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昌

简介: 孙天昌是中国武汉人,出生于1994年3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被称作“神童”,13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
[展开]

孙天昌的个人经历

神童孙天昌:从家直接走进中科大

   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只上过3天幼儿园、5天初中,但门门功课优秀。怀揣着心中的大学梦,他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13岁的他以659的高分顺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他创造的是一个“在家上学”的高考神话。  2月20日,正月十四的夜晚,屋外炮声不断,烟花满天,孙天昌在房间里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自己的东西,他将每一件东西码齐放好,准备次日背着旅行包独自上学去。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少年,不愿让家长为他多操心。去年9月,当孙天昌独自扛着行李南下,踏进中国科大校门时,师生们都惊诧了:“怎么没见孙天昌的父母亲?”“孙天昌独自来报到了?”“别说小小少年,就是正常入学的大学生也多是在父母陪同下来报到的。”孙天昌成为该系唯一一个独自入学报到的学生。

  在中科大,孙天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牛人”。“一到科大少年班才知道,自己成绩不是最好的,个头也不是最高的。”说起大学生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天昌拿出他们班的合影,绿荫掩映下,站着一群稚气未脱,但已超然青春的少年,“这是我们班最小的,才13岁,这是最大的,也不过16岁……”,天昌说他班共有43个学生,去年高考中最高分达到了687分,“u2018牛人u2019特多。”

  13岁的他个子已经窜到1.76米。他看起来健康活泼,聪明机警,阳光灿烂。与班上其他的“牛人”不同,他走过的是一条另类成长之路。

  家喻户晓的“神童”

孙天昌

  1994年3月,孙天昌出生了,妈妈将汉字贴在墙上,经常给他指读,孩子认物与认字同步进行。对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的启蒙都起始于0至3岁。在家长的帮助下,每天上下楼梯天昌学会了数数和加减法。给他一把尺子,他在家里到处量,给他一个弹簧秤,他在家里到处称,由此懂得了度量,飘在脸盆中的纸船让他了解了什么是浮力,妈妈炒菜时的香味让他闻到,他懂得了什么是分子,下雨时打伞,他知道了伞还有另一种说法umbrella,生病住院时认下了“儿科”、“眼科”、“急诊科”,喝完的饮料桶可以变成认识圆柱体的教具,家中四壁贴满了诗词歌赋,包装盒、硬纸片全做成了识字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知识和学问。

  教者有意,学者无心,孩子居然在不经意间就脱盲了,到2岁时,天昌已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并开始自主阅读。孙天昌小小年纪,读了大量的书籍,在天昌的房间里,爷爷指着整墙壁的书说:“这些书天昌都读过,大概有4000多册。”记者看到这些书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军事、文学、音乐、书法、绘画、棋类、手工、电脑等,记者随手抄了几本书名《时间简史》、《论语》、《资治通鉴》、《宇宙大爆炸》、《打开原子大门》、《中国历代书法》……

  有趣的是,初高中的课本,孙天昌都是当成课外书来读的,他一下午能读一本几何书,且读得津津有味。中小学的课程学习仅占他学习生活的一小部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广泛阅读,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下棋、画画、打球、滑旱冰都是他的最爱,他可以2分钟画一幅速写,10分钟涂一幅水墨画,围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好,亲手种的玉米收获了好几茬……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没有上过任何特长班或业余班,不需要完成作业,没有考试名次的压力,一路走来,天马行空,却获得了比学校教育更丰硕的成果:

  6岁获得太原市首届少儿英语口语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10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10岁在全国首届少年物理化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得到著名科学家何祚庥的赏识;

  他将《论语》、《资治通鉴》、《史记》等经典名著烂熟于心……

  他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神童。

  短暂的上学经历

  天昌曾经上过3天幼儿园、5天初中。3岁时天昌被送进阳泉一家幼儿园,入园第三天孩子尿裤子了,老师居然将孩子晾在太阳下,裤子晒干了,孩子也晒蔫了。7岁时,天昌到了太原一所初中,仅因为早晨迟到,老师让他在楼道里站了30分钟。

  之后,全家人开始对现行的教育进行反思。

  爷爷直言不讳:“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性的解放,而不是对人的束缚,那种一个字、一段文章抄写几遍乃至几十遍的做法,根本无法让孩子感觉到快乐,说得严重些是对人的摧残,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体制,把多少孩子带向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境地,学习只为考试而不是生活需要,如此,孩子哪能不累?怎能不厌学?” 爷爷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从教30余年。

  奶奶说:“人们的定式思维是孩子3岁上幼儿园,7岁上小学,而孩子真正学了多少东西,生活得是否快乐,人们很少去考虑,而学校教育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奶奶是一名小学老师,对学前教育也很有研究。

  1999年,小天昌5岁的时候,爷爷奶奶退休了,在家专心教导小天昌。同年,爸爸妈妈也放弃了原来枯燥的机关工作,举家从阳泉迁到太原并在一家私立学校专职从事教育工作。后来私立学校倒闭了,爸爸妈妈也回家当起了“全职老师”。

  为了培养孩子的意志,爸爸天天陪着孩子跑步、打球、下围棋;妈妈和孩子一起“玩”英语,将英语单词制作成风铃,由词到句,每日接触,因此,天昌5岁便能阅读英文;爷爷奶奶将家中的包装箱等硬纸片全制作成识字卡,陪孩子认字。在经典教育还没有流行的时候,他们已经认识到从小让孩子读诵经典的益处,3岁半时天昌已经背会了280余首古诗,七八岁时已将《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烂熟于心,10岁开始涉猎《时间简史》等科普著作……

  备战高考

  2005年,怀揣着“大学梦”的孙天昌决定参加高考。为了让他有个系统的学习,父母将他送到了当地的一所私立中学。按照母亲的说法:“我们选择这个学校,也就是在找一个适合他发展的环境。”

  孙天昌在这里上课就像大学生选课一样,两年的时间,他有一多半都是在自学,但是,班集体的活动和互动课他都会去参加,享受着高中生的生活。即使在备战高考的紧张日子里,博客中仍然留下了他幽默的文字:“排名迅猛下跌,也不觉得担心,只是一种坐山观虎斗的超然……”

  2006年6月,孙天昌的第一次高考结束了。他取得了594.5分的成绩。按这个成绩,上一所像样的大学没有问题,但距离他心仪已久的中国科大还有差距。他决定复读,再次冲击高考。

  这次,家人决定将他送到太原市重点中学——太原五中高三学习,孙天昌欣然接受了这一安排,从此他融入了集体,在集体生活中收获着快乐。

  太原五中他的班主任老师说起天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欢:这小孩很可爱,每天7:20分准时到校,来得最早的往往是他,他心态好,刚入学的第一次考试年级排名108,但每考一次都有进步,直到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他进入了前20名。他性格开朗,男孩女孩都喜欢和他交朋友,亲切地喊他“小鬼”。

  漫长的一年终于结束了。6月27日,山西省本科A类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公布,清华大学(理科)分数线为654分,而孙天昌考了659分。

  班主任老师兴奋地拨通了孙天昌家的电话:“您好,我是天昌的班主任,祝贺你们的孩子考出高分。不过志愿应该报清华,有点亏了。”这时,电话里传出了爽朗的笑声,接电话的是天昌的爷爷:“不亏不亏,我们昌昌要上的正是中国科技大学,孩子年龄小,报中国科技大学就是为了接受该校少年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如今天昌大学书桌的窗台上堆着一米多高的习题集,全是他以前做过的。记者随手抽取了一份语文模拟试卷,这份卷子的作文题目是“人要豁达”,孙天昌在文中写道:豁达,是楚庄王绝缨之宴上的宽宏大量;是韩信被辱后的挥之而去和衣锦还乡之后的宽容忍让;是勾践降吴为奴之后的坦然自若;是一位老者在传家之宝被鉴定为赝品之后的淡然一笑。这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更是一种修养……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