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艳

简介: 孙彩艳,1987年进入辽宁省朝阳市业余体校,教练汤荣顺;后进入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教练文治喜;1988年入选国家集训队,教练贺益成。
[展开]

孙彩艳的个人经历

孙彩艳 - 基本资料

 姓名:孙彩艳
性别:女
籍贯:辽宁省朝阳市
生日:1974 年1月18日
身高:156厘米
体重:59公斤
项目:举重
身份:运动员
爱好:看书、听音乐
报名:58公斤级
最好成绩:1991年世界女举锦标赛56公斤级总成绩冠军(292.5公斤)

孙彩艳 - 职场经历

运动经历

1987年进入辽宁省朝阳市业余体校,教练汤荣顺;后进入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教练文治喜;

1988年入选国家集训队,教练贺益成。

主要成绩

1991年 世界女举锦标赛56公斤级总成绩冠军 

孙彩艳

1992年 世界女举锦标赛56公斤级总成绩冠军

1993年 世界锦标赛56公斤级总成绩冠军

2002年 世界大学生锦标赛58公斤级挺举/总成绩冠军

2003年 亚洲锦标赛58公斤级总成绩冠军

2003年 世界锦标赛58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

孙彩艳 - 主要纪录

1991年 西班牙世界杯56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    

1991年 德国世界女举锦标赛56公斤级总成绩世界纪录,292.5

1992年 保加利亚世界女举锦标赛56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

1993年 澳大利亚世界女举锦标赛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

2002年 土耳其世界大学生锦标赛58公斤级挺举/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2002年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创造了58公斤级挺举和总成绩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并且平了该级别抓举世界纪录;

2003年 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58公斤级的比赛中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58公斤级挺举比赛冠军。

孙彩艳 - 破经录

女子58公斤级三项金牌出炉

孙彩艳手到拿来

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2003年世界举重锦标赛17日进入第四天,中国姑娘孙彩艳在女子58公斤级的比赛中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

孙彩艳的抓举和挺举成绩均为第一,分别为100公斤和125公斤,总成绩225公斤。
在2002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正是孙彩艳创造了58公斤级挺举和总成绩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并且平了该级别抓举世界纪录。 

获得这次比赛58公斤级亚军的是印尼选手帕特玛瓦蒂,总成绩为217.5公斤,其中抓举成绩为97.5公斤,挺举为120公斤。铜牌被土耳其的艾林·达斯德林摘得,她的抓举和挺举成绩分别为92.5公斤和117.5公斤,总成绩为210公斤。

孙彩艳 - 夺金一刻

她为中国代表团增加了一枚金牌,也是举重队的第一枚金牌。然而,匪夷所思的是,陈艳青竟是赢在一把头发上!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除了举起的重量之外,还要有比较体重。而对于旗鼓相当的对手来说,体重尤为重要。称量时,陈艳青的体重是57.17公斤,李成姬的体重是57.22公斤,不多不少,轻了1两,也决定了这枚奥运金牌的走向。

比赛前运动员训练时,透过巨大的玻璃看到陈艳青蹲着,反复地做着抓举的抓起、上翻动作。而李成姬则坐在一旁的长椅子上,用橡皮条包着自己的手指,一面斜着眼,冷冷地看着不断翻飞的陈艳青。

陈艳青的教练李顺柱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心里很有底。陈艳青能举多少重量,他心里很清楚:李成姬要的分量没有变,抓举还是102.5公斤开始。看来,她真的没把陈艳青放在眼里。这位58公斤级的举坛老大,不想为这一两头发冒险。她相信自己的实力,稳稳举起3把,金牌就到手了。陈艳青的教练李顺柱的算盘却是:现在陈艳青比李成姬轻一两,好比围棋比赛占得先手,先把角地占了,逼对方进攻,就会有破绽。102.5,107.5,110公斤这么按部就班地抓上去,只要陈艳青不失手,否则李成姬只有在挺举等待机会了。

前面的“轻量级”比赛热火朝天,喜爱举重的雅典人大声地叫好。当李成姬出现在台上时,场上只剩下2个人,一个是李成姬,一个是还在后台静静地坐着的中国姑娘陈艳青。在朝鲜教练的期待目光下,李成姬的第一次试举砸了。她已经把杠铃举起,但是裁判判她手臂弯曲犯规。陈艳青则一举成功。接着,小陈第二次试举107.5公斤也告成功。而李成姬只是在第二把抓起102.5公斤。抓举比赛,轻一两的陈艳青赢了李成姬5公斤。故事这才开头。

赛前得到的消息说,陈艳青的挺举是长项,不会有问题,但是却恰恰在不会有问题的地方,出现了问题!第一把挺举,陈艳青与李成姬均告失败。李成姬第二次出场,将130公斤举了起来,但是看上去有点摇晃。陈艳青把杠铃翻起,一用力,动作很规范。她稳稳地举起了130公斤。两人打成平手。这时,惊险的一幕出现了……

如果李成姬老老实实地按照赛前报的重量,举起135公斤的重量,无论陈艳青第三把成绩如何,李成姬都只能屈居亚军,因为在总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她的体重重一两。正是这一两的劣势,逼得朝鲜人不得不在第三把报了137.5公斤,只有超出这2.5公斤,才可能拿下金牌。不过,陈艳青却仍然规规矩矩,试举135公斤,失败。

压力落在了李成姬身上,只要举起137.5公斤,金牌就是她的。只见李成姬抓起杠铃,还未上翻,就倒了下来。显然,这个重量有点重。最后的结果:陈艳青以237.5比232.5压住李成姬,拿下举重首金。

孙彩艳 - 奥运精神

满头汗水,一脸无奈,走出赛场的孙彩艳拖着一身的疲惫!她以很特别的方式婉拒着记者的采访,“年纪太大了,肯定不练了,太累了……”

在参加女子举重58公斤级比赛的16名参赛选手中,1974年出生的孙彩艳算得上是大姐级人物!论年龄,孙彩艳要比小队员大出十多岁;论成绩,孙彩艳在1991年便被世界举重联合会秘书处评为年度世界最佳举重运动员,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她可谓是中国女子举重的一个象征;论经历,孙彩艳在1995年曾选择退役并结婚、生子,2001年她重出江湖,次年重回国家队。2003年,孙彩艳在温哥华的世锦赛上勇夺3金!

然而,风光无限的孙彩艳却由于举重圈里的潜规则意外地无缘雅典奥运会,按当时的比赛成绩、训练水平,在58公斤级这个项目上,孙彩艳应该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人选。但结果却是陈艳青去了雅典,并夺得了金牌。

正是有了如此残酷的打击,这才使得孙彩艳今天的失利弱化了许多,也使她坚强了许多。她说过:“没有发挥好,可没夺得奖牌与没有去雅典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遗憾是难免的,但自己完全能够应对。”。

自雅典奥运会后,那次比赛也是孙彩艳与陈艳青第一次同台竞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孙彩艳为自己正名的绝佳机会。自己认为:绝对没有这种想法。清楚奥运会对一名运动员的人生轨迹影响有多大,但这与陈艳青无关,而且时间可以冲淡一切。

谈及在比赛中的发挥,孙彩艳认为自己挺举没有发挥好,第一举有些犹豫,究其原因,还是腰伤影响所致,辽宁女子举重队教练姜雪辉印证了孙彩艳的伤病。

“伤病”一词打开了话匣子,孙彩艳称:不练了,练了这么多年,伤病太多了,也太累了。

她觉得:放弃比赛不遗憾。因为举重,曾让她得到很多。尽管举重给她带来了诸多的苦楚,但还是愿意将这些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干这行的总要退役,相比于其他运动员,她是比较晚的。

退役后她并不会离开举重这个项目,她早些时就已经成为了朝阳举重队的教练,所以放下杠铃后,她不会感到失落,将教小队员举起她没有举起过的重量,让他们到奥运赛场上去拼搏!

孙彩艳 - 相关信息

最后时刻无缘奥运梦想孙彩艳将痛苦深埋心底

就在辽宁省政府及体育局为我省奥运健儿壮行的时候,辽宁女举名将孙彩艳却默默地打点回家的行装,悄悄地离开了中国女子举重队。不过,令记者意外的是经历了大喜大悲的孙彩艳如今却显得异常平静。用她的话说:“到今天这个份儿上也没有什么好悲伤的,一切只要想开了就行了!”但在与孙彩艳聊天时,记者却深刻地感觉到,如今的她只能将痛苦深埋在心底。

走进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时候,正巧碰到了孙彩艳,由于以前都是老朋友,因此大家谁也没有回避,直接谈起了奥运落选的事儿。孙彩艳告诉记者:“如今我的心态已经非常平静了,尽管我在结完婚生完孩子之后,重返国家队已经整整两年了;尽管我在去年世界锦标赛上拿了三块金牌,但去不了雅典就是去不了雅典,这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事儿!”当记者再次问她:“你那么有实力,却去不了雅典是否可以说是你运动生涯中最大的一个挫折?”孙彩艳平静地说:“遗憾是肯定有的!但一切都想开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记者觉察到孙彩艳的眼里已经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表的痛苦和无奈。

对于孙彩艳的落选,很多人在表示无法理解的同时,也深深地为她扼腕叹息。“去不了奥运会,中国女举队会否给予你一些补偿呢?”听到记者这么问,孙彩艳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不可能的事儿!想都不能想的,那简直是白日做梦!其实我也不需要什么补偿,只要别……”孙彩艳欲言又止,她不想说得太多了,因为她自己最清楚在国家队里所遭遇的尴尬和无奈,而且一切都与实力无关。对此,她肯定有很多很多话要说,但此时在中国代表团即将出征之际、在奥运会女举名单大局已定之际,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

最后,在与孙彩艳告别的时候,记者问了一句:“雅典奥运女举比赛你还会看吗?”心胸豁达的孙彩艳笑着说:“为什么不看呢?总不能因为我(落选了),就什么都要排斥吧!”

省体育局科研所所长邓成涛和省体院工作人员张正阳开车把孙彩艳送到了北京客运站,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为她送行。在那一刻,孙彩艳的内心深处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孙彩艳 - 相关条目

汤荣顺         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贺益成        雅典奥运        北京客运站         奥运会

孙彩艳 - 参考资料

1、http://sports.tom.com/player/209.html

2、http://2008.pps.tv/ath_info_1162.html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