳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和许多著名的姓氏一样,姬氏家族也很可能有其它民族的血统加入。南北朝时,在北魏为桓、穆二帝效劳,征伐有功,官至信义将军,封为楼顿侯,后来归顺晋朝的姬澹,据说便是当时的鲜卑族人。

  作为黄帝嫡系子孙的姬氏族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创造文明的事业上贡献很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以及召公姬奭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周公姬旦制定《周礼》,对缔造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与第二子仲雍都不愿意继承王位,跑到江浙地区建立了吴国,子孙改姓吴。第三子接任,这一支演变成后来的姬氏,再到后来,周朝分封天下的时候,很多姬姓的功臣与皇亲也都改成了各诸侯国的姓氏。

  如果把改姓以后的周氏族人包括在内,姬氏族人的杰出人物就数也数不清了。

得姓始祖

  姓始祖:黄帝。姬姓是黄帝的嫡系子孙。姬姓在中华民族长达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是为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就姓姬。据《说文》记载,黄帝之所以以姬为姓,是由于当初居住在姬水的缘故,黄帝的嫡系子孙,世代以姬姓相沿袭,一直到周文王父子,仍然姓姬。根据《帝王世纪》的记载,黄帝生于寿山,长于姬水,所以以姬为氏。根据《史记·三代世表》的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望族居于南阳郡,即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故姬姓的始祖就是黄帝。

姓氏源流

  一、黄帝之姓

  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唐玄宗时,为避皇帝李隆基名讳(姬与基同音),开始改为周姓。后来一部分人恢复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二、黄帝分姓

  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得到了12个姓,其中也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启、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