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捷平

简介: 范捷平,男,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外语系德语专业,曾任文化部国家外文局《北京周报》编辑,1985进入浙江大学德语中心。1987年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留学,1993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文学理论、汉学硕士学位,获得德国柏林市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师从柏林工业大学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所H.D.Zimmermann教授以及语言与交际研究所U.Steinmueller教授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化学研究。1996年获得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在柏林工大教育系外语教学研究所任教,参加德国DFG科研项目:创新与传统-东西方文学接受,从事跨文化阐释学研究,创建柏林工大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授东西方文化思想比较课程。
[展开]

范捷平的个人经历

人物经历

2000年12月回浙江大学,任德国学研究所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德语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曾任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人文学部主任。外事处处长、浙江大学副秘书长;兼任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译协理事、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翻译学会会长、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作协会员、欧洲华人学会常务理事。担任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编委;浙江大学、浙江省精品课程“经济德语”负责人,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首批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德国基尔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日本筑波大学访问教授。

主讲课程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中国学外国硕士留学生、普通高校本科生)。

德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普通高校本科生)。

文学社会学(普通高校本科生)。

范捷平

德语文学流派(普通高校本科生)。

西方文学理论(硕士、博士研究生)。

日耳曼语言学概论(硕士、博士研究生)。

文学理论基础(硕士、博士研究生)。

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硕士、博研究生)。

研究方向

西方文学理论、跨文化阐释学、文化人类学。

主要贡献

主持浙江大学985工程三期“跨文化研究创新基地”,完成、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省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德语国家当代哲学翻译与研究”子课题《文化与跨文化哲学》,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文学与世界的碰撞-跨文化阐释学研究》,《罗伯特·瓦尔泽与主体话语批评》、《奥地利现代文学》、《德国教育思想概论》等多部。

科研课题

德语当代哲学翻译与研究(主持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3。

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主持子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2011。

中国-东盟国际产业转移与合作(主持), 国家发改委 2010。

瑞士当代文学译介与研究(主持), 瑞士文化基金会、柏林文学研究会 2009。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与宁波镇海区教育强区合作课题(主持)镇海区政府 2008-2012。

柏石曼的中国古建筑及景观艺术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7。

医院数字化管理 (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1231。

德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研究(主持)博世电动有限公司 20061231。

杭州市公共设施国际化标志研究 (主持)杭州市发改委 20060631。

全球化视角下的杭州城市形象设计研究--公共设施国际化标识研究 杭州市发改委 20060630。

罗伯特.瓦尔泽小说中的主体话语批判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61231。

企业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训练 (主持)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20040601。

数字网络技术在大学外语综合能力教育中的理论探索和创新(主持)上海卓越睿新电子有限公司2004。

中德跨文化网络教学(浙江大学、柏林工业大学)(主持) 20051201。

德资企业生态文化交际(主持)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 07 3-9。

荣誉记录

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瑞士政府文化基金会研究奖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作协优秀作品奖(文学评论类)。2012年获柏林工业大学特殊贡献银质奖章。

研究与成果

著作

    专著:《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之《现代卷·第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专著:《文学与世界的碰撞-跨文化阐释学批评》Blaue Aule, Germany 1997专著:《德国教育思想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专著:《罗伯特·瓦尔泽与主体话语批评》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主编:《爱上中国》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王伟平、范捷平主编:《主体话语批评》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主编:《走向欧罗巴 — 中国海外移民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主编:《奥地利现代文学研究 — 第十二届德语文学研究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主编:《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aus internationaler Perspektive》德国iudicium出版社,范捷平、李媛主编:《德语综合教程》第四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魏育靑、范捷平译著:《过时的人(第一、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主编:《商务德语教程基础篇词汇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主编:《商务德语教程基础篇》 练习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译著:《耳没有眼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主编:《商务德语教材提高篇》(练习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主编:《商务德语教程提高篇》(词汇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主编:《商务德语教程提高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译著:《四十朵玫瑰》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译著:《没有旋律的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主编:《Chinese Diasporas in Europe》德国卡塞尔大学出版社 Kassel University Press 2015译著:《散步》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译著:《女人的秘密武器》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范捷平、王伟平主编:《自主性语言学习》开放与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庞继贤,范捷平译著:《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城市》德国Jovis出版社 2000译著:《中国前卫艺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参编:《科技德语》中级教程(Deutsch in Wissenschaft und Technik)浙江大学出版社 1988

学术论文

    身体行进中的文学书写——论罗伯特·瓦尔泽的散步诗学,载《德语人文研究》2019年第1期Certain Features of Codification ofChinese Texts as an Element of a Soci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Through Lingusitic Analyze, Perform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Mathematicalstaticstical Methods. In:Iscience, АКТУАЛЬНЫЕ НАУЧ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МИРЕ,载《现代前沿科学研究》, ISSN 2524-0986,ВЫПУСК 12(44), 12/2018 г. p.99-106, Fan Jieping, Kostenko Gavriil Dmitrievich文学经典影片《埃尔瑟小姐》中的反蒙太奇语言及女性形象研究,载《世界电影》2018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期刊,第131-143页。Rock `n`Roll der Sprache. über die Hoerbarkeit in Peter Webers Roman Die Melodielosen Jahre,in: Archiv für das Studium der neueren Sprachen und Literaturen, 255. Band, 170. Jahrgang, 1. Halbjahresband 2018, S.42-59. A&HCI,Fan Jieping, Johannis Baumann主体话语批评略论,载:范捷平主编《主体话语批评》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S.3-24主体在屈尊中确立 —《亚考伯·冯·贡腾》中的浪漫主义反讽,载:范捷平主编《主体话语批评》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S.53-65主体身份认同:《最后的避难地上海》中的文化混杂现象,载:范捷平主编《主体话语批评》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S.178-186 庄玮,范捷平《没有旋律的年代》中的旋律(über die Melodie in Peter Webers Roman Die Melodielosen Jahre),载《德语人文研究》,2016年第1期,第1-8页欧洲中国移民文化记忆:从都灵到温州的家书研究(1957-1985),载:范捷平、克奈尔主编《走向欧罗巴 — 中国海外移民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S.120-135The Reginal Construction of China in German Civic Education Publications, ICSSD 2016, 2/2,CPCI,Johannis Baumann,Fan JiepingCulturalMemoryofChineseMigrantsinEurope:An Analysissentfrom TurintoWenzhou (1957-1985).in: Beatrice Knerr, Fan Jieping (ed.): Chinese Diasporas in Europe.Kassel University Presse 2015P.159-180.文本编织中的历史空间记忆 — 托马斯·霍利曼的小说《四十朵玫瑰》(überdas Ged?chtnis deshistorischen Raums in Thoams Hürlimanns Roman Vierzig Rosen)。载《德语人文研究》,2014年第1期文学仪式和面具的遮掩功能 — 兼论异域文学中的“东方形象”,载《德语人文研究》,2013年第1期(创刊号)Walserweltweit. Fan Jieping und Robert Walser in China. In: Mitteilungen der Robert Walser-Gesellschaft, 20/2013, Bern, April 2013, ISBN 978-3-9523384-5-2, S. 10-11’Spaziergang’ als Reflexion ueber das Schreiben. Zu Robert Walsers Poetik. ’散步’对文学写作的反思—论罗伯特.瓦尔泽的诗学观。载:Transkulturalitaet. Identitaeten in neuem Licht. Asiatischen Germanistentagung in Kanazawa 2008, Hrsg. v. Maeda Ryozo, Iudicium Muenschen 2012 S.877-882当下和具体的“我们’,载《杭州》,2011年第11期,总第190期瑞士德语文学面面观,载《外国文艺》2011年第5期,总第200期小说《四十朵玫瑰》,节译,载《外国文艺》2011年第5期,总第200期“带着镣铐的英雄”— 罗伯特·瓦尔泽眼中的荷尔德林 (“Ein Held lag in Ketten’. Hoelderlin im Auge von Robert Walser),《Literaturstrasse》(德国国家文学档案馆收藏) 2010/1论文化学转向与学者的文化自觉性,载《外国文学研究60年》,何辉斌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为白搭而写”—论瓦尔泽的羞语症和文学创作的关联性 (IchschreibeesfuerdieKatz.ZudenKorrelaten Sprach-schamundSchriftstellereibeiRobertWalser)《Literaturstrasse》(德国国家文学档案馆收藏) 2009/9Die lerntheoretische Didaktik des Berliner Modells und die Umgestaltung des Faches Germanistik, in: Fan Jieping, Li Yuan hrsg. Deutsche als Fremdsprache aus internationaler Perspektive. Neuere Trends und Tendenzen, iudicium, München, 2009, S.233-241文化学转向中的学者主体意识,载《德语学习》(学术版)2009/1与上海同行,载《杭州通讯,生活质量版》2009年第3期论耶利内克与瓦尔泽的文学主体观,载《外国文学》2008/11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9/1 全文转载论阿尔夫雷德—德布林“中国小说”序言中的进步批评,FortschrittskritikinderZueignungdeschinesischen RomensvonAlfred D?blin, 载《Literaturstrasse》(德国国家文学档案馆收藏)2008/9跨文化交际中模式固见发展变化动态分析,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三期,李媛、范捷平Studien zum Motivwandel des Deutschlernens chinesischer Studierender,in:Die deutsche Sprache in China, Geschichte, Gegenwart, Zukunftsperspektiven, hrsg. v. Ulrich Ammon u.a. iudicium, München 2007, 范捷平、李媛论柏林模式与外语学科改革,载《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1, 范捷平、李媛Durch Unterwerfung zum Subjekt-Druch Unterwerfung zum Subjekt,载《中德文学关系研究文集》,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6论瓦尔泽与卡夫卡的文学关系 On the Lite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Robert Walser and Franz Kafka,载《外国文学评论》2005/11Stereotypisierung von Eigen- und Fremdbild im DaF-Unterricht am Beispiel der IK per Internet,载《Didaktische Reflexionen》2004Stereotypisierung von Eigen- und Fremdbild im DaF-Unterricht am Beispiel der interkulturellen Kommunikation,AAL- Arbeiten zur Angewandten Linguistik,2004Significance of the Signs and Symobls in Benjamenta Institute《论“班雅曼塔学校”的符号和象征意义》,载《外国文学》2005/5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s Learning and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Students in Research University,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研究性大学的外语自主学习与创新性人才培养,载:庞继贤、范捷平主编:《自主性语言学习,开放与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Stereotypisierung von Eigen- und Fremdbild im DaF-Unterricht am Beispiel der IK per Internet Didaktische Reflexionen,2004-10-30荒芜的语言--罗伯特.瓦尔泽小说《雅考伯.冯.贡腾》语言的文学性,载《外国文学研究》2003/10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 (全文复印)论瓦尔泽的小说《雅考伯·冯·贡腾》的现代性,载《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论“Stereotyp”意蕴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论瓦尔泽的小说《雅考伯·冯贡腾》的现代性,人大复印资料,2003-06-01Berliner Didaktik und DaF im Informationszeitalter,德国iudicium出版社,2002哈贝马斯,载《外国教育家评传》,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施普朗格的“文化与教育”,载《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沃尔夫冈克拉夫基的教育理论与教学论研究,载《外国教育家评传》,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布雷岑卡的教育学基本慨念,载《外国教育家评传》,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恩斯特·梅伊曼的实践教育学,载《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Das Eigene und das Fremde 跨文化交际中的自我和他者反思,载《跨文化交际论丛》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Eine reizende, kugelrunde Null. Robert Walsers Ich-Kritik, 载《Ostasienrezeption zwischen Klischee und Innovation》, hrsg. v. Walter Gebhard, 德国iudicium出版社 2000克拉夫基 — 教育理论和教学论研究, 载《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遗传工程 — 人文主义和人文教育的终结?德国理论界关于人文主义的大讨论,载《国外教育理论资料》,2000年第4期Eine Reizende,kugelrunde Null.Robert Walsers Ich-Kritik und struktuelle Korrelate im oestlichen Denken罗伯特瓦尔泽小说中的主体批评与东方思想的性关联 Ostasienrezeption zwischen Klieschee und Innovation1,Iudicium 2000Das Trainingsmodell der Interkulturellen Kommunikation,载《跨文化交际训练模式》,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Sensibilisierung fuer das kulturell Eigene und das kulturell《文化自我与文化他者》,载《Wildauer Schriftenreihe》第1卷,柏林 1999Chinesische Unternehmen im Umbruch 载《Wildauer Schriftenreihe 》第1卷,柏林 1999命运如雪的诗人瓦尔泽,载《译林》1999年第1期’逻各斯’辨误, 载《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表现主义文学大师德布林,载《当代》,台北,1997年第一期,总第100期当我们彼此陌生的时候,汉特克戏剧作品评论,载《当代》,台北,1997年第6期瑞士作家罗伯特·瓦尔泽,载《当代》,台北,1996年第7期从工具文化到技术专制文化,载《当代》,台北,1995年第4期文化自我和文化他者的敏感化,载《德国威尔道年鉴》第二卷,1999复制的幻象世界-论安德斯的媒体批判理论,载《二十一世纪》,香港,1995年第4期Fan Jieping/Xu Yan: Zur Motivation deutschlerneder Studienbewerber: Ergebnisse einer Stichprobe an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aet Berlin, in: Ulrich Steinmueller(Hrsg.), Deutsch international und interkulturell. Aspekte der Sprachvermittlung Deutsch als zweit-, Fremd- und Fachsprache,Verlag IKO,1993

教学工作

    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博研究生)文化人类学研究(硕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中国学硕士留学生)德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普通高校本科生)文本阐释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浙江大学原味课程)现代德语文学流派(普通高校本科生、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程)西方文学理论(硕博研究生)德国文学史(硕博研究生)日耳曼语言学概论(硕士研究生)文学理论基础(普通高校本科生)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硕博研究生)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