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宣

简介: 费宣,资深地矿专家,退休后仍然把地矿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精神带到了生活中。60大寿时,他泛舟于非洲的尼日尔河上,细细品味着异域风味,目光凝视前方,若有所思的规划着他人生的下半场。
[展开]

费宣的个人经历

费宣 - 人物简介

费宣,云南人。地质学家,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经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经济研究员。喜欢读书,自称“喜欢敢于真实生活的人,海明威、罗曼·罗兰、格瓦拉等都是我心中的榜样。”

没有蛋糕和鲜花,费宣却得到一份最珍贵的生日礼物———世界上最奢华的宾馆和床位。抬头是茂密如河流、森林的星河,不远处是尼日尔河上最大的内陆湖———德博湖波光闪闪,费宣躺在撒哈拉沙漠的土地上,这一天是他60岁的生日。

费宣 - 人物简历

1969年,毕业于昆明地质学校钻探专业。

198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系。先后在云南省地矿局16地质大队、17地质大队、805地质大队和第5地质大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 

1984年,任第五地质大队副队长。 

费宣

1985年,任云南省地矿厅副厅长,分管地矿经济,地质市场和地矿体制改革工作。 

1993-1994年,直接领导和参与了中国在西澳大利亚金矿的开发和转让。完成国家第一个矿权转让项目,五万美元的勘探成本转让了150万美元。

1997年-2007年,担任省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1993年-2007年3月,负责老挝钾盐矿的勘探开发,成功的从光卤石矿物中提取了氯化钾产品。

1996年-1997年,主持省地矿厅工作,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我省三江成矿区铜、铅、锌、金、银的勘探和开发。完成了三江重点任务,后来发现了一大批重点矿产地。

1996年,直接参与了怒江流域矿产资源的勘察开发。直接评价了当地的矿产资源,为地方提供了4处有用的矿产地。

费宣 - 人生经历

撒哈拉沙漠里的60岁生日

看过了德博湖上渔船穿梭,岸上的孩子滚着铁环奔跑,传说中的河马集体沐浴没有登场,但是这个晚上终于吃到了一顿非洲特色高粱饭。费宣情不自禁,“这个生日真是值啊,得到了这么一份大礼。如果不是来撒哈拉,那么我60大寿的礼物难说就是一份退休通知书,我剩下的人生路说不定就是在遛鸟逛公园中度过。”

与共和国同龄的费宣身上依然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激情,他会引用英国诗人雪莱所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对一同前往撒哈拉沙漠的金飞豹说,“飞豹,我的职业生涯是结束了,但我的人生下半场才刚刚开始,我觉得身上充满了激情。我决定了,不到70岁我绝对不会停下脚步,我要完成我们的探险三部曲,我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的人生才算是圆满的”。费宣说。

一双黄球鞋走天下

费宣所说的探险三部曲指的是徒步格陵兰岛、穿越撒哈拉、还有接下来的穿越亚马逊河。

从1969年毕业于昆明地质学校钻探专业,费宣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已经40年,行走就是他的工作。多年前他负责老挝钾盐矿的勘探;1993年,受地矿部的委托,费宣在西澳大利亚的沙漠里工作了将近一年,找到了一个一吨左右的金矿……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工作不无浪漫主义的色彩,费宣摆摆手笑着说,“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户外、旅游的概念,一双黄球鞋走天下,只有资产阶级才会吹着海风晒着太阳。”

40年后,当行走不再仅仅是工作,费宣在红海的海滩上遭遇了日光浴的尴尬,童心大发的他还迷上了和骆驼比嘴大。在格陵兰岛,费宣在地质队练就的推拿按摩本领也让各国队员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中国功夫了不起。” 

写一本地质考察与游历结合的书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长久以来也是地质工作者费宣向往已久的地方。“撒哈拉西起大西洋,东到红海边,北沿阿特拉斯山脉,南抵苏丹草原,面积800多万平方公里,比美国的国土面积还大。”身处撒哈拉当中的费宣见到了一个不同于书本上的撒哈拉,也不同于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没有想到撒哈拉的地貌这么丰富,一万年前这里是绿洲,现在依然保存着干涸的河床,精美的岩画,丰沛的湖泽、富庶的城市、宁静的村庄等等。”以前费宣看过一本书上称,“撒哈拉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他一直有疑惑,但是这一次经历让费宣从一个更为开阔的角度来认识这一片沙漠。“我决定写一本将地质考察和游历结合起来的书。” 

费宣 - 探险轶事

23天穿越格陵兰岛

去年五六月份,费宣和金飞豹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耗时23天,行程600多公里,穿越地球北端格陵兰岛。

与一位癌症病人同行

在去格陵兰西海岸的小镇康格鲁阿苏克的飞机上,只有金飞豹和费宣两位亚洲人,其他乘客基本上是来自欧美以及当地的因纽特人。机舱里有一位70岁的德国老人罗伯特,这个倔强的人在得知自己已是癌症晚期,医生告知他最多能活一年的时候,他决定要在仅剩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梦想。认识罗伯特对费宣是一种感触,“以一种绚烂的方式来度过生命。”

在暴风雨肆虐的夜里,罗伯特的帐篷被大雪压垮,只能转移到费宣、金飞豹他们住的帐篷里。五个人依偎在一起,担心着摇摇欲坠的帐篷,在熬过了揪心的一晚之后,阳光万丈,晚上大家又挤在小小的帐篷里,用美酒庆祝难得的好天气和即将到达的终点。“这一刻觉得世界很神奇,人类很渺小,但是也可以相互慰藉相互取暖。”当时正值汶川地震期间,千万里之外的费宣说他百感交集。

随身携带的地质“三宝”

专业的好奇依然是触发他行走的兴奋点。在康格鲁阿苏克机场,外面矗立着3块巨大的岩石,费宣一眼就辨认出这些岩石距今已超过37亿年,其中还有一块是蛇绿石,上面有明显的板块移动的擦痕。

“这样古老的岩石在中国只有在少数地质博物馆里才可以参观到,在野外是不可能看见的,但在格陵兰随处可见。”这样的发现让费宣喜出望外,“这些珍贵的岩石标本是每个地质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安顿之后,费宣迫不及待地掏出自己的三件宝:地质锤、放大镜、地质罗盘,投入到了寻找岩石标本的工作中。

更新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