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民

简介: 王重民(1903-1975)中国目录版本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家。河北高阳人。字有三,号冷庐。 编有《敦煌曲子词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敦煌变文集》(与向达等合编)、《补全唐诗》等。
[展开]

王重民的个人经历

 

王重民 - 个人简历

王重民(1903-1975)中国目录版本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家。河北高阳人。字有三,号冷庐。1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同年任保定河北大学国文系主任,不久在北平图书馆任职。1930年任该馆编纂委员会委员兼索引组组长。1934年奉派赴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搜集流落海外的敦煌资料,协助戴密微整理敦煌文献。1939年受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整理馆藏中国善本古籍。1947年归国,任北平图书馆参考组主任,同时受聘于北京大学。建国后,任北京图

书馆副馆长,北京大学图书馆专科教授、主任。1956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主任。敦煌学方面的著作有《敦煌古籍叙录》《敦煌遗书论文集》,编有《敦煌曲子词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敦煌变文集》(与向达等合编)、《补全唐诗》等。

王重民 - 成长历程

 1921年进保定直隶第六中学学习,1924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从高步瀛、杨树达、陈垣等专攻文史。1928年毕业后,曾兼任过保定河北大学国文系主任和北京辅仁大学讲师,其主要工作则是在北海图书馆(今北京图书馆)整理古籍和主持编制大型书目、索引。1934年被派往国外,先后在法、英、德、意、美等国著名图书馆刻意搜求流散于国外的珍贵文献。1947年回国后,仍任职北平图书馆,兼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持该系图书馆学组的教学。 1947年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创办图书馆学专科(后改本科,他任系主任)。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兼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土952年辞去北京图书馆职务,专事教学,除主持系务外,并担任目录学等课程的讲授,为新中国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1956年主持制定全国图书馆学发展规划。1957年被划为“大右派”,成为历史学界著名的五大右派之一①。1975年4月16日上吊自杀身亡。

注:①史学界五大右派黄现璠、向达、雷海宗、王重民、陈梦家。 

王重民 - 学术成就

王重民一生从事文史方面许多学科的研究,著述颇丰,共有专著、论文160余部(篇)。其主要成就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研究和传授目录学

王重民

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和中文系主讲《普通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版本学》、《中国古典目录学》等课程。著有《普通目录学》(1957)、《中国目录学史论丛》(1984)、《〈校雠通义〉通解》(1987)等。他多年研究中国目录学史的成果六部分收在《论丛》一书中。

二是编著和主编大批目录索引

他编著的《中国善本书提要》(1983)、《敦煌遗书总目索引》(1962)、《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1935)、《国学论文索引》初编(1929)等和他主编的《国学论文索引》续编、三编(1931~1934),以及《文学论文索引》初编、续编 (1930~1933)等,都是研究文史的主要参考工具书。

三是搜集、研究和介绍流散于国外的中国珍贵文献

他把1934~1945年在国外搜集到的大量中国珍贵文献加以整理,并对敦煌文献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著有《敦煌古籍叙录》(1958)、《敦煌遗书论文集》(1984)等,编有《敦煌曲子词集》 (1950)、《敦煌变文集》(1957)、《太平天国官书》(1936)等。在他所著的《图书与图书馆论丛》(1949)一书中,也收有国外访书记多篇。四是校辑整理文化遗产。经他收集、校勘、整理出版的有《徐光启集》(1962)、《孙渊如外集》(1932)、《越缦堂文集》(1930)等。此外,王重民还著有《徐光启传》(1981)、《李越缦先生著述考》(1932)等。

王重民 - 人物生平

王重民1903年出生于河北高阳县西良淀村一个务农的大家庭,因在家中排行第三,故字有三。他的父亲是乡村塾师,自修中医,在村中行医。王重民先生最初读书识字的老师就是他的父亲。在读书时非常仰慕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古人,也因此铸就了他在学术和做人上始终如一的追求。1922年,王重民先生在保定因从事进步活动被通缉,重回北京,他自名重民,考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当时,他生活条件非常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便在杂志上撰写文章,以微薄的稿酬加上一个兼职编辑的薪金维持自己的求学费用。在求学期间,因他学习刻苦努力,家境又很困难,得到了当时给他们讲目录学的北海图书馆(后并入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先生的同情,便介绍他业余时间到图书馆去工作,由此王重民先生踏上了研究目录学的道路。在校读书期间,他曾经从陈垣、杨树达、高步瀛、黎锦熙、钱玄同等先生受业,并得到大师们的赏识。于是,如同鲸之吸水般,巨饮狂吞,学识日益广博。 
   
1925年,在黎锦熙先生的提示下,用四个月时间编写了《国学论文索引》,又经过三年的增补,于1928年印行出版。成为当时研究国学重要的工具书。由此,国内学者知道了索引对科研的重要意义。 
   
求学、工作的同时,王重民开始了对目录学的研究。他虚心向陈垣、杨树达、傅增湘以及藏书丰富的藏书家请教,开始编《老子考》,与前人的做法不同的是,他著录了有关老子的著作近五百种,对书的存藏情况一一做了记录。 
   
1927年王重民先生开始整理杨守敬观海堂遗书,还将《日本访书志》中未收的群书题跋集录出来,辑成《日本访书志补》。还辑录了《史略校勘札记》。这段时期,他还在故宫博物院,开始编写《四库抽毁书提要》。一个在校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还撰写多篇论文,并帮助梁启超编写《图书大辞典》。其勤奋好学是无与伦比的,这一时期的学习和历练是以后王重民先生成为一个涉足多个领域成为专家的基础。 
   
1928年,国立北平图书馆成立后,王重民先生在北海图书馆的工作,移居北海庆宵楼,他充分利用条件,夜以继日地学习和工作,经常翻阅古籍至深夜。 
   
1929年,王重民先生师大毕业,曾经到位于保定的河北大学任国文系主任,在一个星期中,他三天在保定,三天到北平图书馆。因过于奔波,他舍弃了河北大学,专门到北平图书馆工作。此时,黎锦熙、钱玄同等先生领导下成立了“大辞典编辑处”,开始在从事编辑字典及词典的工作。王重民先生接受委托担任了重修《小学考》的工作,并开始了编纂《续修小学考》一百卷的工作。《谢氏小学考校勘记》五卷,《增辑小学考简目》十卷,《清人文集札记中文字说总索引》十二卷,《清人字说选录》第一辑五卷。这些文稿因当时还想继续修补,没有能发表。 
   
这一年,北平图书馆迁至中南海居仁堂,王重民先生与在师大共同读书的孙楷第一同从事诸子校勘训诂之学。王先生辑校《列子》,孙先生撮录刘子《新论》。这一年他们共同编写的《西苑丛书》出版。 
   
同在这年,王重民先生又和刘盼遂、傅振伦、谢国桢等一起成立《学文》杂志社,编辑《学文》期刊,当时被称为“北学派”。 
   
1930年,由于在北平图书馆编目工作出色,又常常在《北平图书馆馆刊》上发表目录学论著,被任命为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兼索引组组长。 
   
他拟编《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留意清人文集的编纂,先编出《越缦堂文集》十二卷出版,后来又编有《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十卷及《越缦堂文集补遗》若干卷。可惜后面两种稿本已经不存。 
   
此外他辑录有关清代人掠美的著作若干种,拟编为《清代掠美集》,但未及出版,就以经亡佚。只在《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上发表了《清代掠美集发题》一文。 
   
1931年,北平图书馆迁至文津街,而索引组仍留在居仁堂,并开始编《清代篇目分类索引》。1932年撰写出了《清代两个辑佚书家评传》,还打算编《辑佚书目》,为辑佚书做一次总结,因还想继续增补,没有立即出版,后来丢失。 
   
他非常留意清代学者集外集的编辑,辑《孙渊如外集》五卷、《陈奂集》、《陈仲鱼集》等,但仅《孙渊如外集》于第二年出版,其他两种都已经遗失。索引组还编了《石刻题跋索引》、《清耆献类徵索引》、《碑传集、续集、集补索引》、《国朝先正事略索引》等工具书。有的已正式出版。此时刘修业先生在王重民先生的指导下编写《文学论文索引》续编及《国学论文索引》三编。 
   
王重民先生对地方志也非常有研究,他继承章学诚之遗绪,撰写了《永吉县志》、《无极县志》。并和傅振伦、孙楷第等一起与河北通志馆馆长瞿宣颖商量修志的办法。 

当时北平图书馆和欧美各大图书馆都订有学术交流的协议,袁同礼先生派王重民先生和向达赴英国法国进行学术考察。又与法国图书馆订立了互相交换馆员的契约。王重民先生因为对敦煌遗书有兴趣,所以被派往巴黎编伯希和劫走的敦煌遗书目录。后来,王先生编出的《伯希和劫经录》收入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他还选出较有价值的卷子拍摄成缩微胶卷。在敦煌学上努力钻研,把我国的敦煌学研究推向新阶段。 
   
在巴黎之后,他用一年时间,辑出敦煌遗书中有关四部书的资料,在1936年时,结集出版。同时,他还拟编辑《敦煌群书校记》及《校补》两稿。但因为二战爆发,此件工作被搁置。 
   
在国外期间,他计划研究的重点有敦煌遗书、明清间来华天主教士译著的书稿(著有《海外稀见录》、《罗马访书记》)、天平天国史料的搜集、寻访古刻旧钞四部书罕传本。在欧美看过大量古籍善本,撰写成善本提要六千多篇。《中国善本书提要》收入四千四百多篇。 
   
1935年,王先生利用休假在柏林普鲁士图书馆看书,搜集中国古书罕见本和太平天国文献,撰写了《柏林访书记》。这一年他撰写了《金山国坠事零拾》、《敦煌本东皋子残卷跋》、《太公家教题跋》、《敦煌本日历的研究》等论著。还搜集了可以补《全唐诗》残卷的佚诗。整理成果,多寄回国内发表、出版。在伯希和劫去的卷子中他发现了韦庄的《秦妇吟》卷子四种,寄回国内,由刘修业先生撰写成《秦妇吟校勘续记》。 

1936年北平图书馆藏书古物南运,王重民邀请刘修业先生赴法国协助抄写敦煌资料。二人一同赴梵蒂冈图书馆阅读明清间来华天主教士的译著书籍。著录出所有书目,编选了若干提要,加上以前整理的书目,编成《欧洲所藏明清之间天主教士译著述书录》。 
1937年,刘修业先生在巴黎抄写出了敦煌卷子中的诗词,这些材料在回国后,整理出《敦煌曲子词集》、《补全唐诗》等。 
   
1938年,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下,王重民先生与向达先生同赴英国伦敦,阅读藏于伦敦的敦煌卷子。在1947年这部分的内容撰写成《伦敦所见敦煌卷子群书叙录》一文。 
   
1939年,受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远东部主任的邀请,赴华盛顿国会图书馆鉴定馆藏中国善本书。这一期间,在北平图书馆袁同礼馆长的劝说下,王重民先生放弃了回国参加抗日的想法,留在国外将藏在国外的中国善本著录下来。他这一阶段王先生撰写成1600多篇提要,取名《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善本书录》。后编入《中国善本书提要》。 
1941年,北平图书馆南运至上海的善本书因战争受到威胁,袁同礼馆长求助驻美大使胡适,将书寄存美国。这一年,王重民先生冒生命危险赴上海抢救三百箱善本书,开箱选出2720多种装成一百箱。经过袁同礼馆长的周旋,秘密运往美国,暂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远东部。 
   
王先生鉴定并开始拍摄这批书,并撰写提要。 
   
1943年--1944年,继续拍摄北平图书馆善本书,并写提要。回国时,寄存的古籍提要全部完成。后来先后出版了《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遗》。 

在编写提要的同时,他还为一部分为人忽视的著者、编者撰写传记。题名《显微录》,陆续发表,未及发表的在刘修业先生编辑《冷庐文薮》的时候一并收入。 
   
1945年,王重民先生携带缩微胶卷,准备回国。 
   
1946年,王重民先生赴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鉴定该馆收藏善本书,未能全部完成,后来经过屈万里先生增补,于1957年出版《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文库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工作。其中王重民先生功不可没。 
   
1947年,王重民先生回国任北平图书馆参考组主任。同年向北大校长胡适提出建议在北大办图书馆学专科,招收北大中文系和历史系的高才生。王重民先生讲授敦煌俗文学。这一时期,王重民半天教书,半天在北平图书馆办公。这一年,王重民先生撰写北大图书馆的善本书提要。同年,开始代理北平图书馆馆务。 
   
1948年,为“海外文物照片特别展览”做敦煌书的解说文陆续发表在《图书与图书馆论从》和《敦煌遗书论文集》中。 
   
1949年,王重民先生被任命为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同年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图书馆专科中任主任。 
   
1950年,在北大讲授《中国工具书使用法》,并参加了北京市图书、博物、文物工作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工作委员会,起草《北京市图、博、文物工作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言》,并撰写成《论美国劫购我国古籍》一文。业余时间,王重民先生编成《敦煌曲子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1年,王重民提议北大图书馆专科改为系,并着手撰写“中国目录学概论”的讲义。同年,他把在国外收集的太平天国资料编入中国史学会主编的《太平天国》中。 
   
1952年,王重民先生与朱天俊、张荣起改编“中国工具书使用法”为“参考书与参考工作”。这一年他因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校趾迁往西郊,王先生辞去了北京图书馆副馆长一职,专职担任北大图书馆专科主任。 
   
1954年,北大图书馆学专科拟由四年改为五年制,文化部社管局与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联合举办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训练班。王先生的《普通目录学》作为教材。 
   
1955年,完成论文《清代末年报刊上书刊评介的重要意义》、《新目录学者怎样学习苏联》。课外又把在国外见到的孤罕医学古籍提要,编成《善本医籍经眼录》。收入商务印书馆《四部总录·医药篇》中。 
   
1956年,教育部正式决定成立图书馆学系,王重民先生任系主任。这一年他还编成《全唐诗》佚诗初稿。与向达等编辑《敦煌变文集》。 
   
1957年,《敦煌变文集》出版。又写成《敦煌变文研究》。这一年,因为反右斗争扩大化,王重民遭受处分,划为右派,撤消系主任。 
   
1958年,完成《阿英目录学工作述评》。 
   
1959年,借调中华书局参加《永乐大典》的整理工作。撰写《永乐大典的编纂及其价值》一文。但生前未及发表,经刘修业先生整理后,发表在1980年的《社会科学战线》上。 
  
为商务印书馆编《敦煌遗书总目录索引》。 
   
1960年,回北大任教,给图书馆系和古典文献专业的同学讲授《中国目录学史》。为纪念敦煌遗书发现六十周年,写出《敦煌写本的佛经》。他去世后由周一良先生校订,收入《敦煌遗书论文集》中。 
   
1962年,摘掉右派帽子,继续教学工作。编辑《徐光启集》。 
   
1963年,《徐光启集》出版。《补全唐诗》编成。在《中华文史论丛》上发表。还撰写《论章学诚目录学》、《校仇通义通解》。开始招收研究生。 
   
1965年,撰写《永乐大典纂修人考》。从1957年起,他开始搜集有关科技史方面的资料,写出《徐光启在我国科学史上的成就和贡献》等文章。 

1966年至1970年,研究工作暂时搁置。 

1971年,开始参加图书馆系教学活动。 
   
1974年,系领导委托他和郑如斯同志办图书馆在职干部古籍整理进修班。王先生讲授古籍目录、版本、校勘等课。参加中文系科研项目,标点《管子》。领导学生编写《法家著作书提要》。 
   
1975年,继续审定《法家著作书提要》。同年因政治运动蒙受羞辱含冤自尽。 

王重民 - 王重民之死

1974年,“批林批孔”、“评法批儒”运动进入高潮,王重民先生的古籍目录、版本学知识突获青睐。   

李贽是明朝思想家,是 “评法批儒”中被广为赞扬的“法家”人物代表。这时,传来在福建泉州新发现了一部李贽的著作 《史纲评要》。1974年6月,江青在天津的一个“儒法斗争史报告会”上兴奋地宣布“发现了一部李卓吾(贽)的《史纲评要》,现在准备出版”。然而,经过一些专家鉴定,这本书并非李贽之作,而是假造的“伪书”。这个结论,使有关方面大为扫兴,于是,他们想起了目录、版本权威、北大教授王重民。北大、清华是毛泽东“亲抓”的“文革典型”之“六厂二校”中的“二校”,“两校”领导人是“通天”的非凡人物。此书的鉴定,便由“两校”的领导人直接负责,要王重民再作鉴定。他们知道,王先生在这方面一言九鼎,如果他说不是伪书,便可镇住众人。然而,王重民先生的鉴定结果也是伪书,令他们大失所望。但他们仍不甘心,要王在图书馆继续“研究”,实际上希望他明白这是“政治任务”,要他得出与政治需要一致的结论。没想到,经过几个月的研究,王先生反而“不识时务”找出了更多的证据,证明这是一部伪书。王先生的夫人刘修业女士在 《王重民教授生平及学术活动年表》(《图书馆学研究》,1985年第5期)中回忆说,“两校”领导曾指着王发火地问道:“你说这部书是伪书,对你有什么好处?” 

1975年4月15日下午2时,北大召开校批斗大会,会上校领导以不点名方式批判王以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党员干部。会后,系领导还专门找他谈话,问他听到会上讲话有何感想。回家见到妻子,王先生悲愤难抑,泪流不止。晚上,系里又派人到他家中,仍强调要他 “对自己脑海中的资产阶级思想作检查”。此时冠心病复发的王先生用微弱的声音回答说:“我不能再作思想检查”。但是,来人仍然强调他一定要作检查,然后离去。这一夜,王先生一直未能入睡,第二天清晨像往常一样,对亲人说出去散步。然而,这次他却再没有回来。刘修业女士回忆说,亲人、同事四处寻找,到深夜,发现他“竟步王国维先生的后尘自尽在颐和园长廊上,当发现他遗体时,他留下一封信给我说:‘我死了,给全家影响不好,我不要骨灰了’”,“他临走前还在他书桌上放下他常用的一只手表,及一本《李卓吾评传》,我事后细想,他之所以放下《李卓吾评传》是有深意的,一则因他为李卓吾之事不肯逢迎‘四人帮’的意旨,次则李卓吾也是以古稀高龄,被明末当道者诬蔑,自尽于狱的”。几年前被关牛棚中被毒打倒地、跪在那里,他还能默默忍受,此时只是开会批判、写检查,并未拳脚相加,但他却以死相争。显然,在他的心目中,“古籍版本”这种学问、知识的真伪并非谋生的职业,而是一种比自己的生命还重、甘心为之殉道的志业。他,容不下权力对学术、知识的亵渎。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