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适

简介:      刘适,1918 年1月生,安徽贵池人,历史地理学家。194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随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陈寅恪教授专攻中国近代史。1954年来在武汉大学历史系工作。 
[展开]

刘适的个人经历

个人资料

     1.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特别是荆楚历史地理研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有关古代荆楚历史地理的全新解说体系,特别是在方法论上进行了创新。被同行专家评价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界仅次于侯仁之院士、谭其骧院士、史念海教授的老一辈享誉国内外之著名学者。学术根底深厚、治学态度严谨,对历史地理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 湖北省主任委员等职。独著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和作为第一作者的《古云梦泽研究》先后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主编的《楚国历史文化辞典》获国家辞书奖三等奖。  

 

作品

 半个多添加概述世纪以来,石泉先生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悉心探索,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古代荆楚地理的全新解说体系,自成一家之言,特别是在方法论上进行了创新。他先后出版《古代荆楚地理新探》、《古云梦泽研究》、《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等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开创了荆楚历史地理研究的新局面,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历史地理学界享有盛誉。石泉先生是武汉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创立者与奠基人,多年来,在他主持下,武汉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点在楚国历史地理与文化、长江中游经济开发、环境演变与社会变迁、楚地出土简帛文献等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引起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石泉先生非常重视文物考古工作与研究。在历史地理研究中,他十分强调历史地理研究与考古工作相结合,注意对考古新发现与最新研究成果的吸纳与借鉴。多年来,他与考古学界特别是与湖北考古学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为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而且利用他在全国政协和湖北省政协担任领导职务的方便,为考古与文物保护奔走呼号,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石泉先生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学识高远、史德高尚、有深广的学术胸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充分展现出老一辈学者的高尚情操和博怀。他终身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在专业上是严师,在生活上则是一位温厚蔼然的长辈。几十年的耕耘,石泉先生桃李满天下,他的道德节操更成为后学心中的楷模。数十年来,石泉先生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还是参政议政、他都本着自己的良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做,“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正是石泉先生一一个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矢志不渝地为国为民,不断奋进的一生的光辉写照。石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5月4日23时10分不幸辞世,享年八十八岁。石泉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一生追求光明、开拓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谦虚博大、乐观向上的史家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者风范,将垂范世人,昭示后学。  

 

简介

 1928年生,湖南常德市人。原学名刘起汉。大学本科毕业,教授。1988年退休。现为湖南省老教授协会会员及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长期在中南工业大学工科院系任教,主讲多种专业之数力、机械及机构综合等10余门课程。写出《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设计方法初探》、《机器人上肢动作定位及其停歇的机构综合设计的研究》等20余篇科研论文,其中多系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国家级)全国性学术年会之征文而被评定为会议论文,并在大会作报告公开发表。科研专著有《机器人机构学》、《低副机构综合引论》等数种。此外,尚常年坚持文学业余创作,至今已撰就诗文约达二千余首(篇),其中已成集者有《黎明颂》、《麓山枫韵》等10余种。现已出版发行的个人诗集有《心灵的炽浪》、《野草卷风声》等四种。曾获全国诗歌大赛奖六次,并获94年中国当代诗人奖。在诗创作中独自形成的诗观为:1、诗,首先在生活体验之包孕与热情奔突之持久中,经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优生出了诗苗的产儿,更继续输之以心血,溉之以汗水,并反复培枝护叶,再度理容润色,即赋予浓烈的个性而具有一种“人人看得懂、人人写不出”的独特风格,以育成生气盎然的诗树而蔚为大观。2、诗,贵乎秉赋着生命的永恒。非但诗的躯壳纷呈出生命的辉煌;并且诗的灵魂更潜孕着辉煌的生命。诗在其躯壳与灵魂的共同造化中爆燃·流火·发光,而辐射出永不退火的生命力。终究是永恒选择了生命,生命选择了诗。

刘适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