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

简介: 林千,1913年生,辽宁丹东凤城市,1937年加入共产党,任延安炮兵学校教员,筹建宣化炮校。
[展开]

林千的个人经历

简介

林千,1913年生,辽宁凤城县红旗镇人。原名史秉正。早年入东北讲武堂炮兵科学习,1937年4月在东北军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简历

曾任东北军团参谋长。1938年3月任炮兵连长,参加著名的台儿庄战役,率部坚守阵地,全连阵亡,身负重伤只身幸免。伤愈后奉命护送张学思同志赴延安,参加八路军,任八路军延安炮校教员。

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干部训练队副队长,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炮兵旅第2团团长,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机动炮兵团团长。

建国后

曾任炮兵师第14师副师长,师政委,1957年任炮兵学院地炮系主任,1959年任重庆炮兵学校校长。重庆炮校撤销后任北京军区炮兵副参谋长,1980年12月任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1983年4月任北京军区炮兵副军职顾问。2001年去世。

主要业绩

率队接受检阅

林千是我军第14师、第9师、第12师的主要创建者和首任师领导。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林千作为炮兵方队阅兵指挥,率6个炮兵方队经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林千

延安炮校教员

林千曾任延安炮兵学校教员。1945年3月15日,延安炮兵学校在南泥湾陶宝峪开课,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正在举行,到了8月1日才举办延安炮兵学校的开学典礼仪式,典礼上,朱德、叶剑英、肖劲光等首长出席并讲了话。

延安炮兵学校校长:郭化若(后朱瑞);政治委员:邱创成;副校长:匡裕民;教育长:李荫南;政治部主任:刘登瀛;训练部长:张志发;校务部长:朱光。 专职炮兵技术教员:郑新潮、沈毅、林千、吴振宇(朝鲜人)、李伟、殷鸿、助理:邵清廉(女)等十几名教员也参加了开学典礼。

1945年2月,延安炮兵学校开始正式编班,加上总部炮兵团的同志,一共编成了10个炮兵学员队,一个工兵科,一个迫击炮教导队。学期8个月。 专职炮兵技术教员主要讲述:射击技术、战术运用、火炮操作、侦察指挥、军马马术训练等,张志毅任训练部部长。 有关政治理论、战争形势、工兵、行军、宿营等等都是聘请各部队兼职人员来讲课。

1945年3月15日,延安炮兵学校--人民军队的第一所炮兵专业学校在南泥湾正式开课后。贺龙也听取了炮兵学校校长郭化若和教员郑新潮、沈毅、林千等综合总体工作汇报后说:炮兵学校组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凝聚着郭化若的心血,同时,也与早期筹建的郑新潮、沈毅、林千等炮兵教员默默无私奉献和集体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筹建宣化炮校

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和炮兵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延安炮兵学校立即迁往东北,加快炮兵建设”。1945年9月,延安炮兵学校的教员:郑新潮、沈毅、郭允升、邵清廉等十几名教员带着教材和教学仪器随胡耀邦率领的北上部队,出延安、东渡黄河,入晋察冀,在西柏坡稍作休整后,向察哈尔挺进。当部队沿太行山脉、燕山山脉进入张家口宣化时,受到国民党师团部队的夜间袭击,炮校的郑新潮、沈毅等教员都是国军和共军中最优秀的炮兵精华人才,他们迅捷架起十几门炮,快速反击,百发百中,全击中要害,敌军师团感觉像碰到精锐部队,不敢冒然发起总攻。由于延安炮校前进受阻,加上一路长途跋涉的炮校北迁部队,在日夜兼程的疲劳行军中,经请示后接到延安炮校朱瑞校长的指示:令延安炮校北迁部队在宣化休整待命,并筹建宣化炮校。此时,郑新潮、沈毅、邵清廉等在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团长高存信、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参谋长林千的支助下迅速投入了筹建宣化炮校(现炮兵指挥学院),他们在最艰苦的岁月。着手创建宣化炮校,庭院当课堂,石板做黑板,老木匠拿来门板,雕刻上:“宣化炮兵学校”木牌,挂在门前。此后,宣化炮校进行了几期培训班的教学课程。1946年由于东北战场的紧迫需要,部分教员奔赴哈尔滨。1945年12月后,延安炮兵学校先后改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学校”“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朱瑞炮兵学校”,后来发展的各炮校。当年留驻的宣化炮校随着历史的变迁延续下来。

1979年,任职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林千在与郑新潮怀旧时抒情: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在艰苦岁月里,筹建宣化炮校,系情宣化炮校,终身难忘。两人也为在延安炮兵学校和宣化炮兵学校共同凝结的友谊而感到怀恋和欣慰。

军衔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更新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