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存蝶

简介: 秦腔表演艺术家孙存蝶是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曾先后在《卷席筒》《拾黄金》《顶灯台》等20多出戏中担任主要角色,表演诙谐、滑稽,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
[展开]

孙存蝶的个人经历

孙存蝶 - 简介

孙存蝶,男,秦腔丑角。陕西户县人。1975年进入户县剧团“五七”文艺训练班学艺,后考入甘肃省秦剧团,1989年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任丑角演员。

孙存蝶 - 艺术经历

从小酷爱戏曲艺术,曾在户县“五·七”文艺班学习两年,参加业余宣传队的演出活动。应工丑角行当。善于学习其他剧种和民歌、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以及借鉴话剧、相声、小品的表演手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喜剧表演风格。近25年来,先后在《儿大不由爹》、《屠夫状元》、《卷席筒》、《张松献图》、《十五贯》、《拾黄金》、《顶灯台》等30多出戏剧中成功地塑造了胡山、张松、娄阿鼠、胡来、皮筋等一系列丑角人物,被誉为“大西北的黄金丑角”。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后,被誉为“丑角彗星”。

孙存蝶 - 表演风格

孙存蝶曾先后在《卷席筒》、《赵飞搬兵》、《屠夫状元》、《儿大不由爹》、《拾黄金》、《顶灯台》等大小二十多出戏中担任主要角色,他的表演诙谐、幽默、风趣、滑稽,并将曲艺、小品、歌唱、影视等艺术形式恰当地融入自己的表演之中,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雅俗共赏,受到广大观众喜爱。

喜剧理论专家陈孝英对孙存蝶的“综合艺术”分为三个方面加以全面分析:一是对秦腔不同行当的融汇。《拾黄金》中,孙存蝶“一赶三”地模仿三位秦腔名家田德年(大净)、李正敏(正旦)、刘易平(须生)《二进宫》中的对唱,生、旦、净三种唱腔,维妙维肖,相得益彰;在“慢板”行腔中,他又将李爱琴的紧开口喷唱、任哲中的婉转拖腔方法和员宗汉跌宕有致的鼻腔共鸣音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汇名家之长的流畅丰富的音乐旋律。二是对姊妹戏曲剧种的融汇。除秦腔外,孙存蝶还学唱眉户、豫剧、黄梅戏,学唱京剧《沙家浜》中胡传魁、阿庆嫂、刁德一的对唱和背唱。三是对曲艺的融汇。《拾黄金》中,在给城煌爷还愿的那段联唱中,孙存蝶所运用的长达60多句的绕口令式的快板书,便是将曲艺的“说学逗唱”融人戏曲的“唱念做打”表演体系之中的一个创造。

孙存蝶 - 艺术成就

他曾荣获甘肃省首届青年演员大奖赛、“兰光杯”大奖赛陕西省第二届“西凤杯”广播大奖赛、陕西省丑角表演艺术选拔赛一等奖;西北五省区“太阳杯”民族戏曲邀请赛表演一等奖;并名列陕西省秦腔老中青十佳演员金延安奖青年演员组榜首;在北京、香港等地演出中,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香港《文汇报》誉为“丑角慧星”;中央电视台 “东方时空”栏目对他做了专题报道。现为国家一级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青年团艺术指导。

孙存蝶

孙存蝶 - 演出活动

1995年陕西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剧协、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陕西省电视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他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出,并联合举办了“孙存蝶秦丑艺术研讨会”,同年还获得文化部举办的秦、晋、豫第三届“金三角”表演一等奖。10月份陕西电视台国际部为他拍摄了个人专题片,曾在香港卫视、亚视等到国内二十多家电视台播出。98年陕西《当代戏剧》、《艺术界》为他出了两期专刊。在今年特大水灾中,他除了多次参加各种赈灾义演外,还举办了个人专场义演活动,为灾区募集资金100余万元。被省文化厅、文联、剧协联合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同时由他本人撰写的介绍自己成长道路的《戏魔》一书,已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

孙存蝶 - 大舞台

“孙存蝶大舞台”定位为大众秦腔艺术演出机构,旨在为群众提供雅俗共赏的秦腔演出节目,它依托西安孙存蝶文艺学院和西安新城孙存蝶文艺学校专业的教学资源,每次演出的主要演员均为这两所学校的优秀师生。这样,就在教学实践与日常演出中形成“教学带动演出,演出促进教学”的良性互动局面,开创了秦腔理论学习和实践演出全面发展的模式。“孙存蝶大舞台”董事长李龙钢表示,要将其打造成我省秦腔表演的一面旗帜,营造一种轻松、包容的剧场氛围,让“亿万富翁和平头百姓都喜闻乐见”。

孙存蝶 - 艺术学院

孙存蝶艺术学院是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西北秦腔名丑孙存蝶先生发起,联合西北武术院创办的一所艺术院校。融秦腔各科、各门类艺术为一体,同时开设声乐、器乐以及影视表演专业。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全巧民、员宗汉等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50多位代表,大家一致认为,孙存蝶艺术学院的成立,适应了当代秦腔艺术发展的需要,是改变秦腔艺术后继无人现状的重要举措。著名书画家钟明善先生手书“梨园新篇”以示庆贺。

更新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