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米勒

简介:汉斯·米勒,内科专家。生于德国。1939年7月来中国。曾任延安和平医院门诊部主任、晋东南国际和平医院医生、第十八集团军卫生部流动手术队队长兼129师医务顾问。 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历任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沈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儿科系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北京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于1994年12月4日逝世。
[展开]

汉斯·米勒的个人经历

汉斯·米勒

汉斯·米勒(1915--1994)内科专家。1915年生于德国莱茵区杜塞尔多夫城。


 

  1933年中学毕业后到瑞士,进入 巴塞尔大学医疗系学医。1939年获 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 博士学位。1939年5月到香港,通过宋庆龄领导的保卫 中国同盟会见了 廖承志,同中共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1939年9月,经廖承志和 爱泼斯坦介绍到 延安,并将国外援助 中国抗战的600箱医药用品和1辆大型 救护车送往延安。在延安,他见到了毛泽东,并参加了八路军。一个月后,随印度医疗队到达太行山区。1943年1月,返回延安,在联防司令部 门诊部当医生,后在 国际 和平医院担任内科主任。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他和中国军民一起战斗 在太行山上,为抗日战士治伤救命;在延安国际和平医院里,他救治了无数名伤病员。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冀察热辽军区野战总医院院长。解放军攻克天津后,他随军进城,同早在1945年就参加八路军医院工作的日本护士中村结婚。

          新中国建立后,他于1951年1月加入中国国籍,195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儿科系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内科教授。

          1971年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1983年后任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顾问。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汉斯·米勒

          70年代初,他根据我国肝炎流行的实行情况,积极组织力量开展防治乙型肝炎的研究工作,亲自从日本引进较为先进的诊断技术及疫苗制作技术,以北京医学院人民医院为基地,开始乙型肝炎研究。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在他的指导下率先研制成功国内第——批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并将其在人群中试用,使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对所分管的学校外事工作、医疗工作认真负责,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中国工作的55年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1989年11月15日,国家卫生部授予他“杰出的国际主义白衣战士”荣誉证书。

           1994年11月4日逝世。

            撰有《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等论文,与路易·艾黎合著有《西方的帝国主义在中国》。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