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蜂鸣

简介:冯蜂鸣,祖籍山东临朐,学者、作家、研究员。著有理论、戏剧、文学等500余万字。研究《红楼梦》20余年,取得重大成果。其专著《李清照的<红楼梦>》中,充分论述了林黛玉、史湘云等形象群体的“生活原型”是李清照。以确凿的证据,终结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叙传”的传统观念,树立了“《风月宝鉴》加李清照等于《红楼梦》”的崭新思想。让《红楼梦》从此有了全新的解释。
[展开]

冯蜂鸣的个人经历

代表作品

《冯蜂鸣解密李清照》

《冯蜂鸣探索<红楼梦>·宝黛钗恋情内幕》

《李清照的<红楼梦>》

主要作品

电视连续剧《李清照》(编剧)

大型京剧《驼山寺》(编剧)

冯蜂鸣

大型京剧《走向圣地》(编剧、导演)

大型话剧《华之光》(编剧、导演)

《青州巨佛》(研究考证)

《书与剑·冯蜂鸣故事集》(文学)

《冯蜂鸣剧作选》(戏剧)

《巨佛 驼山 仰天山文化探源》(论著)

《青州古代沿革简史》(论著)

《悬念小说集》(文学)

《烟霞明宫》(文学)

《青州佛教文化史话》(论著)

《泰和寺的故事》(文学)

《黄花溪的故事》(文学)

《冯蜂鸣青齐拾英》(论著)

《鞓红漱玉》(论著)

人物介绍

冯蜂鸣6岁那年,偷出家中的户口本到学校报名。报名老师让他数一数他有几个手指头。他认真清点后回答:“9个。”老师微微一笑。聪明的冯蜂鸣就知道自己可能错了。但他还是被录取。因此他相信,同学里边一定还有8个手指头的。

入学后,冯蜂鸣的学习成绩基本处于垫底状态。应该二年级背过的小九九,小学快毕业了他才背过,还是不识字的姥姥一句一句教会的。语文就更差了,五年级时,老师领着去参观烈士陵园,回来让写作文。他在作文本上写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烈士陵园。高大的纪念碑上写着四个大字:气壮山河。”然后就咬着铅笔、瞪着大眼,思考了两节课,再没写出一个字。

从小学到大学,冯蜂鸣没有得过一个奖状。他为自己鼓舞信心的是一个成语——大器晚成。

冯蜂鸣的父亲是医生。冯蜂鸣9岁时的一天,父亲一边告诉他“中医说大葱蘸蜂蜜,吃了就死人。没道理嘛。”一边与他一起猛吃大葱蘸蜂蜜。那件事给予冯蜂鸣的震撼,以至于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从此学会了独立思考。

他6年级时,每天的最后一节课,语文老师给他们读小说。小说情景在他眼前仿佛触手可及,他也成为情景中的一员。这时他又感觉到,文学与人的生命似有一种奇妙的连系。他开始自己找书来读。读到了《封神演义》。书上说苏妲己的美貌是“笼烟芍药,带雨梨花”,他歇斯底里地独立思考:这个女人到底长得啥样儿?开始天天想,后来常常想,想了大约四五年,直到进入青春期,他才恍然大悟。奇怪的是,他突然就会写作文了。

后来上大学,他的语文就比较可以了。考试时,监考老师发现了问题:“冯蜂鸣,你的卷子呢?”冯蜂鸣也不知传到哪里去了。全班都抄他的。老师立刻从讲台向冯蜂鸣走去。刚走至第一排桌,就有同学拉住老师,指着卷子:“这是个什么字啊?印得不清楚呢。”老师摘下眼镜弯下腰,仔细看后告诉他。刚要走。“老师,还有这个……”等到老师将他的问题解答完毕,走到冯蜂鸣桌前,卷子早就回来了,且放得端端正正。老师推了推眼镜,充分认识到自己刚才看错了。

冯蜂鸣的第一个工作是演员。因为自幼练武,他的舞蹈身段有些出色,被选入文工团。这也缘于他的酷爱文艺——文艺是革命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他多想把自己的青春制造成一颗螺丝钉!可是现实很残酷,冯蜂鸣五音不全,根本不能开口唱什么。在大型的京剧、吕剧、歌剧里,舞蹈只是跑龙套的。尽管冯蜂鸣的形体基本功考试,全团分数第一,但仍被边缘化。

几个演员哥们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包橄榄,在冯蜂鸣的宿舍里一边狂品,一边极言其美妙。冯蜂鸣控制不住了,“我也尝尝”,拿起一个填到嘴里。立马就有哥们惊叫:

“哎呀!你吃瞎了。”

“瞎了”就是浪费了。

冯蜂鸣根本没有品出橄榄的滋味,倒是心情的滋味十分浓重。就从那天起,冯蜂鸣咬牙发誓:

我给人家“瞎了”一个橄榄,无法挽回了。再不能让自己也“瞎了”!

他迅疾转移能量,把所有可利用的时间拿来读书、写作。此后整整40年间,晚上零点以前从未睡过觉。每天净工作12小时以上。一年365天,只有大年初一上午,主动休假半日。1978年,冯蜂鸣被调为专业做学问、搞研究的工作。他的日常习惯,渐渐归结出“四不看”:

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看明星演出。不看活人写的书。

如果,按照常人每天净工作6小时,另有节假日计算。冯蜂鸣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100年。因此积累了比较丰厚的知识储备,练就了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力,具备了比较充足的文化实力。冯蜂鸣自感满足之时,便对那位吃橄榄的哥们深怀感恩了。

冯蜂鸣真正被读者认识,当属他的红学。他自1986年起研究《红楼梦》,已持续20余年。他的第一部红学论著《冯蜂鸣探索<红楼梦>·宝黛钗恋情内幕》。书中密集发表的红学新理念,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和好评。有读者称赞为:“200年来,分析人性最彻底的红学著作。”“文字最美,最好看的红学书籍。”

冯蜂鸣的第二部红学专著是《李清照的<红楼梦>》。其重大科研成果,“<风月宝鉴>加李清照等于<红楼梦>”,分外令人惊叹。不等读完全书,读者就会为作者的新发现深感赞同。冯蜂鸣还把《红楼梦》与李清照的相同点(他不说是“证据”,只说是“巧合”),从书中例举了100则,做成表格附在书尾。即使读者仅看这一百个“巧合”,也会对书中的观点深信不疑。因此,《李清照的<红楼梦>》是一部改写红学历史的重要著作,出版界也相应地认定它是:

“劲书,颠覆红学。奇书,震惊时代。”

文学世家

冯蜂鸣的先祖,是明代散曲作家冯惟敏(1511—1578)。

冯惟敏的剧作《僧尼共犯》,至今仍在全国舞台上演。

与冯惟敏同时代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赏冯惟敏的散曲“独为杰出”。

当代曲学专家郑骞说:“冯惟敏以前的散曲,技巧虽很精湛,内容风格则相当狭窄低陋……有了冯惟敏,散曲这种文体方才走上尚雅纯正一途。”(《冯惟敏与散曲的将来》)

撰著《散曲概论》的专家任中敏认为:“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四卷,生龙活虎,犹词中之有辛弃疾。有明一代,此为最有生气、最有魄力之作矣。”(《冯惟敏创作述评》)

古典文学专家韩伟说:“冯惟敏以他的辉煌之作,无可争辩地夺得了散曲史上的头等地位,令人信服地被称作一代散曲的第一大作手。”(《冯惟敏散曲的艺术成就》)

然而,冯惟敏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冯氏家族中,诞生了许多学者、作家,被称为“冯氏文学世家”。清初的名士王士祯说:“二百年来,海岱推学者,必首临朐冯氏。”(《佳山堂集序》)

研究冯氏文学世家最为著名的郑树平教授说:“活跃于明清时期的临朐冯氏文学世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风采的文化现象。汉魏的三曹、北宋的三苏是父子相继;西晋的三张、明末的三袁是兄弟并辔。他们都以其辉煌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坛一时之盛。而临朐的冯氏,祖孙绵延,家学相承,前后七代,历二百余年,有一定文学成就者不下十余人,在明末清初文坛有一定影响的有四、五人,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文学世家。”(《冯惟敏与临朐冯氏文学世家》)

冯氏文学世家中,另一代表人物冯溥(1609—1691),顺治皇帝称他为“真翰林”,康熙皇帝赞扬他“端敏练达”、“勤劳素著”,是“辅弼重臣”。他为康熙皇帝做阁臣(即宰相)10年有余。世称“冯相国”、“冯阁老”。其文学成就在清初文坛,具有重大影响。四海文士均以结识冯溥为幸,高珩说当时的境况是:“天下之士,归之如鱼龙之趋大壑。”(《佳山堂集序》)

毛端士评价冯溥的文学成就时说:“夫子起而振衰,式靡为狂澜砥柱。调尚正声,体从大雅。必凌宋铄元,而宏音亮节,依然汉魏三唐之遗响矣!”(《佳山堂集序》)

毛端士说:冯溥先生的出现,拯救了文坛的衰落,他在颓败的文风之中,成为中流砥柱。曲调尊崇纯正,风格坚持高雅。压倒宋朝,超过元代。至于他诗文中的宏音亮节,则仍旧是汉魏大唐的气韵。(冯蜂鸣认为:毛端士是冯溥的学生,他的话应属溢美之词)

冯氏文学世家中,有26人的诗文存世,共1300多万字。其中,5人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共206卷。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

冯蜂鸣是冯惟敏的十五代嫡孙、冯溥的十代从孙。

冯蜂鸣以其500万字的著作,特别是红学研究的重大成就,成为冯氏文学世家再度振兴的杰出代表。

红学贡献

冯蜂鸣在其第一部红学著作《冯蜂鸣探索<红楼梦>·宝黛钗恋情内幕》中,对红学作出的贡献,主要有十大发现:

1、三十一回内,史湘云带来了一包四个“绛纹石戒指儿”,并说她要送的人:“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姐姐一个,平儿姐姐一个。”

冯蜂鸣研究发现:受赠绛纹石戒指的袭人,鸳鸯,金钏,平儿,四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是:袭、鸳、金、平,隐含的意思是——“昔冤今平”。

2、所有《红楼梦》抄本中,三十五回结尾均短缺一页。冯蜂鸣研究发现短缺的情节后,补写此页,使三十五回结局完整。

3、《红楼梦》中,始终未说明贾宝玉的生日是哪一天。冯蜂鸣考证出,贾宝玉的生日是五月初五,端阳节。

4、冯蜂鸣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真正解开了秦可卿的身世(见后文《秦可卿身世之谜》)。

5、冯蜂鸣发现,《红楼梦》的主题立意,处处与《水浒传》背道而驰,且时常狠批《水浒传》。例如,《水浒传》贬低女性,将一身匪气的男人称为英雄好汉。《红楼梦》直接名言:“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见后文《<红楼梦>与<水浒传>的关系之谜》)。

6、冯蜂鸣研究后得出结论:曹雪芹作完《红楼梦》时,全书一百回。

7、冯蜂鸣首次提出,曹雪芹将《红楼梦》“自断于八十回”。后二十书稿,被曹雪芹取下烧毁。

8、冯蜂鸣认为,曹雪芹自断于八十回之前,改写第五回,并将原稿后二十回的某些情节,压缩至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回之中。而使八十回《红楼梦》,成为曹雪芹定稿的完整版本。

9、五十回中,林黛玉制了一个谜。谜面是:“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200年来,红学家与读者均认为,谜底是“走马灯”。冯蜂鸣研究发现,谜底是李清照独创的棋艺——打马。

10、冯蜂鸣发现了原稿后二十回中的诸多情节:

贾宝玉离家出走后,巧遇柳湘莲,随其剃度为僧。

薛宝钗嫁与贾宝玉不得情爱。贾宝玉出走不归,薛宝钗改嫁贾雨村。

贾雨村薛宝钗夫妇,至宝玉所在的寺院进香。

贾宝玉外出化缘时,与史湘云相遇。史湘云便在贾宝玉的寺院之外潜心修佛。二人相互照料,终其天年。

红学新说

冯蜂鸣的力作《李清照的 <红楼梦>》,由悦读名品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隆重推出。该书汇聚了作者20多年来的《红楼梦》研究成果。成为颠覆红学和改写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著作。认为贾宝玉是曹雪芹化身的观点,从此被“ 《风月宝鉴》+李清照=《红楼梦》 ”的科学论点所替代。如果由解读名著的角度相看,冯蜂鸣无异于提供了一部崭新的《红楼梦》。

《李清照的 <红楼梦>》的第一章,《雪芹为何写得这般诡异》。首先以翔实的证据,令读者看清了:贾宝玉肯定不是曹雪芹的化身,《红楼梦》绝对不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然后,以《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与李清照逐一比对,二者惊人的相同与相通,令人一览无余。

第二章《红楼里隐涵的清照故事》,分析《红楼梦》化用的李清照的各类史料。

例如,李清照欲作诗时,曾信手取来一本书,先与自己约好“信手开之”,以第一眼看到的字作韵脚。结果,她“偶得u2018子u2019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红楼梦》中,林黛玉与史湘云联诗时,史湘云问“限何韵?”林黛玉笑道:“咱们数这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u2018一先u2019起。这可新鲜?”史湘云当即笑道:“这倒别致。”

冯蜂鸣说:“清照翻书,黛湘数栏杆。书与栏杆,均为眼前现成之物,韵脚也同是清照说的u2018偶得u2019。这又如何怨得黛玉称u2018新鲜u2019,湘云呼u2018别致u2019呢?”

第三章《大观园竟建做了清照的家》,论证《红楼梦》取用的有关李清照的诸多词意诗情。例如:

李清照创建归来堂,是在宋徽宗大观元年,正是一座大观之园。

李清照幼年时的家,因有竹子所以叫“有竹堂”。明朝的王鸿参观李清照故居后,写诗说道:“草堂环碧竹千寻。”林黛玉住的潇湘馆里,正是“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李清照的归来堂院子里有水域。她曾说“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林黛玉的潇湘馆里,“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两个院子里都有水,而且都是流水。

归来堂的房梁上住着一窝燕子。李清照曾说:“梁燕语多终日在。”潇湘馆里也有燕子,那日,林黛玉对紫鹃说:“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

第四章《清照早早写下的红楼情节》,叙述了《红楼梦》将李清照的词句,制作为小说情节或细节。例如:

李清照有名句“暗香盈袖”,《红楼梦》就有贾宝玉与林黛玉嬉闹时,“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

第五章《黛玉跟清照相是双生的姊妹两个》,从形容、名字、性格、政见、词风,以及出身、穿戴、习惯等方面,逐一论述了林黛玉与李清照的高度吻合。例如:

清初的彭孙遹,在和李清照的词中,说她是“湘娥”。湘娥即潇湘妃子。林黛玉的雅号正是“潇湘妃子”。

第三回中一连三赋。《凤姐赋》的首句是,“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宝玉赋》的首句是,“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紧随二赋之后的《黛玉赋》,第一句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并无“头上戴着”。李清照曾说自己“首无明珠翡翠之饰”。

第六、七两章《酷似清照的还有一群小美人》,告诉读者,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是将李清照的事迹、性格、思想、诗词文赋,以及他人对李清照的经典评价,全部放置一处,然后,取出李清照的形象,才华,身世,以及性格中的多愁善感、尖酸刻薄,塑造了林黛玉。用李清照的男子性格,及其大笑大说和爱酒贪杯,刻画了史湘云。将李清照的狂妄高傲,给了“万人不入她目”的妙玉,将李清照的豪爽大气,给了探春。

曹雪芹为了进一步渲染李清照的性格,又为黛、湘、探、妙设计了“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芳官是湘云的影子,龄官是妙玉的影子,宝琴是探春的影子。例如,湘云曾醉卧芍药茵,芳官也说:“若是晚上吃酒,不许教人管着我。我要尽力吃够了才罢。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

薛宝钗与花袭人,既与林黛玉、晴雯相反,也与李清照相反。例如:李清照年轻时,鬓发上、面庞上时常戴花贴花;宝钗恰是“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李清照家里的古董宝器“几案罗列,枕席枕藉”。薛宝钗屋里则“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

书中的最后部分是《跋》,进一步陈述《红楼梦》中出现的,与李清照归来堂所在地相同的多处地名。如灵河、太虚、天齐等。同时,对《红楼梦》全书不见“李清照”三个字,给出合理解释:

在雪芹看来,这起大观女儿就是清照的形容光影了。也就是,清照早已走入红楼,入住大观园了。设若黛玉为香菱讲诗时这般说:“你先读王摩诘、老杜、再读李青莲、李易安……”抑或湘云说道:“温八叉之绮靡,李三瘦之婉约”,那便荒唐了。荒唐得如同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黛玉与宝玉共读《红楼梦》呢。

故“清照”、“易安”等字样儿,在红楼里便断断不可沾边儿。

唯如此,清照方于大观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斯园,也便比归来堂更像她的家。

《李清照的<红楼梦>》一书,行文采用红楼笔法,注重形象思维,文字厚重优美,极具文学张力。虽属论著,却从无武断之辞,而是以对比与对举为主,让事实说话,请读者判断。令人十分喜爱。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雪芹为何写得这般诡异

一、宝玉真是雪芹的化身吗

二、《红楼梦》还是雪芹的自叙传吗

三、那么多女孩儿的名字来自何处

四、红楼总纲是怎么来的

第二章 红楼里隐藏的清照故事

一、黛玉为什么要替宝玉作诗

二、宝黛看西厢为何连饭也不想吃

三、黛玉题帕也有来历吗

四、宝玉与明诚居然异床同梦

五、香菱因何只爱陆游的诗

六、宝玉作诗怎么回回落第

七、难道妙玉是不害羞的

八、怎又飞起一个仙鹤来

第三章 大观园竟建作了清照的家

一、黛玉因何用眼泪还债

二、宝玉出生时口里衔的什么玉

三、《红楼梦》为何要“怀金悼玉”

四、大观园的名字是这样取的吗

五、潇湘馆里为什么有竹子

六、潇湘馆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七、怡红院里的海棠为何那般耀眼

八、《芙蓉诔》这题目还隐着什么

第四章 清照早早写下的红楼情节

一、黛玉袖子里的香气从何而来

二、黛玉的一声长叹连系着什么

三、林黛玉就是李清照吗

四、黛玉葬花时怎么成了“飞燕”

五、黛玉的菊花诗为什么夺魁

六、雨夜里黛玉因何四更才睡

七、群芳夜宴说的话怎那般犀利

第五章 黛玉跟清照相是双生的姊妹两个

一、黛玉为何那么瘦

二、黛玉怎么又叫“潇湘妃子”

三、黛玉的性格从何而来

四、黛玉的政见因何那般狠

五、黛玉哪来的那么多愁

六、黛玉何处与清照不同

七、还有哪些该说道的

第六章 酷似清照的还有一群小美人 (一)

一、湘云酒瘾为啥那么大

二、探春哪来的那番霸气

三、妙玉应得到什么评价

第七章 酷似清照的还有一群小美人 (二)

一、晴雯的判词怎么来的

二、芳官哪里像清照

三、龄官为何更加怪僻

四、宝琴怎么还是“离人”

附:宝钗袭人咋不像清照

红楼解密

冯蜂鸣曾在《冯蜂鸣探索<红楼梦>·宝黛钗恋情内幕》一书中,以“书中书”形式,发表了他对《红楼梦》的诸多解密。因其文字简洁,论证充分,论点可信,博得读者喜爱。谨此择出十四题,以供点击:

1、打开红楼的钥匙之谜

2、宝玉的生日之谜

3、黛玉葬花之谜

4、太虚幻境与大观园的关系之谜

5、大观园里的四季之谜

6、四美人的象征之谜(一)

7、四美人的象征之谜(二)

8、四位美人的特征之谜

9、黛玉猜谜之谜

10、黛玉与湘云之谜

11、宝钗与莺儿之谜

12、探春不认亲娘之谜

13、秦可卿身世之谜

14、《红楼梦》与《水浒传》的关系之谜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