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善

简介: 说到台湾武术的开发史,就不得不提到刘明善(阿善师)与西螺七坎!当时在拓荒时期,地方治安尚未上轨道,因此附近乡镇的的居民就在七个地方以犄角之势互相守望,此即为西螺七坎的由来。后来因武术宗师刘明善(阿善师)开馆授艺,训练无数西螺七坎子弟,使得西螺七坎与阿善师声名大噪,歹人闻之丧胆,西螺因而成为台湾武术圣地。如今广兴的振兴宫,即是刘明善(阿善师)庙,奉祀着阿善师,供后人凭吊。
[展开]

刘明善的个人经历

清道光年间,刘明善只身去湾台,此时正当清朝国势曰微,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清廷在台湾已失去维持治安的能力,盗贼四起,严重威胁善良民众的生命财产,迫使每一村庄必须依赖自卫组织,进而扩展区域联防。在这种环境下,西螺七嵌之地方团结力量很自然地在现实需求下凝聚起来。 从西螺、二仑及仑背发展出来的七崁武术,从最基本的庄头,先民透过学习武功、保护家园行动,形成人文特色,奠定七崁武术在台湾武术界地位与威名,从无形资产保护出发,呈现七崁武术的价值与特色。

而因为阿善师的西螺七崁传奇,让人以为西螺人个个拳头都很厉害;大概要70岁以上的人,几乎每个男丁都有练武,  西螺七崁武功的起源,主要是为了保卫乡里,就像村庄的自卫队,因此几乎家中男丁都要学习拳法。 七嵌各村庄的武术馆也在这迫切需要中,成为地方上一种自卫训练机构。设立武术馆的动机,纯粹是为保护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并非为逞强黩武。「振兴社」武术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立,地方青年的习武风气因而风行一时,加以阿善师为人仁厚,待人以诚,而且门徒必须先习文而后练武,此后亦成为一贯的宗旨,所传授医术亦以救人济世为本,因此远近慕名来学习者逐渐增多,习文、习武,高手辈出,其声望迅速传遍本岛各角落。而七嵌二十五个村庄,当然陆续设置式馆,就近传授庄内青年。
振兴社众多门徒中,以廖富功夫最专精,甚受阿善师器重。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阿善师五十五岁时,他将馆师之尊衔让与廖富承继,并依教规赐号「自善」立为振兴社「执炉」。可惜执炉仅二年多,于道光二十九年逝世,阿善师不得已复出执炉,掌理振兴社馆务。
西螺武师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善师」刘明善,可能是因为连续剧的关系,西螺七崁的武术常被误以为是阿善师自创的,阿善师带来的「五爪金鹰拳」至少可以上溯到南宋,是由岳飞南传,福建诏安是起源地,几百年下来,传承这项武术。 

  .

刘明善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