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光(明朝)

简介: 王重光(1502年-1558年), 男, 汉族,字廷宣,山东新城(今桓台县新城镇)人。 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
[展开]

王重光(明朝)的个人经历

基本资料

  姓名:王重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502年

  国籍:中国

王重光

  时代:明朝

  籍贯:山东新城

  民族:汉族

  身份:政治人物

个人生平

  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

  秉性刚直,不贪财物,为严嵩党人所忌,贬为贵州布政使司左参议。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北京皇宫大火,烧毁奉天,谨身、华盖三大殿,诏令王重光从贵州采伐大木,修建新殿。重光率先平抚贵州蛮民,后入果峡口、大落包、雾露沟等地采木,林区多崇山峻岭,其部将王之屏、张朝二指挥溺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光积劳成疾,病逝林区。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谕旨遣山东布政使司右参议李一瀚至新城谕祭重光。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三大殿竣工,朝廷“追叙前烈”,赠太仆寺少卿。次子王之垣官至户部左侍郎。

详细信息

40岁的时候,王重光考中进士,开始了其仕途生涯。王重光的第一份工作是工部主事。负责治理徐州地区的洪道。这份工作充满挑战,但是王重光干得井井有条,成功治洪。之後提拔爲户部员外郎,分管九江地区的税务。期间,他严辞拒贿,严惩豪猾,开源节流,严正执法,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率军入古北口,兵临城下。首辅严嵩,不准诸将出战。鞑靼军在京郊掠夺8日後撤兵。事後,严嵩包庇总兵仇鸾,杀兵部尚书以推卸责任。史称“庚戌之变”。

  在这场兵变之後,王重光卓越的才能被上级领导看重,于是晋升他爲山西佥事,备兵云中(今山西大同),与严嵩所包庇的总兵仇鸾身处同一战壕。至此,我们不得不说说这位仇总兵。仇鸾来头不小,是平定安化王之乱的大将仇钺的後人,袭爵咸甯侯。仇鸾虽说干了多年的武将,却连一点功夫也不会。偶尔,仇鸾也想雄起一次,比如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他带领大军出塞,在经过一个叫猫儿庄的地方时,遇上了敌人。仇鸾从容不迫地参加战斗,在他的指挥下,最终此战以明军阵亡二百余人,伤二百二十人的战绩告终。事後,仇鸾自豪地上报朝廷请功,因爲他认爲自己的战功还算显赫——斩杀敌人5个。

  王重光对这位官三代不卑不亢,先礼後兵。对他的一些不端行爲,如滥杀无辜、贪污受贿、调戏妇女等都及时进行了制止,还帮助他筹措粮饷,整顿军纪。及至边防捷报频传,皇帝闻赐金币,军功章里全是王重光的功劳。仇鸾因作恶多端被革职,忧惧而死,死後被嘉靖帝以“叛逆”的罪名开棺戮屍。王重光却再次晋升,任上谷参议。

  在上谷,王重光上疏机宜十二条,条条命中要害,却得罪了严嵩党徒。严嵩是历史上着名的奸臣之一,他贪婪成性,祸国殃民。而且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群人,一个巨大的利益群体。王重光正是得罪了这样一群人,连续3次升迁之後,王重光遭遇谪贬,贬至偏远山区,任贵州布政使左参议,分守贵甯、安平二道。王重光贵州任职期间,体恤下情,关心民生。他把永甯人用蔺草手工编织的精细草席推荐到京城,大受欢迎,使当时永甯边区的这种土特産品得以流传,畅销一时,并作爲贡品进入皇宫。有诗云:蔺草青青凉圣席,赐予宫娥覆玉床。因爲王重光心中装着百姓,所以在百姓中口碑极好。

  王重光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身在官场,却心系百姓,他反对暴力和贪欲,坚信正义和良知。

  立功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在贵州,王重光打了漂亮的两大战役,立下了赫赫功绩。一是平蛮之役,二是采木之役。

  平蛮之役时间跨度近百年,自明朝景泰元年,一直持续到嘉靖甲寅年,屡讨屡叛,屡叛屡讨。叛军爲川贵的蛮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以爲苦。直到遇上了王重光。此时四十八个山寨的三万叛军杀酋长,焚屯堡,大肆流劫,声言攻赤水、摩尼诸处,直捣四川的九丝。川贵戒严!王重光临危受任。

  王重光召集有威望的老人和略晓兵术的年轻人,了解当地的地形地势,以及敌情敌势。在做到知彼知己之後,开始部署战略战术。他说:“凭借这些叛军的实力,是无法与我们抗争的,现在他们杀死了我们的酋长,知道自己罪不可赦,要做拼死的挣紮。我们想要全力剿敌,就要征兵数十万,粮饷充足,速战速决,不可扰民!我军集合优势兵力,从敌军背後插入,敌不设防,兵贵神速。叛军如果四散逃匿,搜索起来难度就大了,因此要在每条路口进行封堵。”

  王重光部署精干力量分守各主要关口後,他亲自率领敢死队一千人夜半深入虎穴。临行,有一个将领偏不听指挥,不穿盔甲不说,还勒住马头停止不前,王重光大怒,杀死了他的马,说:“一切听我的指挥,有後退者,如此下场!”命令士兵将这个将领捆绑起来拿下。

  如此周密的计划安排,如此严明有序的纪律,岂有不胜之理。这场战役,以叛军俯首称臣,世世臣服告终,最难得的是,没有费一斗粮食,没有损失一支箭,没有死伤一人。王重光恩威并施,和平解决了长期困扰政府的民族矛盾。他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却精通兵法,而且他本人箭法精准。于是王重光又一次得到升迁的机会,礼部尚书吴山奉旨题写“忠勤报国”,可谓名至实归。恰在此时,却遇上皇宫采办大木,于是部议暂留,待督木後重用。

  接下来的采木之役同样精彩,但王重光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明朝年间采木有三多:一是在明代采木,嘉靖万历年间最多;二是嘉靖年间采木,四川、湖广、贵州三地中,贵州采木最好最多;三是贵州所采大木中,王重光所采大木最多。

  采办皇木是一项“最巨且难”的苦役,没有人愿意接受。所以,在任务下达以後,泄僭狈从Σ煌河械男薮硬只潭樱叶疾灰耍挥械某撇」姹埽挥械奈蘅赡魏谓邮芰巳挝瘢捶笱芰耸拢莶萦Ω丁/p>

  对于采木,民间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之说。爲了找到大木,要常年累月待在深山老林里。没有吃喝不说,还有豺狼虎豹出没。即使伐好了大木,运输也困难。一根大木,要靠七八百人的力量才能拖得动,拖到几十公里外的溪水边,有水还好,如果没有水,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王重光就遇上了这样的事情。大木伐好以後,天不降雨。王重光效仿楚辞作《祝嘏词》三章求雨。上天遇上这样文采、人品俱佳的人,也只好网开一面。一夜之间,大雨倾盆,沟平壕满,大木得以顺流而出。王重光终因积劳成疾,死在采木任上,年方57岁。嘉靖帝御书“忠勤可悯”,英雄苦短,青史名长,可惜,可叹!

  立言

  王重光的童年痛并快乐着,虽然家境贫寒,却有书读。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书应科举。终于在40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虽然是王氏家族的第一个进士,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吸取,但王重光的考试成绩还是相当不错:列二甲49名,一甲只有三名,也就是全国第52名。公元1400年,明朝开国初期,6500万人口中,有3万人考中秀才,最终考中进士的人数是110人。在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中,王重光最终胜出。

  王重光成爲一名光荣的国家“公务员”之後,从政之余,制订了王氏家族的那则着名家训: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家训旨在教导後人如何读书做人,当然他本人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他的後人纷纷效仿,立志读书,道义做人,忠勤报国。

  王重光在贵州任职期间,还做过兼职,兼督学政。他的学生有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家屏,南京礼、户、兵三部尚书郝杰等。王家屏在《泺川王公墓表》中,写到:“屏小子爲诸生时,受知于督学泺川(王重光)先生。所以奖予之甚厚,犹及记先生训饬,士每以忠孝大节爲最,士用蒸蒸起,咸克有树于世,若郝尚书杰、田通政蕙、李方伯承式,其显者也……去世兹久,教泽如存。”

  在勤政之余,作爲一名读书人,他还非常注重着书立言,据不完全统计,王重光着有《史论》、《五刑加减律议》、《太仆家训》等作品。

  王重光平蛮督木,遗爱在贵州。贵州任职3年,多惠政。明中叶,吏治松弛、贪污成风、民不聊生的社会风气中,王重光不爲所染,自书门帖曰:赤心报国,直道事人。由于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成爲老百姓赞誉、尊敬的地方官,“惠及永人”、“永人德之”,官民爲其建祠,祭祀数百年。王公祠坐落于叙永古城(今四川,文革时被毁),方圆数十亩地,遍植珠兰、桂花、金桔、桂圆、荔枝,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八月桂花飘香,十月金桔满园,前往祭祀的人络绎不绝。

王姓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随以王为姓。

  2、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

  3、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4、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5、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