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善

简介: 张庆善,1952年生,辽宁省大连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69年12月份当兵的,是在868746部队指挥连去上大学的.曾经还当过内线班的班长
[展开]

张庆善的个人经历

张庆善 - 简历

姓名:张庆善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辽宁省大连市

生辰:1952年

毕业: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张庆善 - 任职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庆善 - 成果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特别是《红楼梦》研究。

编著有《漫说红楼》 、《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史事系年》、《三国图录》、《〈西游记〉校点注释》、《〈中国历代中短篇小说传世之作?唐代卷〉选注》、《〈跻春台〉校勘整理》、《论金瓶梅》(资料汇编,合作)等,及《探春远稼蠡测》、《蒙古族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哈斯宝》、《古往今来论钗黛》等数十篇论文。

张庆善

是目前全国《红楼梦》学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参与筹划主持了北京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首届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新世纪海峡两岸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扬州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等,筹划举办了赴台《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和《三国演义》文化艺术展等。

 

张庆善 - 纵谈红学

正统的红学研究方法,是“言出必有据”的考证。张庆善从1979年开始研究清史和《红楼梦》,一直秉承着这个古训。为什么要用这么严格的取证推理,去解剖一部小说?  

“因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是民族的骄傲”,对它的认识,“要接近真理性”。  

但这种寒窗苦读的方式,得出的成果通常是拒普罗大众于千里之外的。正统的红学研究、历史考据多为枯燥的年代、数字,大部分红学家的严格考据并不及“学术小说”(刘心武为自己的研究确定的体裁)大卖。这或许是现在很多按“正道”做学问的人的悲哀。  

“在中国有几个搞学问的人能得到如此高的待遇?说弱势,我们才是真正的弱势。”张庆善说。  

但正统派手里有着另一块阵地——红楼梦学会和《红楼梦学刊》。虽然张庆善一直强调,红楼梦学会是一个松散的学术组织,没有政府的薪俸,也没有官方的权力。但在红学界,它却有着“天下武功归少林”的地位。在一个传媒工具匮乏的年代,在《红楼梦学刊》上发表文章和参加红楼梦学会召开的各种研讨会议,是研究学者们将自己的成果公之于众的主要途径。 

“另辟蹊径”的研究者常常在这块阵地上遭遇抵制。  

在红学的研究历程中,考据派和索隐派争夺渊源颇久。考据派的代表有胡适,索引派则有蔡元培。1921年,胡蔡之争被认为是两派的有标志意义的一次PK。胡适的观点是《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蔡的观点则是书中深怀反清复明之大义。最后考据派凭借《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四松堂集》、《雪桥诗话》等强大的史料战胜了索隐派无尽的想像力。从此考据和索隐泾渭分明,言出必有据的考证方法也成为红学研究主流。这也成了研究者能否登堂入室的学术标准。   

有趣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刘心武曾在《红楼梦学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秦可卿研究的文章,这是他和他主张的“秦学”在主流阵地上第一次亮相,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次。据说刘心武给张庆善打过电话,说学术研究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张说,你那算一家吗?先秦诸子可以称为百家,“但索隐而衍生的想象、误读,如何为‘家’。”刘心武自认是考证派中探佚,而他的红楼研究是学术小说。张庆善认为这是一种荒谬的体裁。“学术是逻辑思维,小说是形象思维。如何能共生成为一种体裁呢?”  

舆论认为,正统红学家对刘心武的批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审判。在张庆善看来,这是正统对杂芜,是捍卫学术尊严。因为早在几十年前,一位大儒梁启超就在《清代学术概论》里,将治学的第一条标准定为“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而臆度者,在所必摈”。这是他们用以正本清源的旗帜。张庆善可以支持《红楼梦》的漫画版,也可以认可林妹妹被做了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更改。但是,作为正统红学阵地的把关人,他的标准只有一条——是否严肃——“绝不能戏说。红楼梦是一本伟大的小说,是我们的民族骄傲。英国人不会这么拿莎士比亚开心,俄国人也不会这样戏说托尔斯泰。”

 

更新日期:2024-05-05