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熊

简介: 董兆熊(1806-1858),清代文学家。字敦临,一字梦兰,苏州吴江人,咸丰初年举孝廉方正。诸生,屡赴乡试皆不第,以馆徒为生,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与杨象济、陈献青、李芝绶等名士过从甚密。好骈文。著有《味无味斋稿》,另辑有《明遗民录》二十卷、《孝子传》二卷,助纂《金山县志》三十卷,曾为清初诗人厉鹗的《樊榭山房集》作注二十卷。又选辑南宋诗文为《南宋文录》,身后稿本经删存为《南宋文录录》,刊行于世。
[展开]

董兆熊的个人经历

基本资料

  姓名:董兆熊

  性别:男

  字:敦临

  出生年月:不详

董兆熊

  国籍:中国

  朝代:清朝

  籍贯:苏州吴江

  民族:汉族

  身份:诗人

个人简介

  董兆熊,字敦临,一字梦兰,苏州吴江人,咸丰初年举孝廉方正。

  曾为清初诗人厉鹗的《樊榭山房集》作注。

  又选辑南宋诗文为《南宋文录》,身后稿本经删存为《南宋文录录》,刊行于世。

董姓起源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已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定陶县),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时出现的,据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春秋时,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到晋国,与籍氏一起主管晋之典籍,因其职责是“董督晋史”,所以也称为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后裔,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此外,董姓在汉代还分布于今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贵州黄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福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今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