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香

简介: 胡春香( 1772年-1822年)越南女诗人,生于后黎朝末年,经历西山朝,卒于阮朝初年。胡春香擅写字喃诗,被誉为越南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的诗在内容和思想上历来引起不少争议,越南历代对她褒贬不一,却在形式和艺术技巧上有惊人成就,而她的生平也是另一个具争议性的话题。现代越南诗人春耀(Xuan Di?u,原名吴春耀,Ng? Xuan Di?u)肯定了她对越南文学发展的贡献,称她为「喃字诗女王」。她的诗大多散佚,仅存五十首,收录在《春香诗集》中,亦传诵一时。
[展开]

胡春香的个人经历

胡春香 - 生平

 身世

由于缺乏史料记载,胡春香的生平有不少不清楚之处,其生平事迹多由其作品推断而来。她祖籍乂安琼流县琼堆村,在郑主统治之时,出生于升龙(今河内)看春坊的一个儒士之家,据《胡宗世谱》及《胡族宗次谱记》所载《胡宗世谱》:「丕演,生女春香于看春坊。」,胡春香为胡丕演(又名胡丕训)之女,而越南学者胡俊粘亦称胡丕玄(又名胡丕统)所编的《胡氏族谱》中亦有记载:「胡丕训生从,一名演,生女春香于看春坊。」然而有学者根据胡春香第二任丈夫陈福显的史料,认为胡春香是于1818年(阮朝嘉隆十七年)被陈福显纳为妾,当时胡春香应未过五十岁,而胡丕演生于1703年,换言之在胡春香出生时,胡丕演已七十岁,因此认为胡春香并非胡丕演之女。对于此问题,胡春香著名研究者黄春罕根据其它学者之研究描绘出族谱,证明胡春香为胡丕演之妾所生之女。

事迹
胡春香出生时,胡家已经家道中落,她年幼丧父,家境清贫,由寡母抚养成人。但她从小聪明好学,并受到良好的教育,十三岁能诗。在成年后她大部分时间 生活在升龙,居室命为“古月堂”,不但是她的书房和教书的地方,还是她与朋友诗歌唱酬之地。她当时交游甚广,与不少文人交往、题咏、唱和,这段时期她写有不少汉诗,当中不少收录于诗集《琉香记》中,一些研究者从她的交往对象推断她可能是当时的名艺妓。

由于没有任何史料描述胡春香的样貌,因此无法了解她是否属于才貌双全的美女,法国研究者毛利斯杜朗(Maurice Durand)就从她在《菠萝蜜》一诗以外表不漂亮的菠萝蜜自况来推断她外貌并不吸引。而毛利斯杜朗在1968年出版的《女诗人胡春香作品》(Works of Vietnamese poetess H Xuan Hng)以及越南学者阮文亨在《胡春香:作品、身世、文才》中,均认为胡春香性饥渴,然而她曾两度嫁人,并且与不少人酬唱,可见她本身也有一定的魅力。姑勿论如何,胡春香的爱情和婚姻并不幸福,她曾与著名文人阮攸、枚山甫、巽风氏(又名熏风)、协镇官陈光静、陈玉贯相恋,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和他们结为夫妇;她两度嫁人为妾,且两度守寡。初嫁为县官的侧室,被正室虐待;县官死后再嫁陈福显,不久又丧夫。两段婚姻饱尝了艰辛,她的诗作《妾妇吟》正道出她的辛酸。

胡春香

胡春香于阮朝嘉隆年间嫁陈福显为妾,并随丈夫到下龙湾生活。这时她的创作风格也有较大改变,其中流传下来的有六首汉诗,题材均为写下龙湾之景。据《大南实录》记载,当陈福显为安广镇参协时,被时人称为才女的胡春香不但能文,还精于政事,常协助丈夫处理外事。嘉隆十七年(1818年,岁次戊寅),陈福显被揭发私收民钱七百缗,遭监禁一年后,于嘉隆十八年(1819年,岁次己卯)被诛。

陈福显死后,胡春香于升龙西湖旁一间小屋度过余生,期间偶有诗人探访,她也在这时候重遇巽风氏,并请他为诗集《琉香记》作序。这段时间她以教书为生,从她这时期的诗作亦可见她游历过越南北部一些地方。至于胡春香的卒年,越南研究者黎瑜在《国学丛书》的《女流》篇中,认为胡春香在丧夫后数年去世,但此推断未有根据。而诗人绵渖在阮宪祖绍治二年(1842年)所写的诗中提到胡春香已逝世,胡春香的卒年应不会晚于1842年。|

胡春香 - 作品特色

女性意识的表现
身为一个生活于儒家社会中的女性,胡春香的诗作有着明显的女性意识和叛逆精神。在当时,越南女性地位比前代低落,「三从四德」和「七出之条」等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紧紧束缚着当时的越南女性,胡春香因此对男性的绝对权威产生了疑问。 她塑造的女性形象除了反叛外,还有建设性的自我定位,并赞美她们不同于传统温和、顺从、擅操家务的优点,如阅世与才华这些传统上属于男性的优点,经常是胡 春香诗作中赞美的女性所具备的特质。她作品中的女性生命意识由两方面所构成:远大志向为生命的价值,珍视生活为生命的内涵。她以诗篇对男性权威作出指控,在当时的越南社会可谓十分震撼。

发掘不同于传统的女性特质
胡春香能摆脱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之思想和对女性「廉恭温顺」之要求的束缚,表现出自己清狂张扬的个性,她和《和陈侯》一诗以激昂的语气表达出自 己的高情与志向,体现诗人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知道自己的才华而没有因为女性身分而自卑。她在《抒怀》一诗更具体地体现自己的志向。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下,她身为女性,即使志向远大,仍然有不少无奈,担心志愿无法实现。她的诗有不少都体现她向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表现出试图感知女性的的人生与世界,表达出对女性的崇敬与仰慕,发掘出女性不同于传统形象的真、善、美,彰显了女性生命的价值,并且令生命的意义得到升华。著名作家怀青说胡春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为女权而奋斗的人”。

阐析女性的心理活动 

此外,胡诗在反思和剖析女性的处境时,还对女性心理活动作出细致的阐析。其中包括女性面对爱情的心理状况以及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和期待,《抒怀》一诗就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一个女子所感受到离情的凄凉和对爱情的渴望。她在《请槟榔》一诗中更以直白的口吻要求对方以真挚的态度对待爱情,而《菠萝蜜》和《馅螺》则通过意象,隐喻女性希望得到爱人的重视和珍惜,拒绝被男性漠视和戏弄。《琉香记》中的诗则表现出女性感性, 与情人酬唱的诗表达出她对爱情的期待,体现她对爱情的忠贞,《誓曰有感》更描绘出女性对长久爱情的期望。《寓意巽风寄二首》还体现了女性面对爱情时保持自尊、自信,慎重地选择伴侣;《和巽风原韵》则表达出一旦找到理想对象则愿意付出所有的心态。

由于当时现实中男女不平等的关系,女性往往难以得到美满的爱情,浪漫过后经常是失望和痛苦,胡诗亦描绘了女性对爱情既期待又恐惧的 矛盾心理,如《春庭兰调》一诗描绘女性对情人思念以及对爱情彷徨交叉心情,《自叹》则以隐忧的口吻诉说女性因不幸爱情产生的失落感。她在诗中表达出渴望得 到平等的对待和发展的婚姻观,抗议传统婚姻中夫妻不平等的地位,并把女性从传统对婚姻被动接受和牺牲服从的角色,转移到主动要求对方的尊重和珍惜。如她写 给第二任丈夫陈福显的《白滕江赠别》就表达出她希望丈夫以「惜月」、「护花」的态度对待自己。《妾妇吟》一诗更对当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一夫多妻给女性的痛苦作出强烈控诉。

胡诗亦擅用意象表达出女性身分和心理,如以「朱粉」、「浮萍」暗喻自己的身分与命运,而《汤圆》、《菠萝蜜》、《馅螺》、《咏扇》等咏物诗所咏之物都是隐喻女性的身体与生命,这些诗所表现的女性形象亦与传统的美丽、温柔、顺从不同,也不是赞美女性的外在美,而是表现女性的内在美,如《汤圆》一诗是表现出女性在被操纵下仍然保持内心的忠贞;《菠萝蜜》、《馅螺》则表现出处于劣势中女性勇敢地反抗男性的轻视和坚持对自己生命的追求。

让女性收回对女体和的发言权
从胡春香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常会反思及批判父权社会原有观念,让女性收回对女体和的发言权。如《昼寝少女》、《咏扇》、《三迭坡》分别藉写少女、扇子、山坡,以男性叙述语言模仿男性描绘女体,反对男性把女性视为情欲对象,并以大胆的口吻、绝妙的语言来讽刺与奚落男性把女性物化的心态和嘲弄父权社会的权威。《题素女画像》一诗更进一步针对女性被「物化」的现象所产生的感触,讽刺男性对女性心灵的忽略。《妇女身分》一诗则把女体成为母性与创造者的崇高象征,并肯定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斗争性强且辛辣的讽刺
胡春香的诗大胆泼辣,一些学者认为这与她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有关。胡春香才华横溢,人生际遇却波折频仍,她早年家贫,之后的爱情与婚姻又不幸,多年 来备遭凌辱和欺压的地位使她痛苦不堪、悔恨万分,也激起她的反抗和不满。此外,她生活在越南社会最动乱的年代,耳闻目睹当时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西山起义成功后,阮惠在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一种新的思潮大为活跃起来。

 辛辣的笔触去讽刺封建制度
胡春香置身于新思潮当中,痛苦的生活经历和不公平的待遇并没有压倒她,反而砥砺了她的斗志,就把笔锋对准封建统治者,用自己犀利辛辣的笔触揭露封建旧礼教对妇女感情和人性的压抑,敢于大胆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丑恶和伪善,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进行鞭挞。她追求放肆的情爱以及生活享受,冲破传统的禁欲主义,追求婚恋自由以冲破封建的门第观念。写出令越南人民有所共鸣的诗篇。

她常用辛辣的语言、大胆的言性诗句讽刺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封建卫道之士,揭露他们的丑态,有人认为她是越南讽刺诗的创始者。尤其是喃字诗,常以讽刺手法下笔,例如《香积洞》、《淫僧》等诗是描写越南佛地香积寺的僧人,指他们表面是慈悲为怀的活圣人,满口四大皆空,背地里却干着伤风败俗的勾当,不但讽刺、嘲弄了僧人的虚伪,还抨击了封建迷信思想。而《三迭坡》、《咏扇》、《昼寝少女》等诗则是模仿男性描写女体的语言,以反讽的手法、调侃的语调、暗喻女体的意象来嘲弄父权社会的权威,奚落男性对女性的「性物化」现象。《题素女画像》则是托物讽刺,藉描写素女画讽刺父权社会对女性外貌的成见和对女性心灵的忽略。

由于她的诗击中了那些伪君子的要害,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以及士大夫便用一切流言蜚语诽谤她、攻击她。然而,广大群众对她的诗却喜爱备至,并广泛传诵,流传至今。她的讽刺诗成了越南后世讽刺诗的楷模,近代著名诗人秀昌(陈济昌)、现代著名诗人秀肥(胡仲孝)都继承了她的风格”。

丰富的语言艺术技巧
胡春香袭用要求苛刻的七律格律写诗,语言凝炼,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读起来令人感到痛快淋漓,却又丝毫感觉不到任何格律上的束缚,且善于从民间俗语中撷取精华,没有任何艰涩隐晦的词语,读来平淡上口,而又不失审美情趣,极大地丰富了民族诗歌的语言。

从民间俗语撷取精华
胡春香的作品常会从民间俗语中撷取精华,极大地丰富了民族诗歌的语言,如《妾妇吟》一诗第五六句就巧妙地把越南谚语「有甜头不怕吃苦头」扩展,表达出为人妾者吃了苦头却没甜头的悲惨命运。而《无夫怀子》最后一句则是从越南民间俗语「有夫怀子世间常事,无夫而孕方能生巧」点化而来的。

巧妙的拆字谜手法
胡诗用字的另一个特点是经常运用汉字「拆字谜」的手法,使其诗读来妙趣横生,具有浓厚的调侃、嘲讽的风格。例如她的《无夫怀子》诗第三句说“天”字未曾见冒头,就是尚未成「夫」;第四句「柳」字在越语中与「了」字同音,「了」生横枝就是「子」字,意即尚未结成夫妻就有了孩子。

双关语的运用
此外,双关语的运用也是胡诗的特色之一,无论是写人还是咏物,以至写山水风光、寺庙僧侣、生产劳作、民族风情等,都潜在着多层意义,尤其是咏物诗,常会令人联想到性行为和女性身体。《咏扇》、《荡秋千》、《菠萝蜜》、《馅螺》、《三迭坡》等诗都有猜谜性质,再现了阴阳、雌雄交合和女性生殖器的特点,其中《菠萝蜜》以菠萝蜜外皮有粗瘤状突起,表皮被磨损会流出白浆的特点,以这种水果的自然属性隐喻女性生殖器的自然属性。《三迭坡》则藉描写山坡隐喻性行为。这类诗中所隐藏的第二层意思往往具有讽刺和反叛的意味,不为传统儒家所容,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则认为她是以双关语来「讲真理,但以倾斜的方式来讲」,也是女性作家从父权社会中夺回「不正统」问题发言权的唯一方式。

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
 胡春香的诗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民间色彩,越南人谈及她的诗时常会称赞她的诗「非常越南」,这不但因为她以越南本土的文字喃字作诗,代表了越南民间的话语。即使是汉文诗,字里行间仍然有着浓厚的越南民族色彩。

 以越南民间习俗和日常生活作题材

《请槟榔》、《菠萝蜜》、《馅螺》、《汤圆》等都是以越南民间传统食品为题材。《请槟榔》一诗表现了槟榔在当地的食用方法和蕴含的意义,越南人会用槟榔配以涂上蚌壳的灰及蒌叶一同咀嚼,在诗中也有描写这种食用方法。,槟榔因为有红色汁液,被越南人视为骨肉至亲、爱情婚姻的象征,而「槟榔与蒌叶」的民间故事又最能体现这种象征,越南传统习俗是青年男女互相倾慕时会请槟榔来传情达意,因此有句俗语「嚼槟榔是故事的开端」。胡春香藉描写请槟榔表达对爱情的期望,表现得亲切自然,富有地道生活情趣。

菠萝蜜、馅螺(田螺)、汤圆是当地民间常见的食品,胡春香以这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客观事物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后,变成诗人表达情爱观、观的意象。她抓住事物的特性,写出具有深刻寓意的诗篇,以奇特的想象构思,表现出独特的民间风情。其中《汤圆》、《馅螺》都具有写实风格,前者抓住汤圆圆实、白而软的特点,写出代表对爱情忠贞的女性心声,哀怨动人;后者写馅螺生活在潮湿的杂草丛中,吃时要剥盖取出螺肉,诗人抓住馅螺的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抒写出女性处于弱势的环境以及渴望被珍惜、不欲被玩弄的心声。

 描绘越南景观来抒情

胡春香一些写景的诗也表现出当地独有的风光,藉景抒情来表达诗人对祖国的喜爱。例如五首写下龙湾的诗,虽然以汉文写作,却展现下龙湾独特的山光水色。其中《水云乡》第五、六句分别写下龙湾黄昏雨后天边峰峦的嶙峋突兀与迷茫清晨雾影消散的情景,把下龙湾朝暮不同时间的景色自然、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完整的美的感受。《海屋筹》描写下龙湾不同角度的景物,最后两句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表达出真切的民族自豪感。喃诗《香积洞》则描写越南佛教遗址香积洞内外的奇特天然美景,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体现当地市民文化的情趣
胡诗的内容亦具有市民思想意识,体现市民文化的情趣,表现了大量市民娱乐和游戏生活,如猜谜、对歌等,例子有《荡秋千》、《水井》等诗,反映了越南人民的生活品味,也了读者的审美情感。由于胡诗有着对后黎朝末年至阮朝初年越南社会现实生活的精细描写,运用越南传统语言入诗恰到好处,对越族民间生殖崇拜文化准确表达,使作品能反映越族人民族心理和当时的时代风貌特征,具有一种独特性,这是由于诗人能准确把握越族的民族性特点、文化习俗和审美鉴赏习惯,使她的诗篇充满民族色彩。春耀也说她的诗是「最越南化、最民族化」的。

 两性关系和女体的描写
胡春香作品中有不少关于于两性关系的意象,一些写景和咏物的诗往往有着对性行为和女体的描写,具有意味,亦有些是含蓄地表现两性的情爱或交流互动。如《夫妻石》把越南清化的名胜公母石描绘成一对多情的夫妻石,带有浪漫色彩和诙谐意味,诗人把公母石比作恩爱缠绵、仍在热恋当中的老夫老妻,抒发了她对天长地久理想爱情的向往,最后两句亦表达出自己对年轻人追求爱情的理解兴同情。《三迭坡》则是藉描绘秀丽的三迭坡景观,以带有性暗示的写景和描写爬坡的「贤人君子」来讽刺和奚落男性把女性当作性玩物。

以意象来象征女体与性行为

她的诗常以意象来象征女体和性行为,亦即前述的「双关语」,如以「空谷」、「洞」象征女性生殖器官,《咏扇》、《空谷》、《荡秋千》等诗都藉这些意 象,加上末两句的陈述声音,以描写来表达女性在两性关系中被忽略的处境以及渴望被关心、理解的心声。除此之外,一些描写性行为或女体的诗则具有讽刺或 批判意味,如《咏扇》是藉性暗示来 讽刺男性把女性物化的行为,《破鼓吟》则藉破鼓的自述控诉性放纵的丈夫对妻子身心的摧残,末联是女性受性虐的哀叹,表达出女性所受的折磨和忽视。当中有些 更是模仿男性的语言描绘女体,藉此批评男性对女体的成见,如《昼寝少女》、《题素女画像》等。亦有一些是藉写景来象征女体或两性关系《馅螺》、《菠萝蜜》 则把馅螺和菠萝蜜与女体相似的自然属性连系起来,表达出女性的处境和希望受到珍惜、重视之情。这种带着性别意识去看事物,并站在女性的位置写作的手法,使 胡春香成为越南文学史上第一位最早自觉进行性别化创作的作家。

 以双关手法作性描写的言性诗
由于在父权体制下的封建社会中,性描写是一种禁忌,女性更不能涉足,因此胡春香以双关手法来描写性,不少都含有深层的含意,并隐现她对父权社会的一种反动,接近当代女性主义提出的「挑衅主义」(defiant eroticism),也是对女性个体生存的观照,也是对女性躯体感受、欲望、欢愉的描绘,与后现代女性主义写作当中的躯体写作相似。这是一种异于同时代且超前的方式。她的《破鼓吟》、《实女》、《无夫而孕》、《妾妇吟》等诗都是以感性的内容冲击和颠覆男性话语,让生活于性暴力、多妻制下以及不育的妇女对性的体认,表达出女性要求得到应有的享受性快感和生育自由的权利。

这一特点遭到古代正统文学史的批评与排斥,称她的诗为「淫诗」并加以贬抑,但近代一些学者则以其它角度深入了解此特征,如阮文亨在《胡春香:作品、身世、文才》采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压抑—爆发说来阐述自己认为胡春香的言性诗是她在方面不满足的结果这一观点,并推论胡春香是一个极度性饥渴的女子,而杜莱翠的《胡春香:繁殖的怀念》亦以精神分析来说明诗人的性描写是对生殖崇拜传统的怀念。除此之外,女性心理常受到社会为其制定的角色、地位,以及与男性不同的生活经验影响,而胡春香身处的传统社会,女性所遭受的约束和不平等待遇往往引起她们的反抗心理。

胡春香的言性诗不但表达了她对父权社会的控诉,还充满了生殖崇拜的色彩,表现出对生命的维护和尊重,不但构成和体现了生命的意识,还表达出诗人对美与爱的渴望和对生活欢乐的执着追求,亦是对生命诞生及其生理特性,以及两性闹系的理解。

 汉文化与越南本土文化的结合
胡春香的诗虽然带有明显的民族色彩,但她的诗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受到汉文化影响。

她所擅长的字喃律诗(又称国音诗、韩律诗)就是以汉文化的格律诗的格律,配上越南本土特有、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字字喃写成,也是以汉文学的古雅形式包装越南民间的通俗内容。胡春香的字喃律诗达到成熟阶段,并且使字喃诗的发展达到顶峰。而字喃律诗格律甚严,必须通晓汉文才能写作,胡春香的汉文化功底不言自明。

运用中国典故写越南的人事物

题材方面,胡诗也深受汉文化影响。胡春香写诗经常稽古用典,这些典故有不少是来自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在《胡春香汉喃传诵诗选中》,字喃诗部分40首当中有8处用典,《琉香记》部分有17处,而题下龙湾的五首汉诗更有23处借取中国典故。她的两首题为《问月》的汉诗都有用到中国传说所述月中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典故。《与山南上协镇官陈侯唱和十首》(其一)则用了司马相如以《凤求凰》琴挑卓文君、蔡琰流落匈奴后归汉写《胡笳十八拍》、唐传奇《离魂记》与据此改编的元杂剧《倩女离魂》的典故。她还在多首诗用到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桃源」典故,包括《昼寝少女》、《寄山南上镇协陈侯二首》、《棹歌声》等,而《咏菊花》一诗还直接提及陶渊明,表达她对陶渊明高洁人格的赏识。描写下龙湾的五首汉诗则用了《庄子》的「涉海凿河」和「负舟藏壑」、中国神话中的水神冯夷、中国宋朝书法家米芾、高士王冕(字符章)的典故。从这些用典的例子,诗人可以含蓄地表达感情和寄托,诗篇亦显得高雅清丽,也反映出她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谙熟。

 从中国通俗小说中撷取题材
由于字喃文学是平民文学,不少字喃文学作者都从中国通俗小说中故事情节写成喃字小说。胡春香则从纵谈闺帏床笫的明代通俗小说中撷取题材,作出大胆尝试与创新,写成不少言性诗,这些诗在两性关系的关注视角方面与中国明代作家的艳情作品不谋而合,亦令人隐约觉察到中国俗文学对越南文学、文化影响的痕迹。而胡春香把中国文人历来奉为高雅的格律诗「俗」化,用大量的暗语、隐喻来表达男欢女爱内容,也把原来属于中国高雅文化的格律诗与越南平民文化结合。

 受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影响 
 除了常用中国典故外,胡诗的思想内容方面也受到中国传统的儒(儒家思想)、释(汉传佛教)、道(道家及道教)宗教与哲学以及「三教合一」、「三教同源」特点所影响,在作品中把儒、释、道思想交融,既受到汉文化的熏陶,也秉承了越南传统文化精神。

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内容
自儒学从中国传入后,经过广泛传播、潜移默化,儒学成为越南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春香生活的年代是越南的儒学走向衰微、批判传统的动荡时代,她面对儒学的态度也是复杂的。她赞成儒家的积极入世、经世致用,如《抒怀》一诗就抒写出自己希望施展才华为国效力的高远抱负,《咏闲居》表达出对民间疾苦的无限关切。这些诗都有着关心现世、忧国忧民的儒家精神。即使是情诗也不忘言志,如《熏风得梦志与我看因述吟并记》除了诉说柔情蜜意之外,还劝对方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可见胡春香除了重视爱情,还关心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与儒家以诗来「缘情以言志」的思想相通。

与佛教相关的内容

汉传佛教在胡春香身处的时代是不少越南人的精神寄托,胡诗中流露的佛教思想鲜明地反映时人的精神和心理特点。描写佛教遗址的《香积洞》一诗虽有讽刺意味,但亦有表达对佛教的敬畏和 赞美,她先描绘香积洞内外的天然美景,引起读者对宗教神秘的向往;再揭示出主题,描写香积洞有不少香客前往参拜,表现出诗人敬佛之情。《师父寺圣化寺洞》 是表达虔诚的信徒为朝拜高僧、为得道而不畏艰苦。除了赞美外,胡春香的诗也反映了当时佛教的一些情况。在黎末阮初,佛教在越南发展停滞不前,一些僧侣并非真心求道而修行,草率入佛门、半途而废的亦大有人在。《香积洞》和《淫僧》也就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尖刻的讽刺。虽然如此,民间仍然保留源自中国、到佛教圣地上香礼拜的习俗,这是因为动荡之世,人们寻求精神寄托,另一方面却又因为庙宇的凋蔽和当地的民俗而将原来的仪式简化。因此胡诗也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抑佛而民间崇佛的现象,以及汉传佛教在越南的发展和变化。

胡诗也体现中国禅宗的思想,并把禅意融摄在一些本土题材中。如汉诗《棹歌声》就通过描述下龙湾的自然风光去流露空寂的禅佛之趣。诗人陶醉在美景中,诗的画面也随着诗人的心境从 现实转为虚幻,从而悟到诗境,「觉」字点明诗人把心中所悟化为诗,为诗赋予禅意,并把诗从一般写景山水诗提升到「理趣」的高度和成熟的艺术境界。喃诗《游 看春庭》中,诗人从写景,再感悟到世事沧桑变化,没甚么亘古不变的事物,最终进入无我之境,妙悟到「空即有」、「心中即佛」。诗人通过欣赏和体察自然景 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禅的博大宏深,以及由此引发对人生和生命追求的终极感悟,令诗篇托意高远,表现出一种领悟佛性禅宗的灵性。

与道家或道教相关的内容
胡春香多首写景山水诗中都透露出她倾心于逍遥自在、听其自然的道家思想。喃诗《庆馆》藉描写地处高远寂寥、景色清幽宜人的庆馆,抒写出诗人融入其中尽情观赏风鹞飘飖的欢趣,尽显超然物外、回归自然、逍遥自在的道家情怀。而《游西湖忆友人》则在写越南西湖景色如诗人思念友人之情那样没有改变,惜别的诗句中字里行间隐约流露出青烟飘飖的道家氛围。

由道家思想结合原始巫术所形成的道教也影响诗人的创作,道教的神仙崇拜和神仙传说都为诗人带来灵感,如题下龙湾的《渡华封》一诗就描绘了下龙湾日暮时色彩缤纷、形态万千、统一和谐、生机勃勃的美景令诗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仙洞和水晶宫,带有道教求道寻仙的意味。另一首题下龙湾的诗《水云乡》更同时显现诗人受道家和道教思想影响,诗人面对下龙湾的山光水色,特别是有如蜂房的的山底石洞时,就联想到道家经典《庄子》中「涉海凿河」的典故与痴狂的米芾,并嗤笑他流于世俗、追求名利的行为;而她看到渔人背负舟楫藏于山壑的情景则勾起对「当世大略」、不慕功名、甘于归隐的高士王冕的追思和敬仰。下龙湾的朝暮都令诗人陶醉,结尾通过描述打渔郎独自泛舟寻找仙乡表达自己隐居山野、独自修身养性的愿望。全诗把现实景物和传说仙境结合起来描写,有一种飘逸的风格,亦与道家精神相通。

 三教合一的内容

除了在不同诗篇分别表现儒、释、道思想,反映当时三教融合的现象外,深受汉文化影响并且秉承本国文化精神的胡春香一些诗还同时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精神,且表达了三教归儒的观念。如题下龙湾五首中的《眼放青》中,诗人由所见的嶙峋怪石联想到科举三甲人物和他们写下的不朽华章,又通过五丁力士的形象表达对神力的赞叹和敬仰,接着又联想到高僧谈经。「三甲」、「神力」、「高僧」分别是代表文治武齐的儒家思想、信奉神力的道教思想、普渡众生的佛教思想之意象,诗人把这些意象融为一体,达到「三教归儒」的深邃内涵和高远境界。而胡春香入世从儒、出世从佛道的观念,也令作品刚柔并济,也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审美倾向的巧妙结合。

胡春香 - 评价

胡春香的诗属于较为多层次、多含义的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生活经验的人当中常会有不同的评价,甚至同一人在成长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解读。除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时代精神外,平民化色彩和维护女权的意识也是她的诗主要的特色,这些特色历来被人们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如把胡春香诗翻译成英文并编成诗集《春华》(Spring Essence)的美国诗人约翰巴拉班(John Balaban)表示:「胡春香在自己的时代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今天也许依然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群的诗人。这不仅仅因为她融合了高雅文学的传统和早期的街头语言,她的诗文中还蕴藏了女权主义等当下生活的主题。」但另一方面,由于她的诗常涉及描写,也引来不少批评,尤其是正统儒家文学所不容。正因如此,从古到今胡诗一直引起不少争论和批判,由1960年代至今,越南文学家对她的评价一直争论不绝,被称为「胡春香现象」。

对题材的正面与反面评价
由于胡春香的诗颠覆了父权社会的传统观念,挑战了传统社会的禁忌,又涉及不少题材,大胆表现出自己有追求与情欲的权利而毫不感到羞耻,封建统治者就把她的诗批评为「淫」、「俗」,并且认为她是越南文学上的污点,也玷污了他们理想中的越南女性形象,把她的作品排斥在越南正统文学之外。直至现在,一位女诗人涉及太多和情欲题材的描写,仍然是社会标准难以接受的,即使在新时代的角度去理解,很多文学评论家仍然用较为慎重的态度评论她作品中的意象,例如略而不谈,或用同情的态度给一些模糊的评语。不少研究者在肯定胡诗艺术手法和反封建意识的同时,往往讳言一些违反传统道德的内容,其实这是忽略了不同读者与文本的互动,以致陷入胡诗既可以使人联想到淫与俗,又可以令读者不感到淫与俗的矛盾中。而现在一些学者亦认为她作品中某些较为露骨的性描写是损害作品艺术价值的「秽笔」。

其实淫俗与否的问题并不存在矛盾,而是在于判断标准的 不同,而非互相推翻,而「双关语」的评论向来是胡春香研究中最为瞩目的一点。当代越南诗人兼研究者春耀认为胡诗的「双关语」并非淫或俗,而是以题材和 民间俗语去讽刺当时社会生活和现象,并表现出一种叛逆的态度。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看,使用双关语是女性在父权社会里夺回发言权的唯一方式,而胡春香就是运用父权社会中男性知识分子惯用的「武器」去挑战和对抗他们,敢于反叛固有的禁制与忌讳,以自己的智慧去谴责当时社会的伪善与荒谬,以不凡的才智去用暗示、隐喻来避开社会禁忌,以诗篇为女性的自由发声。此外,一些人如越南学者阮德平(Nguyn Dc Bình)在《文艺》(Vn Ngh)月刊第62期所言,胡春香不仅是一位女性主义者,而且是一个有勇气对抗一个充满妖邪之社会的女性。

 雅俗共赏作品的赞扬
约翰巴拉班认为胡诗融合了高雅文学的传统和早期的街头语言,他在《关于胡春香》(About Ho Xuan Huong)一文中,指出她以代表越南庶民阶层的喃字写作比使用代表士宦阶层的汉文更 能代表民间的声音。他认为胡春香的诗雅俗共赏,有如同时写两首诗分别给位处社会下层的庶民阶层及位处社会上层的士宦阶层:庶民阶层从诗中看到民歌、谚语和 乡土常识的影子;崇尚汉文化的士宦阶层也与她以诗唱和,丰富了她的语言艺术技巧,亦为她提供保护。她在诗中表现之丰富的语言技巧、俏皮幽默的方式、富民族色彩的本土语调、精神上的渴望、对爱情的强烈渴求、以及对社会腐败的愤慨都增强了。甚至觉得她如此大胆地对封建制度表示蔑视、不屑和讽刺而没有受到严惩,并且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存,是由于越南人重视诗的传统,让她能用卓越的诗歌艺术技巧来以诗代言,毫不忌讳地说出心底话。、

反封建陈腐以及女权意识的肯定
胡诗无论是双关语还是稽古用典,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她对世俗社会和封建名教礼法的厌弃和对黑暗的叛逆、反抗与嘲弄,以及对爱情的向往,令不少读者产生共鸣。在主流意识的评论中,不少学者均同意胡春香的诗具有反封建意识。

胡春香是越南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而寂寞的声音,她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勇气和胆量去挑战陈腐思想,引起当时越南社会共鸣。当其它学者独善其身、沉醉自然或缅于醇醴的时候,胡春香却独自以欢快的情绪,用她的诗去对当时充满不公义的越南社会作出反叛的控诉,表达出女性的愤慨[5]。而美国诗人亨利米勒为美国女作家艾瑞卡琼(Erica Jong)在1976年出版的小说《怕飞》(Fear of Flying)撰写的序中说:「她写作像男人,然而她是个完全女人的女人。在很多方面她都要比很多男作家直接和坦白。」

其它
除了认为她的诗淫与俗的批评外,有人指出她的《熏风得梦志与我看因述吟并记》表示不惜以分手作为代价,劝导情人熏风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应儿女情长,就认为她是个热衷功名利禄、追逐荣华富贵的人。但亦有人认为她生活在动荡的时代,除了追求爱情、满足个体欲望的小人生之外,她更关心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大人生,并认为她劝情人以国家利益为重是为了夫贵妻荣的看法是流于片面的。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