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巧云

简介: 潘巧云作为水浒女性人物,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潘金莲,而是蓟州两院押狱兼刽子手“病关索”杨雄的老婆潘巧云。
[展开]

潘巧云的个人经历

潘巧云 - 资料

姓名:潘巧云

性别:女   

生活年代:北宋徽宗年间 

年龄:25岁   

家人:父亲,潘太公;丈夫,天牢星病关索杨雄;义叔,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侍女,迎儿   

潘巧云

出自:施耐庵《水浒传》笔下   

登场回目: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  

终结回目: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结局: 被 丈夫杨雄杀死

潘巧云 - 经典唱词

 翠屏山唱词   (二段)   

忍不住心头火与她争吵!   

潘巧云:(白)好,你敢打嫂子吗?   石 秀:(白)不敢!   

潘巧云:(白)你敢骂我吗?   石 秀:(白)也不敢!   

潘巧云:(白)恩!量你也不敢!   

潘 父:(白)哎!石伙计,慢着慢着!常言道的好,好男不跟女斗,好鸡不跟狗斗!她有什么不好?你们都瞧着爷爷了!   

石 秀:[西皮原板]还看在杨仁兄生死故交。   走向前施一礼老丈别了,   俺此去奔天涯海走一遭!   

潘 父:(白)石伙计,这就要走了?   石 秀:(白)再住无益了。   

潘 父:(白)你有盘缠钱吗?   石 秀:(白)这?   潘 父:(白)怎么着?   

石 秀:(白)惭愧!   潘 父:(白)年青青儿的人,爱挂这般火,莺儿,拆我的棉裤,有包银子给掏出来!   

丫 鬟:(白)你那是银子?   潘 父:(白)啊。   丫 鬟:(白)眼药包!   

潘 父:(白)别掏乱啦!石伙计!这是一点小意思,你带着它吃饭不饱,喝酒不醉,弄包耗子药,你搬搬家就得了!   

石 秀:(白)愧领了!   潘 父:(白)算不了什么!   石 秀:[西皮原板]谢过了潘老丈恩高义好!   

潘 父:(白)小意思,咱都有交情!   石 秀:[西皮原板]令媛她待石秀不如蓬蒿。   

俺一见潘家女就把牙咬!   潘巧云:(白)你咬牙?白咬牙!   潘 父:(白)石伙计要走了!   

潘巧云:(白)越走越远,拐了弯,看不见。   潘 父:(白)过去说两句好话,灌两句迷魂汤,不就得了吗?   

潘巧云:(白)说好话呀?石伙计!啊啊,哈哈!嫂子我不会吃酒,吃了几杯早酒,酒言酒语的,把您得罪了,把那包袱拿回来,在我们家住上三两天。   

石 秀:(白)哦?三两天?   潘巧云:(白)嗯,一半天。   石 秀:(白)一半日?   

潘巧云:(白)你哥哥不在家,嫂子我也作不了他的主意,要走您还是走吧!


作为水浒女性人物,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潘金莲,而是蓟州两院押狱兼刽子手“病关索”杨雄的老婆潘巧云。而对潘巧云其人的那些糗事,感触最深的,也不是来自《水浒传》 ,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潘巧云临被杀前,给老公丢下的一句大实话,说是她自嫁与杨雄做老婆,两年来的床上生涯,还不如与海和尚通奸的两个晚上,来得快活!竟令笔者目瞪口呆,可谓石破天惊!
宋元时代的旧历七夕,乃是民间盛节。 《东京梦华录》说,初六初七日晚,贵家多在庭院中结彩楼,谓之“乞巧楼”。铺陈瓜果、酒炙、笔砚、针线,女士们各自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使针,或把小蜘蛛放在盒子内,次日看之,若小蜘蛛结网圆正,谓之“得巧”。又《梦粱录》记,南渡后的杭州,民间亦有此俗,“此东都流传,至今不改”。由是可证,以七夕为“乞巧”,风行于两宋,而七月七日生人,则多以“巧”为名,这大概就是潘巧云取名的由因。
若问《水浒传》中两大潘金莲和潘巧云,何以都姓潘上世纪50年代初,曾有人在对所谓“水浒作者施耐庵”的来历,作实地调查,认为当年施耐庵写《水浒》时,因站在张士诚立场上,很卑视潘元绍、潘原明哥儿俩的为人。两潘原系张士诚反元起事时的伙伴。张士诚称吴王时,二潘大见宠信,潘元绍招为吴王爱婿,潘原明则手握重兵,出镇杭州,但二厮在张士诚危难时,竟先后投降了朱元璋,从而加速了张士诚的失败。因而,施耐庵写《水浒》,有意将书中两个背夫偷偷打野食的不贞之妇,都取姓为“潘”,以示恨极。笔者以为,此虽为小说家言,恐也有些道理,比如笔者早就准备好一大批生平恨极之人的黑名单,以备写小说时一一采用之,只可惜了此残生,恐怕也写不出《水浒传》般足以传世的大著,乃至遗恨终生,奈何?
由于《水浒传》讲,潘巧云在河北蓟州翠屏山被杀,使翠屏山也沾了些之气。翠屏山,据清道光《蓟州志》卷二《盘胜》说,此山在城西北,又称翠屏峰,属于盘山风景区。“翠屏峰在天成寺后,古木干章,悉从石罅中进出,层层鳞砌,春夏之交,绿翠参天,霜黄碧叶纷遍地,乃山之曲室,殆非人间”。但也有人称翠屏山在山东梁山县寿张集或平阴县西25里的玫瑰庄,系水泊梁山附近的一座小山。并说北宋时,翠屏山玉带河畔有潘巧儿、杨大牛订为娃娃亲,后潘巧儿为翠屏山和尚海能奸污霸占,杨大牛因此大闹翠屏山,杀死海能和巧儿,投奔梁山。近人冒广生《小三吾亭诗集》也有《翠屏山》五古一诗,有注说:“舞鹤楼,在蓟州城内大街,相传即潘氏妆楼。”以上诸说纷纭,不过是小说家言,固未足信。
至于与潘巧云窜同作奸的贴身丫头迎儿,宋元笔记和话本多以丫头命名为“迎儿”者,如宋话本《简帖和尚》说,皇甫松家13岁丫头名唤迎儿;《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也有丫头迎儿。
迎儿作为丫头例名,只是一种符号,宋元多采用,被《水浒传》顺手捡来而已。

潘巧云 - 潘巧云和裴如海

 潘巧云的、蓟州报恩寺和尚海阇黎,俗家名裴如海,出家法名海公。阇黎,是“阿阇黎”的简称,梵语意译为“轨范师”,大概是佛家寺院的职事之一。
海阇黎看来有些音乐细胞,唱经好嗓音。按,海阇黎唱经,乃是正宗和尚借用民间通俗乐曲讲解经文,采用为佛事仪式制作的法曲,结合梵唱以及演奏佛曲的乐器,并掺进中国传统器乐和道教音乐。在海阇黎生活的两宋时期,法乐更加系统而完整,且形成了南峨眉、北五台两大流派。其中北五台派又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以太行山东(今河北)为区域,以演奏铙钹为著;西路以太行山西(今山西)为区域,以曲调演唱华丽见长,所以《水浒传》中海阇黎唱的音乐当属于东路。俗语云:声色犬马,可见导致人性的堕落,美声犹在美色之上。海阇黎和杨太太吊膀子,因性丢命,罪有应得,本不足惜,可半个世纪前,竟有人将海和尚改编为原是绒线店小老板,与潘小姐青梅竹马,后潘为王押司强娶,故海出家当和尚云云。其实那海和尚那厮唱的一口好梵音,无异今日之流行音乐,人生寂寞如潘小姐,就算不曾与老海青梅竹马过,一听此靡靡之音,娇躯上下,恐怕早已酥麻半边矣。

潘巧云 - 本夫杨雄

 潘巧云的本夫杨雄,其绰号在《宣和遗事》和元杂剧《诚斋乐府》中,本作“赛关索”。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也作“赛关索”。两宋时武人,多喜用“关索”为己之别号,或相互指称,如小关索(《过庭录》)、袁关索(《林泉野记》)、贾关索(《金陀粹编》)、张关索(《金史·突合速传》)、朱关索(《浪语集》);又《三朝北盟会编》记有岳飞部将“赛关索”李宝、镇压方腊义军的宋将“病关索”郭师中(《武林旧事》)。据称此“关索”,即三国关羽之子,但查《三国志》

和裴松之注,均无有此记载。元代至治《全相三国志平话》、明代弘治《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未记有其人其事,而民间传说则甚多。西南地区多有取地名为关索岭、关索庙。“云贵间有关索岭,有祠庙极灵”(《池北偶谈》),“关索岭在州城西三十里,上有汉关索庙。旧志:索,汉寿亭侯子,从武侯南征有功,土人祀之”(见《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安顺府永宁州》)。也有认为“关索”非人名,“西南夷人谓爷为索(关索即关老爷),讹传为蜀汉勇将姓名,宋人遂纷纷取以为号”。近人余嘉锡则称,“宋人之以关索为名号者,凡十余人,不唯有男而且有女矣。其不可考者,尚当有之。盖凡绰号皆取之街谈巷语,此必宋时民间盛传关索之武勇,为武夫健儿所钦慕,故纷纷取以为号。龚圣与作赞,即就其绰号立意,此乃文章家擒题之法,何足以证古来真有关索其人哉?”(《宋江三十六人考实》)。
杨雄在蓟州从事两院押狱兼职业刽子手,当是小说家言,因为此时蓟州(今天津蓟县)为辽的辖区,或已由辽转隶为金的辖地,其间在宋宣和四年(1122),金曾一度以蓟州归还于宋,但时间极短,旋因金兵南下仍为其所辖。且为北宋管辖期间,名广川郡,也不叫蓟州。清道光《蓟州志》说,“汉唐明尤为重镇”,即指此。《水浒》作者是南人,于北方人文地理概念,往往一塌糊涂,其混乱于此可见一斑。
杨雄绰号“病关索”,始见于《水浒》。余嘉锡认为《水浒》搞错:“观宋人多名赛关索,知《水浒传》作病关索者,非也”。杨雄(或王雄)从“赛关索”降格为“病关索”,岂非人格侮辱?杨雄何病之有?性无能乎?举而不坚乎?若如此,则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潘巧云临被杀前,当众表白她自嫁与杨雄做老婆后,一向无甚性趣之说,当得到科学上的完满解释。

潘巧云 - 多事三郎石秀


 

 杨雄的好兄弟“拚命三郎”石秀,《大宋宣和遗事》有名无事迹。石秀绰号“拚命三郎”,也不见他书载,似由“拚命”加“三郎”拼合而成。石秀为何拼命?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说:“石秀拚命,志在金宝,大似河豚,腹果一饱。”原来小石拚命,只为钱财,竟如贪食之河豚。
  “拚命”一词,始见宋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章惇》,说苏轼曾与章惇(字子厚)游南山,章惇(拼命爬山)鞋跟折断于壁下。“轼拊子厚之背曰:‘子厚异日得志,必能杀人。’子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拚命者能杀人也。”史载章惇此人,为北宋末代之名臣。北宋英宗皇帝去世时,无嗣,朝臣议立端王赵佶(即后来的宋徽宗),独章惇抗议,力陈“端王为人轻佻!”好在老章之议不获通过,否则无宋徽宗,便无高俅,便无林冲,一部《水浒传》当从何写起,本文又从何谈起?差点坏吾大事,好险!是以赵佶一登帝位,即打发老家伙回乡下种地,实大快我心也。
  石秀被称为“三郎”,盖“郎”已从唐五代时时对贵族官僚子弟的称呼,转而成为宋元以来对市井小民等而下之的称谓。清人王应奎《柳南随笔》说:“江阴汤廷尉《公余日录》云:明初闾里称呼有二等,一曰秀,二曰郎。秀则故家右(大)族,颖出(优秀)之人;郎则微裔末流,群小之辈。称秀则曰某几秀,称郎则曰某几郎。人自分定,不相逾越。”
  近人汪曾祺于石秀的绰号,情有独钟,因说:“拚命和三郎放在一起,便产生一种特殊的意境,产生一种美感,大郎、二郎都不成,就得是三郎。这有什么道理可说呢大哥笨,二哥憨,只有老三往往是聪明伶俐的。中国语言往往反映出只可意会的潜在复杂的社会心理”此说甚有理,笔者就是大郎,怪不得半生为人处事,如此之笨。
  按照汪曾祺的逻辑,石秀杀海和尚,且制造头陀、和尚互杀现场,当是智勇过人,实则不然。石秀伪造杀人现场,稍有头脑的人,都不难发现破绽处。清人刘玉书《常谈》说:“石秀既杀道人及杀海阇黎(裴如海),遂插刀死尸之手,妆点自戕之状,而检验之人,竟以一被杀、一自戕成案。夫被杀与自戕之不同,判若黑白,世人皆知,况刑仵(专业人士)乎稗官野史之难尚如此。”《水浒传》毕竟是稗官野史小说,糊涂人看糊涂书,读者千万不可过于执着。

潘巧云 - 《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长篇小说。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其所见本,前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认为施耐庵作;壬圻《续文献通考》等则认为罗贯中著。施、罗皆元末明初人。大约作者在《宣和遗事》及有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再创造而成。

全书以描写农民起义为主题,第一次把历代封建统治者不屑一顾的劳动人民放在历史主人翁的地位。有如眷秋所说:“施耐庵乃独能破除千古习俗,甘冒不韪,以朝廷为非,而崇拜草野之英杰,此其魄力思想真是令儒咋舌”(《小说杂评》)。《水浒》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最基层的是郑屠、西门庆、祝朝奉、蒋门神等地主恶霸,他们淫人妻女,欺压乡邻,私设公堂,霸人产业,独霸一方,无恶不作。较上一层的是以陆谦、张都监、黄文炳为代表的帮闲官僚,是一伙追名逐利、出卖灵魂、祸害无辜的小人。再上层的是梁中书、高廉和慕容彦达之流的地方长官。梁中书在大名府极力搜刮民脂民膏,每年以十万贯的生辰纲孝敬东京的丈人蔡太师。高廉依仗哥哥高太尉的权势,在高唐州无所不为。慕容彦达是宋徽宗慕容贵妃的哥哥,他倚仗裙带关系在青州横行霸道,残害良民,欺压僚友,无恶不作。作为他们靠山的则是当朝太师蔡京、太尉高俅,两个流氓成性、专横残暴、贪得无厌、误国害民的大官僚。地主阶级的总头子皇帝宋徽宗则是蔡京、高俅等权贵的后台。小说通过对封建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挖掘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揭示出“官逼民反”的道理,第一次喊出“压迫有罪,造反有理”的口号。

潘巧云 - 《水浒传》的女性观

水浒传》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走的是一个极端的过程。
首先从容貌上看,丑陋者一定要当强盗;体貌端庄,年轻俊俏者必是水性扬花、淫贱薄情之流;年老虔婆则行事刁钻,工于心计,见利忘义。
先看梁山好汉中的三个女性,母夜叉孙二娘长的是“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锤似粗莽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母大虫顾大嫂的扮相是“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个时兴钏镯。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锥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弄棒持枪当女工”。只有扈三娘的容貌还算好看,却是一个最没思想,没有主见的一丈青。
再看书中三个用笔墨最多的女性,阎婆惜长的是“花容袅娜,玉质娉婷。髻横一片乌云,眉扫半弯新月。金莲窄窄,湘裙微露不胜情;玉笋纤纤,翠袖半笼无限意。星眼如点漆,酥胸真似截肪。金屋美人离御苑,蕊珠仙子下尘寰”。潘金莲是“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对潘巧云用了近乎“十八摸”的语句描写了其的俏皮而轻薄,接着赋诗一首“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叫君骨髓枯”。三人的俊俏袅娜之中或直露其,或为下文写其提前铺垫。
从行为上看,盗者孙二娘杀人越货,凶蛮残忍,开黑店卖人肉包子。店里“后院的墙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几条人腿”。顾大嫂杀牛放赌,劫狱杀人,且嗜杀成性。宋江三打祝家庄时,她“掣出两把刀,直奔入房里,把应有妇人,一刀一个,尽都杀了”。淫者阎婆惜相好张文远,敲诈宋江,潘金莲私通西门庆害死亲夫,潘巧云通奸和尚裴如海,卢俊义夫人贾氏同李固鸠占鹊巢,李师师撩拨燕青,开茶馆的王婆教西门庆如何勾搭潘金莲,用书中的话说“也是不依本分的”。
而潘巧云则属于其中长相姣好,却风流的那一类女子。最后落得被丈夫杨雄杀死。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