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雨

简介:吴德雨,航天遥测技术专家,中国航天遥测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受命组建航天遥测研制机构,组织航天遥测专业技术队伍,探索我国航天遥测技术的发展途径和业务方向,开展有线、无线电测试和遥测系统设备的研制。他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前三代航天遥测系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还是我国航天传感器和磁记录专业技术的主要创业者和奠基人之一,并为航天计量技术的研究和标准的建立、为航天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

吴德雨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吴德雨,航天遥测技术专家,中国航天遥测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受命组建航天遥测研制机构,组织航天遥测专业技术队伍,探索我国航天遥测技术的发展途径和业务方向,开展有线、无线电测试和遥测系统设备的研制。他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前三代航天遥测系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还是中国航天传感器和磁记录专业技术的主要创业者和奠基人之一,并为航天计量技术的研究和标准的建立、为航天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编辑此段

简历

吴德雨

1914年2月7日 生于辽宁省海城县。1931~1932年 逃难在北平难民收容所。

1932~1934年 北平崇实高中学习。

1934~1938年 北平燕京大学应用物理和无线电技术专业学习。

1938~1939年 河北昌黎汇文中学任教师。

1939~1945年 北平华北建设总署工作。

1945~1946年 唐山开滦矿务局任帮工程师。1946~1949年 北平平津铁路局工作。

1949~1951年 铁道部电务局工作,电台台长。

1951~1956年 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任副研究员。

1956~1961年 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测试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61~1980年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测试研究所所长、七机部一院704所所长。1980~1983年 航天部一院704所第一所长。

1990年1月 离职休养。

2001年10月29日 在北京逝世。

编辑此段

生平简介

吴德雨,1914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1931年2月初中毕业后考入沈阳辽宁省立第三中学,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吴德雨逃难到北平。1932年2月在北平崇实中学上学。1934年9月被保送到北平燕京大学应用物理和无线电技术专业。人大学后阅读一些进步书刊,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2月参加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为地下党组织制作安装秘密电台。1938年7月大学毕业后,在河北昌黎汇文中学任教师。1939 年3月在北平华北建设总署工作。1941年5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在唐山开滦矿务局任帮工程师。1946年2月在北平平津铁路局工作。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在铁道部电务局工作,任电台台长。1950年在铁道部因研究无线电话终端,并成功应用于铁道部无线电网,受到铁道部通报表扬。1951年9月,由于建立电台和建立全国铁道电话网成绩显著,被评为铁道部劳动模范。1951年12月在铁道部

铁道科学研究院任副研究员。1956年因研制超声波探伤器,被铁道科学研究院评为先进工作者。

1956年12月调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1957年12月受命组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测试研究室(八室),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长、第一所长。1989年任航空航天部一院科技委顾问。1966年任七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电子专业组副组长。1979年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运动与遥感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1985 年前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和荣誉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控遥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5年参加在印度举行的亚洲遥感学会学术会议担任会议秘书长,并代表中国遥感界在会上做学术报告。还曾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学会理事长和北京市传感器协会顾问。1984年在“三抓”任务中荣立二等功。1987年7月被授予研究员职称,二级教授。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中央组织部批准吴德雨享受中央国家机关副部级医疗待遇。吴德雨长期担任航天遥测系统设备研究所的技术领导和行政领导职务,艰苦创业,为建立完整、系统的遥测专业研制机构和遥测系统设备的研制队伍而操劳,为创建和发展航天遥测专业技术、计量标准技术、计算技术、环境试验测试技术和导弹可靠性试验技术等做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我国航天遥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编辑此段

主要论著

1 吴德雨.在中国航天遥测起步的岁月里.遥测遥控,13(1)

2 吴德雨.遥测传感器.见:导弹与航天丛书:遥测系统(上).北京:宇航出版社,1987

编辑此段

主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仿制苏P-2导弹(中国代号为“1059”)时,苏方惟独没有传感器方面的资料图纸,要在短期内完成传感器的研制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在吴德雨的领导和直接参加下,群策群力,一部分利用飞机用传感器改装,如压力传感器;大部分需自行设计,如转速、流量、温度传感器。要克服研究、设计、改装中的难关,还要解决生产加工、环境试验、校验校准工作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有的需要自已动手,土法上马,反复试验,有的需要外出协作。他知识面广,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很快研制出第一批温度、压力、头部分离、转速、过载传感器,装在1059导弹上,参加首批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吴德雨带领年轻的科技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闯出了自行研制传感器的道路。在研制中远程导弹时,他根据其测量要求,安排新型的传感器和信号调节器

的研制课题。从课题的立项,确定方案,开展研制,到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他都亲自过问,关键问题由他审核批准。由于他工作抓得紧,抓得细,按计划完成传感器和信号调节器的研制,完成了各型号的配套任务。吴德雨还亲自参加课题研究,尤其重视方案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参加角速度传感器的研究中,他从几个方案中选定最佳方案;在参加脉动压力传感器的研究中,提出着重研究气体介质在管道传输过程中对压力测量的影响的基础研究课题,总结出管道传输特性等问题,这都给广大科技人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1987年,吴德雨撰写了《传感器新技术展望》的论文,指出了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从结构型向物性型方面发展;从单一型向复合型方面发展;已有原理的新应用;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以提高技术指标和智能化水平;新发现的物理现象、新元器件和新工艺的应用等,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吴德雨关于传感器专业与研制机构的设置、试验室的建立、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发展趋势的论述,对传感器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