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毓兰

简介: 字馨若,一字馨钥,号琴猗,又号木叶山人。近代东北著名报人、方志家、诗人,黄县上庄乡人(今龙口市诸由观镇),清末廪生。约在20世纪初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陈独秀和鲁迅此时都在该校读书)。他东渡日本后,孙中山在正日本活动,他曾与孙中山“交谈甚欢”。目击彼邦新政,问及孙中山革命宗旨,魏毓兰萌生了革命思想。孙中山也有意让他参加革命,但是当时中国同盟会尚未成立,孙中山领导着兴中会,魏毓兰考虑其内多系哥老会等江湖人士,青年学生不多,故“仅表示愿效驰驱”,不愿入会。对此孙中山先生引为憾事,“但仍以同志视之”。
[展开]

魏毓兰的个人经历

人物生平

魏毓兰字馨若,一字馨钥,号琴猗,又号木叶山人。近代东北著名报人、方志家、诗人,黄县上庄乡人(今龙口市诸由观镇),清末廪生。约在20世纪初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陈独秀和鲁迅此时都在该校读书)。他东渡日本后,孙中山在正日本活动,他曾与孙中山“交谈甚欢”。目击彼邦新政,问及孙中山革命宗旨,魏毓兰萌生了革命思想。孙中山也有意让他参加革命,但是当时中国同盟会尚未成立,孙中山领导着兴中会,魏毓兰考虑其内多系哥老会等江湖人士,青年学生不多,故“仅表示愿效驰驱”,不愿入会。对此孙中山先生引为憾事,“但仍以同志视之”。

1902年清政府与沙俄订约,规定侵占东北的俄军分三期撤走。次年沙俄违约不撤,反而提出七项无理要求,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1903年4月29日,留日学生大会在日本东京锦辉馆举行机会,抗议俄国行径。留学生们在会议上纷纷发表演讲,要求组织拒俄义勇队北伐,誓与沙俄决战沙场,运动中魏毓兰回国。由于清政府的阻挠、压制,“拒俄运动”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他只好进入山东省立师范学校继续读书。翌年,他以最优等成绩毕业,回黄县从事教育,任黄县官学坐办,兼国学讲席。后又创办私立黄滨公学,自任校长。

1909年,抗俄烈士蒋大同(1883—1910)获释,为与日、俄帝国主义的侵略宣传针锋相对,在长春创办《长春日报》,电请魏毓兰主持笔政,从此投身报业。他先后出任《长春时报》、《长春公报》、《国民新报》等报社总编辑,宣传民主革命,在报界和读者中声名日隆,被誉为“东省言论界先进巨子”。1912年他来到齐齐哈尔(当时是黑龙江省会)办报、定居,直到1949年病逝。

魏毓兰还是方志家和诗人,在黑龙江乃至东北的诗坛、志坛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黑龙江通志》编写中,他亲自负责职官志和武备志的一部分,并最终与黑龙江通志局的人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了的编纂工作。在《通志》中他署名“徐乡魏毓兰馨若氏编辑”,徐乡就是黄县,其心怀桑梓可见一斑。他出版的方志笔记《龙城旧闻》多次重版,至今广为引用。他著有《黄川集》等三部诗集,《黑水诗存》出版后在黑龙江流传较广、影响较大。魏毓兰著有《龙塞丛编》(又名《木叶山房丛书》)二十余种,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哲学、文学、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可惜今多不传。

魏毓兰与黑龙江报政

1909年魏毓兰应邀赴长春办报,从此投身报业。先后出任《长春时报》、《长春公报》、《国民新报》等报社总编辑,宣传民主革命,在报界和读者中声名日隆,被人誉为“东省言论界先进巨子”。1912年来到黑龙江,扎根齐齐哈尔,因齐齐哈尔西北有木叶山,从此自称木叶山人,足见其对齐齐哈尔这座城市,对黑龙江这片土地感情之深。

魏毓兰

魏毓兰来到齐齐哈尔,最初担任《爱国白话报》的总编辑。该报专以“浅近文言,诱进政治常识,唤起社会爱国热忱”为宗旨,宣传爱国思想。翌年初,作为《黑龙江时报》附报的《爱国白话报》并入《黑龙江时报》合并出版,魏毓兰主笔政。《黑龙江时报》是官绅商学联合集资公共合办的纯商业报纸,它以“鼓吹共和,开通民智”为宗旨,在社会影响较大。魏毓兰任总编后,勤于职守,坚持正义,使报纸更有新的起色。1913年,由于警察厅姑容,发生了群殴捣毁报馆事件。魏毓兰一方面将事件真相刊布号外,派人向警察厅等有关部门呈送,一方面利用法律手段对“优伶凶毁报社,警厅姑容不究”进行起诉。“向民政长呈请转饬送庭,照律讯办,以惩凶暴而维舆论”。后经黑龙江都督兼民政长签署文件,明令警察厅查办才把群殴报馆的凶犯送法庭惩办。

由于报纸的发行方式是按数派销,难以完成派销1150份的计划,终因“赔累过巨”,《黑龙江时报》于1914年5月终刊。嗣后,魏毓兰改任进步党哈尔滨交通处主办的《新东亚报》总编辑。此间,魏毓兰还曾一度赴绥化戎幕,任黑龙江军第三路驻绥统令部参军兼执法官。不过时间不长,魏毓兰又回到齐齐哈尔主编《垦务公报》。

魏毓兰来黑龙江最初主编的这几种报纸都不很成功,出版的时间均不很长,但这些都未能影响他办报的积极性,动摇他以报业为己任的决心。1915年,魏毓兰与人合伙筹办新报,历时多日,不能定案。为了不受人掣肘,最后他决定自己办报。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16年初,利用《垦务公报》旧址,创办了《黑龙江报》,2月10日创刊(一说1月1日)。报纸以“提倡殖边,促进教育,代表舆论,拥护政府”为宗旨。《黑龙江报》一创刊,便受到省城各界人士的欢迎。报纸每日对开两大张,分正编和附刊两种。正编由言论、纪事、选载组成;附刊由杂著、琐闻、插画组成。7月又附8开《小报》,“随报随送,不取分文”。主要刊登演说、专电、内外要闻、地方琐闻、小说、笑话、随便谈、快活林等。

《黑龙江报》上还时常刊登魏毓兰自己撰写的文史方面的文章,大大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1919年4月,时逢《黑龙江报》出刊千号,魏毓兰感慨万千,自赋《黑水吟》,抒发自己办好《黑龙江报》的豪情壮志:“造物何年弄翰墨,墨渖泻地作长江……我闻墨能化龙龙化墨,此水如墨中有龙气潜飞扬……江流千里报尺幅,波澜壮阔两汪洋。乃知观报如观水,满纸烟云水墨相混茫……我歌未已水逾黑,我报我祝水同长。”黑龙江都督兼省长鲍贵卿,政务厅长涂凤书等也纷纷赋诗题词予以祝贺。

《黑龙江报》创办初期,采取集股的方法筹集经费。由于魏毓兰的不懈努力,后来,《黑龙江报》得到了省长公署的重视,成为了省长公署的机关报。这时的办报经费主要来源于省署、军署、警务处、财政厅、广信公司,每月提供补助费,但仍有亏损。魏毓兰视《黑龙江报》若身家性命,殚精竭虑,惨淡经营,十余年时间坚持“启民智、辟利源、固国防”的初衷,从而使《黑龙江报》成为当时省城影响最大的一家报纸,对黑龙江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报家的魏毓兰,黑龙江每一报刊的变化,都牵动他的心,引起他的密切关注。听到某家报刊将要续刊,他高兴地写诗赞道:“民意岂真原上草,一年一度待春风。”

1929年元旦,黑龙江省长公署机关报《黑龙江民报》在齐齐哈尔创刊,主办者为继任省长万福麟之子万国宾。该报以“启发民智,宣传政情”为宗旨,每日对开一大张。它的出版,迫使魏毓兰不得不于4月3日停办了已创办了14年之久的《黑龙江报》。不久,也就是1930年的1月21日,魏毓兰在齐齐哈尔又创设了政闻通讯社,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沦陷初期,日伪当局曾委任魏毓兰为伪省长公署总务厅弘报股长,企图利用他的声望制造“日满协和”的骗局。魏毓兰在花甲之年,一度曾主编《黑龙江民报》副刊《黑水艺舟》,大约1939年离开该报,充当家庭教师。1949年,生活困于贫病的魏毓兰,在客居了近40年的齐齐哈尔逝世,终年73岁。新编《黑龙江省志·人物志》、《齐齐哈尔市志》均为其立了传,《东北新闻史》也记载了他的业绩。其遗著《黑水诗存》、《龙城旧闻》也被编入近年出版的《黑水丛书》中。

魏毓兰与《黑水诗存》

魏毓兰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诗人。其一生按生活、工作之地共创作了《黄川集》、《白山集》、《黑水集》三部诗集。《黑水集》又称《黑水诗存》(以下简称《诗存》)是魏毓兰流传下来的惟一一部诗集。

魏毓兰主持报务之余,经常寄兴于诗,他先后参加了龙城、蒲东、哲苑、真率会(奎社)、清明等诗社,经常与张朝墉、于驷兴、张延厚、薛铨庆、旷仕槐、韩朴全、陶炳然、冯文洵以及通志局诸同人或省署政要、社会名流,或在龙沙公园、留园,或在自己寓所、诗友家中雅集,浅吟低酌,诗酒唱和,引领龙沙诗坛,几成佳话。《诗存》分为两卷,按创作年代编排,共收集了魏毓兰自1912至1934年间在黑龙江创作的旧体诗词177题,352首。后附集唐一卷。其中集诗118题,160首;用唐人诗集词20调,27首。《诗存》是黑龙江民国时期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部诗集。

首先,《诗存》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和爱国思想。正如公侠在赠魏毓兰的诗中赞扬他是“下哀民生凋,上痛国土削”;“奋臂大声呼,怒狮吼边月”。《团练杀贼歌》、《团练杀贼后歌》歌颂了木兰、巴彦、绥化、庆安等地人民的抗俄斗争。这两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已经相隔11年,但魏毓兰的爱国思想丝毫未减,特别是对“庚子俄难”中为保全木兰县城安然无恙的抗俄英雄赵定功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并对其英名渐被湮灭表示不满,对地方官不抗敌杀贼表示强烈的抗议。1930年为因在中东路事件中牺牲的战士所修的扎满战士公墓的筑成,魏毓兰写了8首绝句记述此事:“战骨灭时志不灭,无情黄土只埋哀。夜深犹有鬼雄出,结队高呼杀贼来。”又道:“胪水滔滔去不停,川原难涤血痕腥。国门榆柳自春色,赢得年年草冢青。”诗句苍凉沉痛,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魏毓兰的诗歌又常常关注民瘼,同情难民。1919年,齐齐哈尔夏旱,魏毓兰目睹浩浩龙沙,赤野千里,田蔬枯槁,菜市萧条,饥馑之象已成的景象而忧心忡忡,写下了《菜语》一诗。1929年夏创作的《哀鸿唳》,对鲁豫饥民流离齐齐哈尔的惨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表现出了他的忧民忧国思想。

其次,题材多样,生动活泼。《诗存》中的诗大多能根据不同题材,自如地运用律、绝、骚、谣和古风诸体,或纪事、或寓意、或白描,手法多样,将要表达的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富有神韵。卜奎名士张子亮先生评其诗:“高瞻如千仞振衣,万里濯足;慰贴如风清月白,软绿柔红。至于句法之遒练,音调之神韵,亦超时流万万。”如《塞上中秋》、《月饼歌》,乃“奇情壮采,想入非非”;《五日题钟馗食鬼图长歌》:“穷形尽相,描写逼真,牛渚之犀,秦宫之镜,读之令人神往。”(张朝墉评语)特别是有些诗篇,长用窄韵、险韵,使得声调愈加铿锵。《诗存》中的一些律绝,也写得很有意境,如《留园题壁》第四首“民政万家蒲路雨,军声十载柳营风。粘天芳草撩人碧,满地闲花随意红”(按:省民政厅长刘达庵,时为建威将军)。情景交融,清新自然,颇耐人回味。在对望江楼景物的描绘中,曾有“一鞭胡马嘶荒戍,几树寒鸦噪夕阳”的诗句;对嫩江及龙沙公园周边景物的描绘曾有“雁影书楼人去后,潮痕官泊月来初;枫霜两岸朝闻角,芦雪孤篷夜打鱼”(《秋江即景》)的诗句,均恬静淡雅,颇有神韵。另外如“黄花淡瘦雪花肥”(《秋日偶成》),“一鞭风雪马蹄轻”(《卜奎竹枝词》),都是写景抒情的佳句。《诗存》用典也非常巧妙,如《送滕大之鸡林》中的“一鞭蒲路月,两袖柳条风”,将金代的蒲与路、清代的柳条边融入送别诗的意境中,既形象又贴切,将典用活。特别要指出的是上述所引《诗存》中的诗,有三处用了“一鞭”,但却各具情态,各有韵致,自成佳句。

再次,浓郁的地方风情。《诗存》之诗很重要的篇幅是展示了齐齐哈尔和黑龙江的地方风情。清末民初,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黑龙江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诗存》之诗可谓独具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卜奎竹枝词》20首、《奎城八咏》诸篇。竹枝词创自唐代,原本巴蜀民歌,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后人效仿,成为以叙述当地风土为主的一种诗体。《卜奎竹枝词》对齐齐哈尔的地理特点、建城经过、民族种类、祀祖形式、节庆风俗、饮食习惯、一年四季12个月的气候、物候等进行了详细的生动的描述。每首诗均附以说明,与清代流人方观承的《卜奎竹枝词》一脉相承。如对元宵节张灯的描述是:“元宵佳节试新灯,姊妹街头笑语应。却是谁家翻样巧,老人星挂一条冰。”对元宵节用五六尺冰条镂做寿星灯者描绘得栩栩如生,正好可做朱履中《龙江杂咏》的补充。《奎城八咏》草拟于1920年,定稿于1933年,分别以《西园消夏》、《东墅及春》、《荸江钓舸》、《芦港归帆》、《沙中丘壑》、《泊上沧桑》、《孤亭野色》、《古塔城阴》为题,各赋五律一首,实为齐齐哈尔城的八景诗。为此,薛铨庆专门以原韵和之,成为民国时期咏齐齐哈尔八景的姊妹篇。其它如《仓西杂感次半园韵》、《龙江秋感》等绝句或律诗,均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另外还有一首《打虎力歌》,对达斡尔族的生活习性、民族特点、尚武精神等通过达斡尔族青年男女相亲、相爱,携手并肩杀敌进行了形象的描绘:“打虎力,力如虎,寝处虎皮食虎脯……君能学万人敌,妾能挽十石弩。君杀贼,妾击鼓,张军威,御国侮。”达斡尔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存》又是记述和研究黑龙江文化历史的重要资料。一是《诗存》以年编排,眉目清晰,读之可知记述某事的具体时间。二是所收诗词大多有详细的注释,或以小序,或以跋的形式进行说明。如对黑龙江报业历史、《黑龙江通志》编纂进展情况,均能提供翔实的资料。特别是前面提到的《团练杀贼歌》、《团练杀贼后歌》,对1900年木兰、巴彦、绥化、庆安等地人民抗俄斗争的历史及抗俄英雄赵定功的记述,为方志所缺载,足可补史志之阙如。

《诗存》中集唐人诗句所成之诗及用唐宋人句所集之词亦浑然一体,格调高古,足见魏毓兰学养丰厚,博闻强记。如仿张志和西塞体集唐宋人句作十二月渔父词13首,特色鲜明。如《青玉案·怀黄申甫北平》:“天涯何处无芳草,山色东西多少,杜宇教唆春去早。别情离绪,数声啼鸟,都入相思调。去年人到今年老,帘外落花闲不扫。池草梦回诗思杳。断云残日,关山故道,鱼雁何时到?”分别集自苏轼、皇甫冉、赵汝、王好问、曾允元、陆锡明、岑参、温庭筠、黄庚、赵彦瑞、赵企、美奴的诗词句中。再如《卜算子·登望江楼有感》:“春水碧于天,野旷天低树。乘兴闲看万里疏。切莫乘流去。寂寞对汀洲,故国知何处?凭著朱栏思浩然,处处牵愁绪。”分别集自韦庄、孟浩然、皇甫冉、戴叔伦、李群玉、释贯休、郑准、张乔诗词句中。这其实是魏毓兰以唐宋名家的诗句词句为构件,重新创作的新的词篇,古韵犹存,意境却已翻新。

1932年,魏毓兰创作了《芭蕉》诗4首,一时好评如潮,争相传诵。其中“笑我多情怜汝甚,也应被唤作蕉痴”给人印象极深。众诗友踵相唱和。韵秋有诗云:“一曲阳春传诵遍,满城争说魏芭蕉。”剑尘有诗云:“郑鹧鸪与谢蝴蝶,于今更有魏芭蕉。”于是“魏芭蕉”之名便不胫而走,誉满龙城。

魏毓兰与《龙城旧闻》

魏毓兰又是一位方志专家。他在民国初年就参加了《黑龙江通志》的编纂工作。虽然中间曾一度退职,但基本上是与黑龙江通志局共始终的。魏毓兰在埋头报务之余,便将他“或得诸故老传闻,或参以私家著述,或网罗散佚,旁挹群言”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整理,“益以身经目睹之政治变迁,人物臧否,凡地理、历史、土物、风俗以及军警法学之科,垦矿渔林之业,一切内政外交与夫金石、诗歌、货殖、方伎之属,兼收并蓄,锲而不舍,积时约六寒暑,计稿得百万言,分类约廿余种,统名曰《龙塞丛编》”。因报务忙碌,无暇修纂,尚待付梓。于是在1919年3月《黑龙江报》出版千号之际,抽摘旧闻数十种,作为增刊纪念,这便是著名的《龙城旧闻》(以下简称《旧闻》)。

齐齐哈尔自清康熙中叶建城200年来,志乘阙如,文献无征。旧时仅有《龙沙纪略》、《卜魁风土记》、《黑龙江外记》、《卜魁纪略》几种吉光片羽、语焉不详、十分简略的史志资料。《旧闻》的出版,无疑为齐齐哈尔乃至黑龙江提供了一部比较完整的地方史志资料,功莫大焉。当时黑龙江的政要、社会名流、学者纷纷题词赋诗祝贺。“字字龙蛇耀纸。遍传诵,黄沙黑水”。共同祝贺齐齐哈尔这一政治、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

《旧闻》断限上限从齐齐哈尔建城开始,迄于清季。记述范围以齐齐哈尔为限,其有关于全省者,以连类及之。全书共分四卷,八万余字。卷一为沿革大要、建置始末、卜奎音义、古迹、古器。其中古迹详细记载了齐齐哈尔的将军廨、将军府、火器营、水师营、演武厅、税课司、孔子庙、关庙、城隍庙、普恩寺(娘娘庙)、恩公祠、古塔、红豆山房、芍药厅、官沟、北关集、虎溪、吕氏故宅、经义书屋、放鹤园及古城遗址、墓葬等名胜古迹原貌、现状。古器记述了朵颜卫百户印等古印和神威无敌大将军、神威将军等平定罗刹的古炮等文物的存佚情况。卷末附录附有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的《寄题黑龙江东湖别墅诗并序》和高观僧写的《龙沙公园记》。记叙了东胡别墅和龙沙公园的兴建情况、景点分布、今昔变迁。

卷二人物,共包括乡宦、名宦、民族等内容。其中乡宦、名宦人物传58人。其特点,一是传与表结合,除58个人物传外,另有《清黑龙江将军任期表》、《清齐齐哈尔城副都统任期表》。两表均按朝代排列,眉目清晰。对于像萨布素、绰尔多、傅玉、郭多欢、观明、程德全、朱庆澜等诸多名宦,因“限于篇幅,不能备载,概详《丛编》中”,以待续刊。二是著述与纂辑相结合,重要人物附以按语,以补传之不足。三是突出乡宦,将流寓以附记附之。人物中还有民族一目,详述了齐齐哈尔及黑龙江的民族构成、来源、分布。另外,在人物中还记述了满族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那拉氏、栋鄂氏、辉发氏、马佳氏、伊尔根觉罗氏八大姓氏的来源,以及满族姓氏的异同。因此,《旧闻》是研究黑龙江民族史的重要史料。四是交叉互见,重点突出。人物传中凡遇御赞、御赐祭文、碑文及诗者,均见艺文。

卷三礼俗,因袭和仿效《呼兰府志》的体例和内容,将其编入《旧闻》之中,“益以夙所见闻,或随事加以考证,虽详尽未能,而民俗已可概见”。礼俗分为婚礼、丧礼、祭礼、庆贺、吊奠、祈禳,另外还将日常习俗分为宗嗣、闺阁、节令、居室、饮食、衣服、器用、迷信、制用9类。其中对靰鞡、鄂伦春桦木制品、达斡尔族磊磊车,以及齐齐哈尔的特产嫩江石等都有详细的考证与介绍。所以,该卷是研究黑龙江民俗演变、地方风物的重要史料。难能可贵的是魏毓兰能将民俗与迷信区分开,正如他在该书凡例中所言“迷信之谈为文明民族所不道,然风俗习惯不能略而不载”。对未能亲自调查不能确定其有无者,只记所闻,付诸妄言妄听之列,录存备考。

卷四艺文,主要收录了御制碑文、像赞和诗,其中包括文、诗、赋三部分内容。文中有同治皇帝为吉林将军富明阿撰写的碑文,光绪皇帝为福州将军善庆、福州将军穆图善撰写的碑文,乾隆皇帝为海兰察(4次)、阿满(2次)、莽喀察(2次)撰写的像赞。诗除乾隆《命领侍卫内大臣一等超勇公海兰察入昭忠祠诗以志惜》及两次赠给黑龙江将军塔尔岱的诗以外,主要的有方观承、英和、贵庆、程虞卿、永琨、塞尔赫、崔珽、讷尔朴、刘凤诰、西清、程瑞屏等人的与黑龙江历史、地理、人物生活有关的诗歌,其中大部分篇幅是有关黑龙江的地方风物诗。如刘凤诰的《龙江杂诗》七律8首,魏耘圃的《龙江杂咏》五言排律512韵,朱履中的《龙江杂咏》(原诗名《百五钞》)百五绝句,录64首。赋1篇,为《齐齐哈尔城赋》。这些文、诗、赋,特别是风物诗,是黑龙江风土民情的真实写照。其中朱履中的《龙江杂咏》实为描写清代黑龙江人文历史、地方风物的竹枝词,更具史料价值。

《旧闻》的出版,不仅为齐齐哈尔留下了一部建城200年来较为系统的地方史乘,成为齐齐哈尔的市政参考书,而且也为整个黑龙江留下了一部系统的地方志。于是在时隔20年以后,为了满足资政的需要,适应更多的读者需求,杨乃时删去了卷首中的序文、题词、例言,卷一中的古器,以及卷四艺文等内容,以《龙城旧闻节刊》的 名义重新付梓,使之流传更广,足见其影响之大。

魏毓兰不但自己编纂了《龙城旧闻》这部志书,他还与黑龙江通志局的人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了《黑龙江通志》的编纂工作。魏毓兰负责的是职官志和武备志的一部分,为《黑龙江通志》的最后成书(《黑龙江志稿》)做出了贡献。惟独令人遗憾的是魏毓兰的《龙塞丛编》(即《木叶山房丛书》)二十余种,仅有《黑水诗存》、《龙城旧闻》得以付梓。其它书分别是:《黑龙江地学沿革史》二卷、《黑龙江山川志》五卷、《黑龙江省疆域考》五卷(附晷度一卷)、《黑水职官志》五卷(附宦迹一卷)、《黑水物产小志》四卷、《黑龙江中俄航路交涉史》二卷、《黑龙江礼俗类编》五卷(附民族一卷、方言一卷)、《黑水文存》二卷、《黑龙江全省森林考》二卷、《蒙古风土志》二卷、《关东盗》四卷、《说苑》四卷、《唯园杂纂》六卷、《滑稽丛话》(文话、诗话、词话、赋话、联话、话话各一卷,共六卷)、《长白影》一卷、《大岭猎乘》一卷、《甲子百五钞》一卷、《平山堂忆语》四卷、《聚奎后集》二卷(附《诗话》一卷)、《针注》一卷、《仁学》一卷、《灵觚》四卷、《成仁集》一卷。仅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些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哲学、文学、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而且大部分是与黑龙江的历史有关的十分重要的地方文献。我想,当今至少在黑龙江恐怕再难有这样著作等身的学者了。正如其门人赵慨当时在《黑水诗存》付梓时所称赞的那样:“通天地人称博雅,陶熔今古为炉锤。木叶丛书森玉宝,五光十色粉陆离。”因此他盼望有朝“异日丛书尽付梓,行天日月腾光辉”。然而这些文献资料最终却因无力付梓而散佚了。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