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通伯

简介:马通伯(1854一1929),号其昶,人,家居桐城县城内。自幼勤学,博览经史百家之书,深得桐城派义法之要旨,补诸生十余年,屡应乡试不第。曾捐资助河工,奏奖中书科中书。
[展开]

马通伯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1895年授经于安庆,1897年主讲庐江潜川书院,1901年授经合肥李仲仙家,李子国孙文章雅畅,全赖先生教诲。1904年任桐城县公立中学堂总理八年,主掌全校教务。通伯秉该校创始人吴汝纶“养成济世人才”之宗旨,积极汲取新知,嘉惠桑梓,并注重全民教育,开设师范班培养师资,以利教化。增开伦理课程,授以人伦道德之要领,并示以身、家、朋、国之关系。重视体育操练,常使学生做野外演习。一次带领学生登山春游,集合学生教导:“有志之士,当效班超,既须发愤习文,尤须闻鸡习武。文武兼备,方能治国齐家。日后中国之昌盛,大任肩于尔曹也。

通伯主持桐城中学堂时,灌输民主思想,激励学生革命精神。1908年清廷诏举人才,安徽巡抚冯煦以先生应诏,授学部主事。辛亥革命辞职返里。民国初元曾主安庆高等学堂。越丁年,重返京主京师法政学堂教务兼备员参政院。会修清史,受馆长赵尔巽聘为总纂,先生撰稿尤多,褒贬矜慎。在袁世凯授意下,参政院下设筹安会,议更国体,重先生名,遣使固邀之,先生陈说百端,坚拒不就,即日束装南归。越年,袁政权败,先生复入都,居清史馆,成《清史稿· 儒林· 文苑传》 各若干卷。民国十五年(1926)病痹还桐城。1929年12月卒,享年七十有五。

主要著作

通伯为学、不附世俗,归于自得。平生撰述,于经有:《易费氏学》、《诗毛氏学》、《尚书谊话》、《礼记读本》、《大学·中庸·孝经合话》。于史有:《清史稿》、《桐城首旧传》、《左忠毅公年谱》。于诸子百家有:《老子故》、《庄子故》、《屈赋微》、《金刚经次话》。其自为之书曰:《抱润轩集》,凡月百余卷。

后世评价

先生少习古文辞,从同里方存之、吴汝纶、武昌张廉卿诸先生游,其文益工。及游京师郑东甫、何凤孙辈,益进而治经。旁列众说,折衷去取,潜思而通其故,常获创解。为文遵循先辈所传之义法,而高洁纯郭,深造孤诣。刘大杰所著《文学发展史》称通伯之文如“孤桐绝响”。先生撰吾邑鲁旧传数百篇,又为清史总纂,对名臣魁儒遗闻轶事,搜讨尤勤,得使清代国史与桐城乡史留传后世。

马通伯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