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松

简介: 培松:希腊化时期,地中海各个王国贵族男性的通用名字之一,他们先是将领,后来都成为总督。
[展开]

培松的个人经历

米底总督培松

培松(希腊语:Πε?θων or Π?θων;前355年~前314年)出身于西马其顿的贵族,为亚历山大大帝麾下将领,曾担任亚历山大亲密的七位侍卫之一,也是位继业者。

当亚历山大大帝逝世后的巴比伦分封协议里,原米底行省形势重要且疆域过大,故把北方较小的部分阿特罗帕特尼至米底分割出去,并任命米底原总督阿特罗巴特斯为当地新总督,培松则为米底总督。

而亚历山大逝世后,许多希腊老兵受命镇守帝国东部各地,实在无法认受东方的殖民生活,推举菲隆为领导,起兵归乡。帝国摄政帕迪卡命令米底总督培松率领大军平乱,但培松野心勃勃,准备争取希腊人心以为日后己用。但帕迪卡对他已生疑心,特别命令他要处死所有叛乱的士兵。很快的培松战胜了希腊叛军,并使叛军接受了他的招降,但马其顿士兵一来还记得帕迪卡斯的命令,二来贪图希腊老兵的战利品,用标枪射杀了全部希腊老兵,并占有了老兵们的财产,培松只好班师而归。而帕迪卡更对培松不信任了。

随后第一次继业者之战爆发,培松跟随帝国摄政帕迪卡攻打埃及的托勒密,当帕迪卡抵达尼罗河三角洲最东部的城市佩鲁修姆(Pelusium)两次企图渡过尼罗河,都被托勒密击退。帕迪卡斯转道三角洲顶部的赫里奥波利斯(Heliopolis),但部分部队在渡河时又被河水冲走,部队士气低下,在帕迪卡的严厉惩处下,部队被激怒而发生哗变,培松与安提贞尼斯、塞琉古联手杀害了帕迪卡,并与托勒密谈和。之后,托勒密委任了培松及阿日狄俄斯(Arrhidaeus)担任帝国新摄政,却遭到大部分继业者强烈反对而作罢,并在特里帕拉迪苏斯分封协议重新分配帝国权力。

前317年,当帝国摄政安提帕特死后,培松妄图扩大自身势力,入侵帕提亚,并任命其兄弟欧德摩斯为帕提亚新总督,这举造成其他帝国东方总督联合起来对附培松,甚至连另一位印度的健驮逻总督培松也率领希腊部队加入联合军,迫使培松被逐出帕提亚。当攸美尼斯成功劝说帝国东部总督们倒向波利伯孔和他这一边,联手在第二次继业者之战对抗安提柯时,培松此时加入安提柯阵营,在伽比埃奈战役中,培松率领米底骑兵攻占攸美尼斯的大营,触发日后攸美尼斯的败亡。

培松

在第二次继业者之战后,培松在帝国东部势力大增,更意图扩大他的疆土,安提柯不希望出现新的竞争者,设法诱骗培松来到他的宫廷内,谋杀了培松。

印度和巴比伦尼亚总督培松

培松(希腊语:Πε?θων 或 Π?θων;?~前312年)为亚历山大大帝麾下将领,在亚历山大征服印度后,他被任命为总督,统辖印度河和奇纳布河的交汇点到印度河出海口及沿岸地区,任期从前325年到前316年。之后,在继业者战争中他被任命为巴比伦尼亚总督,并于加沙战役战死。

印度总督

培松第一次出现在记录中是在亚历山大大帝在进攻印度旁遮普马利安人(Mallians)时,当时培松是伙友步兵(Pezhetairoi)的指挥官,他在战场上有杰出表现。因为这些功勋,前325年,亚历山大任命培松和欧克西亚提斯为统辖印度河和奇纳布河的交汇点到印度河出海口及沿岸地区,即总督奥克夏特斯所统辖的帕洛帕米萨达以东,到总督腓力所统辖的地区以南这片区域。

之后,因欧克西亚提斯因对亚历山大不敬,遭到亚历山大讨伐,并由培松单独统率全区。穆西卡那斯(Musicanus)先前归顺亚历山大,但随后反叛。培松率兵前往进攻穆西卡那斯。

在前323年亚历山大逝世后,培松在印度的地位在巴比伦分封协议受到确认。

在前321年的特里帕拉迪苏斯分封协议,培松的辖区已至兴都库什山脉。

根据其他资料,他也是旁遮普的总督。

在前317年,另一位米底总督培松企图成为帝国东部各省的统治者,于是在印度的马其顿军队被派往与米底的培松作战,使在印度的培松兵力减弱。前316年,培松离开印度,前往巴比伦任职。大约同时间,印度的旃陀罗笈多开始展开从希腊人手中夺取印度西北部疆土。

巴比伦尼亚总督

在前315年培松接受安提柯任命为巴比伦尼亚总督,并在前314年的第三次继业者之战中站在安提柯阵营,与托勒密和卡山得作战。培松和亚历山大时的海军司令尼阿卡斯(Nearchus)帮助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作战。前312年秋季的加沙战役中托勒密军获胜,培松并于此战中战死。

更新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