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遇

简介:黄奇遇(1599-1667),字享臣,号平斋,晚年自号绿园居士,生于潮州府揭阳县广美(今属揭阳市榕城区),1628年(明崇祯)戊辰科进士,曾任固安县令、翰林院编修,清入关后,任南明永历朝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礼部和兵部尚书。晚年回乡终老,逝于揭阳。黄奇遇为政为人有贤名,明清更迭时,辅助南明抗清,后告老回乡。是揭阳戊辰四进士之一,名列“潮州八贤”。黄奇遇原著有《绿园诗草》一集和《平斋文集》,皆已散佚。现存世者,仅有《揭阳县志》所录的《涵元塔记》一文和《过旧园亭诗》一首,还有一些散处于民间的诗联遗墨。
[展开]

黄奇遇的个人经历

生平简介

黄奇遇,字享臣,号平斋,晚年自号绿园居士。黄奇遇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折算据《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下同)生于潮州府揭阳县渔湖广美村(今属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见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附录.潮汕地区的历史沿革)

黄奇遇出身贫穷,1628年(明崇祯元年)中戊辰科进士,1631年(明崇祯四年)授固安县令。1636年(明崇祯九年)擢升为翰林院编修,参加编撰《熹宗实录》,历任春坊中允兼起居注。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煤山,朱明王朝后裔在两广一带建立南明王朝。黄奇遇初随南明隆武帝抗清,授为少詹事,隆武帝被清兵杀害,1648年(清顺治五年),再出任南明永历朝詹事府詹事,复升礼部左侍郎,后又升为礼部和兵部尚书。时南明朝中大臣,分为吴、楚两党,勾心斗角。黄奇遇遂藉其母丧为名,回归老家,自称“绿园居士”,诗书自娱、教子。据下文史、志,黄奇遇逝,年六十八,为1667年(清康熙六年)。

相关事件

黄奇遇祖先原居住于潮阳坡美(今属汕头市潮阳区),迨元代中叶,先人黄凤溪始迁渔湖(今属揭阳市榕城区),至黄奇遇已是广美黄氏的第11代。祖父黄植槐,号少斋。父黄弘宪,字浩然。黄奇遇共有三兄弟。奇遇居长,二弟洪遇,三弟正遇。

黄奇遇幼时家贫,父常于农余外出谋生。黄奇遇事母至孝,小时便就负起拾粪积粪之责。由于家贫,黄奇遇无法进私塾读书,遂于书斋外静听塾师讲课。他聪慧强记,塾师陈宝石爱怜其才,让免费入私塾读书。后勤奋攻读,终于在弱冠之年考中秀才,接着又考取府学廪生。

1628年(明崇祯元年),黄奇遇上京赴试得中戊辰科进士。这一科,潮州府同榜登第的共有揭阳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海阳辜朝荐,饶平梁应龙、杨任斯,普宁陈所献以及程乡李士淳。因程乡后改嘉应州,后人遂将李士淳计开,称其余七人为潮州后七贤。辜朝荐因在揭阳投考,列为揭阳举子,故与同榜三位揭阳举子一同被称为揭阳戊辰四俊,并建“龙飞首盛坊”于揭阳城宣化街。

黄奇遇

黄奇遇登第后,按例给假四月省亲、完婚。他回乡,由于父亲长期外出务工,他一连数月寻访其父而未得,只得返京候选。但尚未授官,却惊接父亲客死异乡之确讯,旋即挂孝、告假,回乡守制。直至崇祯三年(1630年)冬,黄奇遇终三年之制,孝满服除,方才回京等待起复。

1631年(明崇祯四年)固安县令空缺,吏部拟选能人出任。在京侯任黄奇遇被选上。该县位于永定河畔,邻接京城,属水陆要冲,向来难以治理,前两任县令均因故或下狱或被贬。黄奇遇上任固安县后,常下察民情,得闻县尉不尽守土安民之责,只知敛财扰民、诬良为盗,衙役更是为虎作伥,从中渔利。遂勇锄奸宄,革除弊政,及时按律治罪。还将办案惩奸情况勒以碑石,以儆后人。任政期间,黄奇遇主持修撰了固安县志。

1634年(明崇祯七年),黄奇遇任满按例晋京听候别调。但当时太监张彝宪弄权,黄奇遇不愿与之同流,加上固安建城之事尚未完工,他主动请求继续回固安县继任原职。其时固安城濠沟浅,城墙低矮,军事防御能力差,他朝夕犒劳役工,加紧修筑城垣。资费不足,则率先捐款,一面多方筹资,还将犯人罚没的款项,用于购置铁器,锻制兵器,制造各种大小铳炮,练兵备战,官民人等纷纷响应,短时间内完成了固安城的设防任务。

1635年(明崇祯八年),清兵入侵,明军节节败退,当清兵攻打固安城时,固安的许多官员富户为避兵祸,纷纷带着家眷,携着资财逃往外地。黄奇遇晓喻百姓,坚城御敌,对临阵逃逸者杀无赦,方安定人心。并亲自率兵登城守御,日夜防备。在严令约束士卒的同时,病者送药,寒者添衣。对外乡百姓避乱入城者,他借给粮食,以解燃眉之急。于林木茂密处,虚立边帅旗号,置疑兵,直至清兵主力到来攻城,黄奇遇方指挥炮火轰敌,守住了固安城,避免屠城之灾。后黄调任东安县令。在任期间,改革时弊,废除陈规陋习,剔除摊派银三千余两,甚得民心。

1636年(明崇祯九年),黄奇遇因政绩卓著,皇帝提拔他为翰林院编修,参与修撰《熹宗实录》,任太子春坊中允兼皇上起居注之职。不久其母病逝,黄告假回乡丁忧。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李自成大军入京,崇祯自缢煤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闯农民军,河山为之变色,而黄奇遇尚在守制之中。福王朱由崧于同年五月继立于南京(史称南明),第二年改元弘光,时已是1645年(清顺治二年,即南明弘光元年),六月,福王兵败被掳,弘光朝亡。期间,黄奇遇在家,既因孝服未除,又因耻与弘光朝中擅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共事,故没有前往辅政。

1645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弘光政权亡后,唐王朱聿键继立于福州,建元隆武,即传檄故臣,共匡明王朝。黄奇遇闻召赴福州,辅明抗清,被任为少詹事。当时闽粤两省故臣多前往辅政。降清将领李成栋于1646年(清顺治三年,即南明隆武二年)八月率部陷福州,朱聿键死,隆武政权亡。黄奇遇与兵部主事陈邦彦、大学士陈子壮、监军御史张家玉、简讨陈世杰、副使黄公辅、推官陈子升等从海上潜回广。李成栋乘胜进兵广东,悬赏搜捕抗清明臣,黄奇遇也在搜捕之列。

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政权亡后,朱聿钅粤与桂王朱由榔于十一月分别继立于广州、肇庆,是为南明绍武、永历(次年才改元)。十二月,广州被清军攻陷,广州绍武帝君臣死难,绍武政权41天亡。朱由榔于第二年1647(清顺治四年,即南明永历元年)建元永历。时黄奇遇因在逃亡之中,未及应召。

1649年(清顺治六年,即南明永历三年),李成栋又复归明,湘粤尽复。永历帝由桂林移驾肇庆,特旨征召黄奇遇,授与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主持部事并充经筵讲官。由于江楚渐次收复,捷报频传,加上某些善于阿谀邀功以营利之辈谣传虚假信息,使不少朝士以为早晚间就可以奏凯恢复河山了。乐部马吉翔率先为永历帝组建出巡用的仪仗队,准备好车驾,大献谄谀。诸权贵也跟着仿效奢侈之举,至天天“纵歌酣饮”,“中夜炬烛相望”。黄奇遇进《孟子.禹旨酒义》,痛切指出“狂歌痛饮,何以收匡复之功”。然风气已开,积重难返。但永历帝对黄奇遇更为器重,于1650(清顺治七年,即南明永历四年)晋升其为礼部尚书,并依然兼经筵讲官。

黄奇遇在永历朝任官期间,当时朝中帮派斗争激烈,户部尚书吴贞毓、兵部侍郎万翱等上疏诬奏黄奇遇受黄维的贿赂,黄据理力争,始得澄清。后来兵部侍郎万翱等又多次密谋诬陷,意欲致黄于死地而后快,黄奇遇眼见朝政腐败,仕途坎坷,无法施展平生抱负,于是连上三疏,向朝廷奏清告老回乡,得回归梓里。

黄奇遇致士回乡后,足不入城市,又更号平斋,日坐一塌,著书课子,自号绿园居士,尽日纵情于山水,怡情于诗文,直到寿终。1667年(清康熙六年),黄奇遇逝,卒年六十八,葬普宁鲤鱼沟香山鸡心领(今属广东省普宁市)。

作品一览

黄奇遇致仕后,闭门不出,自号“绿园居士”。他一生所作诗文甚多,原著有《绿园诗草》一集和《平斋文集》,皆已散佚。现存世者,仅有《揭阳县志》所录的《涵元塔记》一文和《过旧园亭诗》一首,还有一些散处于民间的诗联遗墨。

《过旧园亭诗》:

夙昔烟花地,于兹杖履游。

揭山犹历历,榕水自悠悠。

爽气侵江月,清风入古楼。

搀枪今扫净,景物自清幽。

据近人所考,此诗当作于李成栋复归明后,永历帝移跸肇庆诏令黄奇遇辅政,黄应召过揭阳城所作。诗人既借题发挥,以所见山水景物,无限感慨地咏叹了伤败之气(爽气)的侵扰,异族(清风)的进犯,又抒发了灾星(搀枪)已净,景象将清的振奋心怀。立意新颖,词雅韵丽,手法曲晦,内涵深邃,充分体现了这位君国重臣在那严峻的时势中大智大勇的心境。仅此一阕,已足可证见黄奇遇为诗为文的造诣之高。

轶事传说

传说黄奇遇出身农家,家境贫寒,他的父亲经常在农余外出谋生,挣些工钱聊补家用,后来竟一去不归,客死他乡,母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惶惶恓恓,黄奇遇从小就饱尝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为黄奇遇有这种先贫后富,先贱后贵的人生经历,不少反映人情冷暖的俗语,都依附在黄奇遇身上。相传,黄奇遇有三个舅父。大舅饲鸡为生,二舅养鱼为业,皆家道殷实,无奈生性吝啬;三舅父务农,为人厚道。黄奇遇来到大舅父家,舅妈观颜察色,深知来意,遂冷冷说道,“日暮不杀鸡”,置之不理。黄不得不转身朝二舅父家去,二舅妈拒之门外:“黄昏不下池。”奇遇的自尊心受到莫大伤害,决意不转向两个舅舅求情,最后惟有转向三舅父家了。

憨厚的三舅父一看外甥神色,问明情由,知他饿着肚子,连忙淘米煮饭。时已金乌西坠、华灯初上,三舅父因此买不到蔬菜,只好在自家庭院里摘了一篮子秋瓜花,清煮下饭,权以充饥。临走,三舅还装一袋米,让其带回,暂渡难关。

聪慧的黄奇遇于家务之余刻苦学习,终于在他30岁那年考中了进士。登第后,按惯例给假四个月省亲。回至家乡。奇遇为谢三舅昔日恩义,便向县太爷荐举,要求给他安排点职务。时值县城东街改建,县太爷便请三舅爷当监工。

大、二舅爷闻讯,双双携礼上门,妄求一职。黄奇遇忆及往事,百感交集,心中很不是滋味,遂语带讥讽:“日暮不杀鸡,黄昏不下池,瓜花煮水人情在,东街一移无二移。若要县城重修建,至少还得等十年。”两舅父感到自讨没趣,悻悻而归。

故事传开,人们无不喟然长叹,深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东街一移无二移”也就成了一句口头语。

传说黄奇遇从小聪颖,得到塾师陈先生的爱重,免费收他为学生。他日夜苦读,终于学得满腹文章。明崇祯元年,朝廷大比,黄奇遇为赴京应试,急需筹取盘缠,只好硬着头皮去大舅父、二舅父求借,都遭到拒绝。还是他妻有见地,叫他向乡亲请“月兰会”暂筹。但要请“月兰会”,照例得先办一顿美餐请人。于是,黄奇遇便向屠夫黄旺赐赊了几斤猪肉,办了一桌菜,邀请参加“月兰会”的人们来饮宴。

谁知筵席办了好半天,被请的人连个影子都没到来。他妻走往探问,才知道人们嫌他家穷,信赖不过,都不愿参加。黄奇遇请不到“月兰会”贷款,眼看赴试不成,连赊来的猪肉、米款等也无法付还,急得仰天叫苦。这时,恰巧旺赐到来讨猪肉钱,见此情景,起了侧隐之心,对奇遇夫妻说:“老弟、嫂子,他们既然不来,这些酒菜,我们吃了再说!”说罢,手拉奇遇入座,双双对酌起来。然后,旺赐回家把多年积蓄起来的一百两银子,和老婆的一只金戒指,都借给黄奇遇上京作盘缠。

后来黄奇遇中了进士,入翰林,衣锦荣归。那天,官船要进入港尾坞时,因潮退不能入港。乡里那些豪富纷纷争先恐后下水扶船。黄奇遇站在船头,语意双关地说:“免用扶,水涨船自浮!”说得那些富豪绅士面红耳赤。几天后,黄奇遇请来戏班,演戏庆贺。他写了一副对联:“塘埔非我族,旺赐是亲兄。”贴于戏台两侧的大柱子上,以示对塘埔乡旺赐的感激。

史籍记载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十七“黄奇遇”:

黄奇遇,字亨臣,广东东莞人(注:误,应为揭阳)。中崇祯戊辰进士,选庶吉士、改编修,历官少詹事。上即位于肇庆,召用未赴。时广东诸荐绅何吾驺、黄士俊、李觉斯、叶承裕、郭之奇、曾道唯与苏观生比,立唐王聿钅粤,诩拥戴功,尽力西犯。及清兵猝至,城门不守,唐王见杀,观生殪,诸拥戴者皆惊靡,就李成栋乞降。所不与观生比者,虏至,亦遁海ㄛ不屈。然广州仕宦林立,能自立节概者惟奇遇与大学士陈子壮、春坊张家玉、简讨陈世杰、副使黄公辅、推官陈子升、举人黄维付已。成栋驻广两载,子壮、家玉皆殉难,购捕奇遇颇急。郭之奇与同井里,乡会试皆齐年,忌奇遇异己,欲思陷之,奇遇因匿海岛,得免。

永历三年,成栋反正,上幸肇庆,乃召奇遇,擢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掌部事,充经筵讲官。奇遇端和凝重,进止有度,为上所优礼。时江、楚渐次收复,所在以捷告。有张充美者自吴来,伪作吴三桂奏,言举三秦反正迎驾。姜襄起兵大同,已败没矣。一妄男子自言从大同来,伪作襄血疏求援。又或投疏,易名姓,称常州蒋拱宸举义复东吴者。朝廷遂诧,谓旦夕奏廓清。马吉翔首为导谀,修卤簿,备法驾。戚畹王维恭、债帅侯性、严云从,辄矜豪侈。李元胤以将家子宫环卫,军中故有乐部。吉翔与诸戚弁日酣歌纵饮,卿贰台省稍相师师,中夜炬烛相望,识者为之寒心。奇遇进讲《孟子》“禹恶旨酒”义,极言酒之为害,能令人忘大忧而致大患。禹为司空之日,值时雍之世,及为天子,文教敷于四海,犹凛凛于杯酌之间,不忍释其“三过”之劳。后世得此意者,惟晋陶侃,是以能再造晋室,底定江东,而怀、愍之仇尚未能复,雒、秦之都尚未能返,若欲以狂歌痛饮,而坐收匡乱救亡之功,亦必不可得之数矣。上知奇遇意,屡为称善。次年,晋礼部尚书,经筵如故。郭之奇亦以杜永和荐,且入矣,而畏奇遇。永和出师守岭,之奇乃随之赴阙。时诏选庶吉士,令三品以上,各荐主事,以下由科贡出身有文行未从贼虏者一人就试。奇遇以黄维杆亟谖蘅鳎文名夙著,应诏荐上。之奇因与兵部侍郎万翱谋,蛊杜永和,言奇遇得维富撸翱与永和交章参奇遇。奇遇抗疏辩,事得直。永和愧,引罪去,而之奇弗自惩也,日思夺奇遇席,由此大拜。王化澄亦畏奇遇之入直而轧己,与之奇、翱比,求以逐奇遇益亟。奇遇耻与争,三疏乞骸骨归。未逾年,广东再陷,奇遇走海上,不知所终。

清雍正《揭阳县志》卷六·人物志·贤品“黄奇遇”:

黄奇遇,字亨臣,广美人。少失怙,恪守母训,以文章知名。登崇正戊辰进士,授固知县。善于其职,得士民心。前令刘某以获罪繋狱,遇怜其未嗣,为购一妇侍之,厥后狱脱,及朞,而刘果获男。又尝捐资筑城垣,修邑志。甲戌入觐,值太监张彛用事,奇遇不为屈,对策称旨,擢翰林编修,与修《熹宗实录》。历春坊中允兼起居注。旋丁母忧归,会九军贼人刘公显陷揭,被掠,自贼中逃出后杜门乡居,足不入城市,更号平斋,日坐一塌,论古著作以课二子,自署为绿园居士。卒年六十八。葬普宁鲤鱼沟香山鸡心领。

历史评价

明清政权更迭,南明仓促南逃。在这艰难的岁月里,黄奇遇奋起辅明抗清,在南明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可歌可泣的一幕。

黄奇遇有贤者之称。他与郭之奇、宋兆禴、辜朝荐同为明潮州府揭阳籍崇祯戊辰科进士,合称为揭阳戊辰四进士,有“龙飞首盛坊”等牌坊纪念;同科进士还有同为潮州府的杨任斯、陈所献、梁应龙、李士淳,又合称潮州八贤。或有因程乡后改嘉应州,故将程乡籍的李士淳计开,称其余七人为潮州后七贤。后人有“盛世元凯坊”立于潮州。以兹纪念。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