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喜

简介:杨元喜,男,1956年7月生,博士,大地测量学家,长安大学教授、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杨元喜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专家,长期潜心从事大地测量理论与应用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为抗差估计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建立了全新的自适应导航定位理论体系及卫星自适应定轨理论,新理论在航空、航天、陆地及海洋动态导航定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杨院士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中科院自然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奖多项。杨元喜院士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我国测绘技术发展和军队高科技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

杨元喜的个人经历

个人简介

  杨元喜1956年7月生于江苏省姜堰市梁徐镇双墩村。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大地系大地测量专业,1987年获该校大地测量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大地测量专业博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教授、中国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

生平经历

  1980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

  1980年起在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任教。

  1987年获郑州测绘学院大地测量学专业硕士学位。

杨元喜

  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学博士学位。

  1990年任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副教授。

  1992年任教授。

  此后曾在美国得州大学空间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

  1995年获德国Humboldt基金资助。

  1996年1月至1997年10月在德国Bonn大学做Humboldt研究学者。

  现任职总参测绘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长安大学教授。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任命杨元喜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大地测量研究,研究方向为动态大地测量及测量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理论。在测量抗差估计理论和自适应估计理论方面作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继而又发展成双因子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

成就及荣誉

个人成就

  建立了抗差自适应动态滤波理论。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

个人荣誉

  主持的研究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

  在Journal of Geodesy和Manuscripta Geodaetica等SCI刊物发表论文20篇,其它刊物论文140余篇,已被引用200多次。

  曾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

  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成就

  杨元喜发展了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构建了双因子等价权模型,提出了抗差方差分量估计,发展了抗差贝叶斯估计和抗差拟合推估理论。发展了自适应导航定位理论,该理论兼容了最小二乘平差、抗差平差、动态滤波、抗差滤波等。构建了四种自适应因子和相应的最优自适应因子。主持完成了“2000中国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工程”和“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工程”,坐标框架点精度分别达到3厘米和3分米,使我国国家大地控制网及相应坐标系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主要从事大地测量研究,研究方向为动态大地测量及测量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理论。在测量抗差估计理论和自适应估计理论方面作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继而又发展成双因子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建立了抗差自适应动态滤波理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

  在JournalofGeodesy和ManuscriptaGeodaetica等SCI刊物发表论文10篇,其它刊物论文140余篇,已被引用200多次。曾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