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北师大教授)

简介: 李帆,男,1961年9月生,辽宁抚顺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史学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
[展开]

李帆(北师大教授)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1983和1986年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历史学学士与硕士学位。1986年至1996 年在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94年出任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是刘桂生教授。1999年7月至 2001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联系导师是龚书铎教授。2001年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任教。

曾于2002年下半年出任德国埃尔兰根 — 纽伦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 2004年5月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出席以“中国与世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840-2000 )” 为主题的国际汉学大会,发表学术演讲 “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Belonging: the Case of Liu Shipei’s Western Origins of the Chinese Race and Civilization ” ; 2004年6月赴香港浸会大学出席关于“香港史家与史学”的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演讲“从《刘向歆父子年谱》看钱穆的史学理念”; 2006年6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出席“东亚历史的再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学术演讲“ Reinterpreting Late Qing History in Historical Movies and TV Dramas: the Case of the 1898 Reform ” ; 2006年10月赴韩国汉城,出席安重根事业纪念会与高丽大学主办之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演讲“论安重根义举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及对中国的影响”。

1985年至今,共出版以《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中国学术:古典与现代之间》《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清代理学史》(中卷)等为代表的专著6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文献》《大陆杂志》(台湾)、《中国文化月刊》(台湾)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多次获各类科研成果奖。

论文发表

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吉林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晚年毛泽东与中国传统史学,《史学月刊》,1997年第1期.

李帆

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以费正清为例,《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4期.

美国中国学的新探索: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清末民初学术史勃兴潮流述论,《吉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清季学术新潮流述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

清代朴学重镇:“扬州学派”,《文史知识》,2000年第12期. 刘师培论先秦学术,《长白学刊》,2000年第3期 .

刘师培论清代学术,《明清论丛》第2辑,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版. 陈独秀与刘师培,《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

《刘申叔先生遗书》编误举例,《文献》,2001年第1期 .

论刘师培学术史研究的地位与特色 ,《大陆杂志》,(台湾)第102卷第6期,2001年6月.

仪征刘氏学术述略,《中国文化月刊》(台湾)第256期,2001年7月.

刘师培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歧路彷徨:也谈刘师培的政治选择 ,《文史知识》,2002年第6期.

学术史:清末民初的显学,《光明日报》,2002年8月6日.

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戴震,《史学论衡》,(庆祝北师大百周年校庆历史系论文集),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与近代的戴学复兴,《安徽史学》,2003年第4期

简论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嬗变,《历史教学》,2003 年第11期

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戴震 ,《中国文化月刊》(台湾)第287期,2004年11月.

中国古典学术向现代的迈进:严复、刘师培吸纳西学之比较, 《江海学刊》2004年第6期 .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中国与世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1840-2000)——相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维也纳大学举行,《世界汉学》第3期,

2005年4月. 从《刘向歆父子年谱》看钱穆的史学理念,《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

民族主义与国际认同之间:以刘师培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为例,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

关于民族精神研究的两点思考,《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清代嘉道之际的汉宋之争与汉宋兼采,《求是学刊》,2006年第5期 .

科举考试与清代中期的理学,《长白学刊》,2006年第5期.

姚鼐学术思想述论,《福建论坛》,2006年第10期 .

李绂与陆王心学,《清史研究》,2006年第4期 .

章太炎论清代学术,《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

从“仁”和“性命”之解说看阮元的理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

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3期 .

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史学集刊》,2008年第1期 .

人种与文明:拉克伯里学说传入中国后的若干问题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

西方近代民族观念和“华夷之辨”的交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

略论清代中期的理学,《明清论丛》第9辑,2009年8月.

刘师培对康有为变法理论的经学驳难,《晋阳学刊》,2010年第4期 .

关于清代畿辅地区内务府纳粮庄的若干问题,《满族研究》,1994年第4期 .

清代畿辅皇庄的经营与管理,《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

论清代畿辅皇庄,《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1期.

评《中国东北农业史》,《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

代表性著作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以其中西交融之学和学术史研究为核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

《中国学术:古典与现代之间——以近代学术史和刘师培研究为中心》,韩国新星出版社,2004年出版 .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

《清代理学史》(中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

《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10日,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公示名单。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