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伦

简介: 杨爱伦(Ellen Young,),美国首位女性亚裔州众议员。杨爱伦祖籍广东,从小生长在台湾的部队家属大院,1977年只身来到美国。此后在美国的经历是当年年轻的爱伦完全没有想到的。离婚、再婚、家庭暴力、车祸、忧郁症接踵而至,重重磨炼让她最终学会“不自怜、不自悯,靠自己站起来,停止哭泣;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救后帮助别人。”30年来,她在社区做义工超过28年,即便是怀有身孕时也没有停止。
[展开]

杨爱伦的个人经历

杨爱伦(Ellen Young,),美国首位女性亚裔州众议员。杨爱伦祖籍广东,从小生长在台湾的部队家属大院,1977年只身来到美国。此后在美国的经历是当年年轻的爱伦完全没有想到的。离婚、再婚、家庭暴力、车祸、忧郁症接踵而至,重重磨炼让她最终学会“不自怜、不自悯,靠自己站起来,停止哭泣;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救后帮助别人。”30年来,她在社区做义工超过28年,即便是怀有身孕时也没有停止。

杨爱伦 - 生平简介

杨爱伦出生在台湾,母亲是江苏人,父亲是广东人,她从小生长在眷村(台湾的部队家属大院)。小时候,杨爱伦在学校常常受欺负,挨了打也不敢还手,只会哭。有一次,一个女孩子仗着人多势众,欺负她。她实在气不过,咬了那个女孩子一口,人家反倒恶人先告状。为了使她学会勇敢,妈妈要带着小爱伦去找那个女孩讲理。但即使有妈妈壮胆,爱伦还是不敢去。

说到这里,杨爱伦笑了,“不知道那时候我为什么那么胆小。但是后来,那个女孩成了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她在香港发展得很好。每次我去香港,就住在她家,还拿着人家的钥匙随便出入,跟在自己家一样。这次宣誓就职,她还特意从香港赶来参加呢。”

杨爱伦的胆怯,遭到了妈妈的严厉批评:出身军人家庭、长在眷村的孩子怎么可以如此怯懦?妈妈恨铁不成钢,这使小爱伦心里受到了震动,她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转折点是在14岁,那时特别看不惯别人受欺负,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我到处打抱不平,行侠仗义,性格完全变了一个样,从自卑自怜,变得非常自信,勇敢了。”

从此,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杨爱伦,开始偷偷接济周围生活更加困难的小朋友,这也是她“服务社区”的源头。一次,一个同学家里困难交不出学费,爱伦在同学中发起募捐,短短一个月,她就为那位同学筹到了60万台币(旧台币,相当于一个学生一年的学杂费),杨爱伦第一次尝到帮助人的快乐。“我发现,让自己和别人快乐原来那么简单,在关心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得到极大的快乐,变得越来越开朗,还练出了胆识,练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杨爱伦

杨爱伦 - 杨家有女初长成

杨爱伦总是被形容为“精明强干、坚强勇敢”。她从小是个害羞的孩子,常常是躲在大人背后、拍照时往后退缩的小女孩。

从杨爱伦上中学开始,她的性格便逐渐开朗起来。或许是青春期的叛逆,杨爱伦总是向往自由,渴望独立。走过了那段青涩的叛逆期,杨爱伦对将来道路的方向看得越来越清楚了:无论去哪里,我要出去闯荡一番。

眷村里总是传来这样的消息“某某家的女儿去美国留学了”,“某某家的儿子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每当杨爱伦的爸爸听到这样的消息时,总是在饭桌上对她说:“我们家要是能出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博士生就好了。”或许杨爸爸只是随口说说,但杨爱伦却一直记在心里。

25岁那年,杨爱伦在台湾一家大型公司当副总经理。当时公司要在美国开办分公司,听到这个消息时,杨爱伦第一个把自己推荐给公司。

她回忆道,那时候很少有人想要出来闯荡,不少人认为她想放弃这么高薪的工作而一个人去美国闯荡时,都以为杨爱伦疯了。那天,她在饭桌上告诉爸爸:“我要去美国工作,虽然不是读书,但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得到这个机会。”

聪明伶俐的杨爱伦得到了公司的赏识,心怀雄心壮志,她于1977年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父母去飞机场送她的时候,她高兴地向父母挥手:“别想我,我在外面闯荡两年,见见世面就回来。”当时的杨爱伦根本没有想到今天在美国参政,她只想趁着年轻,做一番事业,让眷村里其他的家长也在饭桌上说一句:“隔壁杨家的爱伦去了美国工作。”

杨爱伦 - 品格坚强

到美国后,杨爱伦仍然发挥着她那份热烈的“义工之心”,哪里需要人,她就去哪里做义工。1979年,已有身孕的杨爱伦也没有停止做义工。她常常对女儿说:“知道吗,你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就和我一起做义工啦。”女儿季华珊出世还不到一年,杨爱伦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脊椎神经被压迫,全身动弹不得。除了手指能动之外,她全身处于瘫痪状态。

杨爱伦回忆起那段苦涩的经历,几度哽咽不能言语,但眼泪始终没有掉下来。她说:“我知道我不能倒下去,如果我不能动,孩子怎么办。那时候我知道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也是为了别人而活着。”

那一年除夕的早上,杨爱伦接到了妈妈的贺年电话。电话里传来了父母温暖的问候,还有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浑身不能动弹的杨爱伦正躺在床上,刚刚学会走路的女儿趴在床边哭喊着要妈妈抱。

性格刚强的杨爱伦不想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父母,她打起精神,向平时一样问候妈妈。可听到妈妈的问候让她一下子陷入悲痛当中,当天是过年,她不仅没办法做饭,就连起身抱抱起女儿都做不到。在沉默了几分钟后她终于哭了出来。

母亲得知杨爱伦母女俩生活无法自理,立即飞往纽约照看她们。杨爱伦说,她这一辈子经历过的困难很多,但她对家人总是“报喜不报忧”,只有那一次她以为自己的生活陷入了绝境,才会和家人诉说。有了家人的支持,杨爱伦很快康复,半年之后她便可以独立行走。但车祸留下的后遗症也影响了她今后的生活——脊椎受伤,不能拎任何重物。

杨爱伦很庆幸自己能够逃过此劫,她对记者说,经历过瘫痪,才知道人的一生健康快乐是多么重要。从此以后,杨爱伦像一只“浴火凤凰”,更加坚强。

杨爱伦 - 成了单亲妈妈

女儿两岁半时,杨爱伦成为了单亲妈妈。遭受家庭暴力、失去工作,杨爱伦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另一种困境。每当她想要大哭,想要放弃时,看着身边乖巧的女儿,她就会告诉自己“为了女儿,我要好好过下去。”

杨爱伦听说在美国当医生或者律师都会有不菲的收入,但没有攻读过任何专科学位的她,也只能在报纸上找律师助理之类的招聘广告。经历过磨难的杨爱伦显得越发自信,她告诉律师楼“我会说英文、普通话、闽南话、广东话,还有台山话,如果你们不聘用我就太可惜了。”果不其然,对方被杨爱伦的自信和才华所吸引,聘用了她。每个星期杨爱伦都在律师楼上三天半的班,其余时间照顾女儿。

每天早上她都要把女儿送去邻居家看管,女儿泪眼婆娑,抱着她的腿喊“妈妈,我不要去邻居家,我要和你在一起。”母女俩每天都要经历这么一场“生死离别”。对于她们来说,对方就是唯一,对方就是她们生活的全部。

杨爱伦 - 母女情深

继承了母亲的聪明伶俐,季华珊从小就学习成绩出色,总是给妈妈带回来奖状,这是对杨爱伦最大的欣慰。季华珊从两岁半就开始和杨爱伦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她们彼此理解,互相支持。母亲为女儿付出,女儿为母亲骄傲。杨爱伦称女儿是“乖巧温柔的宝贝”,女儿称她为“世界上最能干的妈妈”。

1989年,台湾某机构为常年服务社区的杨爱伦颁发了“海外优秀青年奖”。同年,10岁的女儿季华珊也得到了128公立小学颁发的优秀学生奖。母女俩就像赛跑一样,一起得奖、一起成长。

今年上半年当杨爱伦宣布要竞选纽约州众议员职位时,女儿毫不犹豫辞掉了华尔街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全力帮助母亲参选,成为了她竞选办公室主任。杨爱伦说:“我知道女儿为了我牺牲很大。”但女儿却说:“为了妈妈,就算付出一切也不是牺牲,那是我心里想要做的。”

杨爱伦脊椎受过伤,手里不能拿重物,女儿便就成了她的“小跟班”。在超市买菜时,是她的“菜篮子”;参加会议时,是她的“公文包”;在街头竞选时,自然就是她的“左右手”。这对默契的“母女搭档”竟然配合得如此完美。

杨爱伦 - 融入主流社会

“因为不参加选举,就无法融入主流社会。”杨爱伦说得很干脆,“华人移民都把精力放在维持生计上,长期以来参政意识弱,墨守‘自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信条,意识不到参政实际上是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在立法机构中,听不到华裔的声音,我们的特定诉求得不到反映,就无法改变华人的处境,永远处于边缘地位。自己的权益只有靠自己去争取,而参政就是必由之路。”

为了推动华人参政,杨爱伦从最基础的选民登记做起。她不知道站在街上拦过多少华人,为他们进行选民登记,动员他们参加投票。女儿季华姗从9岁就开始和妈妈一道在街头进行选民登记。“同时,我还要追踪、动员选民在选举日出来投票。开始人们不理解,我遭遇过不少白眼。”

杨爱伦只有一个信念,要让更多的华人移民参政,在立法机构听到华人的声音。为了加强与选民的联系,敦促他们投票,1994年并不富裕的杨爱伦花费1000多美元,买来一台电脑,用于查阅选民资料,进行选民教育。

杨爱伦 - 成纽约州众议员

杨爱伦将成纽约史上首位华裔女州众议员

杨爱伦在州参议员斯塔文斯基、刘醇逸和季华珊等人的陪同下步入美心酒楼,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无以伦比的兴奋。刘醇逸进门后大声的喊着,“我们来欢迎纽约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女性州众议员!”义工和支持者们应声起立鼓掌,人潮将杨爱伦包围,记者登上椅子和饭桌对着杨爱伦及其竞选团队的成员疯狂摁动快门。法拉盛崭新的历史,便在如此欢庆而激烈的场面下产生。
杨爱伦赢得36.27%即1889张选票

根据选举局的数据,杨爱伦赢得36.27%即1889张选票,郝理升赢得22.93%即1767张选票,而朴容范赢得了29.80%即1552张选票。按照这样的数据计算,杨爱伦和郝理升的差距为122票,但是杨爱伦竞选办公室策略长Evan Stavisk宣布的数字是140票。Stavisk坚称,如果有人挑战选票统计结果,也必然是徒劳的。“因为140票足够说明杨爱伦优势的显著,不管谁对这个结果发起挑战,它都经得起考验。”

杨爱伦的陈词并没有想象中的长,她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一一点名感谢身边的支持者身上。杨爱伦最后特意把季华珊推到了前台,她说,女儿从来不计较付出,陪伴她走过竞选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女儿很可能成为她的州众议员办公室主任。

在致谢的过程中无数次被迫停顿,眼中闪着泪光,好象不努力克制就会哭出来一样。在和女儿长时间拥抱的时候,杨爱伦闭上了双眼,身边的斯塔文斯基和刘醇逸不断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杨爱伦表示,她甚至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她实在太高兴了,她相信她会更好的服务这个社区,决不辜负支持者的信赖。

险胜对手突显华裔投票率不高

福寿老人中心主任王能说,他从始至终都相信,杨爱伦绝对会赢,因为只有她是符合选贤能标准的。杜彼得说,竞选是暂时的,朋友是永远的。从今以后,这个社区的各方各派应该更多的谋求合作,而不是走向分裂。

25学区委员朱宝琳说,她的态度从未改变,华人当选是社区的骄傲,大家将来应该放下彼此的成见,步调一致,放眼未来更宽广的合作空间。

选民协会共同理事长叶汉中表示,他个人感觉华人本次投票率不如韩裔,这也是杨爱伦没能获得更高票数的原因之一。叶汉中强调,华裔选民不出声对于整个社区的利益是有负面影响的,哪个族裔投票率高,才能说明哪个族裔在政治舞台上拥有更高的地位。

杨爱伦 - 相关评价

杨爱伦遭遇过不幸,但她又很幸运拥有如此众多的支持者。20多年前,她从未想过能在美国参政,做一个民选官员。20多年后,杨爱伦走着一条自己坚信不疑的道路,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她说:“凡事都有两面性,输赢、哭笑对于我来说都很珍贵。如果没有过去的磨练,就不会有今天的杨爱伦。人的一生不会都顺利,我学会了在困难中激励自己,让自己学会往前看,就算是爬,也要向前爬。”

有一种女人,她会因为岁月的变迁和磨练蜕变得越来越坚强,她就像是浴火后的凤凰,在熊熊火焰中重生。杨爱伦,就是那只涅磐凤凰。

杨爱伦 - 参考资料

[1] 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other/news/2006/11-06/815844.shtml

[2] 新浪 http://news.sina.com.cn/w/2006-09-14/091310016306s.shtml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