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芬(作家萧军妻子)

简介: 王德芬,出生于1919年,女,作家萧军最后一位妻子,与萧军共同生活五十年,养育八个子女,晚年写下回忆录《我和萧军五十年》,真实的讲述了他们传奇的一生。
[展开]

王德芬(作家萧军妻子)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王德芬,出生于1919年,女,名作家萧军的第三位妻子,也是最后一位,与萧军共同生活五十年,养育八个子女。抗战时期,王德芬父亲运用文艺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组织了一个家庭剧团———“王家兄妹小剧团”,排练抗日剧目《放下你的鞭子》。

在兰州颇有名气。大姐王德谦扮演剧中的观众女学生,大儿子王德彰扮演卖艺的老头,妹妹王德芬扮演老头的女儿香姐,弟弟王德威扮演打鼓的小伙计。

人物爱情

首次相遇

王德芬第一次见萧军还是在上海,那是她和她的姐姐德谦乘电车准备看望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先生。在电车里碰到了萧军,王德芬看到的萧军是这样的:“在两节车厢之间的过道旁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年轻人,浓黑的头发,棕红的脸色,虽然有点瘦,但很结实,很像个游泳健将。上身穿着白色短袖针织网球衫,下身是白色西式长裤,脚穿一双尖头皮鞋。他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张报纸。”

当时30岁的萧军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又是当时极为“热销”的《八月的乡村》的作者、鲁迅先生的学生。所以对于18岁的、情窦初开的王德芬还是具有“二力”的“诱惑力”和“杀伤力”。

?“情人眼中出西施”。自己所钟情的人往往会散发着吸引人的魅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得体。萧军来到兰州的第二天,送给了王德芬一个雅致的浅灰带绿仿龙泉窑大开片花瓶,瓶颈上缠绕着几道鲜艳的朱红色串珠,瓶内还插着一长一短两枝刺梅。历经半个多世纪,王德芬已是一个耄耋老人时,回忆这些,对于那串朱红色的珠子仍充满了深深地爱恋:“那是小姑娘最喜爱的一种椭圆形小珠子。”并有点感动地写道:“四、五月份正是刺梅、芍药、丁香、牡丹……盛开的季节,兰州街上卖各种花的很多,萧军真是一个有心人啊,他怎么知道我爱花呢?”王德芬一颗平静、矜持的少女之心就这样被萧军投下了一颗石子,击起了涟漪,并一道道地荡漾开去……

王德芬

情书表白

萧军当时给王德芬的情书中表白道:“只要我一接近你,就感到一种眼睛看不见的温柔包围了我,真的会变成一个孩子了,像一只羔羊似的伏贴在你的怀中,任着你抚摸吧,我会在这抚摸中睡得香甜而美丽!爱的!”

父母反对

萧军与王德芬的相爱也遭到了来自王德芬父母的强烈反对,王德芬是这样说的:“因为他是个离过婚的人,年龄比我大12岁,我的条件比他好多了,我的父母肯定不会同意这种婚姻。”因此王家父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己的女儿下嫁给这样一个离过婚的且居无定所的人。

于是王家向萧军这位不受欢迎的不速之客下了“逐客令”,萧军无奈地搬出了王家,王德芬也被父母“软禁”在了家中,再不让踏出家门半步。可是姐姐王德谦却当起了“红娘”,暗中为他们传递着书信。可是这样的禁锢在海誓山盟的爱情面前,又是那样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从来都是以父母的失败而告终。

经过他们“顽强地、不懈地努力和斗争”,没过多久,在1938年6月2日这天的《民国日报》上,刊载出了王蓬秋刊登的“小女德芬于本年5月30日已与萧军君订婚,因国难时期一切从简,祈诸亲友见谅是幸。”的订婚启事。

相伴一生

他们先从兰州到西安,从西安又辗转达到成都,然后又从重庆赴延安。又先后到过张家口、齐齐哈尔、哈尔滨和佳木斯、富拉尔基等地。

后又来到沈阳、抚顺,最后定居在了北京。他们的足迹可以看出是从西北到西南、又从西南到了东北,其间的艰难困苦是可想而知。当然生活中的苦和难还算不了什么。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心灵上的苦,一次次暴风骤雨般的政治运动,并没有将他们淋垮,而是历难弥坚。文革中,身陷囹圄的萧军冒着生命危险传出一封信给他的孩子们,信是这样写的:“好好关心你们的母亲!她的身体多病,又没经过什么风浪的折磨,她天真的犹如一个孩子!……她是这世界上唯一能谅解我的人。尽管我们思想常难一致;我们的生活习惯、为人作风———各不相同,但我们却是不可分解的一对!”即使红卫兵将萧军、老舍、端木蕻良等人进行了殴打,甚至把萧军的背心打的嵌进肉里,他都没有想到自杀、想到死,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他的妻子、儿女,因为他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爱恋,他怎舍得离开他们呢?因为这是一种巨大无比的力量支撑着他,可以使人度过一切艰难困苦。

更新日期: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