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强

简介: 吴光强,河北秦皇岛人,一直从事汽车先进设计与仿真理论及方法、汽车非线性系统与结构动力学及其智能控制,以及汽车主动安全性,特别是整车动力学集成控制及各种自动变速器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发起创建了“中日联合汽车先端技术研究中心”与“同济-萨克斯液力传动联合研究所”,并为其负责人。
[展开]

吴光强的个人经历

人物经历

1988 吉林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学士学位;

1990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4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94.08-1996.08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后、副教授;

1996.09-2000.05 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教授;

吴光强

2000.06-2001.02 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汽车教研室副主任;

2001.03-2002.04 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教研室副主任;

2002.05-至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仿真技术研究所所长;

2009.08-至今 通过(日本)东京大学的严格评定,此后作为非常勤正式教员受聘为东京大学客员教授;

2012.01-2012.02(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工程与计算力学研究所,访问教授;

2012.07-2016.09 (美国)密歇根大学汽车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2017.06-2017.09 (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机电系统研究所,访问教授;

2017.11-至今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格特拉克-汽车传动教席”责任教授;

2018.06-2018.09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教授。

学术兼职

1. 国家科技进步奖励评审专家;

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预见专家;

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委员、液力传动技术委员会委员;

4. 上海市汽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专家;

5. 中国标准化汽车变速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6.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SAE Materials, Modeling, and Testing Committee委员;

7. SAE Load Simulation and Vehicle Performance: Nonlinear Components/Systems分会的Organizer;

8.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The Vehicle Design Committee(VDC)ASME委员;

9. 美国先进汽车技术(AVT)分会,AVT-5 Advances in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and Powertrain Design的Organizer;

10. Multibody Systems, Nonlinear Dynamics, and Control (MSNDC)-Modelling, control, and simulation of vehicle dynamics的organizer;

11.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

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Research,责任编委;

1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Performance,编委;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15. 《江苏大学学报》,编委。

主要成果

著作

[1] 吴光强,张曙. 汽车数字化开发技术(普通高等教育u2018十一五u2019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基金资助),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

[2] 吴光强. 汽车理论(普通高等教育u2018十一五u2019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

[3] 吴光强,王会义. 车辆静液驱动与智能控制系统,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

[4] SCHIEHLEN(著),吴光强(译著). 地面车辆动力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4.

发明专利

[1] 汽车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仿真试验台,ZL200610027083.9

[2]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电控装置,ZL200610029724.4

[3] 基于双行星排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ZL200710047421.X

[4] 汽车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台,ZL200710046123.9

[5] 基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ZL200710047422.4

[6] 基于机械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ZL200710047423.9

[7]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方法和系统,ZL200810040360.9

[8] 预测汽车后悬架多轴疲劳的方法,ZL200910054257.4

[9] 汽车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的改形方法,ZL200910055184.0

部分已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双模Plug-in HEV能量管理策略设计软件,登记号:2010SR044419.

[2] 双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设计软件,登记号:2010SR029412.

[3] 液力变矩器叶片改型程序,登记号:2010SR026040.

[4] 车身结构多学科多目标优化设计软件,登记号:2010SR003884.

[5] 汽车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混沌研究的数值仿真软件,登记号:2009SR021460.

[6]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近似解的增量谐波平衡法软件,登记号:2009SR021461.

[7]液力传动车辆动力性、经济性计算及整车匹配优化软件,登记号:2009SR039633.

[8] 汽车制动性能的虚拟试验分析软件,登记号:2009SR05141.

[9] 车辆自动变速器换档品质评价方法软件,登记号:2009SR021462.

[10]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动力汽车优化程序,登记号:2008SR18060.

[11] 基于虚拟样车的仿真与试验程序,登记号:2005SR11315.

[12] 汽车自动变速器开发半实物仿真实验台软件,登记号:2004SR01991.

主要论文

[1] Wu Guangqiang. Status and Perspective on the Motion and Vibration Control of Road Vehicle [C].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tion and Vibration Control, MOVIC 2010, Keynote Speech, 2010.08, 1-12.

[2] Wu Guangqiang, Zhang Deming. Shifting Rule Modification Strategy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Based on Driver-vehicle-road Environment [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10, 23(3): 346-352.

[3] 吴光强,孙贤安. 汽车自动变速器发展综述[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0):1478-1483.

[4] 吴光强,盛云.混沌理论在汽车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10,46(10):81-87.

[5] 吴光强,李运超,盛云. 后悬架多轴疲劳寿命预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6):880-884, 902.

[6] 吴光强,李运超,盛云. 基于虚拟试验场的后悬架疲劳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7(10): 1379-1382.

[7] 吴光强,盛云,方园. 基于声学灵敏度的汽车噪声声-固耦合有限元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2009, 45(3): 222-228.

[8] 吴光强,陈慧勇. 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动力汽车参数多目标优化[J].汽车工程,2009, 31(1): 60-64.

[9] 吴光强,王欢. 液力变矩器研究综述[J]. 汽车技术,2009,40(3): 1-6.

[10] 吴光强,张德明. 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DCT离合器升挡作动方式的研究[J]. 汽车工程2009,31(3): 258-261.

[11] 吴光强,陈曙光,王欢. 液力变矩器叶栅角度参数优化及算法[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6):810-813.

[12] 吴光强. 汽车动力学研究进展[J]. 计算机辅助工程,2009, 1(3): 1-2.

[13] Wu Guangqiang, Fang Yuan.Evaluation of road-induced interior noise of vehicle based on virtual experi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 2008, 48(1-2): 65-80.

[14] Wu Guangqiang, Yan Peng.System for torque converter design and analysis based on CAD/CFD integrated platform [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08, 21(4): 35-39.

[15] Wu Guangqiang, Fang Jie, Sheng Yun.Full Frontal Impact Virtual Proving Ground and Body Energy Analysis[J].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7, 45(10): 939- 951.

[16] 吴光强,杨伟斌,等.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J]. 机械工程学报,2007,43(2): 13-21.

成果

在“Vehicle System Dyna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和《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20余篇,且已有80余篇收录入SCI/EI;出版《车辆静液驱动与智能控制系统》、《汽车数字化开发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基金资助)等专著,出版"Ground Vehicle Dynamics"译著,主编“普通高等教育u2018十一五u2019国家级规划教材”《汽车理论》,这些图书为美国、日本等国的多所著名大学图书馆所馆藏;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1项,负责制订国家标准2项、修订汽车行业标准3项。此外,被评为上海市第八届曙光学者。

吴光强教授掌握英语、德语和日语等外语,其所负责的本科生《汽车理论》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且曾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被推荐申报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所负责的《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为同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并为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已培养出博士后4,博士研究生20余人;培养出硕士生60余人,曾指导过法国留学生2人。

吴光强教授与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地区与国家的著名高校有着合作与交往,曾应邀在东京大学组织的MOVIC2010(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tion and Vibration Control )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Keynote Address)或特邀报告(Invited Speech)。

更新日期: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