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焕荣

简介:叶焕荣,在英国生活的华人,没人不去荣业行,也没人不知道荣业行老板叶焕荣。他是第一个进入英国富豪排行榜的华人,也是英国华人中的传奇人物。
[展开]

叶焕荣的个人经历

叶焕荣 - 背景

在英国,华人超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是唐人街上小型的杂货“铺头”;第二代是搬离了唐人街的Cash&Carry;第三代是既拥有大型超市、大型中国酒楼、大型停车场、华人书店、华人律师事务所等,又有银行、保险箱等一条龙服务的华人商业中心,其典型代表莫过于集英国最大的中国杂货现款现货超级市场(Cashand Carry)和英国东方食品最大进口商于一身的“荣业行”。“荣业行”的创始人、现任CEO叶焕荣,之所以能从餐馆洗杯工脱胎换骨为英国华人超市王中王,全仰仗于他那“炎黄子孙定要知”(All the chinese you need to know)的创业气魄和拼搏胆识。叶焕荣经过35个年头的上下求索,将荣业行由仅有10名雇员、经营千余种中式食品的杂货店,发展壮大为拥有300余名员工、下辖4个大型现款现货超级市场、为2000余家中餐馆和零售店提供2500余种商品、年营业额高达7000万英镑、税前利润超过190万英镑的东方食品杂品集散中心。叶焕荣的成功,充分验证了这样一个创业信条—全身心专注于自己的专长,想方设法将其做到最好。

叶焕荣 - 简介

叶焕荣是客家人,客家人向来闯荡天涯,四海为家,他和他的家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叶焕荣生于广东,在东莞度过童年,后因家族财产尽失,举家迁移香港,在香港完成学业后于1959年到英国,当时刚20出头的他,像所有背井离乡梦想淘金的年轻人一样,从最底层的杂工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依靠在中餐馆做洗碗工,后来用自己经营餐馆所积累的底金,创办了荣业行,并一手将其发展成了英国最大的华人企业。

叶焕荣不仅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谈话间,经常是引经据典。除了生意,他对政治、对历史、对社会、对人、对家庭生活、对男女情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即使现在年逾古稀,他也非常勤奋好学,每天必看多份中英文报纸,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尤为关注,并对中国和国际事务也有相当瞭解。

叶焕荣 - 生平

1940年,叶焕荣出生在广东东莞的一个“海外打工世家”。由于连年战乱,在家族财产丧失殆尽的窘状下,叶焕荣的父亲被迫在他出生那年做出了举家迁往香港的决定。

1959年,高中毕业、年轻气盛的叶焕荣怀揣10英镑,只身乘船漂洋过海来到英国的赫尔,在利物浦客家人协会的帮助下,成为一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餐馆洗杯工。叶焕荣善于生意运作的素质得到了餐馆老板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前台服务生。经过两个年头没日没夜的艰辛打拼,对餐馆经营的方方面面已了如指掌的叶焕荣,再也不愿意为他人打工了,他与两位朋友于1960年在东英伦Clacton-on-sea用500英镑盘下了一间很不起眼的海边茶馆,开始做中式餐馆生意。中式餐馆开张的第二年,由于附近建起了一个日客流量8000余人、服务人员2000多人的露营度假村,中式餐馆一下子门庭若市起来。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就餐,三个年轻人一改英国商家早早打烊的经营习惯,主动把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9∶30,接着又筹资扩大了餐馆面积。1968年,在香港先后从事过酒店及贸易事务的大弟弟叶吉荣,不远万里赶来助阵。就这样,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叶焕荣凭借着过人的勤奋和吃苦劲,加上极富做买卖的灵活大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餐馆洗杯工,摇身一变成为拥有3家餐馆和2家外卖店的老板。

叶焕荣

叶焕荣 - 创业

创业:希尔顿带来灵感

1959年,叶焕荣来到英国赫尔的时候,身上只有10英镑。但30岁时,他已从一名侍应生一跃成为数家颇具规模的中餐馆老板。就在这个时候,他读到了一篇有关希尔顿的文章。一战后,希尔顿想买下一家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银行,但卖家不断抬高价格,所以没有成功。于是,沮丧失意的希尔顿住进了当地的一家旅店,反省自己的选择,不料,却发现旅店客满,人们都睡在大堂里。于是,希尔顿买下了这家旅店,从此,便在酒店业的发展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希尔顿的故事激起了叶焕荣的共鸣。当时的他,新婚不久,对在深夜酒吧打烊后,匆忙地送香酥鸭和炒面感到厌倦。于是,他决心为中餐馆供货,而不是经营餐馆,因为他知道,前者比后者更能赚钱。
从10英镑到7000万英镑

叶焕荣出生在广东东莞,爷爷那一代起开始出洋打工,远至加勒比;父亲上世纪40年代荣归故里,置下田产,盖了新房。但由于连年战乱等原因,叶焕荣在香港读完高中后,不得不开始从头奋斗。

与许多闯天下的华人一样,1959年,叶焕荣只身乘船来到英国。当时,他的口袋里只有10英镑。在利物浦客家人协会的帮助下,他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在餐馆洗盘子。

与许多老华侨不同的是,叶焕荣受过较好的教育,不仅能讲流利的英文,而且还有做生意的头脑,很快他就成为了餐厅服务生。两年之后,他与两个朋友合伙,在埃塞克斯用500英镑盘下一间很小的海边茶馆,经营起了自己的餐馆。

也许是财运特别眷顾3位勤奋的年轻人,小餐馆开张的第二年,附近就建起了一个露营度假村。休息日来这里露营的客人,高峰时超过8000人,服务人员也有2000多人。小餐馆的生意立刻红火起来。他们一改英国人早打烊的习惯,把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9点30分,又筹资扩大了餐馆面积。不到10年,叶焕荣已经拥有了三家餐馆和一家外卖店。

随着中餐馆在英国的增多,深知中餐调料难求的叶焕荣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中餐馆提供用料。1970年,叶焕荣与其兄弟叶吉荣在伯明翰市中心开了他们的第一家中国商店,出售1000多种商品,主要是华人家庭烹调所用的调料、食品等,也供应给餐馆和外卖店。这就是第一个荣业行,当时的雇员不超过10人。

由于适应了中餐馆和华人生活的需要,荣业行大受欢迎。1977年,叶焕荣的弟弟叶利新也从牙买加来到英国,叶氏三兄弟组成了叶氏兄弟公司,很快就把荣业行变成了英国最大的中国货商店。

叶焕荣 - 秘诀

“生意要成功,一要会用钱,二要会用人。用钱,就是经营;用人,就是管理。巧经营,妙管理,生意才会越做越红火。”正是从这一独到见解出发,叶焕荣一手抓用钱,一手抓用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步一步把荣业行引领上了超常规发展的康庄大道,成为英国华人超市的业界翘楚。正是这一“拥有1000英镑,只用300英镑”的稳扎稳打用钱奇术,才使得叶焕荣确立了“其实做生意不在钱多,而在会用钱。就像日本的柔道,不是靠体重和蛮力,而是靠巧劲和借力。我做生意都是做我自己熟悉的行当,不熟悉的我不做,控制不了的我也不做”的经营原则,35年来从不离开贸易和房地产两大主业,因为他知晓:“贸易和房地产休戚相关,一个是血肉,一个是骨骼。没有血肉的骨骼和没有骨骼的血肉,都是不可想象的”;优良地段是生意成功的必备条件,叶焕荣之所以选择伯明翰为起家之地,一则由于伯明翰的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弱,“如果我从伦敦起家,就会碰到很多强竞争对手,难有机会拓展事业”;二则看中了伯明翰相对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只需两个半或三个小时,我们的货车就能将货物送到英国3/4的客户手中”;人无我有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荣业行的最大特色莫过于能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到有特色的食品,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无法在英国本土买到的,“中国生产什么,只要质量好,符合标准,我就拿到这里卖”,客户群不仅仅只是中餐馆及华人,而是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非华人顾客,因此荣业行的净利润让其他同类超市望其项背……正是这一“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是很聪明的,要放手发挥他们的能量”的唯才是举用人妙招,才使得荣业行充满了“中西合璧”的浓浓用人氛围;基于“西方人在管理职业化方面比较有优势”,荣业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均为西方人,以便于拓展英国业务,进入主流社会,基于“东方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荣业行的货物管理和计算机管理均由华人担纲,以便于严格管理,稳固企业内部根基,维护企业良好秩序。对于如此奇特的管理招数,叶焕荣如是说:“一个企业无论大小,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专业化。” 为此,叶焕荣独创了这样一个管理要诀—“老板一定要与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关注点滴小事。如果老板对生意不上心,又如何要求员工认真紧张起来呢?”在荣业行里,事无巨细,叶焕荣均会亲历亲为,完全不像一个老板,无论多晚每天他都要到荣业行看一眼,这样才能回家睡个安稳觉;当你来到荣业行超市购物时,倘若碰见一个带着眼镜、圆圆脸庞、耳朵特大、满面微笑的中国老头,或麻利地整理手推车,或与人亲切交谈,那他一定就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叶大老板,难怪叶焕荣总是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地坦言—“一个老板对自己企业无微不至地关心,就像一个父亲每天晚上与他的宝宝亲吻道晚安一般。”从“打虎亲兄弟”中尝到无尽甜头的叶焕荣,一提及驻守伯明翰荣业行总部的大弟弟叶吉荣和坐镇曼彻斯特叶荣行的二弟弟叶利新,无不心怀深切的感激之情—“幸运之神赐给我两名好弟弟,助我成功发达。我个人不能没有这两个好弟弟,荣业行更离不开他们。”对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深有体会的叶焕荣,这样寄语华人家庭—“孔老夫子提倡齐家治国平天下,非常正确。如果华人社会都能够像我们兄弟三人一样同心同德,一定能早日发达起来,富强起来。”

叶焕荣 - 公益

伴随着荣业行的逐渐兴盛,叶焕荣斥资福利教育项目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在他的潜意识里,“为富不仁”是他所鄙视的,“乐善好施”是他所推崇的。叶焕荣在各种公开场合总是这样直抒胸襟—“人没有钱是不行的,但为钱而活是可怜的。会赚钱还要会花钱,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否则就成了守财奴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这是荣业行的毕生追求和终极使命。”

1985年,荣业行成立了“叶焕荣兄弟慈善信托基金”,主要用于推广教育和扶贫济困,并帮助有所需要的人们;荣业行在大力支助当地社区各项公益事业的基础上,时不时地无偿捐助许多不同类型的慈善机构,Prince’s Trust就是其中之一的受惠者;为了让全体员工分享经营成果,荣业行设立了这样一项特殊福利—所有员工的子女,只要考上大学深造,每人每年可获得1500英镑的资助;1998年,为了感谢伯明翰市给予叶氏三兄弟在生意上大展宏图之良机,为其家人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居环境,荣业行专门选用中国优质花岗岩、聘用中国能工巧匠,精心雕琢成高达40尺的荣业行宝塔赠送给伯明翰市,这座有七层楼高的荣业行宝塔矗立在伯明翰市中心的环形路中央,由一对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石狮细心守护,成为一道亮丽的中国风景线。作为中英经济文化交流使者,2004年11月,叶焕荣陪同伯明翰市政代表团来到广州,商谈建立友好城市的相关事宜;无论是在英国举办的英中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还是在中国举办的中英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处处都可以看见叶焕荣忙碌的身影。

叶焕荣 - 中国心

叶焕荣至今没有在中国投资办厂开超市,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关注、热心中国的发展,他的心里没有一天不希望中国强大。叶焕荣有其表达拳拳中国心的独特方式,那就是投资教育、投资人才—“旧中国,八国联军欺侮我们,因为我们落后。今天,资本主义大国也尊重我们,因为中国经济强大了。国家的发展要靠人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投资人才不是我个人受益,而是未来的中国受益。待到这些华人子弟和中国的留学生学贯中西后,中国就有了最庞大和国际化的人才力量,这种力量会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决定性作用。”2000年,为了鼓励和资助经济上有困难的来自中国、英国本土或海外的华人优秀学子攻读英国高等教育,荣业行专门设立了“叶焕荣兄弟助学金”,仅7年时间就有199名华人优秀学子获得了每人1000英镑的支助,在2004年度“叶焕荣兄弟助学金”的颁赠典礼上,中国驻英国大使查培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叶焕荣兄弟事业有成后热心赞助华人教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善举。希望获奖学生能够学习叶焕荣兄弟的无私精神,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学成之后也能回报社会,热心教育。” 2004年,荣业行与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联合设立了“叶焕荣兄弟奖学金”,每年奖给两名来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进修的中国优秀大学生每人1万英镑,奖给一名前往中国进修的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高材生1万英镑,在2006年度“叶焕荣兄弟奖学金”的颁赠典礼上,叶焕荣言语质朴地表白了自己的心声—“我拿出的钱虽然不多,但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我们华人的大计。”2006年,荣业行与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联合设立了“叶焕荣中国院士基金”,来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开展学术研究。叶焕荣还经常组织获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华人优秀学子聚会,并发动成立了“叶焕荣奖学金助学金同学会”,以增进他们的交流和联络,他幽默地笑谈道—“男女学生可以交朋友,他们都是华人精英,是中国人的‘优良品种’,千万不要给那些蓝眼睛的人‘带’走了。”

叶焕荣的拳拳中国心,还体现在他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上。4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会被他送回中国学习一年中文,在他看来—“中国人一定要会中文,绝不能数典忘祖。”叶焕荣对4个子女的谈婚论嫁,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不在意你们与任何国籍的人谈情说爱,但是,我的孙子辈一定要和我长得一样—黄皮肤、黑眼睛,必须是龙的传人。”

叶焕荣 - 成就

叶焕荣在忙忙碌碌中迎来了自己的“而立之年”。正当叶焕荣寻觅二次创业的最佳突破口之际,碰巧读到了一篇介绍“旅馆大王”希尔顿经营管理绝招的文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希尔顿打算买下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家银行,却由于卖家一味抬高价格致使买卖难成。失意连连的希尔顿住进了当地的一家旅店,本来准备好好反省一番,却发现旅店人满为患,连大堂都住满了客人。目睹旅店的经营盛况,希尔顿灵机一动改弦易辙,转而买下了这家旅店,无怨无悔地踏上了酒店业的漫漫征程,最后摇身一变为闻名全球的‘旅馆大王’。”希尔顿发迹绝招,引起了新婚不久、对在深夜餐馆打烊后还得送外卖感到十分厌倦的叶焕荣的强烈共鸣—“既然经营餐饮业劳神又费力,何不另觅他途,从事不太熬人的新行当呢。仔细分析,在英国的华人有25万之众,大多来自香港且80%从事餐饮业。按理说,为这些中餐馆供货应是一个不错的买卖,况且为中餐馆供货肯定比经营中餐馆更易赚钱。”

1970年,叶焕荣与大弟弟叶吉荣兄弟联手,在伯明翰市中心的Digbth区创办起员工10人、出售1000多种中式食品和商品的中式杂货店—荣业行,主要顾客为中餐馆老板和华人,由于适应了中餐馆和华人家庭的需求,很快就受到了当地华人社区的强力热捧;1975年,荣业行搬迁到了临近Coventry街的新址,并在此扎根达17载之久;1977年,叶焕荣的二弟弟叶利新从牙买加来到英国,兄弟三人在曼彻斯特的Faulkner街创办起该城的第一间荣业行中式杂货店;1978年,曼彻斯特城的第二间荣业行中式杂货店,在Addington街开张;1988年,第一间伦敦地区的荣业行中式杂货店,在北伦敦Edgeware路开业大吉;1992年,伯明翰的荣业行中式杂货店搬迁到了Nechells区,并兴建起了专供律师、医生、会计师等白领人士租用的荣业行商业中心;1995年,荣业行的品牌酱油正式面世,有豉椒味、甜酸味、宫保味、姜蓉味、磨豉味、辣椒味、海鲜味等20余种,每一种酱油标签上的简易食谱便于人们烹调出地道的中国菜;1995年,盖莱顿第一间荣业行中式杂货店在Purley Way(A23公路)剪彩,其建筑风格和中式拱门一举夺得盖莱顿设计大奖成为当地地标,并建起了拥有中式餐馆、马来西亚式餐馆及众多华人商铺的荣业行商业中心;1996年,扩展伯明翰荣业行,建立大型现代化中央分销仓库,打造拥有两间中式餐馆、东亚银行分行、会计师楼、律师楼的荣业行商业中心;2003年,曼彻斯特荣业行扩建工程完成,既扩大了荣业行中式杂货店,又建起了集中式酒楼、汇丰银行分行、众多华人商铺于一身的荣业行商业中心;2004年,为了搭乘“网际快车”,荣业行网上商店正式推出,开英国华人超市之先河,网址为www.wingyipstore.co.uk,不仅提供800种不同类型的中式商品,而且提供超过100种的中式食谱,更提供中国传统文化资料;2005年,北伦敦荣业行开始扩建,扩大荣业行中式杂货店,兴建地下停车场,建造荣业行商业中心……

时至今日,荣业行一骑绝尘笑傲英伦三岛,不仅脱胎换骨为欧洲华人超市“带头大哥”,而且摇身一变为欧洲远东及亚洲食品出入口代理商行当“无敌旗舰”。

叶焕荣 - 评价

叶焕荣,就是这个英国最大华人企业的主席。有时看见他在荣业行停车场整理散放的推车;有时又会在英国社会名流的聚会上撞见他;他还是英国王子查理斯的座上客,时任首相布雷尔也会在一些特别的场合和他聊上几句。他耳朵奇大无比,总是面带笑容,见人就说“哈罗”,人们也都喜欢称呼他为“叶叔”,2007年,他以身家8000万英镑被列入千人富豪榜。

无论是在英国的中部城市伯明翰和北伦敦,还是在英国首都伦敦南部的盖莱顿,甚或在英国的西北部城市曼彻斯特,你都会看到一组红瓦琉璃飞檐的中国特色建筑群,在其显著位置,无一例外地悬挂着中文在上、英文在下或中文在前、英文在后的“荣业行”招牌,充分凸显出超市主人的中国身份。

叶焕荣 - 参考资料

[1] 新浪 http://gov.finance.sina.com.cn/liansuo/2007-03-07/3355.html

[2] 海外华人 http://www.eulam.com/html/200803/17/66660.html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