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炎荣

简介: 胡炎荣,出生于缅甸华裔家庭,9岁的时候按当地的习俗入寺庙出家,遍读佛教经典,15岁还俗。在这6年之中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财富和地位都是假象,只能陪伴人一段时间。而如何运用智慧把它们转化为永恒的东西,才是他毕生的追求。1985年就开始承继家业,奔走往来于泰国、缅甸之间从事翡翠和各种宝石的原石买卖,1995年结婚,并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创建了自己的珠宝品牌, 妻子出身于台湾的商业世家,善于经商,所以全权负责经营方面的事务,而他则偏重于珠宝设计方面。
[展开]

胡炎荣的个人经历

人物介绍

胡炎荣出生于缅甸华裔家庭,9岁的时候按当地的习俗入寺庙出家,遍读佛教经典,15岁还俗。在这6年之中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财富和地位都是假象,只能陪伴人一段时间。而如何运用智慧把它们转化为永恒的东西,才是他毕生的追求。

深受世代从事翡翠开采和贸易的家族影响,胡炎荣从小就对翡翠充满了感情,主修矿物学和哲学,并深深沉溺于此,并从1985年就开始承继家业,奔走往来于泰国、缅甸之间从事翡翠和各种宝石的原石买卖,因为生意做得漂亮,胡炎荣深得家族的信任。与此同时,胡炎荣还开始把精力很大部分地投入到宝石切割技术与珠宝设计的研究上。说起这个兴趣的产生,还源于他儿时被爷爷激发的一个梦想。胡炎荣小时候很调皮,曾在一次玩耍中打破了爷爷的青花瓷花瓶,因此被爷爷罚跪。当时的他觉得这个花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所以并不能理解爷爷的怒火,于是爷爷告诉他,这个花瓶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古董,是具有历史、艺术价值并永世流传的珍品。这件事激发了他小小的雄心壮志,他告诉爷爷,等他长大后,也要做出永世流传的东西。长大后,他一直没有忘记当时对爷爷所发的誓言,尤其是开始从事翡翠生意之后,他越来越觉得像这样把翡翠切成小块做成饰品并没有保留翡翠的价值,于是,他开始尝试着把翡翠做成艺术品,把这个地球的遗产做成一种永恒的艺术。

1995年,胡炎荣离开缅甸,到台湾学中文。到了台湾,他迫不及待地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了那里他心仪已久的一件馆藏珍品——翠玉白菜。这件作品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他当时的想法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应该给后世留下珍品。从那个时候起, 胡炎荣便下定决心与世人分享家族珍贵的矿藏,一定要将这些美丽晶莹的翡翠创作为留传百代的艺术品,而他的这种行为也正应和了他从小就形成的价值观念——把转瞬即逝的财富转化成为永恒的艺术品。

说起自己的艺术创作之旅,胡炎荣觉得其中给予他帮助最多的便是已故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台湾文物界泰斗人物秦孝仪先生。胡炎荣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秦馆长鉴定时的情形。当时秦馆长拿起胡炎荣带来的三件作品,竟不动声色地足足看了两个小时,胡炎荣作品中所体现的高超技巧和精妙创意让秦馆长非常吃惊,认为他的作品“可以见证这个时代文化的进步,并可流传后世”。爱才心切的秦孝仪馆长此后便一直鼓励胡炎荣,还建议他日后建立自己的翡翠艺术博物馆,并亲自为博物馆题名为“莹玮博物馆”。

在胡炎荣的众多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名为“根柢风流”的创作,一朵残荷,上面落着一个小小的金龟子,表现的是一种万事皆空的意境。这个作品是用一颗价值不菲的三彩翡翠原石历经3年精雕细琢,往复修改数回雕刻而成。作品完成时,原本近10公斤的原石仅剩不到1公斤。不惜耗费珍贵的玉料,只为完成一件充满禅境的一叶枯荷,这种大手笔魄力非常让人惊叹,此作品被秦孝仪馆长称赞为“21世纪的翠玉白菜”。

在台湾,胡炎荣不但收获了自己在艺术上的成就,还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婚姻。同样热爱翡翠的妻子与他因翡翠相识并结缘,他们于1995年结婚,并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创建了自己的珠宝品牌, 妻子出身于台湾的商业世家,善于经商,所以全权负责经营方面的事务,而他则偏重于珠宝设计方面。

现在,胡炎荣一心一意地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艺术领域,并于去年8月打开了“莹玮博物馆”的艺术之门,迎来了无数向往翡翠艺术的人。在采访的最后,胡炎荣的话让人内心一震:“我希望在离开人世的时候为自己对于翡翠艺术曾经做过的一切感到骄傲,这就是我活着的价值。”

胡炎荣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