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虞恺

简介: 万虞恺,字懋卿,号枫潭,少曾受业于王守仁,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进士。授无锡知县,他“治尚宽大”,政绩显著,复擢南京兵科给事中。虞恺为人梗直刚劲,屡忤上意。万虞恺历任布政使、累晋南京都察院副右都御吏、总督漕储刑部右侍郎等职。虞恺为政恤民,知民疾苦,是难得的清官,当地民众屡受其惠,自发为其树碑立传,颂其功德。万虞恺学问精深,得阳明先生真传,嘉靖间万虞恺曾讲学南昌,在正学书院与张元冲、罗洪先、邹守益、黄弘纲等硕学名儒聚而讲会,讲王守仁之学,为一时盛况。
[展开]

万虞恺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万虞恺,字懋卿,号枫潭,少曾受业于王守仁,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进士。授无锡知县,他“治尚宽大”,政绩显著,复擢南京兵科给事中。虞恺为人梗直刚劲,屡忤上意。万虞恺历任布政使、累晋南京都察院副右都御吏、总督漕储刑部右侍郎等职。虞恺为政恤民,知民疾苦,是难得的清官,当地民众屡受其惠,自发为其树碑立传,颂其功德。万虞恺学问精深,得阳明先生真传,嘉靖间万虞恺曾讲学南昌,在正学书院与张元冲、罗洪先、邹守益、黄弘纲等硕学名儒聚而讲会,讲王守仁之学,为一时盛况。

家族子嗣

子辈

  万虞恺有子4人。其中万廷吉,官至福州同知。万廷寅,任福州通判。

  长子万廷言,字以忠,号思默,嘉请四十年(公元1561年)进士,历礼部郎中、提学佥事,因忤权贵,谪汀州府推官,不久迁广平府同知,后又罢官,从此绝意仕途,一心向学,遂成大师,是明代传承心学的重要人物。万廷言幼时师事名儒罗洪先。罗洪先(1504—1564)为学泛观博览,无所不窥,安于贫贱,不求富贵。罗洪先的这种志趣对万廷言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万廷言的人生轨迹犹如罗洪先的模刻。万廷言在自述为学中云:弱冠即知收拾此心,年轻时胸怀“苟当自任,皆我事也”的豪情,积极求仕力科报国,复因“睹事事日非”遂“绝意仕宦”,隐于乡间,聚讲学事。史载他“杜门三十余年,韬光匿迹研几极深”,这和罗洪先于乡间辟莲洞居之如出一辙。万廷言之声虽不若其师名,但罗洪先之学却也因廷言而传并发扬光大。万廷言于诸子中“尤深于《易》”,是一位学有深得的大师,“深见乾天至善之体,融结为孩提之爱敬,若先生始可谓之知性也”。万廷言曾于南昌故宋豫章先生罗仲素故居处,建罗原书屋开堂讲学,四方学子奔走如流。罗洪先亦讲学于堂并亲题其名。万廷言一生著述颇丰,有《易原》、《易说》、《约语》、《学易斋前后集》、《经世辑要》等书数十卷,惜多不存。

  季子万廷谦,字以牧,史载他少“好学工书法”,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举人,知龙游县,于官期间,置义田,创学舍,聚诸生讲学,大力发展当地的文教事业。并于泊鲤滩建飞虹桥,使两岸百姓免于涉水之苦。万廷谦为政清廉刚直,不循私情,吏治清明,屡有政绩,其事迹在龙游民问广为传诵,不久即升泉州海防同知。

孙辈

  万虞恺的曾孙辈亦多有举人出身,一时在邑传为佳话。

万虞恺

  万廷言有子二,长子万建昆,字季瑜,生有异质,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除荆州军事推官。他博学多问,足智多谋,决狱剖奸,公正清明,“老吏皆惮焉”,是年少有为的循吏。当时张居正家被抄没的资产颇多,并累及多人,亦株宫建昆。他叹日:“奈何以朽骨示威”这样株连之事才有所松弛。当时存司挑选能干的贤才,万建昆谓:增年可得。不久建昆授礼部仪制司主事教习。当时有廷臣谈论预建太子一事,建昆亦以国事为重,也积极上疏。言辞激烈,不料却为宵小所知,作蜚语揭之,金吾上其事,神宗震怒,治言者,建昆坐罪谪武冈县尉。复归,跟随其父万廷言讲学于乡里,注易经,所造益深。建昆在家居有20余年,朝廷屡有台臣交相荐之,皆无下文,直至光宗登极,复擢建昆南京尚书司卿,不数月卒。

  万建章,字达甫,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举人,7岁能诗,少负奇气喜谈天下事,熟塞事,具知边要,纵览辽地近远厄塞,作《九边图说》,是有志于边疆的地理奇才,年47卒。

  万敬逊,建昆子,号问犀,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举人;万敬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举人;

  万敬衍,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举人,裕山县训导;

  万敬仁,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举人。

  万虞恺六世孙万承苍,字字眺,号孺庐,生而颖异,7岁便能吟诗,少年奇才,既长博极群书,学问精洽,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进士,为庶吉士,授编修,是文章高手,“注官凡编辑诸书及一切制造多出其手”。居词馆30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人称之为“老编修”,复擢翰林侍读学士,先后充会试同考官及主试粤闽。孺庐生性内向,“寡交游”不善与人谈,平时交往的朋友不多,但与临川李绂、安徽桐城方苞等文苑好手过从最密。万孺庐守祖宗法,精深于易,所著有《周易观象》并诗文若干卷。

  南昌万氏大都为政则清廉,不循私情,以道德称;为民则以文章流芳于世,三世登显仕,而宅不及中人。乡间间一有谈到清白者,首要称善的就属万家,其声名可见一斑。历明清两季,后人多有发达,究其因,以诗书传家,以清白吏治,虽历经离乱亦不堕其世家名声。万氏世家,虞恺侃侃以风节著。廷言乃以理学承家,其后辈来者更是多有发扬。

相关信息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今浙江绍兴县东南20里处),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又曾创建阳明书院于越城,故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金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敕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卷。王守仁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堪称有明思想界泰斗、心学的杰出代表,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集我国心学之大成。由他创立的阳明学派,与朱子学派分庭抗礼,成为明代中后期一个体系庞大、门徒众多、思想活跃、影响深远的新儒家学派,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世代业儒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据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及《王文成公全书·世德纪》等史料记载:王家先世相传为东晋大书法家、右军将军王羲之,后世徙居余姚。守仁的先祖王纲,字性常,文武兼资,善于识别人才,明太祖洪武年间因刘基举荐,拜兵部郎中,擢广东参议。高祖王与准,字公度,自号辶豚石翁,早年闭门力学,尽读先世遗书,精通《礼》、《易》,著有《易微》数千言。曾祖王杰,字世杰,自号槐里子,学者称为槐里先生,幼时即有志圣贤之学,年14尽通“四书”、“五经”以及两来诸位大儒的学说,后以明经贡太学,未得大用而殁,著有《易说》、《春秋说》、《周礼考正》、《槐里杂稿》数卷。祖父王伦,字天叙,号竹轩,其家虽环堵萧然,而雅歌豪咏,胸次洒落,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观,尤其喜读《仪礼》、《左传》以及司马迁《史记》等,为文简古有法,赋诗援笔立就,所著有《竹轩稿》、《江湖杂稿》若干卷。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