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若和

简介: 赵若和,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10世孙。白鹿无涯所著小说《人骨拼图》中的人物。
[展开]

赵若和的个人经历

相关作品

白鹿无涯所著小说《 人骨拼图》

人物生平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亡。 赵若和为逃避元兵追拿,改姓为 黄,在 漳浦择地建楼,终世隐居。 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御史 朱鉴处理 赵若和孙子黄明官同姓通婚案,查阅族谱后,奏报 朝廷,恢复赵姓。明隆庆五年(1571年),赵若和第10世孙 赵范任浙东 按察司兵备道副使,衣锦还乡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新扩建 赵家堡。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赵范之子赵公瑞,考察 开封、 杭州宋代两京建筑布局,扩建外城,增加不少仿宋建筑和怀宋题刻。

个人作品

赵家堡族谱《赵氏本末序》

赵若和

予闻作谱者,皆曰水有一源,人由一祖,此理自然也。夫子之分河海支流散殊,不以源推之孰记其由?人之先后,南北异处,不以祖宗之,孰知其真,斯言诚有确之,吾之祖涿人也,相传为京兆尹广汉之后,祖父弘殷为周洛阳禁卫将 检校;祖母杜氏生、太祖仕周,为 点检,受 恭帝禅,乃封其子 德昭等为诸王,溺爱其弟。光羲,承正统,传之孙,至微宗钦宗, 金人入汴,拘逐太宗子孙殆尽,遂南渡,历自,太祖七世孙伯琮,后承太祖之旧业,继受高宗之别都,传光、宁、理、度四宗复被胡元牵制,迁都于闽,传少帝,元兵逼侵、吾乃奉先帝挈家驾船逃难,移之广东新会之崖山。噫,当是时,忠臣烈将,武夫精卒,尚有数万人,粮食赖伍太师家为饿饷,党未乏绝。予亦托万之天缘,乃缔太师之女,不期年,元兵且至,连日大战,吾知势已败、与许达甫黄侍臣等以十六舟夺港而出,遇陈宜中在广崖之浅澳大会,欲往福州,以图匡复王室。船到广东南澳之七十余里,飓风大作,宜中船破,遂登合浦(今福建东山县陈城村,距南澳70多里,南北宋称合浦,明称泊浦,清称碧浦),予冒至浯屿(今年龙海市境内)之东,船亦失其杠具,就于浦西(今福建漳浦县内)登岸,后徙鸿儒积美居焉(现为赵家堡),噫!当是时,天祥被执,世杰、秀夫负帝溺海,内无良将,外多强敌,大势已去矣!人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果然。吾观太祖受禅之际,起于陈桥,得其众心,加以黄袍,共立为天子,志气雍容。晋王诸弟,太后命太祖传位匡义匡美及德昭,国有长君,社稷之福,遂命赵晋为誓书,欲传长久,一堂欢笑,言色自若,共享富贵,以乐太平,不亦喜乎。噫!不二世,岂意太宗悖逆天伦,故违母命,自贪富贵,肯肉相残,谋其兄长,谋其弟侄,传位子孙,得母愧乎?惜哉!人之不善、天理所不容,神人所共怒,观金人入汴,拘王子王孙公主附马后宫诸嫔,前后三百余人,皆被除数杀戮,天理昭彰,受此重报,不亦宜乎。然此之报,不能补救兄弟灭天伦违母命之罪,劝赵氏子孙莫太宗也。及至高、光、宁理、度、诸君,继承正统,怡于秦桧,贾似道之徒,杀贬忠良,听信残言,传帝丙,则大事又去矣。呜呼!当是之时,虽得天子之名,然得地者十中无一,兄南弟北,颜色沮丧,无所可依,各妻其妻,各子其,再欲共享富贵,胡可得乎?天之降祸世有胡元,予自逃生,讳姓黄氏,居于浦西,后徙积美鸿儒占籍居焉,造置产业,以度时光,终身抱恨,未当开口对人言。曰:“太后以吾二臣之忠贞、故敢以王托我,二臣,既不能竭力匡复以报太后,又不能保全王身以存赵祀乎?况王又求切,此正危迫存亡之秋,愿自保重慎勿轻出。”故终留 肉之所。吾承上祖图藉,遗像玉牒,公据史实,逃难之际,付托伍家。今无可修,中间备细之详,只略记其首尾一二而已,其先世之死生时日坟墓坐向,袭封王侯郎官之事迹,全无可证。惜哉。!吾今衰老,终莫能见也。老身殁后,吾子孙有志者,勿以疏远为辞,勿以跋涉为难,将遗下之玉牒,到彼一会,则见明矣。

赵若和

太祖有遗言,吾族无亲疎,世世为细蔴,赵氏之子孙宜深志之。吾在崖时,娶斗洞伍太师之次女玉蕊,生于咸淳三年丁卯十一月七日日午时,其人素淡寡言,能尽妇道,与吾痛齿相爱,谁知天不从人,胡元侵惊,欲舍不能,乃相携愿同死生,伍氏以刀掷地,怒曰:“大丈夫当全躯图远大,兴师匡复,以从民望,诚为万世之功,勿以贱妾微躯之故,而忘三百余年之天祚乎?古人有一成一旅而中兴者,今文武百官皆备,君力为之,得无效乎?”言毕,欲自杀,吾乃止之大号于天,相向而哭,诀别于中庭,遂与许达甫等漂泊至此,造置产业,上以供祖之时祭,下得以传吾后之子孙,汝辈子孙,亦当志其源可世。临书涕泣,不知所云。

元丙辰正月朔日(公元1316年)

宋魏王十一世孙 若和郡王书

录自《赵家堡赵氏族谱》

更新日期: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